《小学课题研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题研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结题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课题研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提要:合作学习目前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我校根据区教学改革的精神,着重研究并开展实施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全体初中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
2、,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当一部分学困生也走出了学习的“困境”。 主题词:合作学习、课堂效率、情感态度一、实验研究的背景随着我省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规范办学行为已经成为各校的自觉行动。2008年我区教育局明确提出向课堂要效益,因此构建高效课堂成了今年全区教育工作的重心之一,教师们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教学工作过程中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寻求课堂教学上的最大高效化。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
3、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内化和与他人进行比较、判断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小组合作中的学习活动的任务分担与成果共享,相互交流与相互评价,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这就为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交际能力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在中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反复推敲的问题,诸如出现了由
4、于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面不广,在预设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表现出不会合作等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1)个别平时表现较好的同学,唱起了独角戏,充当起了小组活动的“灵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总有几名学生置身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相当部分学生表现出不能认真听取其他组员的不同意见,不参与活动,对活动不予理睬。(2)有的组员只是旁听和随从,对一些平时较好学生的答案,不能提出质疑。(3)一些小组缺乏领导人物,大家吱吱呜呜,没有展开讨论,不能形成一致的意见,气氛低沉。(4)由于班额大,不可能组组都发言,没有发言的组讨论的结果是怎样的呢?(5)在进行小组学习时,一个问题学生思
5、考的方法多种多样,常常造成一节课的内容讲不完的现象,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实施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
6、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当今的社会充满竞争,呼唤合作,合作不只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还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社会准则。现代社会尤其强调如何与人合作来促进社会和个体自身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有必要为他们适应新的社会而发展他们的合作技能,使他们真实地体验合作学习。三、研究对象第二十一中学七、八、九年级课堂教学四、研究假设(一)、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中学生在
7、英语学业成绩方面有所提高。(二)、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中学生在同伴关系方面有所改善。(三)、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学生比未使用该方式学习的学生相比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方面更加积极。(四)、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学困生在学业成绩和同伴关系方面与实验前相比能有所改善。五、实验方法1、观察法。通过对课堂教学中老师、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逐步完善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3、个案分析法
8、。不断收集典型课例及课堂教学中的典型片段,从中发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并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经验总结法。针对小组合作中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5、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学经验,更好地为互动式理想课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观念更新 六、具体实验操作(一)科学分组按照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末的语、数、英综合成绩将实验班的全体同学列出名单并排好顺序,然后把第一名、最后一名和中间两名分为一组,第二名、倒数第二名和中间其余两名分为一组,依此类推。在
9、以成绩为主要依据的前提下,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男女生比例、身高、纪律问题、兴趣爱好等进行了微调,这样在班内就产生了11个基本同质的学习小组。在每一个同质小组内又按照成绩进行编号1、2、3、4,便于进行检查和评比。(二)小组构建为了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要求每一个小组制定了自己的小组标志和小组公约,还建立了统一的组内评比表(见附录1)和组间评比表(见附录2),目的是督促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并以此来增强小组凝聚力,让小组成员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主义观念。这样,既有组内评比,明确个体责任,又有组间评比,通过竞争建立一种激励机制,使得小组更加团结更加上进。(三
10、)、建立小组教师评价表(见附录3)。 (四)、建立小组互评统计表(见附录4)。(五)、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进行细致的指导,定期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总结和反思同时建立小组汇总表(见附录5)。(六)、学期末进行特色小组评选。七、实验结果分析(一)英语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对实验班和对照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的英语期末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因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语文老师不同,为避免教师个人差异的影响,没有对语文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成绩比较(n=45)平均分标准差标准误t 值显著性实验班96.1294.83560.72080.341P
11、=0.734对照班95.7425.86360.8741 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学习成绩没有达到显著地提高,但是平均分数还是有了一点进步,说明小组合作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二)关于英语学习态度的前后测的对比数据分析从选择各个选项的人数来看:题目A 项B项C项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前测后测1、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344084202、你喜欢学英语吗?333684343、你喜欢上伊老师的英语课吗?3241123004、你对背英语单词的态度?142414121685、你对自己大声读英语的态度?27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37135426、你对老师让你发言的态度?223213894
12、7、你对自己学好英语的态度?323894328、你对同学的态度?26292015159、你对进行小组活动的态度?263516821在我们的量表编制中,A项一般是比较积极的态度,B项则是中立的态度,而C项则是比较消极的态度,从总体来看,选择A项的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选择C项和B项的人数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一升一降说明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学习的实验,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态度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分析,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了评分,其中选择A项3分,B项2分,C项1分,对实验前后学生的态度总得分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其结果如下:表2:实验班英语学习情感态度量表结果分析平均分标准差标准误t 值
13、显著性前测22.183.7310.562-4.589P0.01后测24.232.9240.441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其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三)学困生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我们选取了成绩排名在后面四分之一的同学(n=12)作为班级的学困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表3:学困生实验前后成绩分析: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T值显著性前测88.565.0611.461-6.455P0.01后测92.025.8721.695从表3可以看出,学困生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其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因为他们在小组中得到了更多地更及时地帮助。(四)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有25人(
14、56.8%)明确表示喜欢这样的合作学习,愿意与组员合作;在合作中同学们能够做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有30人(66.7%)表示非常乐意帮助别人,有31人(70.5.%)表示被小组成员帮助过;在参与小组活动方面:自评为积极参与的有26人(59.1%);对自己所在小组的自评,给小组评价为优秀的19人(43.2%),良好的16人(36.4%),;两者合计35人(79.6%)。对于下一次是否还愿意参加这个学习小组,34人表示愿意(77.3%),18人表示不愿意(40.9%)其中有8名同学既选择了愿意,又选择了不愿意,并各自陈述了理由。1、愿意继续参加这个学习小组的理由:(1)小组成员对我帮助很大,使我的成
15、绩有所提高。(2)喜欢和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小组成员关系融洽。(3)在小组中大家互帮互助,能学到更多的知识。(4)小组活动很有意思,充满欢乐。2、不愿意继续参加这个学习小组的理由:(1)不喜欢小组中的个别成员,这些个别成员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问题,或者脾气暴躁,或者太闹,或者老爱欺负人,或者成绩太差。(2)个别同学认为小组成员不帮助自己,组长在管理时态度太凶。(3)有的组长认为组员不听话,有时闹矛盾,甚至争吵。 (4)有的同学认为帮助别人,有一点顾不上自己的学习。八、实验结论通过上述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合作学习可以明显地改善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使学生产生更加积极的情感态度,虽然合作学习未
16、必能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却可以使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困生还在被接纳度上有明显提高,因此合作学习的积极效果还是很明显的。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88.6%)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所以可以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整,从而进入下一轮的继续实验。九、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博物馆、图书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相互教
17、、学中,发展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运用讨论法,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较具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三)教师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水平,认为通过努力和教育,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可以被改进和提高。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通过挖掘学生的潜力,通过把学生转变为更有知识和更能投入地学习的人而使其“增值”。合作学习将师生互动作为教学的前指导性因素纳入教学系统,扩大了教学系统外延,并将之视为教学过程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
18、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资料成果:1、“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实验经验汇编;2、“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优质课例汇编;3、“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4、“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研究论文;5、“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研究报告;6、“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中期报告;7、“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工作报告;8、“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十、合作学习的局限性及注意事项尽管合作学习有一系列的优势,但重要的是不要把合作学习看作对传统的全
19、班教学的全部取代。合作学习如果能系统地使用,它就是一个最有利的教学策略。事实上,Lou及其同事1996年的报告指出,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组合策略是最有效的。不过,有些心理学家警告不要过分使用合作学习。特别是研究者安德森等人(John Anderson, Lynne Reder & Herbert Simon, 1997)警告说,在教育中,会误用并经常过分使用合作学习:没把学习任务组织好,就把它交给合作学习小组,这就是“误用”;对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和过程,在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练习的时候,就让他们分组练习,这就是“过分使用”。十一、对下一步合作学习的研究展望。在教学实践中,下列的问题还值得进行
20、深入的研究:(一)本实验进行的时间不够长,还可以研究合作学习在更长的时间内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二)本实验主要以英语学科为实例,如何将合作学习扩展到其他的学科,以达到合作学习在各学科的广泛应用?(三)分组方式还可以进一步探究,例如可以尝试根据多元智能、学习风格等进行分组。(四)对于个别学生例如个性太强的学生或者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继续跟踪,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案研究。注释:1、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合作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载学科教育,2000年第6期,第7页3、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载学科教育,200
21、0年第2期1页4、Popham,W.James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2003),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71-185页5、Cohen, E. G. (1986). Designing Groupwork: Strategies for the heterogeneous classroo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pp.183-184参考文献1、Slavin, R.E. (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
22、ctice. Ea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2、Jacobs, George. M., Power, Michael. A., Inn, Loh Wan, 杨宁,卢杨译. (2005).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Cohen, E. G. (1986). Designing Groupwork: Strategies for the heterogeneous classroo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83-184页4、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学科
23、教育,2000年第2期1-6页5、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合作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6、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教育评论,2001年第2期14-17页7、李原、郭德俊、王巧莉,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同伴关系、成就动机和成就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1995年第18卷第4期216-2208、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版9、周俊,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报告,教育导刊,1997年第2、3期,35-38页10、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科教育,2000年第6期7-12页11、Popham,W.James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
24、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2003),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71-185页 附录1:组内评比表周一作业改错发言学具纪律礼貌两操好事1234说明:这个评比表所要评价的项目实际上包含了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渗透到整个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这个表的完成主要是组长利用课下时间填完,如果哪一项都表现好,就在组间评比表中进行奖励。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组内成员你帮我,我帮你。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有人专门督促改错的,有人负责提醒带齐学具的,还有人负责纪律的。这样的评比真的使班级管理既轻松又有条不紊)附录2:合作学习小组组间互评记录(第 周)班级组号记
25、录组时间课前准备课堂发言自习课表现作业完成合计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说明:这个评比表用来记录小组成员全部表现出色,全部完成任务的小组,例如:交齐作业、作业书写认真、正确率高、完成改错、合作顺利等的小组,还有课前准备、课间纪律、科任课纪律、上操、升旗表现突出的小组,单元测试平均分前六名的组、测试成绩有提高的组等等。一般我们采取贴画的形式进行记录和累积,并以此作为今后评价的主要依据。应该说评比的内容囊括了方方面面,同学们也跃跃欲试,各组间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附录3:合作学习小组教师评价(第 周)班级班主任 学科 任课老师小组学习积极性(2分)组员协作过程(2分)合作成效(2分)课堂纪律(2分)作业完成情况(2分)合计12345678附录4:合作学习小组组间互评统计(第 周)班级 班主任 小组课前准备课堂发言自习课表现作业完成合计12345678附录5:合作学习小组周汇总(第 周)班级班主任 小组教师评价成绩小组互评成绩“龙虎组”加分期中考试得分期末考试得分合计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