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朗读教学中配乐的有效性选择.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72481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朗读教学中配乐的有效性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朗读教学中配乐的有效性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朗读教学中配乐的有效性选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朗读教学中配乐的有效性选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朗读教学中配乐的有效性选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朗读教学中配乐的有效性选择.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朗读也要讲和声 浅谈朗读教学中配乐的有效性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有感情朗读”是朗读教学的高标准。它对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等起着其它训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在朗读时借助音乐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然而,朗读也要讲和声。美好的音乐之所以五彩缤纷,完全是由于和声使之立体声地存在。有旋律就同时有了节奏与调式,也就有了最初的音乐,而音乐艺术化的新起点,是和声。和声是指那些附着于旋律并和旋律同时发出的其他声音。它是音乐语言中最复杂最深奥的一部分,是最富于理性,最富于结构支持力的

2、表现手段。旋律有了和声,就像建筑物加强了厚度,能显得更加丰满,更加动人,能胜任更加复杂的乐思表现。在朗读过程中,文字就犹如主旋律,音乐就犹如和声。只有恰如其分的音乐才可以激活文字内在的语音美,使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共振。一、选文很重要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本思路是:见文生情,情之所至,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里“文”很重要,是关键。所以,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更好地发挥有感情朗读的作用,读的文章和内容必须有选择,而且要精心选择。总体来说,描写优美景色的、感悟人间真情的、赞颂美好事物的等褒义的课文内容多安排有感情朗读,如桂林山水、荷花等,文章写得很美,这么好的文字就要让学生反复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

3、真正体会到美,真正有感而发,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由衷热爱之情。而一些客观描述的、记载性的文章要少安排有感情朗读,像月球之谜、太阳这样的文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很难表达出所谓的“感情”的。而对于一些训斥、责骂等贬义的内容,不宜安排有感情朗读,更多地去读它只能引起哄笑,没有什么意思。一般来说,精心选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内容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情感色彩选择朗读的内容。具体地说:褒义的课文内容确定有感情的朗读;中性的课文内容不一定安排有感情的朗读;贬义的内容一般不进行有感情朗读。 所以,音乐在朗读教学中的使用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适合于有感情朗读的课文一般可以配合相应的乐曲,不适合有感情朗读的课文则无需画蛇添

4、足。如果把脉不准,乐曲选择不当,使用的数量频率不当,介入的时机不当,那么音乐不但不能起到渲染情境的作用,反而会造成课堂教学混乱,喧宾夺主,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基调要吻合 基调指的是课文的基本情调,它是一种整体感,是各个局部的有机综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握基调,就是把握课文的整体感。只有整体感符合课文本身,又体现于朗读之中,才是真正把握基调。基调既是统一和谐的,又是丰富多彩的。朗读,既不同于文学创作,也不同于音乐创作,它的基本特点是“取他人所作,由自己所读,为别人所听”,所以,需要有情境性和感染性作为其基本的条件。音乐的语言丰富而含蓄,微妙而深刻。在欢乐的情境氛围中,人会产生愉快的情感;在悲

5、愤的情境中,人就会产生悲愤的情感。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把人们带进一个动人的情境之中,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想象获得了“触景生情”的效果。懂音乐的人可以直接从旋律中体会演奏者的情绪情感,即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不懂音乐的人,也许听不懂一支乐曲,更不能对乐曲加诠释,但是,他能够感觉到音乐中的强烈的情绪变化,能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美的感染,美的震撼。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我们更注重后者,即通过选用恰当的音乐,配合文本的学习,在课堂内营造出特定的情境氛围,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拓展他们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不同的意境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沉浸于作者表达的意境中。如柳树醒了,上课一

6、开始,引入森林狂想曲,乐曲开头部分是一阵清脆的鸟叫,林里的蛙鸣,紧接着陶笛、小提琴奏出欢快的音符,学生很快就被带进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借势请学生说说听了音乐眼前浮现的景象。学生们都能畅所欲言:“听了这个音乐,我感觉万物都被唤醒了,到处生机勃勃。”有的学生则兴奋不已,说到:“笛子的声音好像把所有的小鸟都吹醒了,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伴随着相应的音乐,学生读着读着,眼前便有了鲜活的情境,心中有了真实、具体的感受,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激发了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维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又如教学夏夜多美,我选用了班得瑞乐团春野专辑中的Mountain stream为背景音乐,音

7、乐中逼真的流水声中传来的吉他声,仿佛溪流从山林中潺潺而来。这样的旋律与夏夜的情景非常吻合,也与课文的描写相得益彰。学生通过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来生动地再现了夏夜美丽的景色。在清新自然的旋律中,学生被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音乐让文字再现成“青青的假山、绿绿的草坪、闪闪的繁星”,学生由此领略到美丽、空灵的夏夜,真正产生了“美”的情感体验。三、时机恰好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言语作品是作家生命体验的凝结,解读这些富含深切生命体验的作品,要靠读者的体验。体验,作为学生与言语作品之间

8、的一种对话方式,是连通学生与作品两个生命的心灵之桥。教学中,抓住作品中能激发学生体验的诱导物,创设与文本相一致的教学情境,努力缩短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心灵完全开放的状态下,调动经验图式,通过体验来把握文本。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步入绚丽多姿的文本世界。如教学燕子专列一课,体会“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遇到什么麻烦?”这段内容时,相机出示:“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先让学生自读这段话思考,用“ ”划出重点词

9、;在交流过程中随机理解“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随着教师范读时,伴着神秘园的chaconne,若隐若现的音乐,凄婉的旋律营造出悲伤的气氛,更突显了燕子遇到的麻烦,使朗读与音乐有机融为一体。音乐的确可以诱导人们积极性情结的释放。正如心理学家伊扎德在情绪理论中强调的:“积极的情感为有效的机能作用和创造力提供了背景性动机对学习、知觉和人格者是十分重要的。”四、音乐要新鲜 朗读教学时,音乐的选择非常有讲究。音乐始终成为一种和声,若隐若现地让朗读呈现立体感。可是教师常用的配乐,大多是耳熟能详的名曲。这些旋律深入人心,往往选用这些音乐很容易因其熟悉的旋律而

10、喧宾夺主。一提到抒情的文章,经常会配上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如绿袖子、水边的阿狄丽娜;一遇到悲伤的作品,通常会配二泉映月、良宵;一上到古诗,就会配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因为太熟,所有会显得有些俗。而熟悉的旋律也会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旋律上,而非课文本身。其实,可以配乐的素材远不止这些。那些情绪吻合,旋律又不太熟知的音乐若隐若现,才是朗读配乐的最佳境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日要广泛听音乐,多多积累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归类,用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了。如适用于抒情类课文的音乐有:凯文柯恩绿色花园中的Sundial Dreams,雨的印迹,白色梦游,童年(钢琴版),Bernward Koch的

11、Walking Through Clouds、白色巨塔时光之诗等;适用于欢快基调的音乐有:理查得克莱德曼的小星星变奏曲;适用于忧伤基调的音乐:神秘园的chaconne,久石让的the rain,再见,警察,假如爱有天意,the tears等;恢宏大气的背景音乐有:横山菁儿的英雄的黎明,大漠敦媓,电影与狼共舞主题曲、原声大碟空八一五等。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是情感艺术,它用乐音有组织的动动形式激发起欣赏者的情感反应,并最终在欣赏者那里形成程度不同的审美感受。朗读教学中,有效的音乐相衬,使得有感情朗读由平面变为立体,由单薄变得丰厚!参考文献:1语文教学专论 汪潮 2008.32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蔡伟 200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