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申报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申报书.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华罗庚实验学校课题申报书课题名称: 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赵 奇 志 任教学科: 小学品德 申报日期: 2010年9月 拟结题时间: 2012年12月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主持人姓名赵奇志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64年 8月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称小高研究专长教学研究最后学历大学本科最后学位工作单位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联系电话0519 82885678通讯地址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邮政编码213200电子信箱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不含主持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工作单位研究专长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张春明小高华罗庚实验学校教学研究负责日常性的实施王国强小高华
2、罗庚实验学校教学研究负责具体实践研究吕国美中高华罗庚实验学校教学研究负责具体实践研究虞彩琴中高华罗庚实验学校教学研究负责具体实践研究庄织云小高华罗庚实验学校教学研究负责具体实践研究二、课题设计论证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序,理论意义,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一、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1、问题提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
3、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而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与活动是人类本能和动机之一,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从游戏和活动开始。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好奇心强。其次,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儿童只有在现实的活动中才能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再由直接经验和体验改变自身认知状态。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动成为必要的手段。品德与生活(社会)相比于传统思
4、品教材最大的变化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虽然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多年,但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仍存在实施不到位的情况,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对于学科教学十分在行,而对于品德教学功能性认识不足,缺乏对课程的构成因素的理解与重组技能,缺乏开发课程的意识。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主题的确定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可以是多种方式的,但是必须是来自儿童实际生活的,必须是有实际意义的。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觉得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开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是对新课
5、程下品德教学规律的一种研究和探索。2、理论依据指导本课题研究与实验的理论依据是:本课题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及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理论。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认为,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是主体、情境、协作、资源。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二、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
6、的),重要观点。1、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初步形成“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活动研究的方式。主要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入手,进行个性化课堂教学活动内容的探索。2、研究内容(1)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目标针对性的研究。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活动要清晰,落脚点很明确。(2)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性的研究。既充分利用教材又突破教材的束缚,研究学生生活、学校生活、周围生活、社会环境和品德与生活(社会)大背景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的方法、手段,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
7、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4)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评价研究。评价的目标变单一的结论性目标为过程性、体验性、发展性与结论性的综合目标。评价的形式为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的成员变单一的教师为教师、家长、同学全面的组成。评价的方法是平时考查与期终考核相结合,以书面形式与综合实践相结合。(5)小学品德学科有效性的教学中教师地位作用和要求的研究。变教师的主讲者为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和法律知识,以便很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知识。3、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更新教学观念,以现代的科学理论指导
8、课题的实验。行为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大量的备课、上课、研讨等活动,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调查研究法:引导师生对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和品德与生活(社会)环境进行广泛的调查,开发利用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教学资源。分析比较法:针对课题实验中的情况,进行不断的分析、比较,积累实践研究的经验。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课题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总结出课题研究的经验。4、研究步骤准备阶段( 2010年9月2010年12月):调查实施该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制订较为完善、切实可行的课题方案。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2年9月):定期学习教科研理论、课题相关专
9、著、新课程解读等。利用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原则和策略。在教学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组织若干次专题研讨,改进方法,优化操作,做好典型教案、课件、教具、图片、案例等的资料积累工作,提炼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整理研究资料,反思研究过程,提炼出有效的快乐教育的方法、模式,撰写结题报告并进行应用与经验推广。三、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序,理论意义,应用价值。有效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活动中,教师的适时参与与引导对于达成高质量的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而放任自流,那么学生的活动最终只会
10、流于形式,探究水平、思维水平、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教师的指导除了活动前要精心准备好活动的情境、活动的材料外,最主要的是体现在活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与反应,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对话与交流,要有意识地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质疑,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的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各种知识,经受种种磨练,实现多方面的发展。活动本身和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都是综合性的。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一、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
11、研究课题。课题组主持先后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本课题组研究成员所教学的班级均参加了新课程教材的实验,为课题研究创造难得的实验契机。课题组所在华罗庚实验学校长期以来坚持以“转变学习方式”为指导实施教学,使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已处于一种积极互动的良性状态,又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课题在具体研究中又将得到教科室领导和各参与课题研究老师的共同探讨,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呈现出青年教师为主体,学校领导参与指导把关及各方力量充分介入的开放式的研究格局。二、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研究,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对品德学科课程的开发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让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
12、有较强的动手意识;学生的优良品质和生活习惯,教育学生自己设计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搜索资料,解决问题能力及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三、完成本课题的保障措施。1、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学生与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用科学的态度去占有、分析和研究材料,进行分析,创新创造;2、坚持教育创新的科学态度.既要以创新的思路去研究教改中的问题,又要找到现阶段可行的途径、策略、方法;3、坚持学习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统一.深入研究有关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更新观念,形成新的经验理念并把这些理念活化为可操作的措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检验;4、坚持量的统计与质的剖析的统一。通过实验、调查作定量统计
13、,更要通过实践案例作质的剖析;5、坚持组织、思想、机制、时间与物质保证的措施与规划、执行、跟踪、评估、改进的运行机制的统一,确保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实效。四、研究计划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主要研究阶段完成时间课题组成员分工阶段成果形式、数量准备阶段2010.121.组织学习培训(各成员)2.设计研究方案,理论学习,子课题论证(赵奇志) 课题研究方案(1份)、申报书(1份)、课题计划、理论学习资料、学习汇报等若干份。实施阶段2012.91.组织活动,理论学习督促检查,整理资料(赵奇志)2.撰写阶段计划、具体实施,完成阶段性总结(张春明)3.组织实施总结经验(各成员)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
14、告(1份)、小学口语训练情况调查(1份)、研究案例、论文等。总结阶段2012.121.组织汇报交流(王国强)2.结题总报告,下一阶段研究方案(赵奇志)3.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参与报告撰写(各成员) 课题研究报告(1份)、进一步研究计划(1份)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预期达到的目标承担者课题报告(1份)调查分析 (1份)研究案例(若干)论文(若干)研究课教案(若干)1、促使学生对品德学科学习产生积极情感,自主的参与学习活动,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2、促使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3、在课题研究结束时,形成具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报告,将参加课题研究的专题总结、活动内容汇编成册,汇编相关的论文。本课题组全体成员本课题完成的时间:二0一二年十二月三、评审意见论证组论证意见赵奇志老师主持的课题能抓住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课题选题准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案设计较规范,研究目标定位正确,研究思路清晰。能对解决的问题进行逐个分解,能对照研究目标设定一个一个的研究任务,保证课题的实施有可操作性。基于以上意见,论证组一致认为:本课题选题准确、研究目标定位准确,研究内容全面,研究方法行当,同意立项。 组长(签字): 2010年9月17日2、学校教科室意见确定为校级立项课题。 教科室盖章: 2010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