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科学课可以创设哪些有效的科学课堂情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科学课可以创设哪些有效的科学课堂情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学课可以创设哪些有效的科学课堂情境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于是乎在这种课改潜能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十分重视“情景的创设”, 上课一开始往往呈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习新课为此,不少教师都要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创设一个“情景”,当然一个好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于是乎我们科学课堂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习气氛异常的活跃,在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满教室都是嗡嗡声,你
2、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谁也听不见别人在说什么。特别是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不会倾听,我行我素,教室里热闹非凡,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景:教师走下讲台越来越靠近这位发言的学生。本应是面向全体;本应是最能体现学生理性质疑、自主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的交流活动就这样被教师和发言者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所替代并且匆匆收场。也常常听到科学教师无奈地感叹:科学课堂活动组织、驾驭太难了!细细想之,新课程,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这些都无可质疑。那问题出在哪?如果我们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某些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反思,就不难发现,我们的一些课堂教学在热热闹闹
3、的表象下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更有效。一、在创设情境中面向生活,让学生真正走进“科学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权利和机会交给学生,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适应了小学生求知、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征,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要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更好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因素是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智力背景中,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志。所
4、以我们科学课创设情境,应追求实效性,远离“华丽生动”。如一位教师在上测量摆的快慢时是这样导入的:师:教室多了一个装置,是什么?(课前在教室里安装了一个摆的装置)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装置吗?生1:我家大闹钟有这个装置,整点时会摆动,发出声音。生2:外婆家的古钟也有这个装置。师:谁能让教室的这个摆也动起来?生1:用手的推力。生2:往外拉再放手,它自己就往前。生3:能用风力。师:你的回答很有创意。接着让学生想办法测出教室里的摆10秒钟摆几次,并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个摆,测量自己制作的摆10秒钟摆几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投身课改所追求的一种时尚和潮
5、流。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实情境。但是,现在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似乎越来越优美华丽,也更加动人了,但却远离了实效性。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所以我们的科学课应追求实效性,远离“华丽生动”。 二、用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
6、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索。例如,教气体的热胀冷缩时,教师先演示一个“喷泉”实验,即把一个带有橡胶塞的玻璃管插入瓶底,用一杯热水浇浇瓶,烧瓶内的冷水便会立即从玻璃管口喷出一米多高。学生被这一新奇的现象吸引住,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三、用科技史设置故事情境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科学教材中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是情境教学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名
7、人轶事、历史故事,看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插图,能够使学生终生难忘,他们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例如,教生物进化时,讲达尔文从热爱大自然,课余时间常到野外捕捉昆虫,寻找矿石,拣拾贝壳和采集标本的故事;教水的压力和浮力时,讲阿基米德从浴桶水益出来的启发而获得一种“直觉的顿悟”,发现了物体的沉浮规律的故事这些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激励学生,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发现精神。四、联系旧知识创设情境 巴莆落夫说过:“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题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之
8、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创设多种新情境,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情境中,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例如在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一课教学中,教师先出示电路板,紧接着提问“有什么方法使小灯泡变亮?”学生答:“用一金属接在开关两端,就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这样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小灯泡亮与不亮来证明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五、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
9、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游戏活动一般有比赛、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例如,在教怎样认出它们一课时,在学习了用摸的方法认识东西之后,设计一个摸袋子游戏,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有铅笔、橡皮、糖、小刀、硬币、花生等东西,要求学生不准看,只能用手伸进去模,比一比谁摸出的东西最多,最后把东西倒出来看,究竟摸对多少,摸对了的同学开心得不得了,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课的理解,在学中玩,玩中学,学的有劲,玩的开心,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六、利用想象构思情境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
10、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丰富灵活的想象力是构筑知识的重要成分。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去想象,去构思,培养学生的科幻意识。例如,教叶的蒸腾作用一课时学生通过“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观察,发现罩植物的塑料袋内有很多小水珠,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塑料袋内的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从湿土里进去的吗?(这些水蒸气是从植物的体内跑出来的,植物体应该有什么构造,才往外跑“气”?)学生自然会想象出植物体表面应有水蒸气跑出的孔,这些孔一定很小,是肉眼看不到的。学习自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巧妙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去想象,这是一种课堂教学艺术。总的来说,我认为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应该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