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72918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题 目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 学 点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教学点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年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二0一0年十月八日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接受任务日期2010年7月31日完成任务日期 2010年10月8日指导教师(签名)指导教师单位论文内容目标1通过毕业论文时间教学环节,使我们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得到不同的巩固、深化、提高,学会用文献检索、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方法编写报告,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2.培养学生正确的设

2、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计算能力、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论文要求1、字数要求:专科论文不少于4000字,设计3000字以上;本科论文不少于5000字,设计4000字以上。2、论文或设计由:题目、摘要、关键字(词)、目录、正文、结论(结语)、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几部分构成。参考资料1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孔企平 胡松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2数学课程标准吴宏聪 范伯群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第二版3新课程发展性评价杨昌江 北京出版社 2004年3月第一版4新课程校本教研陈孝全 刘泰隆

3、北京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一版目 录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环境1二、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兴趣2三、鼓励标新立异,发展创新思维2四、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3结语3参考文献:3致 谢4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这一目标,本文就围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环境: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兴趣;鼓励标新立异,发展创新思维;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创新;环境;兴趣;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

4、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以求达到“新课标”理念提出的-注意人的发展的目的。下面就结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

5、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在教学中对关键的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讲错了也不要紧,对学生的练习展开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例如:学生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以后,解答“王师傅要做600个零件,前3天做了全部的1/5,还要几天才能完成?”组织学生讨论,想出多种解法进行板演:(1)600(8001/53)3,(2)3(11/5)1/5),(3)31/5(11/5),(4)1(1/53)3,(5)31/53。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的理由。最后共同讨论哪一种解法是最佳方法,通过讨论,师生共同认为“31/

6、53”的解法是较佳的。并给用这种解题方法同学写上“有创意的解法”的评语,学生看了很高兴,还主动对前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这样课堂气氛热烈,学生间交流了多种思路,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激起了创造性学习的动力。经常这样做,使得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二、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兴趣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7、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这些方法都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如教学“圆的认识”,我先问学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接着播放动画片:4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小猫的车轮是方的,小熊的车轮是椭圆的,小狗和小兔的车轮都是圆的,但小狗的车轴在中间,而小兔的车轴没在中间。比赛还没有结束时让学生猜猜谁能得第一,为什么?小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大家就会明白了。这样以疑激欲,学生深深被吸引,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

8、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三、鼓励标新立异,发展创新思维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人之所以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依据小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支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能打破常规,不墨守陈规,用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训练时,要注意开导思维的灵活性,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假设,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合理假设越多,发现新关系与新解法的可能性越大,教师要敢于“放”开,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然后教师要及时的“收”,进行集中思维,比较鉴别,选出最佳的解答方法,体现优化思想。例如,

9、我在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枫叶服装厂接到生产1200件衬衫的任务,前3天完成了4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生产任务一共需要用多少天?”由于学生思维的切入点和具体思路不同,可找出6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当学生把“3天完成了40%”联想为完成任务所需天数的40%是3天时,解答方法为:340%=7.5(天),最为简便。可见,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研究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探索兴趣,而且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还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又如:当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习题:“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它围成长为6厘米的长

10、方形,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学生按一般思路分析,列出(4462)2;4426等算式,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找出长方形的长于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的关系,于是有学生想出了“正方形两条边的和减去长方形的长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宽:426。”还有的学生想出了“长方形的长比正方形的边长多多少,那么长方形的宽就比正方形的边长少多少:4(64)。”这两种思路摆脱了思维的保守状态,体现了思维创造的美。 在解答问题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言,“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学生能不满足已有的结

11、论,不相信唯一的解释,只有这样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创新。 四、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书本知识,更需要进行广泛的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凡是新的发现、新的创造、新的成果,都与积极的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我们的知识从实践中来,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大小不同的圆柱形易拉罐,让学生把贴在外面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看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连接处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高瘦的圆体罐头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通过动手大家发

12、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则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这样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实行操作和答问中,明确思维方式弄懂算理,学生在搬弄具体事物时,思维易于发散,印象及其深刻,学习兴趣越学越浓。 在教学活动中,营造民主、愉悦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敢于参加实践;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尝试,善于探究讨论,形成“以动带思,以思促学

13、,以学创新”的崭新局面。结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开拓创新的人才。参考文献:1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孔企平 胡松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2数学课程标准吴宏聪 范伯群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第二版3新课程发展性评价杨昌江 北京出版社 2004年3月第一版4新课程校本教研陈孝全 刘泰隆 北京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一版致 谢本论文是

14、在肖燕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我对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其它参考文献1.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陆茵.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2.冷冲模设计资料与指导.杨关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3.机械制图.刘家平.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4.杨占尧.冲压模具图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侯维芝、杨金风.模具制造工艺与工装.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6.张鼎承.冷冲模的设计与制造.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7.王芳.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8.孙凤勤.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9.黄健求.模具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0.李德群.现代模具设计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陈万林.实用模具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2.模具实用技术从书编委会.冲模设计与应用实例.19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