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73128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该课程也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既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培养目标要求,又能在初中毕业信息技术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下足功夫。落实到每一节课来说,要从课前、课上、课后来做文章。一、课前主要是备课、书写教案和准

2、备学案备课是一节好课的前提,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全面地掌握到教学中的内容,只有完全的了解学生了,才能正确的找到教学中的办法。新课标要求备课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设计教学方案、创新,使教师充当促进、参与、指导的角色。在研究教学方法的时後,应该想到怎么样跟学生交流和沟通,怎样从教学的“独白”转到“对话”中去。设计师生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学过程,让老师和学生们组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共同体”。备课还要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应该仔细的判断出学生知识掌握中的差异,找出新知识学习的准确点;仔细的判断出学生知识掌握中的差异,按照他们的情绪、爱好、兴趣,策划课堂教学;仔细地判断出学生知识掌握中的差异

3、,按照对方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底子不好的学生“消得了,吃得进”,使基础较好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在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可以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全身心地投进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发展。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方案。一份好的教案应具备哪些条件呢?第一,应当具有科学性。例如,青岛版第一册二单元第六课如何使用资源管理器这一课,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与刚学过的第五课用好我的电脑联系起来,利用知识点的迁移和交错,对比学习,形成知识结构。第二,应当具有系统性。一节课所有知识点并不是简单罗列,相互孤立的灌输给学生,应

4、该有一条线索串起来,知识点的讲授顺序可以根据线索调整,目的是形成知识框架。第三,应当具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总是面对具体学生进行的,所以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学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里起点、坡度、密度、难度都可能不大一样,就是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基础也不在同一个层面上。没有针对性,也就没有可行性。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备学生。第四,应当具有启发性。教学不应是一切都靠教师“给予”,应启发学生,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所以,要创设必要的情景,要做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学案是由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心理特征等设计的,以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和发展学习能力为主线的供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法转

5、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案由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四部分组成。学案的设计也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基础知识为主,拓展知识用来拔高,让那些基础好的同学有事可干。二、课上就是指课堂教学要达到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达到的预期教学目标的关键。常言道“教无定法”,这是指在教学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本人通过实践教学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

6、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适当留白,问题引导法。留白,就是讲课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课堂上提出几个有难度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个别基础好的孩子大显身手,求知的欲望与能力的攀比又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三、课后主要的任务是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并应用,为教师和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提供反思的机会,也是课堂的延续。每一章课程结束后,精心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帮助同学总结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检查自己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做出自我评价。同时,要不断反思教学,形成持续发展。通过反思活动,逐步形成学生个性化的有效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能起到梳理备课思路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