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73247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忽视文化教学等问题,从语言、文化、教学的关系出发,通过自身在第一线教学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并提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 语言 文化 中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人类之间的信息与情感,帮助人们进行交际。而语言与文化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语言不仅仅是符号系统,它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了解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运用不好语言。 一 、 语言、文化与教学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这里所指的文化,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音乐、文学、美术等,而是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从语言的特征和功能以及文化的范畴和内容来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纪录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其语言的发展。正如L.A.White 所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的文化在其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全面和完美。语言总是在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完整地、协调得反映文

3、化,并将其固定下来,世代相传,成为民族文化与知识的载体和集体经验的储藏器。” (二)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同的文化通过不同的语言来反映。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应抱着这个目的去进行英语教学。鉴于语言与文化有着如此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跨文化的交往中,如果我们没有对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个中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二、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谈到中西文化差异,值得一提

4、的是,在中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种活动,时间由邀请方确定 ,被邀请者视受到邀请为一种荣幸, 一般都会按时赴约。 而在美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些活动被视为占用别人的时间,需要双方协商有关的时间。因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 。在美国收到别人的礼物应当面打开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尊重,而在中国当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行为。所有这些说明了,在日常学习中, 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二)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阅读。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 实践表明, 在语言难度小时,阅读

5、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有体会。因为英语作品的作者对文章的背景文化一般都比较熟悉,材料中词语的运用以及文章意义的表达都自然得体,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但是读者不一定了解这些文化背景,这就容易出现读者认识每一个单词,却不能理解文章意义的情况。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感受异国风情。如在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 3中 Festivals 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英语节日的由来及一些节日的风俗,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的节日比较。

6、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尝试: (一)词汇渗透。作为语言基础的词汇,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主要的作用。词汇的意义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文化载荷量最大。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不同,对相同的事物或经历也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比如说“龙”在中国是神圣,吉祥和权力的象征,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而在西方的圣经中,龙却是凶物和罪恶的象征。因此英美报刊中对“亚洲四小龙”的翻译是“Four tigers of Asia “,而不是学生所理解的“Four dragons of Asia”。又如中国人一般形容人笨用“猪”,而西方人却说as stupid as a go

7、ose。汉语中用“眼红”表示嫉妒而英语却用“green with envy”表示等等。(二)讨论式教学法。“讨论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已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内容应体现教材的本质内容,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沟通教材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推动教学展开。例如同学们在学习中发现,美国人经常称赞别人,被称赞的人一般表现得受之无愧,当仁不让,与中国人的普遍做法迥异。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这说明了美国人彼此之间表达意思直截了当,反映了美国人坦诚、直率的性格, (三)模拟角色。模拟角色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

8、,由教师组织安排,以学生为活动中心,让学生担任主角或自选角色,采用演讲、情景游戏或剧本表演等方式表演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话语的理解,加深对话语含义的认识。由于大多数中学生没有或较少有机会和英美人士接触和交流,他们只能将课堂作为操练和运用的英语的主要场合。例如,人教版高一英语中有一篇文章“ody Language”,通过让学生表演来加深印象,更多的体会文化差异,并在课下让学生自己手机相关素材,进行对比补充,全面了解文化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的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让学生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

9、让学生阅读相关外语原著和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来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也可以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和录像等手段给学生直观的感受。鼓励学生去找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四、总之,文化知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化具有民族性、独特性,是变化的。离开英语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是不可能的。因而,英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运用外语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方保军.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素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3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7147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72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