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658741《促进对话、互动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的发展》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74207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74658741《促进对话、互动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的发展》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974658741《促进对话、互动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的发展》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974658741《促进对话、互动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的发展》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974658741《促进对话、互动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的发展》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974658741《促进对话、互动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的发展》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74658741《促进对话、互动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的发展》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74658741《促进对话、互动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的发展》结题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促进对话、互动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的发展结题报告新沂市新安小学 臧成绩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互动、对话、生成一直以来,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一时间,“小心呵护、有效引导、预约生成”已成为教学评价“口头禅”.无疑,这些,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生成资源的处理提供了依据和导向。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于“ 互动生成”概念理解,范围似乎仅仅局限课堂,对象仅仅局限于学生。有人说,互动生成是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等双向和多向互动时产生的资源。这样说来,来自与教师与教材的互动,就是教师的自学,主要是研读,教师研读时会产生困惑与灵感;来自与教师与学生的、教师与教师的互动就是彼此间的交流,相互交流时会产生问题与

2、顿悟,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建构对话、互动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思维在有效的课堂活动中得到发展与锤炼。而谈及对话与生成它又与学生的自主探索密不可分,但每个人的自学能力并非一致,所以并不是一提到自主学习就是放给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说,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自主学习一旦确立它的学习地位,就要保持它的持久性。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学习本身价值,使自主学习向纵深发展。所以要努力改变(1)学生学习面临的现实问题产生的畏惧心理。(2)课堂教学方式陈旧带来的学习低潮现象。(3)滞后的教育观念对教学过程的负面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空间与机会,它强调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

3、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性的养成,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找准让学生探索学习的切入点,不失时机的让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在探索中学会验证,在探索中学会归纳、推理,在探索中学会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养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而且还要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内心感受与人格尊严以及心理倾向。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具有完整的人格实体,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4、。”(苏霍姆林斯基)所以,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师决不能一刀切,让他们在教师的殷殷期望下竭尽全力,各尽所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强调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 “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其中全面发展是目的,而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是保障。所以,课程改革的今天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强调主体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建构主义理论: 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二)现代教育理论:人的认识既不是

5、主体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描摹,而是主客体之间通过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步构建的。因此,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起着决定的作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三)心理学研究结果:学生都有好奇心,都希望被人尊重,都有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正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四)冯建军著:生命与教育 郑毓信:国际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皮连生教与学心理学 四、概念界定自主学习的原则应该是一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及知识基础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由内在需要而产生的,从而达到一定学习效果的自发性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自主性、探索性

6、和合作性是学习活动的基本维度。“对话”平等对话是师生心理共鸣的平台,是互动生成的前提,是思维碰撞的动力,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让智慧与灵感在诗意对话中跃动。“互动”提倡在和谐中互动,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切实来源于自己的内在需要,在动中思,动中学。“情感”就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合作过程中形成的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从而产生积极的、和谐的、愉悦的内心体验。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平等对话基础,是推进有效课堂思维进程的原动力。 “自主”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新知的主动的选择学习、积极的独立学习和对学习的自我评价,这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增强和良好

7、学习习惯的形成。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和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探索”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情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探索他自己未知的领域或知识,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多边多向合作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五、课题研究的目标1、以情感为基础,互动为本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构建 “促进对话、互动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的发展”的自主探索模式研究。2、师生在平等对话、互动生成的

8、学习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认真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思维。3、通过研究、合作、实践、反思培养一支具有科研能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平等对话、互动生成中的数学思维培养建构对话、互动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思维在有效的课堂活动中得到发展与锤炼。努力改变(1)学生学习面临的现实问题产生的畏惧心理。(2)课堂教学方式陈旧带来的学习低潮现象。(3)滞后的教育观念对教学过程的负面影响。2、学之初,如何让思维进门槛“儿童建构着自己的理解,是积极的思考者和学习者。”皮亚杰说。而这些又来源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它的前提就和自身相关的挑战性问题或是迫切解决的情景中问题。

9、3、学正浓,如何让思维显深度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是学生对知识理解适应的过程几种重要概念。学生学习过程中总是根据着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需要,伴随着“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以达到“认知平衡”。4、学之末,如何让思维成体系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说不到位现象,无奈,教师引导、提示、甚至代替,而学生仍一头雾水,整个教学过程牵强附会、捉襟见肘。归根到底,学生没有充分的经历与体验,教师没有及时的点拨与引导,活动的有效价值低。七、课题研究方法1、教育调查法 主要通过问卷、听课,掌握教学实践中的第一手材料。2、行动研究法 通过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探索、反思、再实践、完善、

10、积累。3、文献研究法 通过学习、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掌握教育最新动态,为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服务。4、经验总结法 通过实践、研究,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提升个人的理论水平及业务素质。5、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时间(一)、研究思路1、“促进对话、互动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发展”的 自主探索教学模式建构。2、子课题“情感互动发展”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研究。3、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阶段。4、教学模式研究探索时间阶段。5、教学模式研究提升、总结阶段。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更重视学生对问题思考与解决。新课程标

11、准也强调,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取个性体验,以达到个人知识的建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究者。整个学习过程应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要以以学生探索性地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注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新知,抓住“互动生成”的有效资源,理性思考,及时升发,让这份资源生成有益的价值,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达到思维最大限度发展与提高。(二)、研究过程:本课题从2006

12、年3月开始,到2009年7月结题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7年1月)(1)制定总课题研究方案(2)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资料(3)组织网络相关理论学习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08年12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全面进行教学的实践,(1)组织课题成员紧密围绕本课题设计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收集相关的第一手实践资料。(2)组织教师,设计教学案例,总结相关的经验,相互交流,逐渐推广。(3)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总结交流研究体会,收集整理相关的阶段性报告。(4)分析、整理、归纳研究资料,及时改进研究方案。3、课题研究的形成成果阶段(2009年1月2009年7月)

13、在第二阶段全面深入研究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总结,形成结论。九、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1、建立管理机制,保证实验顺利开展(1)组建课题组。 我们获得课题确认证书后,十分重视科研的起步,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课题管理:首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方案的组织实施,课题的进展及提供经费、政策、制度的保证。组建了课题实验小组(共有8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人,学校年轻骨干教师4人),课题组主要以实验班数学教师组成。参加实验的课题组成员热情高,干劲足,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全方位地进行促进互动、对话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的发展的改革实验。

14、较高素质的课题实验机构的建立,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教研成果的推广。(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提高课题教研实效,我们建立健全教研制度,制定了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和教学总结制度,认真拟定了总体计划和实验方案,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其中对人员的管理、学习、研讨、上课、归档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如每学期在本校内举行“课题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位实验教师每学年上一节“课题观摩研讨课”,要求全校数学教师参加听课、评课; 每单周二下午第三节进行“课题研讨活动”,让实验教师谈实验收获与困惑,使实验教师的实验方向更加明确。我们注意

15、及时总结,在回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每学期的课题总结会和每阶段的阶段性总结都是对工作的提升和反思,便于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资料的收集和规范的归档,做到实验到哪,资料收集到哪,便于回顾工作的进程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设有专人管理,专人整档,使之规范化,力求体现课题研究的系统性、科学性。2、加强理念学习,指导改革实践要改革教学方法,需要教育者首先转变原有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教学思想和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课题实验的前提。我们主要采取自学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学习、更新观念。组织教师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和课余等时间对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本类型、形式、

16、设计思路等展开讨论,撰写心得体会,让教师在学习讨论中懂得:一味循守固定不变的“以教代学”的方法只会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才能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3、积极参与,通过实践,促进提高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持每学期开展“课题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通过具体课例各抒己见,加强实验教师的学习交流。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组织教师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教学经验总结等,提升理论水平,人人参与,共同提高。十、课题研究成果在市局教科所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

17、,在课题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课题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形成了一系列课题成果。提高了我校数学教师科研意识和参与热情,促使了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对全校教学质量提高和新课程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研究的理论成果对话教材 创造性生成 让静态思维活起来 体验创造数学的成功喜悦教学的魅力呈现在课堂,但它本身价值体现的平台并不只是课堂,正如探索要重结果更重过程一样。教学前期的准备是教师与教材以及相关资源整合、创造,甚至是再生成的过程,也恰是课堂上学生思维价值体现的源泉。对话学生 质疑生成 让动态思维深一点 感受反思数

18、学的真切价值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对话、描述、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等则是每一个“动作”的技能保证。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条理性需要对话、激疑、思辩甚至否定的激发与催化。对话课堂 验证生成 让程式化思维变角度 体悟神奇数学的无限奥秘无论是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材等对话与生成,必须具有一定的目标性、指向性、数学学习的理性思考性,没有数学目标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没有目标去处理生成性资源的活动将是无效活动,它需要对思想方法的点化、对理性和探究精神的追求以及对思维方式的深刻感悟。 研究的实践成果1、课题的研究,促使课题组的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

19、高教学水平。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的科研能力也逐步提高,逐渐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人人有课题,“科研兴校”的观念与氛围已逐步在学校形成。课题实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活动的获奖情况:类 别级 别等 级人数或次数论文省级发表3人12次省级一等奖4二等奖7三等奖12课堂教学比赛市级一等奖3二等奖2指导教师奖省级32、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显著提高;学生的“数感”有明显提高,基本能自己自学和理解文本;学生的思维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的获奖情况

20、:学年度类别级别等级人数2006-2009数学知识竞赛省级一等奖25二等奖14十一、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在研究过程中也得到了相关专家、教研员、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并达成共识,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学生认知规律,教育学原理还需深入研究。(一)、课堂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1、有效设计,精心设计教案,提前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开展及结果,把握教学环节。2、有效互动,包括有效引导及有效活动。注重教学过程的整体调控及人格魅力的影响、情感投入、语言魅力、赋予灵动与诗意;注重学生活动的主体需要,学习动机、探究欲望及思维拓展的需要。注重教学重点与发展学生能力的协调与

21、融合。让学生体验思维价值充分体现的喜悦。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3、有效拓展,包括有效的练习设计、数学活动、实践活动等。4、有效反思,包括教师反思与学生反思。用其来改进与深化教与学。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二)、探究性学习研究1、关注与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形成各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报告。为顺利完成课题提供重要资料。2、关注与研究同一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3、关注与研究自主学习与个人能力协调平衡关系的发展策略。4、确立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主体地位。5、制定自主探究学习培养的实施步骤。6、审视与完善学习方式。7、教师指导的重要作用。8、教师指导的方式方法。结语全实验教师经过实践探索,以及专家引领,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实验的成果使学生们享受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使教师体验到专业成长的幸福喜悦,深刻地感受实验的理性风帆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发展。本课题实验大大推进了学校新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们将不断努力、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在今后的课题实验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论文与心得:小学生数学思维调查研究报告对话 让生成更精彩学之初,如何让思维进门槛学正浓,如何让思维显深度学之末,如何让“说”显本质莫让学生的认知过渡层缺位让思维入“高速路口”只因简约而美丽与童心结伴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