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情境化的研究与实践》中期工作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76612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德育情境化的研究与实践》中期工作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德育情境化的研究与实践》中期工作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德育情境化的研究与实践》中期工作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德育情境化的研究与实践》中期工作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德育情境化的研究与实践》中期工作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德育情境化的研究与实践》中期工作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德育情境化的研究与实践》中期工作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德育情境化的研究与实践中期工作报告摘要 依据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创设教育情境,探究德育研究。实践证明:小学德育情境化的研究与实践,从抽象到具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道德的体验和自我内化,充分发挥学生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1 课题的由来与研究的目的人类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学校教育反思的结果是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学校教育应立足于人的整体生命的塑造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而教育是构成、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失去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的生命

2、其它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可见教育中人的生命的完整性规定了学校德育的统摄性。因此良好的学校德育途径、方法,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正确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反思现行的学校德育,事实上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道德教育人为、表浅化、孤立、封闭化,道德课程知识化;单项灌输多,个体选择少;德育未能成为有助于人生命发展、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灵成长的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也直言学校德育弊端: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这一切学校德育弊端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他们认为一定要在德育的思想

3、观念、途径方法、措施做法上作深入探索、改革,从实效出发。德育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其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德育中介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加入情境的教育,不是简单的德育情境的附加,而是德育体系的变化,它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实践线索三个维度组成。寓德育与情境之中,可以通过从“境”入手,以“理”入心。德育与情境的融合,可以将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在德育的境界中,以“物”激“情”,以“情”发“辞”,以“辞”促“思”。它将对德育的实效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德育情境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旨在克服上述

4、弊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制定出具有情境化德育内容的研究实验方案,设计出情境化的系列德育活动,加强学生对道德的体验和自我内化,充分发挥学生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探索出一条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小学教育之路。 2 研究的目标和假设 以一定的德育目标为依据,以计划、组织和调控为手段,把握德育的合力作用,运用德育情境化的有效策略,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其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努力形成科学的德育内容体系,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形成情境化、活动化、实践化的德育活动序列,在此基础上开发德育校本课程。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参与实验的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良好

5、情境氛围,得到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与人格心理的健全与完善。3 研究的基本内容 3.1 深化理论学习具体的德育情境都或多或少地蕴藏着教育学的理论。这样可以通过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地来揭示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3.2 开展德育活动创设德育情境,营造逼真的德育活动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出现,去策划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4 研究的步骤和进度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7.32007.8)组建课题组,组织理论学习和教师培训;撰写课题方案(第一步骤:预诊。了解学生对道

6、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概念的认识程度,以及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的不利因素,发现实际问题,进行诊断性评价,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第二步骤:初步研究。对预诊中发现的问题查找相关理论、文献和网站,研究人员必须尽可能地占有资料,运用所有与这一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录像、总结报告、问题分析等资料进行讨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寻找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第三步骤:拟订总体计划。包括问题提出的可行性、必要性、研究价值、定义、提出假设、研究目标及内容,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若发现具体行动中反馈信息与总体计划相偏离时,应对总体计划及时加以修订与更改。);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7、(2007.92008.6)依据方案要求组织实施;搜集典型个案材料及课题论文;进行有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第一步骤:制定具体计划。实验者在总体计划指导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为前提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及细则,并将任务合理分解。第二步骤:行动。实验者要全面落实研究计划,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一同行动,建立整体协作研究型的研究队伍。包括:专家、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学校主管部门乃至学生家长联合组成。开展实践研究。第三步骤:观察。在研究过程中,实验者要借助各种有效手段对行动的过程、行动的结果进行记录观察,以提高行动研究的质量。第四步骤:反思。在观察的同时,实验的研究人员要及时地对观察到的、感受到的

8、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对每一步行动、结果及时评价。若评价结果反馈出的是所有的设想、计划都是可行的信息,则进入下一步具体计划、行动,反之则要反思和调整计划,再确定下一步行动构想。)第三阶段:课题总结评估阶段(2008.72009.1)实验者在完成各自的研究任务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统计研究数据、资料,撰写论文,研究报告。与此同时进行结题评审,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5 研究方法和资料获取途径 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资料的获取途径采用文献调查、观察记录、访谈等。6 现阶段课题研究的主要经验与实验成果6.1课题

9、研究的主要经验6.1.1 理论研究上有一定的突破,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通过学习一些相关的基础理论,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标准理念,特别学习了情境有关思想概念、原则、策略等,结合这些理论学习消化、吸收、重组、升华,取得了理论研究的初步成果。通过创设德育情境,营造了逼真的教育氛围。“德育情境”的出现为课堂的讨论、师生的对话提供了机会和话题材料。如:实验教师的一节品德与生活课的设计,通过以下“情境”的设计,使教学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后附课的设计与专家点评)教学认知线索:教材分析创设情境理论确立实践设想教师教学线索:创设情境引导疏导指导-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学生学习过程:体验感知实际联想内化行动6.1.

10、2 在实践操作上有策略、有程序、有方法理论的突破对完成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实践探讨为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活动是在实践操作中形成和归纳总结的。这些研究既充实了实践研究的内容,又丰富了理论研究宝库,使实践有了理论指导,理论有了实践基础,理论与实践有了相结合。使活动的内含更加丰富、多样。实践研究通过35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活动的实验研究证明,运用德育情境化的有效策略,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活动,形成情境化、活动化、实践化的德育活动效果是好的是可行的,取得了实验研究阶段性成果。6.1.3 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上创造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经过课题的实验研究,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七步”程序: (见下图)观察与反

11、思加强课题理论学习培训明确课题实验目标与任务 撰写实验报告经验总结论文 进入课堂教学活动实践验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计划 归纳整理数理统计积累搜集相关数据资料 教师在参与课题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了科研计划的制订与研究步骤,学会了课堂教学和活动的具体操作程序,学会了撰写实验报告和经验总结论文的基本方法等。实验教师都能写出较为规范的实验方案、观察记录、活动反思、阶段总结和经验总结性论文。6.2 实验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的德育情境化的研究与实践,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点:6.2.1课堂教学效果显著,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创设德育情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同

12、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广泛交流,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形成互动合作的教学局面;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探讨,促进了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6.2.2 实验有序,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发展通过课题的实施研究,教师们普遍感到,承担课题与不承担课题大不一样。一是:提高了活动的设计能力;二是:提高了活动的辅导能力。尤其是理论的学习与活动实践的结合,如何应用、如何操作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三是:对承担课题的步骤、方法更加清楚了,在承担新的课题也就不发“怵”了。四是: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实验教师反映,通过承担课题能够写出比较规范的论文。6.2.3 学校培养出一批德育骨干队伍 通过课题的实验,教师们

13、普遍感到理论知识的缺乏,对学习理论知识有了新的认识,理论的充实对教师的思想、业务、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积蓄了可持续发展的能量,从而更加努力工作,尤其是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增强,教师们追求更高目标的愿望,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轨,一批青年骨干教师的迅速成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必将成为教育战线上的强大的生力军。7 反思与展望回顾课题的研究,实验效果是好的,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实验“花束”曾刊登在教育报。我校为保证实验的效果,为更好的将活动开展深入,做深、做细,部分实验方案没能按计划如期实施,根据实验情况稍作调整,将环保活动移至到下一阶段完成(结合时

14、令进行教育),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实验尚未结束,因实验周期短,教育的实际效果不是很显著,有待进一步研究实施。再由于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多,科研起点、基础不同,研究成果的质量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有的研究还欠深入。通过对问题的反思,发现存在的不足,有利于今后进一步的完善、提高。对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工作,我们充满信心,因为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了一批具有事业心强、教学业务精、科研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并积累了丰富的承担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能量。8 参考文献 傅道春著 . 教育学情境与原理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6(38) 冯克诚著 . 学校德育管理制度方法操作规范M. 北京: 人民中国出版社, 1998.5 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