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78250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二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二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二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片段一:谈话、激趣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到什么地方去玩?(学生回答)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游乐场去玩,你们高兴吗?出示游乐场情境图。(同学们都好奇得睁大了眼睛)师:来到游乐场,你都看到了什么呀?生1:我看到有小火车,有摩天轮,还有人在玩过山车。师:谁能说得更仔细一些,这些游乐项目分别有多少人?生2:我看到小火车每节车厢坐了3个人,4节车厢都坐满了。生3:我看到过山车有6排,每排坐了2个人。生4:摩天轮有5个车厢,每个里面都是坐的4个人。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师:玩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们会算吗?生5:我会,用加法算:3+3+3+3=12。(学生回答后,

2、教师板书算式)师:真棒,那要求过山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又怎样列式呢?生6:我知道,是2+2+2+2+2+2=12人。(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师:你能算出摩天轮上一共坐了几个人吗?生7:4+4+4+4+4=20人。(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师:你们太了不起了,解决了这么多生活中的问题。来看看我们刚才列出的三道加法算式,默默地读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伴说一说。生8:它们都是加法算式。生9: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教学片段二:比较分析,揭示“乘法”师:观察黑板上的式子:44444=20 3333=12 2+2+2+2+2+2=12引导学生观

3、察:这三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44444=20的加数都是4,有5个4相加。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随着学生的回答在算式的下面对应板书:5个4相加)生2:3333=12的加数都是3,有4个3相加。师:你说得真棒!(随着学生的回答在算式的下面对应板书:4个3相加)生3:还有6个2相加是12。师:你说得真完整!(随着学生的回答在算式的下面对应板书:6个2相加)师:你能说一些这样的算式吗?学生举出类似的算式。师:那谁来帮我写100个3相加?(学生面面相对,脸上出现为难之情,一会儿教室里出现嘈杂的议论声。)师:有什么问题吗?生4:(皱着眉头)太多了。要写100个3。生5:(连忙接话)太麻烦了

4、,100个3,那该写到什么时候呀!(其他的同学也纷纷表示极力的赞同)生6:要是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就好了。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简便的方法你们想听吗?(故意放慢语速)(学生顿时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师:那请你们安静下来听老师来告诉你,像100个3相加的算式,写成加法算式的确是很麻烦。因此,伟大的数学家们就想出了一个好方法:像这样的等式,(手指着黑板上那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是多少,除了可以用加法计算之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计算,那就是“乘法”。(板书“乘法”,学生齐读。)案例分析: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

5、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因此课堂伊始,我就通过和学生的谈话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世界,利用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游乐场中,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主动观察、探索、讨论与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看、找、想、说、练的数学活动中,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以动引思,以思促学,在“尝试解决中学,在合作探究中悟”,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学习的自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