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六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9、穷人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一课。二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2. 抓住人物外表、内心的语句描写,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3. 体会作者对沙俄时代穷人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对穷人美好品质的赞扬。三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3. 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四教学准备:1、教师:练习、重点语句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人物内心描写的语句。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
2、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 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 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3、全文。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听录音朗读课文,大家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2 、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孩子们没有_;吃的是_,菜_鱼。
4、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病了。寡妇的日子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垂下来。西蒙在临死的时候,拿_盖在孩子的身上,还用_包住他们的小脚。(四)作业设计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文中深刻地感受到了穷人的“穷”。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二 )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渔夫夫妇的美好品质。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找出重点的文段,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态、外貌等方面体会。 1、体会桑娜的勤劳(1)课件演示重点句子:(演示1):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
5、,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指导思考:如何理解“温暖”和“舒适”,在句子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演示2):“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引导:让学生根据环境的描写来理解“孩子们怎么能安静地睡着”。) 2、体会桑娜关心邻居(1)课件演示重点句子(演示1):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引导思考:文中哪个词语引起桑娜想起邻居西蒙。表现了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演示2):“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引导思考:这时的桑娜有怎样的表现,朗读这一文段。)(2)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学生各抒己见,展开丰富的现
6、象,体会桑娜此时此刻矛盾而复杂的心情。(3)、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文中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演示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在研读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体会桑娜善良的美好品质。3、体会桑娜渔夫收养孤儿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的高尚品质。(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以同桌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交流讨论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熬”字说明什么?(引导:这样的语句你
7、体会到什么?让学生抓住“熬”进行讨论,拓展思维。)从这些重点的语句中体会渔夫和妻子桑娜什么样的品质?(板书: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做到理解内容、感悟品质、体会思想。(三)小结: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夫妇俩,他们为了帮助别人,没有做过多的考虑;他们为了帮助别人,宁可承受各种痛苦。这种品质确实宝贵!请你用几个成语赞一赞渔夫和桑娜。(四)领会“写法”(1)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文章中写的都是穷人;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穷人的心是相通的;穷人都有“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2)课文是怎样来体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以“事”表人)课文以“穷人”为题目富有深意。让学生抓住
8、“穷”字来理解文中的语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明确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领会课文是如何表现人物的思想。(五)作业设计:(1)抄写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2)完成课文小练:续写穷人这个故事。板书设计 9、 穷 人 桑娜 渔夫 善良、乐于助人附堂上练习一、正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对勾)汹涌澎湃(png png ) 勉强(qing qing ) 倾听(qng qng ) 魁梧(w w ) 自作自受(zu zu ) 仍旧(rng rng ) 模样(m m ) 蜷缩(qun jun )二、形近字组词: 阁( ) 顷( ) 参( ) 澎( ) 霉( ) 搁( ) 倾( ) 惨( ) 膨( ) 悔( ) 卷(
9、) 惜( ) 昔( ) 悟( ) 奏( ) 蜷( ) 借( ) 措( ) 捂( ) 揍( ) 倦( ) 错( ) 醋( ) 梧( ) 凑( )三、多音字组词: qing ( ) m( ) zu( ) 强 qing ( ) 模 作 jing ( ) m( ) zu( )四、填空组词语: 汹( )澎( ) 狂( )怒( ) 心( )肉( ) 自( )自( ) 又( )又( ) ( )( )不安 自( )自( )五、主要内容填空: 本文主要写渔夫的妻子( )和她的( )不顾自家生活的( ),收养邻居( )的两个( )的故事。六、中心思想填空: 本文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 )、( ),宁可自己( ),
10、也要帮助( )的高尚品质。10、别饿坏了那匹马主备人: 袁晓英 审核人: 张伟元、宋芳芳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别饿坏了那匹马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2、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质。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残疾青年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质。 体会表现人物美好形象的方法。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搜集人物心灵美的故事。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
11、同学们,你们听过“狼来了“这个故事吗?我们曾经十分痛恨那个说谎的孩子,痛恨他一连几次谎称“狼来了”,把山下的人骗上山去。可有人却说“世界会因谎言而丑陋,也会因为谎言而美丽”,有这样的故事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板题,读题并由题质疑。 (二)、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课文 1、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3)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小组自读、交流。 3、集体反馈。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1、师:通过初步了解课文,你知道“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残疾青年是个怎样的人呢?(板书:“我”:
12、爱读书 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 2、找一找,画一画有关残疾青年美好品质的语句,然后用心读一读。 3、学生自读,寻找关键词句交流。 4、学生反馈。 重点品析句子:“可是迟了!我已经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1)同学们,我走进后院,看到了那匹马了吗?我看到了什么?(2)句子哪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那么“我”难道仅仅看到了马草吗?我此时的心情怎样?(板书:帮助 感激)(4)齐读句子。 5、文中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板书:父亲、碧云) 6、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展现人物品质的?(心理、语言、神态等描写)你能找出具体的句子说说吗? (四)、课堂延伸,总结升华1、生活中有哪些体现美好心
13、灵的人和事呢?2、总结全文。 (五)、作业写写身边的平凡人物,表现人物的美好心灵。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来描写。板书:(父亲、碧云) 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 (善意的谎言)10、别饿坏了那匹马 帮 感 助 激 “我”:爱读书附课堂练习:1、比一比,再组词 卖( ) 摊( ) 怒( ) 扭( ) 泰( ) 买( ) 滩( ) 努( ) 纽( ) 秦(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忘返 身无( )( ) 片甲( )( ) ( )( )大吉 来之( )( ) ( )流不息 理直气( ) 同心( )力 ( )武扬威 废( )忘食 千( )一发 调兵( )将3、比较每组两个
14、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继而 继续 (1)他先是一愣,( )眼睛一亮 (2)“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 )看书吧。” 阻止 阻挠 (1)“别打孩子。”年轻人竭力想从轮椅上挣扎起来( )我父亲。 (2)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 )。 强制 控制 (1)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想进一步( )我国北部。 (2)在卖不出马草的日子,我就( )自己不去书摊。11、唯一的听众主备人: 何观英 审核人: 张伟元、宋芳芳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唯一的听众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2、
1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四、课前准备:1、搜集本课的有关资料。2、制作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用“美”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学生组词)同学们组了好多词语,今天,我们可以用这些词语来赞美文中的人、事、物。(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二、自由朗读课文。1、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出示下列词语,读读写写。诅咒难以
16、置信介意潜滋暗长沮丧三、再读课文,用前面组成的词语造个句子,赞美文中的老妇人。1、补充句子:这是一个()的老妇人2、自学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体会老妇人独特的教育技巧和美好的心灵,说说你这样补充的理由。3、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在书中画一画,写一写。4、同位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四、质疑。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通过上节课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我来考考大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里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2、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解决了一些,谁还记得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课文写的是我从不会拉小提
17、琴到能够参加各种演出,为什么要以唯一的听众为题?)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大家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我”,而不是那位老妇人呢?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课件出示: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二、精读课文,解疑合究1、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深入思考,看看文中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说说理由。2、研读。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怎么帮助作者的呢?感悟一:老人的语言师: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一边读,一边想,并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出示:(1)“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
18、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读当时的情况,一人读老妇人的话。谈谈你从老人的话中感受到什么。小结:是啊,对于一个毫无信心的人来说,一句鼓励的话就是莫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合作读读这段话,一组读当时的情况,一组读老人的话。(2)“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谁来谈谈你从老人的话中感受到什么?如果你就是这位初学小提琴的人,在灰心丧气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温暖、快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381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