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长城》设计、反思和评课.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81875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长城》设计、反思和评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长城》设计、反思和评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长城》设计、反思和评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长城》设计、反思和评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长城》设计、反思和评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长城》设计、反思和评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长城》设计、反思和评课.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难点: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么?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么?对,是长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长城,板书课题。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请同学们

2、读课文,看看从文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指名说。学生可能会交流到长城很长、长城高大坚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等等。、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想一想你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学生小组学习,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交流一:从“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明确观察点出示课件: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看长城)你从哪看出来的?请同学们再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

3、如何体会出来的?(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借助图理解词语,从而体会到长城的特点。)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指名试背课文第一自然段。交流二出示课件:从“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4、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有方形的和,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近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高大坚固)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瞭望口、射口、齿形墙总称“垛口”。)学生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介绍长城的设计。(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说说当时秦始皇的

5、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生活想像展开。)小结: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你觉得古代劳动人民怎么样?(聪明、聪慧等)指导朗读。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近景录象边给大家介绍。(课件出示画面)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们能背下来么?指名试背诵第自然段。、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作者想到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知道朗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

6、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学生展开想像)可见为了修筑长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啊!指导朗读:你能读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课件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从“才”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这一句话。教师小结: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正式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让我们再次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四、创设情景,感情升华、再次朗读全文。、长城,我们的骄傲!骄傲的不仅是你的气魄雄伟,更是你所体现的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学生自由谈话)、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年会迎接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来,他们一定也会参观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写一篇长城的导游词。 教学反思:在教学长城这篇课文时,考虑到学生对长城的认识并不全面,仅靠课文中两幅插图和课文描述,学生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此,我在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同时,也整理了大量的有关长城的图片 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

8、解。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围绕“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习。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依次学习了课文的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远看长城气魄雄伟,初读了解了长城“长”的特点,然后结合文中的插图,学生不仅理解了“蜿蜒盘旋”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发现了长城“曲折”的特点。通过个人读、男生读、齐读等形式读出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在教学第二自然段“长城的结构和作用”时,让学生通过读了解到长城“高大坚固”特点。然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了解课文怎样防守和打击敌人.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长城的设计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

9、初步领略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第三自然段为了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通过朗读去感悟,提升学生的情感,创设情景“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让学生由衷认识到“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抓最后一个自然段,提炼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这种处理教材的方法是否可行,还有待思考。不过,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兴趣浓厚,朗读充分,感情充沛,特别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发自内心对长城的赞叹和歌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也要巧用资源,让自己的课堂回归到一种自然朴实,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惠。课后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我们的教学,经常是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培养,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忽略人文性。长城这一案例,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抓最后一个自然段,提炼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当好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提升学生的情感认识,珍惜并保护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特别是教师巧妙利用插图,理解词语和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修筑长城的年代,认识到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