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81932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1学生

2、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5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

3、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六)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3尊

4、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如:从“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给学生提供当时的情景: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4有感

5、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5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四)课外延伸。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

6、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

7、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三、教学准备学生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

8、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教学重点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9、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二)自学生字新词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三)检查自学情况1开火车形式读词。2自由读句子。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莫名其妙愣住意外认真平和质朴第一组写肖复兴。第二组写叶圣陶。(四)理清课文结构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拿到

10、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二)全班交流1第三自然段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2第四自然段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4)师生合作读整

11、段。(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3第五自然段“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五

12、、读写结合,练习修改(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三)布置作业第一课时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

13、,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二)学习第二部分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

14、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第8自然段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3第9自然段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4第10自然段(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2)全班交流: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

15、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联系课文内容填空:作家就是_。作家的作品就是_。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

16、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乌塔教学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

17、也应该学会自立。学法引导()教师教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二)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二)疑点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

18、想?(三)解决办法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

19、据提示去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2、学生自学课文。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2小组内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

20、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有责任感。如:然

21、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

22、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五、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3)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2、小调查从乌塔中外小学生的不同。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别于其他传统课文,它由小学生张国强和大作家柯岩的信构成,形式新颖活泼,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这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因此本人在设计和对学生实施指导时,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而且自读和指导的

23、重点放在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中。在学生自读理解的同时,引导、提示学生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读课文。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掌握书信的格式。、认识课文中的个生字。【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柯岩的资料(包括多媒体的图片材料),收集其他名人志士给少年儿童的书信。查字、词典并结合课文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课时安排】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导入和简介柯岩、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给谁写信?为什么写(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没写过信的同学,可让其说说“你或者父

24、母收到过别人的信吗?信中都说了些什么?”、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一封问一封回。(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简介柯岩:(如果是多媒体或图片资料,教师应进行播放)。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大家拿出来看看(学生出示资料)。柯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已出版专著余部,最著名的诗歌有周总理,您在哪里。(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可以说得更丰富一些。)、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长(老师或者学生出示它们各自的长度),但尺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出示比尺长的物体)。寸虽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东西相比,它又显得长了(学生或老师出示比寸短的东西)。(设计

25、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书信导入,能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一种亲近感。通过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既是对辛勤劳动了的同学的一个肯定和对大多数学生的激发,又帮助学生认识了柯岩,为深入自学作了一些铺垫。)二、自读自悟、出示导读提示:师:同学们,这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略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篇课文,并有所收获。自读的时候,下列问题或要求也许对同学们会有所帮助: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分析原因的?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

26、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生自读的时候要给足时间,同时老师要参与其中并提示一些方法。(设计意图:这篇略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在于让学生读懂信的内容。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问题的引导是不可少的,因此老师与同学一道设计了一些引导题,而且有些引导题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问题),这样,有利于满足不同的学生。)三、交流讨论可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中,老师要作一些精辟的概述和引导:、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交流时,要读(读有关的原文)和说(说自己的理解)结合,问题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启迪和挖掘,但又要区别对待。、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你妒嫉过别人吗

27、?别人妒嫉过你吗?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交流,要尽可能的说得具体一点。、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适当归纳。)格式: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怎样称呼,依人而定,称呼下面加问候语)。正文(将要叙述的事情和说的话写清楚,格式按常规的行为格式)。结语(单独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祝语,内容因人而定)。写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两行写)。语言方面:相当于与收信人进行面对面的说话,一般用你或者“您”,写给很多人的要用“你们”或“您们”。语言亲切与否,根据收信人和要叙述的事情决定。(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交流讨论”的内容很

28、多,但又很有必要,重点是交流对柯岩老师的回信的理解与收获。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认识书信的格式。)四、质疑拓展、质疑解惑: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拓展延伸:出示冰心的寄小读者或再寄小读者,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具体的内容略)。让学生读一读内容,看一看格式。练笔: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疑惑在不同的学生中是永远存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安排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质疑不仅能帮助“疑

29、”者,而且还能使大多数学生得到启迪。给柯岩老师再写封回信,既能促使学生再深入地读原文,又有益于学生实践书信的格式。)【板书设计】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讨教:作文获奖嫉妒、寂寞从自身找原因回复: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书信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设计意图:简单明了,同时,通过老师一笔一画的书写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观及其书写规律。)【特别建议】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其训练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已经形成或者本单元获得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略读课文是课内检验或者巩固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重要凭借。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敢于放手。针对这篇自读课文,在实施上设计者特别建议要做到以下几

30、点: 一是要明确本单元或者近几个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什么,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阅读的方法,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训练。 二是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当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必要的提示和指导是不可少的。学生课内读书提倡有目标的自主性,反对无目标的自由化,无目标的“自主”不仅不能达到训练目标,还容易使学生养成漂浮的读书习惯。教师在阅读中的科学、合理的提示是阅读的方向而不是阅读的圈子。 三是要进行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要做到四个适度:交流的内容适度,教师的指导适度,学习小组的形成适度,不同的学生目标的达成要适度。四是要注意拓展。在这个设计中,安排了读再寄小读者(或寄小读者)和给颜黎民的信以及

31、帮张国强写封回信。这样安排,意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不要作过多、过高的要求。 最后一点建议是:因为书信中张国强遇到的事情在学生生活中较为普遍,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以趋起到一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语文园地七教学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课前布置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收集资料)一、引入学习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二、明确要求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

32、要求。2交流: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三、口语交际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四、引导总结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教学后记:第二、三课时“习作”一、引入谈话:上节课,同

33、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难忘的成长经历。听过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成长经历”。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2写“从乌塔想到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三、指导习作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话题一:写谁的什么事。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话题二:乌塔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对文中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话题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她该

34、怎么做?(指导书信格式)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五、习作交流与讲评。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六、修改誊抄。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2誊抄习作。七、拓展活动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话题三:自学信封写法,把回信寄给老师。教学后记:第四、五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一、我的发现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2归纳小结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想。3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二、日积月累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2指名读,纠正读

35、音。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4背名句竞赛。5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名言?交流。三、展示台1谈话: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4总结,评奖。学习目标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3日积月累: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4展示台: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