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说课稿.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81999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说课稿.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说课稿圆的认识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说课分析。一 说教材1.说课内容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扇形、概括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建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统计图打好基础。3.

2、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直径及其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4.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二 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则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三 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3、,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四 说学法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进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把本人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做(活动)中学

4、,做做、想想,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五 说教学准备1.圆形学具,直尺,圆规,纸片,剪刀,图片等。2.多媒体课件。六 说教学程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上课时先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平面图形,为学习圆奠定基础。课件创设大公鸡、小兔、小猫三个动物开着不同形状的车轱辘赛跑的情景,让学生猜猜谁是金牌获得者?引导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看赛车表演,初步感知圆知识

5、的应用,这是学习的基础。有趣的活动、巧妙的设疑,激起了学生探究圆的有关知识的愿望,也给学习定了方向,使学生带着追根求源的强烈好奇心进入新知的探索阶段。做中学习,主动探索1.让学生从众多圆形学具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圆形,并开始画圆、剪圆,然后把剪好的圆进行折叠,通过折痕逐步发现各自特点,并在老师引导下抽象出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给学生10秒时间画圆的直径,能画几条画几条。让学生汇报画的条数,在给10秒还能画多少条?10分钟呢?这说明圆的直径有“无数条”。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动笔画直径、半径中,也可以说是在玩乐的比赛中,轻松地感悟到圆中可以画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这一知识。2.下面的活动是测直径

6、。每人至少量3条,也可两人合作,一人测量,一人记录。学生汇报,发现规律:每条直径都相等。老师拿出大小悬殊地两个圆形纸片,问这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吗?让学生补充:同圆中每条直径都相等。同理可得同圆中半径都相等,进而拓展到等圆中直径相等,半径相等。板书:巧妙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建构中建立新的概念,学习了有关性质,紧接着进行半径、直径的辨别练习。3. 半径、直径的辨别练习。4.测圆的直径与半径,填表。(单位:厘米)直径(d)9 6 9.8 3半径(r)4.5 34.9 1.5通过表格发现规律:在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板书:d=2r r= d)5.学习画圆。师先在黑板上

7、画一个圆,请同学画一个和它一样大小的圆。学生感到困难时,让学生自学课本87页后,画一样大小的圆。这里我引导学生在动手做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动手实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解疑释疑,亲自体验请同学们坐上不同车轮的汽车体验,屏幕出现不同形状车轮在行驶,车轴心运动的轨迹清晰地显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找坐车的感觉。提问:能否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让学生讨论,思考,充分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因为圆的半径相等,车轴安在圆心,车轮滚动起来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总是相等,所以圆形车轮平稳。回到生活,回答现实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8、。问题解决,感受价值1.提出问题5个小朋友排成一行玩套圈游戏,你对这样的排队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建议?学生认为这样不公平,每人到套杆的距离不相等,应站成一个圆。我把小朋友玩套圈的游戏引进课堂,为孩子们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2.画大圆圈下课了,一年级小朋友去操场做游戏,想画一个大圆圈,可又没有任何工具,你能帮他们想个办法吗?让学生上台演示,说说根据什么想出这种办法?在活动中学,通过做做、想想,把教的内容变成学生学的活动,在做中应用知识,体验“生活问题数学化”。总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古希腊数学家说:“在所有平面图形中,圆最美。”今天我们不仅研究了圆的知识,还应用圆的知识解

9、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学们从中体会到圆知识的价值。今后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会接触到很多圆的知识(比如圆的周长、面积),那时你们一定会进一步感受到圆是多么神奇!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提出研究问题,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永无止境,人的一生要不断进行探索,进行学习。七 说板书设计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说课稿【说教材】1、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比例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这一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在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2、教材的编排

10、特点:教材通过例4首先让学生明确把实物画在图纸上,一般要缩小后画,从而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通过例4和例5,使学生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进一步巩固比例尺的定义。3、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组织学生画出教室的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并能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了画图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

11、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4、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程序】(一)画平面图,引入比例尺1、出示学校平面图,问:谁来帮老师介绍一下我校的各种建筑物的布局?2、设计我们教室的平面图:教室长8米,宽6米。师:能照原来的长度画到纸上去吗?该怎么办?3、讨论引出学习要求:确定图上长和宽的长度;作出教室的平面图;写出图上长和宽的长度;写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4、提出小组学习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图贴在黑板上。5、学生小组学习。6、根据图片组

12、织汇报:选择不同方法的平面图;讨论反馈:你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图上的长和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各是多少?(小组代表回答)板书: A 、4厘米:8米=4:8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B、 8厘米:8米=8:8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二)揭示比例尺的意义。1、教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认识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比例尺。3、揭题 ,回顾:这几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分别是多少? 怎么求比例尺?它是谁与谁的比?比的前项是什么? 怎样理解比例尺 ?(把实际距离缩小100倍画在图纸上;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图上1厘米

13、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4、师: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求比例尺时,前项、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这时的比例尺要写成后项是“1”的比。(三)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1、求比例尺。 例: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副地图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2厘米,那么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小结:单位要统一;比例尺的前项一般都是1。2、求实际距离。出示例题: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组织同桌同学各

14、用一种方法来解答(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并互相交流。汇报交流并总结。师强调:把1:6000000化为分数形式来解答;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化聚。3、求图上距离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学生独立作业,反馈订正。(四)巩固练习。1、照片上的比例尺。估计照片的比例尺;量一量,算一算比例尺;汇报:你是怎么做的?算出的比例尺大概是多少?2、操作发展练习:出示学校平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建筑的平面图,根据有关的数据,求出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教学楼、操场、司令台、传达室、喷水池)引导讨论出求实际占地面积必须知道实际的长、宽

15、或直径;小组分工进行合作学习;汇报交流,讲评。师强调:求实际占地面积,就是实际的长乘以实际的宽;通过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可以求出实际的长或宽。(五)课堂延伸。“同学们,在周围的生活与学习中,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比例尺呢?细心的同学可以去留心一下。” 【说教法与学法】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两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

16、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与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

17、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3、本课我准备采用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经历观察探索、概括概念、应用概念、理解概念、拓展深化的学习过程。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二00七-二00八第二学期)陈丽华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31页圆柱的认识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圆柱的认识是一节几何知识的课,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

18、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掌握它的特征,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侧面展开图。2、能力目标:(1)通过对常见的罐头盒,圆木等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2)通过观察和用手摸,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把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测验展开图形的各边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相互合作的能力。4、教研目标: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计问题,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重点:圆柱的特征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二、说教法,学法本课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用观察法,从直观实物

19、入手,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用演示介绍法,让学生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用实践操作法,使学生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以及它的长与宽跟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如果按以上的教学方法实施,学生在学习中将会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去真正认识圆柱。三、说教学过程设计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针对我校的教研活动的课题“有效提问,提高课堂的效率。对本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我采用了复习的方法导入新课,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

20、学们如果将正方体的上下两个面变成圆柱形的,你们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老师电脑演示图形,同学们睁开眼睛看,屏幕上的图形哪一个与你想象的相吻合?验证同学们想象的是否正确,上划号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聆听几何图形圆柱。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感知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时我设计这样的问题: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六个面那么圆柱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特点怎样?使学生利用和旧知对比的方法有目的去观察、去发现,从而总结出圆柱体面的特征。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形物体,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等多种感观来认识圆柱的特征。(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小组研究讨论圆柱的特征,再小组交流)

21、学生探究时,教师穿梭于个小组之间,或是指导,或是聆听在教学高时,先让学生比较两个高不同,高的位置也不同的两个物体,问谁高?主要是激起学生已有的对高的认识。然后量高,画高。通过演示课件证明学生讨论结果是正确,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把高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时紧接着问:你能再画几条高吗?量一量,你发现什么?学生通过画,量知道圆柱体有无数条高,每条高都相等。对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然后再问:生活中有许多圆柱体物体的高还有别的名称,你知道吗?如硬币的高叫厚,圆柱形井的高叫深等等。使学生了解课本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联系实际对高有更深的理解。在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时提出问题:你有办

22、法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平面图形吗?这个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积极想办法把圆柱侧面展开,培养了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然后问:你发现他的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发现所展开的图形与圆柱体各部分的关系,即得到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学生乐于思,乐于学,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新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学会思考,拓展思维,学到知识,了解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现知识间的密切联系。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教材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3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2、教材内容所

23、处的地位:是在四年级上册学了商不变的规律和本册本单元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依据,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的学习起铺垫用。3、教材的重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4、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5 、情况分析:本年级的孩子比较爱动手、动脑,比较配合教师的教学。二、教法1、复习旧知,引入

24、新知。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创设情境,新知探究。用直观形象的折纸,找出相等的分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对比分析、概括总结。四、 教学程序(一)、复习口算:(1)18060 (2)124 (3)23 186 1200400 1015观察上面三组算式,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变化吗?你知道这些算式中蕴藏着什么吗?我们还发现了分数与除法的的关系,那你们能猜出今天我们要探索数学王国的什么知识吗?(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二)、探究新知1、做一做,折一折。

25、拿出三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请分别平均折成2份、4份、8份。并按照下图涂色。如果把每张纸都看作“1”,请你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根据上面的过程,你能得到一组相等的分数吗?师: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1)从左往右看:是把单位“1”平均分2成2份取得一份。如果把分的份数和所表示的份数都乘2,就得到了。既是:同理:你发现了什么?(分子和分母都乘了相同的数)(2)反过来看,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2份。如果把分的份数都除以2,就得到。就是:同理:根据刚才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分子和分母都除以了相同的数)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

26、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2、思考: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说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3、试一试。 三、深化理解,灵活应用。P44的练一练。1题涂一涂,填一填 3题(1)下图中,哪几个图形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不是整个图形面积的。(2)在右面的方格纸上用彩色涂上这张纸的。师巡视指导。2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五、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教学反思:找规律一课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本的新增内容,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

27、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这节课分为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欣赏大自然和生活中有趣的规律现象。在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直接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实素材引入新课。学习材料所具有的吸引力是激发探索热情的重要因素,也是课堂成功的基础。在一图三题的教学中,教师用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问题悉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突出过程中的数学思考,重视体会符号感和建立模型。在第二部分,注重情境呈现,在简单中生动,在快乐中主动。教师把猜一猜、画一画、议一议、算一算、玩一玩等学习方式巧妙的贯穿其中,并不漏痕迹的把例二的内容融入

28、其中,这样便于学生更完整地审视周期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对数学文化的理解融入到欣赏环节。这里我沿着“发现学习应用”的重新选编欣赏片断,使欣赏有了更加深广的内涵。在优美的旋律中,回忆着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的昼夜交替、寒来暑往、春夏秋冬的季节更迭,也看到生活中我们曾熟视无睹的有规律的现象。体验数学之美、规律之美。整个课堂动静结合,收放自如,氛围和谐,活动扎实,教无痕而学有序。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除法(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这节课的课题是分数除法(三),是一节新授课。分数除法的应用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

29、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由于理解困难,学生往往依靠记忆题型来解决问题,这就会失去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因此本课教材就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利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掌握分数乘法应用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已有的解方程知识,通过先设未知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教材利用这个“顺向思维”,结合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这一熟悉的情境,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解决分数除法应用这一问题。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能力

30、目标:培养学生多角度、多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生产问题的乐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方程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1、判断是分数乘法解答还是分数除法解答。2、多角度、多策略解决问题。二、说教法与学法在教学中,我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熟悉的生活学习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探索新生知识的条件,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而获得知识的内化。因此,本节课我贯彻“借助具体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

31、学生的交流,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次训练。练习有层次,层层深入。三、教学程序(一)未雨绸缪,复习铺垫。 复习是为了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再现、自主梳理,能为更深层次地梳理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因此安排了以下两道复习题:1、说说下面各题中应把哪个看作单位“1”。数量之间相等关系怎样?(1)吃了一筐白菜的。(2)一本书的价格正好是一支钢笔价格的。(3)女生占全班人数的。2、解方程 X15XX10(二)情境创设,课题导入。让学生看课本情境图,并说一说操场上的活动情况,并设想通过活动人数,怎样寻找活动中蕴含哪些数学问题。谈话中导出课题(板书)。此时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引入课题,其目的是让学

32、生通过真实的学习任务唤醒学生已有的认识经验,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对相关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数学信息的能力,能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引出例题: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在教师落实好分工要求,安排让小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是本着在合作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唤醒学生本身固有的合作心理需求这一理念,使学生把“要我合作”变成“我要合作”。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4个活动内容: 1、仔细观察插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决你发现的问题吗?并列出算式解答。2、小组分工合作,

33、做完组内交流。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个小组方法多,你们小组准备谁发言,用几句话表达自己小组的方法?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4、让学生在几种解题方法列出来后,从中比较找出最简便最实用的方法。归纳总结其中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对自己探究结果的一种再次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喜悦感。所以在此安排小结:5、师生共同归纳:老师也认为用方程解应用题比较容易,因为它的解题思路与我们以前学的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一致,用其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同学的思维方法也值得学习。(四)、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及时安排课堂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再次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布置了下面的课堂作业: 1、巩固练习:课本第29页试一试第1、2

34、题。2、变式练习:一件衣服原价是90元,现在打八折后现价是多少元?3、提高练习:在一次数学竞赛中,获一等奖的有3人,是获二等奖人数的,获二等奖的人数是三等奖人数的,获三等奖的有多少人?(五)层层深入,强化练习 巩固训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必要的分层次练习是落实技能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反复的同一层次的巩固练习容易使学生疲劳,兴趣黯然。所以在巩固练习中我安排以下3道层层递进的习题进行训练,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重新唤醒兴趣,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作准备。1、变式练习:五年级(1)班女生有20人,占全班男生人数的,全班一共有多少人?2、应用练习:小红的身高是120厘米,(1)小红的身高是妈妈的

35、,妈妈身高是多少厘米?(2)爸爸的身高恰好是妈妈身高的,爸爸身高是多少厘米? 3、提高练习:某钢铁厂一月份实际完成第一季度计划的,其中一月份上半月比下半月多生产了30万吨钢铁,正好是一月份实际产量的。第一季度计划生产多少万吨。(六)作业布置,巩固应用。1、课本第30页练一练第1、2、3题。2、一堆煤,第一天运走500吨,正好占这堆煤的,第二天运走的数量是这堆煤的,第二天运走多少吨?(用多种方法解答)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设计者:宋忠玲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

36、面积,并且在本单元探索活动(一)中,学生经历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互相转化的思想。所以,我们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将教会学生预习,让学生在猜想、观察、操作中自主归纳公式运用公式作为本课的侧重点。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2、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5、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教学重难点: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

37、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演示板。每个小组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教学方法:可先学后教,也可讲练结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总之,以自主学习为主。落实五五教学法。学习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自学的同时,教师加以指导。通过观察、操作获取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导入并板书课题。 你们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想知道吗?那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

38、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2、教师用谈话的方式揭示学习目标。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二、指导自学,初步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先给学生提出自学的方法与要求,让学生根据提出的方法与要求进行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1、自学提示:(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图形?(2)观察拼出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 或 或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2、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参

39、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三、师生交流,系统整理。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将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习的平行四边形进行计算,这个时候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观察一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强化本节课的几个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总结公式。(一)汇报交流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1)利用手里的学具指名演示。(2)演示课件或

40、演示板: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1)由学生演示(2)演示课件或演示板:拼摆图形4、讨论:(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5、引导学生明确: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6、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

41、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二)质疑。(三)公式运用。试一试。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学生尝试完成(2)交流做法和结果四、分层达标,巩固练习在巩固练习环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运用多种情景的变式,通过设计饶有兴趣的练习,或新颖耐人寻味的总结,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1、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1)底是4.2米,高是2米;(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2、你能想办法计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吗? 3、在校园一角有一块三角形空地,长

42、5米,高2。4米。在上面种草坪,1平方米草坪的价格是12元。种这片草坪需要多少元?4、判断(1)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5)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6)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7)三角形的底越长,面积就越大。( )(8)三角形的底扩大2倍,高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6倍。( )5、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如图)求高。176 m222m6、下面平行四边

43、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黑色三角形的面积。五、自我评价,总结提高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鼓励学生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其实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总结的能力。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们注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张扬,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努力为学生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六、板书设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例1 三角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100332=1650(cm)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2010-07-05 09:49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平行四

44、边形的面积,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教材分析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分析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五年级学生,在市级实验校的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们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单元前几

45、节内容中,学生已经对数格子法、平移重合法、剪割拼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处理依据新课程对图形与空间的教学要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体现数学课程的“过程性”目标,同时根据学生忆有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难点: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