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樊昌信第7版)第10章 信源编码.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83011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7.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7版)第10章 信源编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7版)第10章 信源编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7版)第10章 信源编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7版)第10章 信源编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7版)第10章 信源编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7版)第10章 信源编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樊昌信第7版)第10章 信源编码.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制作:曹丽娜,美工设计:陈英 技术支持:张嘉等人,课 件,信 源 编 码,通信原理(第7版),第10章,樊昌信 曹丽娜 编著,本章内容:,第10章 信源编码,抽样 低通信号和带通信号量化 标量(均匀/非均匀)和矢量脉冲编码调制 PCM、DPCM、ADPCM 增量调制 M时分复用 TDM、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压缩编码 语音、图像和数字数据,引 言,10.1,引 言,为什么要数字化?,压缩编码;模/数转换,信源编码的作用:,波形编码和参量编码,A/D转换(数字化编码)的技术:,A/D 数字方式传输 D/A,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三个环节:,“抽样、量化 和 编码”,波形编码的三个步骤:,PCM、

2、DPCM、M,波形编码的常用方法:,6、7、8章,模拟信号de抽样,10.2,抽样定理-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时分多路复用的理论基础,10.2.1 低通模拟信号的抽样定理,定理:,证明:,设单位冲激序列:,其周期T=抽样间隔Ts,抽样过程可看作是 m(t)与 T(t)的相乘。因此,理想抽样信号为:,其频谱为:,1/Ts,n=0,理想抽样过程的波形和频谱:,因此,抽样速率 必须满足:,fs,fH,这就从 频域角度 证明了 低通抽样定理。,此时,不能无失真重建原信号。,混叠失真:,重建原信号:,低通滤波器HL(f),内插公式,抽样与恢复原理框图:,10.2.2 带通模拟信号的抽样定理,定理:,fH=nB

3、 fH=3B fs=2B,|M(f)|,2fH=2(3+k)B,fH,fL,-fL,-fH,fH=nB+kB fH=3B+kB 2(3+k)B=3fs,推广:n=任意整数 2(n+k)B=nfs,fs 与 fL 关系,n=1,n=2,n=3,n=4,n=5,n=6,模拟脉冲调制,10.3,PAM、PDM、PPM,实际抽样 自然抽样的PAM,对比:,-理想抽样,-自然抽样,m(t),自然抽样过程的波形和频谱:,自然抽样与恢复原理框图:,理想抽样:,自然抽样:,理想冲激序列,实际脉冲序列,s(t),恢复:均可用理想低通滤波器取出原信号。,实际抽样 平顶抽样的PAM,特点:每个样值脉冲的顶部是平坦的

4、。,m(t),产生:抽样 保持,n=0,恢复:修正+低通滤波,模拟信号de量化,10.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量化幅度上离散化,量化后的信号多电平数字信号,抽样值,分层电平,10.4.1 量化原理,量化电平,量化间隔,量化值,用 有限个 量化电平 表示 无限个 抽样值。,qi=q1qM,mi,抽样值,量化信号值,抽样值,量化值,量化噪声,a,b,设抽样信号的取值范围,量化电平数,M,则量化间隔,量化电平(中点),分层电平(端点),10.4.2 均匀量化,等间隔划分输入信号的取值域,的均方值-量化噪声功率为:,信号量噪比 S/Nq,输入样值信号的概率密度,量化器的性能指标之一,mk=

5、m(kTs),mq=mq(kTs),量化噪声,信号mk 的平均功率:,信号量噪比信号功率与量化噪声功率之比:,量化噪声功率,解:,平均信号量噪比,含义?,均匀量化的缺点,应用:主要用于概率密度为均匀分布的信号,如遥测遥控信号、图像信号数字化接口中。,原因:Nq与信号样值大小无关,仅与量化间隔 V 有关。,解决方案:非均匀量化,10.4.3 非均匀量化,量化间隔不相等的量化方法,压大补小,y=f(x)对数特性,提高小信号的量噪比,-压缩输出,-扩张输入,在接收端,需要采用一个与压缩特性相反的扩张器来恢复信号。,入,出,压缩特性,扩张特性,压缩-扩张特性:,均匀量化,压缩特性,ITU的两种建议:,

6、非均匀量化,x 归一化输入电压y 归一化输出电压,1.A 压缩律,2.A 律 13 折 线,对称输入13折线压缩特性,A律和 律不易用 电子线路准确实现,实用中分别采用 13折线和15折线。,3.压缩律 及其 15 折线,=0 时无压缩效果,非均匀量化,15 折 线,K1=32,大信号的量化性能比 A律 稍差。,小信号的量噪比是 A律 的 2 倍。,脉 冲 编 码 调 制,10.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模拟信号数字化方式之一,10.5.1 PCM的基本原理,PCM系统原理框图,模拟信号数字化过程-“抽样、量化和编码”,具有镜像特性

7、,简化编码过程,误码对小电压的影响小,表10 4 自然二进码和折叠二进码,10.5.2 常用二进制码,编码考虑的问题之一,极性码:表示样值的极性。正编“1”,负编“0”段落码:表示样值的幅度所处的段落段内码:16种可能状态对应代表各段内的16个量化级,在A律13折线 PCM编码中,共计:,需将每个样值脉冲(Is)编成 8位 二进制码:,码位的选择与安排,之二,关乎通信质量和设备复杂度,表10-5 段落码,表10-6 段内码,-归一化输入电压的最小量化单位,之三,确定样值所在的段落和量化级,起始电平和量化间隔,(幅值),C5的权值 8 Vi C6的权值 4 Vi C7的权值 2 Vi C8的权值

8、 1 Vi,段内码的权值:,Vi 第 i 段的量化间隔。不同段落,Vi 不同。前两段相同,11110011,每来一个样值脉冲,就送出一个PCM码组,10.5.3 电话信号的编译码器,编码的实现,任务 把每个样值脉冲编出相应的 8 位二进码。,极性判决:确定样值信号的极性,编出极性码:整流器:双单(样值 的幅度大小)。保持电路:使每个样值的幅度在 7 次比较编码过程中保持不变。比较器(核心):将样值电流 Is与标准电流 Iw 进行逐次比较,使Iw向Is逐步逼近,从而实现对信号抽样值的非均匀量化和编码。若 IsIw,输出“1”码 若 IsIw,输出“0”码记忆电路:寄存前面编出的码,以便确定下一次

9、的标准电流 值 Iw。7/11变换:将 7 位非线性码转换成 11位线性码,以便恒流源产生所需的标准电流 Iw。,各部件的功能:,PAM信号,类似天平称物过程,只需 7 位(非线性)编码,以 对13折线正极性的8个段落进行均匀量化,则量化级数:,非线性码 非均匀量化:,需要11位(线性)编码,非线性码与线性码(7/11):,称为线性PCM编码,对应,称为非线性/对数PCM编码,线性码 均匀量化:,对应,(1)极性码:C1=1(正)(2)段落码:C2 C3 C4(3)段内码:C5 C6 C7 C8,PCM码组 C1 C8 1 111 0011,=111(第段),=0011,解,起始 1024 V

10、8=64,1270,IS=+1270,Is IWi 1 Is IWi 0,它与逐次比较型编码器中的本地译码器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增加了极性控制部分和带有寄存读出的 7/12 位码 变换电路。,译 码,把 PCM 信号 相应的 PAM 样值信号,即 D/A 变换。,A律13折线译码器原理框图,各部分功能:,7/12变换电路:将7位非线性码转变为12位线性码。,目的:增加一个Vi/2恒流电流,人为地补上半个量化级,使最大量化误差不超过Vi/2,从而改善量化信噪比。,串/并变换记忆电路:将串行 PCM 码变为并行码,并记忆下来。极性控制:根据收到的极性码 C1来控制译码后PAM信号的极性。,编码器中

11、 7/11,寄存读出电路:将输入的串行码在存储器中寄存起来,待全部接收后再一起读出,送入解码网络。实质上是进行 串/并 变换。,12位线性解码电路:由恒流源和电阻网络组成,与编码器中解码网络类同。它是在寄存读出电路的控制下,输出相应的 PAM信号。,解,1270,由上例可知,编码电平:,IC=1216,因此,译码电平:,ID=IC+Vi/2=1216+64/2=1248,编码后误差:(Is-IC)=54,译码后误差:|Is-ID|=22,PCM 信号的比特率和带宽,传输带宽:若采用非归零矩形脉冲传输时,谱零点带宽为,例如:一路模拟话路带宽为 B=4 kHz,一路数字电话带宽为,问题:PCM信号

12、占用的频带 比 标准话路带宽要 宽很多倍。,B=80008=64 kHz,如何解决?详见10.6节,10.5.4 PCM系统中噪声的影响,PCM 系 统 输 出:,两种噪声:,产生机理不同相互独立,+,+,信号成分(So),加性噪声(Na),量化噪声(Nq),性能指标:,抗量化噪声性能,抗加性噪声性能,总输出信噪比,含义:当低通信号最高频率 fH 给定时,PCM系统的输出信号量噪比随系统的带宽 B 按指数规律增长。,抗量化噪声性能,抗加性噪声性能,PCM系统最小带宽,带宽与信噪比互换,假设条件:自然码、均匀量化、输入信号为均匀分布。,总输出信噪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10.6,Different

13、ial PCM,DPCM,PCM的改进型,是一种预测编码方法,预测编码简介,问题引出,PCM 需用 64kb/s 的比特率传输 1 路 数字电话信号,这意味,其占用频带 比 1路模拟标准话路带宽(4 kHz)要 宽很多倍。,解决思路,究其根源:PCM 是对每个样值独立地编码,与其他样值无关。,因此,降低 编码信号的比特率、压缩信号的传输频带是 语音编码技术追求的目标。,信号抽样值的取值范围较大,从而导致数字化信号的比特率高,占用带宽大。,需要较多的编码位数,方法之一,预测编码,线性预测,利用前面几个抽样值的 线性组合 来预测当前时刻的样值。,若仅用前面 一个抽样值 预测当前的样值,即为DPCM

14、。,对相邻样值的差值进行编码,线性预测编码/译码原理框图,表明:预测值mk 是前面p个带有量化误差的抽样信号值的加权和。,p-预测阶数 ai-预测系数,当 时 DPCM,p=1 a1=1,10.6.1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原理与性能,当 p=1,a1=1,则有mk=mk-1*,,表示只将前 一个抽样值,DPCM:对相邻样值的差值进行编码。,当做预测值。,预测器,预测器,DPCM原理,DPCM性能,DPCM系统的量化误差(量化噪声)为:,DPCM系统的信号量噪比:,为信号平均功率;,为预测误差(量化器输入)的平均功率;,是把预测误差作为输入信号时量化器的信号量噪比;,差分处理增益 约为6

15、11dB,ADPCM是为了改善 DPCM 的性能,而将自适应技术引入到量化和预测过程。其主要特点:用自适应量化取代固定量化。自适应量化 指量化台阶随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使量化误差减小。用自适应预测取代固定预测。自适应预测 指预测系数可随信号的统计特性而自适应调整,提高预测信号的精度。通过这二点改进,可大大提高输出信噪比和 编码动态范围。,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ADPCM,Adaptive DPCM),ADPCM 能以32 kb/s的比特率达到 64 kb/s 的 PCM 数字电话质量。极大地节省了传输带宽,使经济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增量调制(M&DM),10.7,一种最简单的 DPCM,10.7

16、.1 增量调制(M)原理,引言,即对预测误差进行1位编码,量化电平数取 2,增量调制原理框图,增量调制波形图,如何选择 和 fs,(2)过载量化噪声,(1)一般量化噪声,10.7.2 增量调制系统中的量化噪声,很大,译码器的最大跟踪斜率:,不过载条件:,fs 选大:对减小过载噪声和一般量化噪声都有利。因此,对于语音信号而言,M 的抽样频率在几十千赫 百余千赫。,选大:有利于减小过载噪声,但一般量化噪声增大。原因:简单 M 的量化台阶是固定的,难以使两者都不超过要求。解决:采用自适应 M,使量化台阶随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过载 和 增大编码范围,应合理选择 和 fs!,时,编码101010

17、1010,时,编码1010101010,=/2,起始编码电平 Amin,编码范围:,最大编码电平(临界过载振幅)为:,其斜率,若不过载,应要求:,可见,当跟踪斜率一定时,允许的信号幅度随信号频率k的增加而减小,这将导致语音高频段的信号量噪比下降。,即,设,最大编码电平 Amax,信号最大功率:,由Amax可得,信号量噪比,假定不过载,基本量化噪声为:,量化噪声功率:,e(t)=m(t)-m(t),e(t),e(t)是低通滤波前的量化噪声,,m(t)是译码积分器输出波形;,变化区间为(-,+)。,则基本量化噪声通过截止频率为fm 的低通滤波器后,其功率为:,可见,此量化噪声功率 Nq 只与量化台

18、阶 及 fm/fs 有关,而 与输入信号大小无关。,可见,最大信号量噪比与抽样频率fs 的3次方成正比,而与信号频率fk 的平方成反比。因此,提高fs 能显著增大M 的量噪比。,时分复用(TDM),10.8,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a)时分多路复用原理,10.8.1 基本概念,实际电路中,用抽样脉冲取代,(b)信号m1(t)的采样,(c)信号m2(t)的采样,(d)旋转开关采样到的信号,TDM的主要优点:,对于时分复用数字电话通信系统,ITU制定了两种准同步数字体系(PDH)的建议:,10.8.2 准同步数字体系,以上两种体系的层次、路数和比特率 如表所示:,E

19、 体系结构图:,偶帧TS0,奇帧TS0,PCM一次群的帧结构:,随路信令:,每路PCM语音信号的抽样频率:,采样周期:,fs=8000 Hz,-帧时间,一帧共含 比特,,PCM一次群的比特率:,Ts=125 s,比特率,矢量量化,10.9,矢量量化,n个抽样值被成组量化,每个抽样值被逐个量化,标量量化,1 维-标量信号m(kTS),n 维-矢量信号x=(x1,x2,xn),a,b划分成 量化区间 Vi,Rn 划分成 量化区域 Ri,量化电平 qi,量化矢量 qi=(qi1,qi2,qin),Rn n 维欧几里得空间,若对这些量化矢量qi 进行 编号,则用 log2 K 比特 就足以表示这 K个

20、量化矢量的编号。,即传输n个抽样值需要log2 K 比特,故定义编码速率等于:,R=(log2 K)/n 比特/抽样值,设有一个矢量量化器对语音信号抽样值量化。语音信号的抽样速率fs=8 kb/s,量化器将量化空间划分为k=256个量化区域,用n=8维矢量对抽样量化。求该矢量量化器的码率和编码信号传输速率。,解,码率 R=(log2 K)/n=(log2 256)/8=1 比特/抽样值,传输速率=fs R=8000 1=8000 比特/秒,全部量化矢量 qi 的集合称为码片。,量化矢量 qi=(qi1,qi2,qin)通常称为码字 或 码矢。,设计原则:按照使量化误差最小的原则,划分区域Ri和

21、选择量化值qi。,矢量量化器的最佳设计,非均匀划分,有利于减小量化误差统计平均值。,常用失真测度d 的统计平均值D 衡量:,D=E d(x,qi),矢量量化器的量化误差,常用的失真测度准则:,1)平方失真测度:,2)绝对误差失真测度:,设计矢量量化器de关键是设计使失真测度统计平均值D 最小的码书。,矢量量化系统原理方框图,在编码端,n维输入信号矢量 x与码书中的各个码字比较,找到失真最 小的码字qi;然后将其编号i(经过编码)传输到译码端。在译码端,收到i(的编码)后,经过译码得到 i 的值,再从码书中寻 找到 x 的量化矢量qi。,显然,矢量量化是一种有损压缩编码,但它的压缩性能比标量量化

22、的好。,语音压缩编码,10.10,波形编码,参量编码,混合编码,分类,要求,保持语音波形不变,或使波形失真尽量小,保持语音的可懂度和清晰度尽量高,保持语音的可懂度和清晰度尽量高,-均属于有损压缩编码,波,参,混,1 语音参量编码,将语音的主要参量提取出来编码。,发音器官和发音原理,次声门系统,声门,声道,发音器官,包括肺/支气管/气管,是产生语音的能量来源。,包括咽腔/鼻腔/口腔及其附属器官(舌/唇/齿等)。,指喉部两侧的声带及声带间的区域。,从次声门送来的气流,在经过声门时,若声带振动,则产生浊音;若声带不振动,则产生清音。,浊音具有周期性:,周期决定于声带的振动。声带振动的频谱中包含:,清

23、音仅是次声门产生的准平稳气流声,它的波形很像随机起伏的噪声,如图,基音 最低的频率成分。,基音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或称音高),基音的谐波,与声音的音色有关。,从声门来的气流,通过声道从口和鼻送出。声道相当一个空腔,类似电路中的滤波器,它使声音通过时波形和强度都受到影响。,人在发声时,声道在变化,所以声道相当一个时变线性滤波器。,语音参量及其提取方法,语音输出,浊音或清音(U/V)判决、浊音的基音周期(Tp)、声门输出的强度(U(z)、音量(G)、和声道参量(滤波器传输函数H(z)等五个参量。,从上述发音原理可以构造出语音产生模型:,由于人的说话速率不高,可假设在很短的(如20 ms)时间间隔

24、内,上述五个参量参量都是不变的。,在发送端,在每一短时间间隔(如20 ms)内,从语音中提取出上述五个参量加以编码,然后传输。,在接收端,对接收信号解码后,用这五个参量就可以按照上图的模型恢复原语音信号。,按照这一原理对语音信号编码,由于利用了语音产生模型慢变化的特性,使编码速率可以大大降低。典型的编码速率可以达到2.4 kb/s。这种参量编码器通常称为声码器。,综上所述,参量编码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分析语音的短时频谱特性,提取出语音的频谱参量,然后再用这些参量合成语音波形。所以这种压缩编码方法是一种合成/分析编码方法。,参量编码缺点,声音质量较差,通常不能满足公用通信网的要求。原因主要是送入时变

25、线性滤波器的激励过于简单化:简单地将语音分为浊、清两类,忽略了浊音和清音之间的过渡音(见图);以及浊音时在20ms内的激励脉冲波形和周期不变,清音时的随机噪声也不变。,主要是改进线性滤波器的激励。,2 语音混合编码,既采用了语音参量又包括了部分语音波形信息的编码。,改进途径,混合编码除了采用时变线性滤波器作为其核心外,还在激励源中加入了语音波形的某种信息,从而改进其合成语音的质量。,混合编码方案,在海事卫星系统中采用的9.6 kb/s编码速率的多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MPE-LPC);在第二代蜂窝网GSM标准中采用的13 kb/s编码速率的规则脉冲激励-长时预测-线性预测编码(RPE-LTP-

26、LPC);在美国联邦标准FS1016中采用的4.8 kb/s编码速率的码激励线性预测(CELP);在ITU-T标准G.728中采用的16 kb/s编码速率的低时延码激励线性预测(LD-CELP);在ITU-T标准G723.1中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中采用的代数码书激励线性预测(ACELP)等等。,图像压缩编码,10.11,有损压缩,无损压缩,分类1,静止图像压缩,动态图像压缩,分类2,10.11.1 静止图像压缩编码,静止图像压缩利用了邻近像素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常常在变换域中进行有损压缩。最广泛应用的静止图像压缩国际标准是JPEG。,10.11.2 动态图像压缩编码,动态图像压缩

27、利用了邻近帧的像素之间的相关性,在静止图像压缩的基础上再设法减小邻帧像素间的相关性。最广泛应用的动态图像压缩国际标准是MPEG。,数字数据压缩编码,10.12,10.12.1 基本原理,数据压缩不允许有任何损失,因此只能采用无损压缩方法。,这就需要选用一种高效的编码表示信源数据,以减小信源数据的冗余度,,由于有限离散信源中各字符的信息含量不同,为了压缩,通常采用变长码。,为了确定变长码每个字符的分界,需要采用唯一可译码。,即时可译码(又称无前缀码),非即时可译码,霍夫曼码是一种常用的无前缀变长码,它在最小码长意义上是最佳码。,10.12.2 霍夫曼码,霍夫曼码的编码过程,下面,以有8个字符的信

28、源字符表来说明霍夫曼码的编码步骤:,第1步:减少信源字符的数量,第2步:为字符分配码字,压缩编码性能指标,1)压缩比,压缩前(采用等长码)每个字符的平均码长与压缩后每个字符的平均码长之比。,当采用二进制码字表示信源中的字符时,若字符xi的二进制码长等于ni,则信源字符表X(N)的二进制码字的平均码长等于,平均码长:,比特/字符,式中:P(xi)为 xi 出现的概率。,在上例中,压缩比=3/2.75=1.09,2)编码效率,编码后的字符平均信息量(熵)与编码平均码长之比。,当字符表中字符数目较少和出现概率差别不很大时,为了提高编码效果,可以采用扩展字符表的方法,提高编码效率。,在上例中,编码后的字符平均信息量(熵)等于:,它和编码平均码长相等。所以编码效率=100%,配套辅导教材:,曹丽娜 樊昌信,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整理知识 归纳结论梳理关系 引导主线剖析难点 解惑疑点强化重点 点击考点,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