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检测方法验证程序(试行)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85801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检测方法验证程序(试行)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化学检测方法验证程序(试行)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化学检测方法验证程序(试行)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化学检测方法验证程序(试行)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化学检测方法验证程序(试行)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检测方法验证程序(试行)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检测方法验证程序(试行) .doc(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学检测方法验证程序(试行)第一章 总则1.1 目的 分析方法验证是确证该方法适用于某一分析目标的过程,为规范分析方法的验证流程,提高本专业检测类方法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特制定本程序。1.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化学检测类标准建立过程中方法的验证,无论该标准是新制定标准、由现有分析方法转化的标准或由原标准更新后的标准。此外,实验室采用非标准方法及自主研究开发新方法时,也可参照本程序用以判断这些方法的适用性。若所制定的标准或方法为等同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则可采取仅进行第二、三章中本实验室及独立实验室验证的快速验证程序;若所制定的标准或方法为修改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对其关键性技术进行修改,则需进行完

2、整的验证流程。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鼓励方法开发方进行完整的验证流程。1.3 组织机构化矿金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责本专业化学检测方法验证的组织、审核等管理工作。委员会通过秘书处承担具体职责,包括审核验证实验室资质,建立并定期更新维护验证实验室数据库,指定并组织验证实验室开展验证,组织专家进行验证材料的审核及验证数据的统计等。1.4 术语与定义1.4.1 本实验室内验证(In-house validation)方法开发方通过本实验室内对方法特性指标的测试,初步判断方法的适用性。1.4.2 独立实验室验证 (Independent laboratory validation)

3、 独立于方法开发方的实验室,通过重复测试方法的性能指标,以审核方法特性指标是否能够满足预期的分析目标。1.4.3 协同实验验证 (Collaborative study validation)协同实验室通过协同实验以获得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1.5 验证流程开展验证工作的具体步骤如下,验证流程图参见附录A。1.5.1 本实验室内验证(1)方法开发方完成方法草案、选择合适的验证参数(即方法的性能指标)、并设计验证方案。验证方案应包括独立实验室验证方案和协同实验验证方案。(2)方法开发方根据所选验证参数完成本实验室内验证,并向秘书处提交验证材料。验证材料应包括方法草案、验证方案

4、、本实验室内验证报告、独立实验室验证样品和协同实验验证样品。(3)秘书处组织专家审核本实验室内验证材料的完整性与符合性。1.5.2 独立实验室验证(4)本实验室内验证材料审核通过后,秘书处组织1-2家独立于开发方的验证实验室,通过重复测试验证参数(即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独立实验室验证。(5)验证实验室完成独立实验室验证后,提交结果至秘书处。(6)秘书处组织专家审核独立实验室验证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协同实验验证,并将结果反馈给方法开发方。1.5.3 协同实验验证(7)秘书处筛选、组织适当的验证实验室参加协同实验验证,并回收验证结果;(8)将验证结果提交给指定的统计专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9)将

5、统计结果反馈给方法开发方。1.6 验证结果的应用 验证报告将作为标准审定时的重要参考资料。秘书处组织专家形成专家组,根据实验室验证的结果,对方法能否实现预期目标进行评估,并形成鉴定结论。若方法不能满足预期目标的要求,应将此意见通知开发方,由其对方法进行必要的修改。第二章 分析方法的本实验室内验证程序2.1 验证方案2.1.1 方法文本验证所考察的分析方法应是一个标准化的方法,这个方法应是稳健的,即试验过程中的微小变动不会导致试验结果产生不可预估的大变化。稳健性试验参见附录B。此外,所建立分析方法的文件应该是明确和完整的。所有涉及该程序环境的重要操作,包括试剂和器具、设备的初始检查、测试样品的准

6、备等都应包括在分析方法中。分析方法中还应规定校正程序和校正频率。2.1.2 方法的预期用途 方法开发方应根据实际情况描述方法的预期用途。预期用途的描述应当包括制定方法的目的,分析物的形态、存在形式及其分布的介质、浓度,现有法规及动态等相关信息;必要时,还应包括其应用的时域、地域、行业等信息。2.1.3 验证参数方法开放方应根据所开发方法的预期用途(2.1.2)选择合适的验证参数,并形成实验室内验证方案。典型的验证参数包括方法的选择性、检出限、定量限、线性、范围、灵敏度、稳健性、正确度、精密度。方法的预期用途决定了对方法性能的具体要求,验证参数的选择应根据方法的预期用途加以确定。对于不同类型的化

7、学检测方法,典型参数的选择见表1。 表1:典型验证参数的选择检测限定量限正确度/回收率精密度选择性/专属性适用性/稳健性/稳定性线性/灵敏度/范围定性方法S+-+-C+-+-定量方法S+-+C+备注:“S”=筛选方法(Screening methods);“C”=确证方法(Confirmatory methods)“+”=必选参数;2.2 本实验室内验证(in-house validation)方法开发方应按照验证方案(2.1)首先完成本实验室内的验证,初步判断方法的适用性,各参数的具体验证程序参见附录C。在本实验室内的验证过程中,若某一参数的结果表明分析方法不能满足检测目标的特定要求,应对该

8、方法进行必要的修改并重新进行验证,直至能够证明其满足检测要求。2.3 本实验室内验证材料的审核 在方法开发方完成本实验室内验证后,提交至委员会秘书处的验证材料中应包括:a)方法草案、b)实验室内验证方案、c)本实验室内验证报告、d)实验室间验证方案(包括作业指导书)。秘书处组织专家对方法开发方提交的材料进行完整性与符合性评估。若提交的材料不完整,应要求其补足材料;若材料已完整,验证方案合理,且现有的验证结果能够满足预期目标的要求,则进行分析方法的独立实验室验证程序。第三章 分析方法的独立实验室验证程序3.1 独立实验室验证(Independent laboratory validation)秘

9、书处组织1-2家验证实验室按照方法开发方设计的验证方案进行独立实验室验证。验证实验室通过重复测试实验室内验证参数(方法的性能指标),以审核方法性能指标是否能够满足预期的分析目标。3.2 独立实验室验证数据的审核秘书处组织专家审核验证实验室的独立实验室验证结果,若结果无法满足方法预期的分析目标,则应将结果反馈给方法开发方,并要求其对方法进行必要的审查并重新进行本实验室内验证流程;若结果能满足方法预期的分析目标,则完成独立实验室验证流程。第四章 化学分析方法的实验室间验证4.1 一般要求4.1.1 验证实验室的选择 a) 验证实验室数,p:参加协同实验的实验室个数一般取815,要求获得至少8个有效

10、数据报告。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如参加验证试验的实验室确实不足,或者测试非常昂贵,或者样品本身确实难以得到等原因,经专业技术委员会专家商定裁决后,可以采用较少实验室(不少于5个有效数据报告)进行验证试验。b) 验证实验室选择要具代表性和公信力,参加的实验室不宜仅由那些在对测量方法进行标准化过程中已获得专门经验的特别“标准”的实验室组成。秘书处采用从验证实验室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出协同实验参与者,根据验证计划开展协同实验。验证实验室的要求见附录D。4.1.2 物料的准备 a) 方法开发人应进行验证用样品的准备,对样品进行匀质化,并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测试,均匀性与稳定性验证参见附录E。测试

11、完成后,将测试结果、验证样品统一提交到秘书处。 b) 物料水平,q:作为一般规则,使用5种不同的物料通常就能够满足要求。此外,实验室间验证中物料的类型和数目还取决于获取、加工及分发样品过程的难度和费用,取决于进行测试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等。一个实验室间验证试验应最少选择3种物料代表不同的测试水平。物料的选择既应确保其能代表测量方法在正常使用中的那些物料,又应满足方法的预期用途。如为评估材料与技术法规的符合性而开发的化学检测方法,在进行实验室间验证时,物料中至少应包含一种目标分析物浓度(含量)接近于法规限量的样品。c) 物料数量: 在决定试验所需的物料数量时,应考虑到在获得某些测试结果时会出现偶然

12、的操作过失,从而需用到额外的物料。需准备的物料数量应当足以满足测试之用,并且允许适当的冗余。但是,也不能提供过多的物料样品,以防止有实验室出于某种原因,过多地进行实验,并且从中“挑选”报告某些检测结果,从而人为地提高了该实验室的精密度。一般以所需试验的物料量的2-5倍为宜。d) 正确度验证过程中所用物料的接受参照值应可作为约定真值。标准物料可以是:1)有证的标准物料;2)按已知特性试验目的生产的物料;3)其特性根据另一测量方法测量,已知偏倚可以忽略不计的物料。评估一个检测标准方法的偏倚,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大多采用有证标准样品(CRM)来进行。只有在实在无法获得有证标准样品或控制样品的情况下,

13、才能采用在一个空白样品基质中添加已知浓度标准物质的办法。4.2 实验室间验证的实施4.2.1 秘书处与选择的验证实验室进行联系,经实验室确认后,根据实验室间验证方案将验证样品和作业指导书分发给各参与实验室。由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协同实验。4.2.2 每个实验室在每个测试水平需要进行的测试次数,n:一般情况下每个实验室在每个测试水平进行测试的次数为3次。若认为存在可疑测试结果的危险性较小时,一般可取n=2。4.2.3 精密度的实验室间验证化学检测方法的精密度确认应根据GB/T 6379.2-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或

14、本程序附录F进行。必要时,可通过GB/T 6379.5-2006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5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精密度的可替代方法进行确认。4.2.4 正确度的实验室间验证正确度指由大量测试结果得到的平均值与参照值间的一致程度,正确度的度量通常用术语偏倚表示。正确度的验证应根据GB/T 6379.4-2006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4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正确度的基本方法或本程序附录G进行。4.3 验证数据的提交与统计分析4.3.1 参加实验室间验证的实验室应根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将测试数据按照规定格式(参见附录H)提交到秘书处。4.3.2 秘

15、书处将数据转发给指定的统计专家,由其根据附录F、G进行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统计分析。完成统计分析后,将统计分析的结果提交到秘书处。4.3.3秘书处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必要的审查并反馈给方法开发方。附录ANO组织实验室进行独立实验室验证,回收验证结果组织专家审核验证结果符合性?组织实验室间验证,并组织统计专家统计验证结果。秘书处Yes秘书处完成本实验室内验证,提交方法文本及验证材料组织专家审核验证材料符合性?完整性?设计验证方案方法开发方方法开发方秘书处NO秘书处Yes(资料性附录)化学分析方法验证流程图图A.1 化学分析方法验证流程图附录B(资料性附录)化学分析方法的稳健性(耐变性)试验B.1

16、通则B.1.1 一个好的分析方法应该不受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即对于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对于加入试剂量、反应时间等其他因素呈现不灵敏性。稳健性(耐变性)试验是考察环境或其他条件变量对分析方法影响的一项检验程序,进行稳健性试验的目的在于鉴别这些必须仔细控制的实验条件,并在试验方法文本中予以明确的书面说明。例如,实验室温度或试验中使用的某一加热装置的温度,这些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影响很小,进行稳健性试验可引入温度自由变量以建立温度控制允许范围。B.1.2 本附录中介绍的是数理统计学家尤登设计的耐变性试验(Youdens Ruggedness T

17、est),无需繁琐的方差分析,只需一般的数学计算即能对因素的影响作出判断,同时它还具有试验次数少的优点。B.2 方法的稳健性试验B.2.1 方法的稳健性是通过慎重地对方法引入某些小的改变并检查其影响结果来测试的。方法稳健性试验的第一步,确定需要评价的7个变量。这些变量可以是:试样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试剂浓度、搅拌速度、滤纸类别等等。每个变量取两个不同的水平,如试剂浓度选取推荐浓度的10%,加热时间选取推荐时间的10%,或者取两种不同类型的滤纸等。两个水平应具有方法常规使用的类型和大小的代表性。如表B.1所示,列出环境等方面的七个因素A、G,每个因素2个水平,即A、a、B、b、C、c、D、d

18、、E、e、F、f、G、g ,例如,A表示1.2g试样,a表示0.8g试样。然后按照表中8种组合方式可得8个测定值s,t,u,v,w,x,y,z,即做8次测定可求出7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如若只需5个因素,则删去表B.1中F行和G行。表B.1 稳健性试验方法七因素值(二种水平)实验次数12345678A或aAAAAaaaaB或bBBbbBBbbC或cCcCcCcCcD或dDDddddDDE或eEeEeeEeEF或fFffFFffFG或gGggGgGGg测定值stuvwxyzB.2.2 将8个测定值按因素字母的大写和小写分成两组,计算各个因素的影响。如第一个因素从A到a变化的影响可由1/4(s+t+u

19、+v)和1/4(w+x+y+z)之间的差值给出。应当指出的是所有其他因素在上述两组的每一组中两个水平都出现了两次,这样由B到G所带来的影响都被由b到g的影响相抵消了。以此类推,按照下列步骤可求得环境因素变化而引起影响的大小:a)选择s至z中的4个测定值为一组平均值减去剩余4个测定值的另一组平均值,如: 1/4(s+t+u+v)-1/4(w+x+y+z)=A-a=d11/4(s+t+w+x)-1/4(u+v+y+z)=B-b=d21/4(s+u+w+y)-1/4(t+v+x+z)=C-c=d31/4(s+t+y+z)-1/4(u+v+w+x)=D-d=d41/4(s+u+x+z)-1/4(t+v

20、+w+y)=E-e=d51/4(s+v+w+z)-1/4(t+u+x+y)=F-f=d61/4(s+v+x+y)-1/4(t+u+w+z)=G-g=d7b) 通过将差值di与该分析方法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定的标准偏差相比较,可判断因素的影响是否显著。如果差值大于2倍标准偏差,则该因素的影响是显著的,对影响显著的因素,在最后描述分析方法时,应当特别注意这些变量,并指出它们必须非常小心地控制,在协作实验室的方案中应作出严格的规定。c) 用下式计算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标准偏差:(B1)是该方法对环境等因素的耐变性的综合表达,求得的越小越好,说明环境因素的变化对方法的影响越小。附录C(资料性附录)化学分析方

21、法独立实验室验证指南C.1 选择性(Selectivity)C.1.1 验证要求选择性系指在杂质、辅料等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鉴定、检出被分析物质的特性。为一种分析物或一组分析物选定一种分析方法时,这种方法应对目标分析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响应。成分鉴别类、杂质检测类、主成分含量测定类等方法建立过程中均应考察其选择性。应当用各种样品来研究方法的选择性,所用的样品种类从单纯的目标分析物到具有复杂基体的混合物。在每种情况下,都应当确定被研究的分析物的分离情况,并充分说明可疑干扰的影响。如采用的方法选择性不能满足要求,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方法选择性的任何限制都应在方法中有文

22、件化的规定。C.1.2 验证方法C.1.2.1成分鉴别类方法的选择性鉴别法应能区分可能存在的结构相近的化合物。区分过程可通过测试含有分析物的样品获得阳性结果、测试不含分析物的样品获得阴性结果来确证(如与一已知标准物质相比对)。此外,鉴别试验用于测试与被分析物结构相似或相近物质不应获得阳性结果。选择潜在干扰物应基于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的合理科学判断。C.1.2.2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方法的选择性作为纯度、杂质含量检查,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应确保可检出被分析物中杂质的含量,如有关物质、重金属等,因此要求分析方法有一定的选择性。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可向供试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证明杂质与共存物质能

23、得到分离和检出,并具有适当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在杂质不能获得的情况下,选择性可通过与另一种已经验证的但分离或检测原理不同、或具较强选择性的方法进行结果比较来确定。例如,对于色谱分析,应给出代表性色谱图用以说明方法的选择性,且应在图中标识出单个组分。应在一合适的浓度水平下考察色谱的典型分离,可用稀释至相近浓度的两个化合物的分离度来证明方法选择性。必要时进行色谱峰纯度检查,证明含量测定成分的色谱峰中不包含其他成分。若含量测定方法选择性不能满足要求,则需用其他辅助分析方法证明选择性。其他分离方法也应做相似的考虑。C.2 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C.2.1验证要求检出限指试样中的被

24、分析物能够被检测到的最低量,但不一定要准确定量。该验证指标的意义在于考察方法是否具备灵敏的检测能力。如对杂质限量试验,需证明方法具有足够低的检出限,以保证检出需控制的杂质。方法检出限的确定方法可有以下几种,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确定方法。然而无论用何种方法,均应用一定数量的浓度为近于或等于检出限试样进行分析,以可靠地确证检出限。建议在给出检出限时说明引用的是哪一种方法。C.2.2验证方法C.2.2.1直观法(Based on Visual Evaluation)直观评价可以用于非仪器分析方法,也可用于仪器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测定是通过对一系列已知浓度被测物的试样进行分析,并以能准确、可靠检

25、测被测物的最小量或最低浓度来建立。C.2.2.2信噪比法(Based on Signal-to-Noise) 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噪声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可检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的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作为可接受的检出限估计值。本程序推荐使用3倍信噪比法获得方法的检出限。C.2.2.3基于响应的标准偏差和斜率的检出限确定方法(Based o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Response and the Slope)检出限(LOD)可表示为:其中,s为响应的标准偏差; m为校正曲线的斜率。

26、m可通过分析物的校准曲线估计得到。s的估计值可通过多种方法得到,例如:a)基于空白的标准偏差:分析一些空白样品( 6个)并计算空白样品响应的标准偏差。b)基于校准曲线:回归曲线的剩余标准差或回归曲线y轴截距的标准偏差可作为标准偏差s的估计值。C.2.2.4其他方法 a)美国国家标准局规定样品检出限为三倍空白标准偏差,即3s空(或3S空)。b)对某些分光光度法,以扣除空白值后的与0.01吸光度相对应的浓度值为检出限。c)气相色谱分析的最小检测量系指检测器恰能产生与噪声相区别的响应信号时所需进入色谱柱的被测物质的最小量,一般为恰能辨别的响应信号。最小检测浓度系指最小检测量单位体积所对应的浓度。d)

27、某些离子选择电极法规定:当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外延的延长线与通过空白电位且平行于浓度轴的直线相交时,其交点所对应的浓度值即为该离子选择电极法的检出限。C.3 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C.3.1 验证要求定量限指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定量限体现了分析方法是否具备灵敏的定量检测能力。杂质定量试验,需考察方法的定量限,以保证含量很少的杂质能够被准确测出。方法检出限的确定方法有许多种,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确定方法。然而无论用何种方法,均应用一定数量浓度为近于或等于定量限的试样进行分析,以可靠地确定定量限。建议在给

28、出定量限时说明引用的是哪一种方法。C.3.2 验证方法C.3.2.1直观法(Based on Visual Evaluation)直观法可以用于非仪器分析方法,也可用于仪器分析方法。定量限一般通过对一系列含有已知浓度被测物的试样进行分析,在准确度和精密度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来确定被测物能被定量的最小量。 C.3.2.2信噪比法(Based on Signal-to-Noise)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噪声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能可靠定量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信噪比为10:1。C.3.2.3基于响应标准偏差和斜率的定量限确定方法(Based on the

29、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Response and the Slope)定量限(LOQ)可表示为:其中,s为响应的标准偏差; m为校正曲线的斜率。m可通过分析物的校准曲线估计得到。s的估计值可通过多种方法得到,例如:a)基于空白的标准偏差:分析一些空白样品( 6个)并计算空白样品响应的标准偏差。b)基于校准曲线:回归曲线的剩余标准差或回归曲线y轴截距的标准偏差可作为标准偏差s的估计值。C.3.2.4其他方法 a)美国国家标准局定义10倍空白标准偏差为定量检出限。b)英国定义定量检出限为:有95%把握认为可测定的最小浓度。C.4 校正与线性(Calibration an

30、d linearity)C.4.1验证要求线性是定量测定的基础,涉及定量测定的项目,如杂质定量和含量测定均需要验证线性。验证线性基本要求如下:1)可用一储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被测物质浓度系列进行测定。由于增加校准曲线的实验样本数可使校准曲线的置信区间变窄,当样本数增加到n=6时,再增加样本数得益不大,因此保持校准曲线实验点不少于6是适当的;2)线性考察范围应包括可能遇到的目标物浓度的0-150%或50%-150%,校正点应在考察范围内均匀分布。3)校正标样应以随机顺序至少运行2次,最好运行3次或更多。 本程序推荐使用3次。4)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做图,观察是

31、否呈线性,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并说明依据。C.4.2 基质效应与测量方式 当一个分析方法确立后,应用该方法时,对于不同的测定对象要考虑基体的影响。基体对欲测组分的影响称为基质效应,基质效应对于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有很大的影响。常用的校准曲线测量法只有在没有基质效应或基质效应不影响测定结果时才能使用。如果基质效应影响测定结果,但对测定结果影响不是太大时,可用标准加入测量法来消除存在的基质效应的影响。但基质效应很明显时,只能用预先分离基体的测量法(即校准曲线测量法与标准加入测量法的结合)。通过下述步骤判断是否需要预先分离基体后才能进行测量:先绘

32、制出标准溶液的校准曲线,然后测定实际试样,吸收值为A,从校准曲线上查得浓度为x。再向实际试样中加入标准量S,再进行测试,吸收值为B,从校准曲线上查得浓度为y。用下式计算实际试样中的含量c:当不存在基质效应时,应为1,于是c=x,此时可用校准曲线测量法。当存在基质效应时,不等于1,当在0.51.5之间时,可用标准加入测量法。当基质效应非常明显时,超出0.51.5范围时,标准加入测量法也不能用,必须预先分离基体后才能进行测定。C.5 范围(Range)范围指能够达到一定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试样中被分析物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通常取特定方法的定量限为方法适用范围响应值浓度定量检测上

33、限定量检出限检出限方法适用范围的定量检出限,取工作曲线弯曲处作为方法适用范围的定量检测上限。 图C.1 方法适用范围示意图C.6 正确度(Trueness)正确度是指测试值与约定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正确度可用“偏倚”定量地表示,偏倚越小说明正确度越高。偏倚通常通过比较方法响应值与被赋予已知值的参考物质测得。C.6.1 正确度验证的参考值1)有证标准物质(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CRMs)CRMs可溯源至具有已知不确定度的国际标准,因此若不考虑基质的不匹配性,CRMs可用于同时测得所有类型偏倚(方法偏倚,实验室间偏倚,实验室内偏倚)。经认证的标准值不确定度应足

34、够小以测得偏倚。若不确定度不够小,仍然推荐使用CRMs,但需进行额外的确认。2)标准物质若无法获得有证标准物质,或作为有证标准物质的补充,可使用按已知特性试验目的生产的物料作为标准物质。例如:标准物质生产商制得的已知特性物料,但其标准值不带有不确定度;物料制造商制得的已知特性物料;某一实验室制得的用作标准物质的物料。上述物料的可追溯性不明确,但使用这些物料测得偏倚远胜于无偏倚评估。标准物质与有证标准物质使用方法相同,只是由于无法获得不确定度,显著性检验全部依赖于结果的可见精度。3)根据另一标准方法测量偏倚当核查已经过验证的标准方法的可替代方法或修改方法时,在方法的验证过程中,采用另一标准方法测

35、量偏倚通常很有用。使用两个方法分析一系列典型测试样品,最好能覆盖到整个有用的浓度范围。通过合适的统计方法比较测试结果可测得这两个方法之间的偏倚。4)使用添加/回收率在缺少标准物质的情况下,或在标准物质研究过程中,通常通过添加和回收率考察偏倚。在验证过程中采用完整的方法分析一个典型样品的原始状态试样及添加已知量分析物试样。两个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用添加分析物量的百分比表示,称为替代回收率(surrogate recovery)。严格来说,回收率研究仅依据对添加状态分析物的影响因素来评估偏倚。这些影响因素并不适用于实际试样中处于原始状态下的分析物,对原始状态下的分析物存在额外的影响因素。因此添加/回

36、收研究表明,好的回收率并不能保证方法的正确度,而差的回收率肯定表明方法正确度差。因此评估一个检测标准方法的偏倚,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大多采用有证标准样品(CRM)来进行。只有在实在无法获得有证标准样品或控制样品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在一个空白样品基质中添加已知浓度标准物质的办法。回收率的验证程序示例如下:选择三组共18份空白基质,每组中添加1、1.5和2倍定量限分析物或0.5、1和1.5倍限量分析物。分析样品并计算每个样品中分析物的浓度。按照公式:%回收率=100测得含量/添加水平,计算平均回收率,并由每水平6个测试结果计算变异系数CV。可接受的回收率范围与分析目标及分析物在样品中的浓度有关。通常

37、可接受的回收率要求见表C.1。表C.1 可接受的回收率范围分析物在样品中浓度回收率范围100%98-101%10%95-102%1%92-105%0.1%90-108%0.01%85-110%10 mg/g(ppm)80-115%1 mg/g75-120%10 mg/kg(ppb)70-125%上述回收率范围可参考不同方法或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通常,回收率低于60%-70%说明应对方法重新加以考察以改进回收率,回收率高于110%说明需要对试样进行更好的分离。若方法中采用某一溶剂对基质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则需要通过对残留物进行再次提取并测定残留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来确定方法的提取效率。C.7 重

38、复性精密度(Repeatability Precision,RSDr)重复性指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由同一操作人员,在同一实验室内,使用同一仪器,并在短期内,对相同试样所作多个单次测试结果间的接近程度。通常用同时测量的双平行值或多个平行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r表示。制备一组带基质样品,添加分析物浓度至1、1.5和2倍定量限,或0.5、1和1.5倍限量;每一水平分析应至少包括6个平行样;分析样品;计算每个样品中测得的分析物浓度;计算添加样品的浓度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重复上述步骤至少两次。计算添加样品的分析物浓度的总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RSDr。重复性标准偏差随浓度改变,若C表示质

39、量分数,可接受的重复性标准偏差值近似于表C.2中的值或通过下式计算:表C.2 不同浓度条件下重复性精密度分析物在样品中浓度重复性精密度(RSDr)100%1%10%1.5%1%2%0.1%3%0.01%4%10 mg/g(ppm)6%1 mg/g8%10 mg/kg(ppb)15%若用HORRATr表示测得RSDr与算得RSDr的比值,这一比值的可接受值为0.5到2之间:HORRATr=RSDr(found, %)/ RSDr (calculated, %)附录D验证实验室通用要求D.1范围D.1.1 本文件规定了验证实验室的通用技术要求。D.1.2 本文件适用于参与方法独立实验室验证和/或协

40、同试验验证的实验室。D.2 通用要求D.2.1 人员D.2.1.1 验证实验室应具备操作待验证方法所需专门设备、从事与待验证方法相关检测工作、出具检测报告的技术人员。D.2.1.2 对参与验证人员,验证实验室应能根据其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D.2.2 设备D.2.2.1 验证实验室应配备对待验证方法能正确进行验证所要求的所有制样、测量和检测设备。D.2.2.2 用于验证过程中制样、测量和检测的设备及其软件应达到待验证方法要求的准确度,并在验证前进行核查和/或校准,以证实其能够满足实验室的规范要求和待验证方法的要求。D.2.3 设施和环境条件D.2.3.1 验证实

41、验室应确保其环境条件(如生物消毒、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供电、温度、声级、振级等)满足待验证方法的要求,即不会使验证结果无效或对待验证方法所要求的测量质量产生不良影响。D.2.3.2 当待验证方法有要求,或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验证实验室应能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D.2.4 方法的确认D.2.4.1 验证活动开展前,参与验证实验室应确认能够根据方法开发方提供的方法的预期用途或作业指导书正确运用待验证方法。D.2.4.2 当认为待验证方法不适合时,验证实验室应通知方法开发方。D.2.5 检测能力D.2.5.1 验证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保证验证数据的有效性。D.2.5.2 验证实验室

42、参与待验证方法相关领域近两年内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应无不满意结果。D.3 验证实验室申请及参与验证程序D.3.1 填写验证实验室信息表(表D.1),加入验证实验室数据库。D.3.2 按照秘书处公布的验证实验计划,纳入验证实验室数据库的实验室可根据待验证方法的要求,自愿提交参与某项验证试验的申请表(表D.2)。D.3.3 秘书处按照某项验证试验提交申请表的情况,组织专家对提出申请的实验室的人员、设备、设施与环境条件、技术能力等进行资格审核与推荐。D.3.4 经专家审核推荐的实验室作为某项验证实验室的参与者开展验证。D.4 验证实验室评价D.4.1 验证完成后,由统计专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工

43、作。D.4.2 秘书处组织专家根据验证实验室提交的验证报告及统计分析结果,对验证实验室进行评价。D.4.3 涉及伪造、抄袭试验数据行为的验证实验室,将予以记录并取消其验证实验室资格。表D.1 验证实验室信息表实验室名称人员情况主要仪器设备近两年参加能力验证情况认可范围(商品大类)XXX检验检疫局XXX实验室高工X名工程师X名博士X名硕士X名本科X名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气质质液质质ICP-MS参加能力验证X次,满意X次,可疑值X次,不满意X次化工品、农药、食品接触材料、橡胶、塑料、涂料表D.2 参与验证试验申请表验证试验名称XXXXX的测定实验室名称XXX检验检疫局XXX实验室与申请领

44、域相关的认可能力范围申请能力相关的仪器设备情况包括设备名称、状态、校准情况在申请领域内拟参与协同试验人员情况包括与申请领域相关的工作资历描述及培训情况、操作申请能力相关仪器设备的资质、参与与申请能力相关的科研情况(包括制标、课题与论文情况)在申请相关领域内参加国际或国内相关协同试验或能力验证情况参加能力验证X次,结果如何。设施与环境条件实验室所具有的设施与环境条件是否可以满足验证试验的要求,会否对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如有影响是否能加以控制或记录。方法确认是否对计划验证的方法文本(包括作业指导书)确认无疑意。实验室负责人审核意见 年 月 日申请领域专家推荐意见 年 月 日附录E(资料性附录)验证样

45、品均匀性与稳定性评价指南E.1 均匀性检验的要求和方法(1)对验证计划所制备的每一个样品加以编号。(2)从样品总体中随机抽取10个或10个以上的样品用于均匀性检验。对抽取的每个样品,在重复条件下至少测试2次,重复测试的样品应分别单独取样,且样品的所有重复测试应按随机次序进行。(3)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对检验中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若样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则表明样品是均匀的。(4)如果是某个验证计划中能力评价标准偏差的目标值,Ss为样品之间不均匀性的标准偏差。若Ss0.3,则使用的样品可认为在本能力验证计划中是均匀的。E.1.1 单因子方差分析(1)为检验样品的均匀性,抽取i个样品(i=1、2、3m),每个样品在重复条件下测试j次(j=1、2、3n)。(2)每个样品的测试平均值:(3)全部样品测试的总平均值:(4)测试总次数:(5)样品间平方和: 均方:(6)样品内平方和: 均方:(7)自由度: (8)统计量:(9)若F自由度为(f1,,f2)及给定显著性水平(通常=0.05)的临界值F(f1,,f2),则表明样品内和样品间无显著性差异,样品是均匀的。E.1.2 单因子方差分析例:以食用油中BHA的均匀性检验为例随机抽取i=10个样品,每个样品重复测试j=2次,测定总次数N=20次,测定结果见表1。表1 食用油中BHA测试结果(mg/kg)样品号(i)测试次数(j)12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