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备份与恢复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9224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备份与恢复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数据备份与恢复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数据备份与恢复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数据备份与恢复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数据备份与恢复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据备份与恢复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备份与恢复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doc(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 设 计(论 文) 题目:数据备份与恢复姓 名 *学 号 *系 部 *专 业 *指导教师 *2013年 5月 4 日中 文 摘 要备份是系统中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事项,虽然他们在系统的整个规划,开发和测试过程中甚至占不到1%,看似不太重要且默默无闻的工作只有到恢复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 其重要性,任何数据的丢失与尝试见的数据down机,都是不可以被接收的.如果备份不能提供恢复的必要信息,使得恢复过程不能进行或长时间的进行(如一个没有经过严格测试的备份方案),这样的备份都不算或不是一个好的备份.如果出现系统崩溃的灾难,数据库就必须进行恢复,恢复是否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精确性和

2、及时性.能够进行什么样的恢复依赖于有什么样的备份,鉴于此,大容量数据库智能备份系统将给出就好的答案;其实,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已经就存在很多备份策略,如RAID技术,双机热备,集群技术发展的计算机系统的备份和高可用性,有很多时候,系统的备份的确就能解决数据库备份的问题,如磁盘介质的损坏,往往从镜相上面做简单的恢复,或简单的切换机器就可以了。但是,上面所说的系统备份策略是从硬件的角度来考虑备份与恢复的问题,这是需要代价的。我们所能选择备份策略的依据是:丢是数据的代价与确保数据不丢失的代价之比。还有的时候,硬件的备份有时根本满足不了现实需要,假如你误删了一个表,但是你又想恢复的时候,数据库的备份就

3、变的重要了。ORACLE本身就提供了强大的备份与恢复工具,如:Oracle的EXP工具、RMAN技术等,但维护成本的之高,对于大容量数据库的企业,降低成本,保证备份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至关重要; 灾难恢复的最重要的工作是设计充足频率的硬盘备份过程。备份过程应该满足系统要求的可恢复性。例如,如果数据库可有较长的关机时间,则可以每周进行一次冷备份,并归档重做日志,对于24*7的系统,或许我们考虑的只能是热备份。 如果每天都能备份当然会很理想,但要考虑其现实性。企业都在想办法降低维护成本,现实的方案才可能被采用。只要仔细计划,并想办法达到数据库可用性的底线,花不多的钱进行成功的备份与恢复,大容量数据

4、库智能备份系统就是针对这些企业设计的;大容量数据库智能备份系统是一种系统备份,系统备份与普通数据备份的不同在于,它不仅备份系统中的数据,还备份系统中安装的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用户设置、系统参数等信息,以便需要时迅速恢复整个系统。系统备份方案中必须包含灾难恢复措施,灾难恢复同普通数据恢复的最大区别在于:在整个系统都失效时,用灾难恢复措施能够迅速恢复系统而不必重装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备份不等于单纯的拷贝,因为系统的重要信息无法用拷贝的方式备份下来,而且管理也是备份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包括自动备份计划、历史记录保存、日志管理、报表生成等,没有管理功能的备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备份,因为单纯的拷贝

5、并不能减轻繁重的备份任务。在网络环境中,系统和应用程序安装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系统管理员必须找出所有的安装盘和原来的安装记录进行安装,然后重新设置各种参数、用户信息、权限等等,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好几天。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整个网络系统进行备份。这样,无论系统遇到多大的灾难,都能够应付自如关键字:EXP/IMP逻辑备份,冷备份,热备份,RMAN(备份与恢复管理器)SUMMARYBackup is foremost proceeding that need consider in system; though them indeed not account for one percent in

6、programming,empolder,test. this work look seem not importance and unknown to public. no other than when need to recover, that can in deed incarnate that importance. any data drop and data down machine is not incept. if backup do not provide need information for recover, cause the process of recover

7、do not progress, or long time progress.that backup do not a good backup ;big content database capacity backup system is a system backup, system backup differ to common data backup, because system backup not only backup data of system and backup application、database system、user setting、system paramet

8、er that have bulid in system. that in order to speedy recover all system on time, system backup project must contain measure of balefulness backup, balefulness backup differ from common backup is that when all system invalidation can use measure of balefulness backup recover system and not reship sy

9、stem, need attendant is that backup differ from copy, because the importance information of system cannot use copy to backup, and that manage also is a importance part of backup, manage include auto backup plan, save history, log manage, report forms bulid and so on, if the backup software without m

10、anage function,that backup software do not consider as a good backup software. because single copy no ease heavy task of backup, in network envoronment, system and application install no that simpleness, system administrator must find out all installation game and primary install register, then star

11、t install, and then reinstall every parameter, userinfo, purview and so on, this process is likely to standing any day, so that, best effective means is backup all of the network system, in this way, no matter what system barge up against how largest balefulness, we all can rise to the occasion;KEY

12、WORDS: auto backup plan, save history, log manage, report forms build目 录前 言6第一章备份的概念71.1什么是数据以及数据重要性的体现71.2数据备份的含义71.2.1什么是数据备份71.2.2数据备份的目的81.2.3数据备份的作用81.2.4数据备份要考虑的主要因素8第二章 备份的方式102.1 备份恢复方式10第三章 备份的分类123.1逻辑备份方式133.2 物理备份方式133.2.1冷备份步骤:133.2.2热备份14第四章 备份与恢复策略174.1遵守备份与恢复的黄金原则:174.2备份技术17第五章 数据库智

13、能备份系统的需求分析195.1客户背景195.2应用需求19第六章 智能数据库备份系统的概要设计206.1系统功能:206.2系统模块:206.3模块功能20第七章 数据库智能备份系统的后台数据库设计227.1对象表:227.2对象关系图23第八章 智能数据库备份系统的技术难点及疑点428.1 备份更可靠428.2 恢复速度更快,恢复功能更强大428.3 更适合基于LAN的集中备份428.4 占用更少的磁盘空间428.5 备份数据可读取438.6 充分利用已有的磁带备份资源43参考文献45毕业设计(论文)任务更改记录45前 言可以说,从计算机系统出世的那天起,就有了备份这个概念,计算机以其强大

14、的速度处理能力,取代了很多人为的工作,但是,往往很多时候,它又是那么弱不禁风,主板上的芯片、主板电路、内存、电源等任何一项不能正常工作,都会导致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当然,这些损坏可以修复,不会导致应用和数据的损坏。但是,如果计算机的硬盘损坏,将会导致数据丢失,此时必须用备份恢复数据。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已经就存在很多备份策略,如RAID技术,双机热备,集群技术发展的不就是计算机系统的备份和高可用性吗?有很多时候,系统的备份的确就能解决数据库备份的问题,如磁盘介质的损坏,往往从镜相上面做简单的恢复,或简单的切换机器就可以了。但是,上面所说的系统备份策略是从硬件的角度来考虑备份与恢复的

15、问题,这是需要代价的。我们所能选择备份策略的依据是:丢是数据的代价与确保数据不丢失的代价之比。还有的时候,硬件的备份有时根本满足不了现实需要,假如你误删了一个表,但是你又想恢复的时候,数据库的备份就变的重要了。ORACLE本身就提供了强大的备份与恢复策略,这里我们只讨论ORACLE备份策略,以下的备份都是指ORACLE数据库备份,恢复将放到下一讲中。所谓备份,就是把数据库复制到转储设备的过程。其中,转储设备是指用于放置数据库拷贝的磁带或磁盘。能够进行什么样的恢复依赖于有什么样的备份。作为 DBA,有责任从以下三个方面维护数据库的可恢复性:使数据库的失效次数减到最少,从而使数据库保持最大的可用性

16、;当数据库不可避免地失效后,要使恢复时间减到最少,从而使恢复的效率达到最高;当数据库失效后,要确保尽量少的数据丢失或根本不丢失,从而使数据具有最大的可恢复性。灾难恢复的最重要的工作是设计充足频率的硬盘备份过程。备份过程应该满足系统要求的可恢复性。例如,如果数据库可有较长的关机时间,则可以每周进行一次冷备份,并归档重做日志,对于24*7的系统,或许我们考虑的只能是热备份。 如果每天都能备份当然会很理想,但要考虑其现实性。企业都在想办法降低维护成本,现实的方案才可能被采用。只要仔细计划,并想办法达到数据库可用性的底线,花少量的钱进行成功的备份与恢复也是可能的。第一章 备份的概念1.1什么是数据以及

17、数据重要性的体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信息的多向流动,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可能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崩溃而造成许多重要的数据丢失,使全部业务陷于瘫痪,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各行各业都在把计算机应用在管理之中,已经发展成为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remt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MIS)。在MIS中存在着大量的管理信息。 什么是信息?-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称之为信息,而信息与本文中的数据有不同的含义。信息系统的活动首先是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鉴别的符号,它本身没有意义。信息是对数据

18、的解释,数据不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可以这样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所以要获取信息,必先有数据,有了数据的处理,才能得到需要的信息。而大多数企业在提到资源时往往指能源、材料,而信息也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在提到资产时往往指财产、资金等,实际上,任何企业公司都离不开一项最重要的资产数据。而在现代商务环境中,数据已成为财富。所以在MIS建设中,数据的重要性现而易见。如果是所有操作员花了很长时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数据,突然因系统关闭、硬盘损伤或病毒侵害等灾难,在一夜之间毁损,而身为MIS管理者或软件开发员的人员更是深受其害,不但要负担操作员

19、的责难,更必须面对数据毁损后的灾难重建的庞大支出的责任。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日趋复杂的跨平台的应用环境,身为企业网络管理者,所面临的是快速增加的数据量、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及日趋有限的备份时段。如何作到有效的数据保护将成为网络管理员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如果丢失了关键的企业数据或恢复的数据极不准确,那么软件开发、企业管理、顾客服务、决策管理对于企业制定的成功目标也就无济于事。1.2数据备份的含义1.2.1什么是数据备份数据备份顾名思义,就是将数据以某种方式加以保留,以便在系统遭受破坏或其他特定情况下,重新加以利用的一个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为自己家的房门多配几把钥匙,为自己的爱车准备一个

20、备胎,这些都是备份思想的体现。1.2.2数据备份的目的 数据备份的根本目的是重新利用,这也就是说,备份工作的核心是恢复,一个无法恢复的备份,对任何系统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 当然,在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数据备份工作毕竟算是系统的一个“额外负担”,或多或少的会给正常业务系统带来一定性能和功能上的影响。所以,架设数据备份系统时,如何尽量减少这种“额外负担”,从而更充分的保证系统正常业务的高效运行,也是数据备份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一个相当规模的系统来说,完全自动化的进行备份工作是对备份系统的一个基本要求。除此以外,CPU占用、磁盘空间占用、网络带宽占用、单位数据量的备份时间等等,这些都是需要重

21、点考察的方面。备份系统的选择和优化工作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选择的原则也并不复杂,一个好的备份系统,应该能够以很低的系统资源占用率和很少的网络带宽,来进行自动而高速度的数据备份。数据备份作为存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存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对一个完整的IT系统而言,备份工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在于防范意外事件的破坏,而且还是历史数据保存归档的最佳方式。1.2.3数据备份的作用 数据备份的作用,更像是我们为了留住美好时光而拍摄的照片,把暂时的状态永久的保存了下来,供我们分析和研究。当然我们不可能凭借一张儿时的照片就回到从前,在这一点上,数据备份就更显神奇,一

22、个存储系统乃至整个网络系统,完全可以回到过去的某个时间状态,或者重新“克隆”一个指定时间状态的系统,只要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更多的是指数据从在线状态,剥离到离线状态的过程,这与服务器高可用集群技术以及远程容灾技术,在本质上有所区别。虽然从目的上讲,这些技术都是为了消除或减弱意外事件给系统带来的影响,但是,由于其侧重的方向不同,实现的手段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集群和容灾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可用性,也就是说,当意外发生时,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不会因此而间断。对数据而言,集群和容灾技术是保护系统的在线状态,保证数据可以随时被访问。而相对来说,备份技术的

23、目的,是将整个系统的数据或状态保存下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挽回硬件设备坏损带来的损失,也可以挽回逻辑错误和人为恶意破坏的损失。 数据备份技术并不保证系统的实时可用性。也就是说,一旦意外发生,备份技术只保证数据可以恢复,但是恢复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系统是不可用的。在具有一定规模的系统中,备份技术、集群技术和容灾技术互相不可替代,并且稳定和谐的配合工作,共同保证着系统的正常运转。1.2.4数据备份要考虑的主要因素1)异地:备份的数据不应与源数据保存在同一地点。根据具体情况,地点可能指硬盘、服务器、网络、机房、建筑、城市等。异地的程度决定了抗风险的能力,但也相应带来操作复杂度。因此,应选择合

24、适的备份数据目的地。一般情况下,最少应将数据备份至另外的设备(服务器或磁带机)上。 2)脱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以脱机的方式保存备份数据。 3)滚动:备份不仅是针对最新的数据,而且要提供对历史数据的滚动备份。这一方面是增加备份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历史数据的恢复与查找。 4)数据量:数据量将影响介质是否能装下、多长时间能完成备份、对网络的影响等问题,将决定备份的设备与体系架构 5)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应根据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选择合适的备份手段与产品。要特别注意对于正在打开的文件(Open file)、数据库、群件等的备份方法。 6)备份时间与流量:要充分考虑备份时间及对相应网络流量和服

25、务器性能的影响。 7)增量:除非数据量很小,否则都需要考虑增量备份的方式。其中要注意对于文件和数据库增量的方式是有差异的。 8)一致性:备份时间有先后,就会出现一致性的问题,应从备份方案与应用系统两方面加以研究 9)保密:备份使得数据被集中到了一起,其他用户或系统管理员就有机会接触到数据。因此需考虑好保密机制。 10)自动化程度:不同的备份方案将提供不同的自动化程度。应根据需要确定达到什么样的自动化程度。第二章 备份的方式Oracle的内核提供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机制,SQL*DBA按表空间进行数据的备份和恢复。Oracle提供两种方式:备份恢复和向前滚动,保证意外故障恢复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6、。2.1 备份恢复方式 对数据库的某个一致状态建立副本,并储存在介质上脱机保存,以此作为数据库恢复的基础。现以Oracle实用程序Export/Import来介绍备份恢复方式。 Export/Import是Oracle提供的两个互补性程序,即卸载和装载。它们既完成数据库与操作系统文件的互为转载,同时可以有效地回收数据库的碎片,提供不同版本间Oracle 数据传送的手段,进行不同用户间的数据传送。 Export数据卸载,将数据从Oracle写到指定的操作系统文件进行备份。卸载的对象、内容与数量有三种模式:TABLE MODE(表模式)、USER MODE(用户模式)、FULL DATABASEM

27、 ODE(所有数据库模式)。使用方式既可用交互方式,也可采用命令行方式,以关键字=值 将所需信息在命令行中逐一描述来进行卸载。Export要求用户具有CONNECT或DBA特权。 Import与Export互逆,将操作系统文件重新装载至Oracle数据库中,使用方式如Expo rt。使用者要求具有CONNECT和RESOURCE特权,且可选择部分或全部装入。 Export/Import非常方便,系统开销小,它的限制是输出的操作系统文件采用专门的压缩方式存放,仅提供给Import使用。 也可采用SQL*PLUS和SQL*LOADER实用工具进行备份。使用SQL*PLUS的SPOOL命令通过脱机定

28、向输出,使用PLUS格式化结果,形成指定格式的ASCII文件,需要时可用SQL*LOADER 进行加载。它的方便之处是ASCII文件可以编辑,可方便地加载至其他数据库(如FoxPro、 Sybase中)。 2. 向前滚动方式 Oracle提供向前滚动方式,使建立备份后成功的事务不会丢失。恢复的基础是数据库的某个一致性状态(即方式1完成的备份恢复),恢复的依据是存档的重作记录文件。启动重作记录文件方法如下: (1) 启动Oracle; (2) 连接Oracle:CONNECT SYSTEM/PASSWORD; (3) 启动ARCHIVE LOG。 出现介质故障时,可用SQL*DBA的RECOVE

29、R命令,利用存档的重作记录文件恢复一个或多个表空间。RECOVER命令对DATABASE或TABLASPACE进行恢复。前者要求SQL*DBA START UP已被排斥方式装载且未被打开;后者对无活跃回退段的表空间执行脱机,要求数据库已装载且被打开。 由于向前滚动方式恢复的依据是存档的重作记录文件,因而系统开销大,但恢复的是建立备份以后的成功事务,所以恢复的程度更高、更完备。第三章 备份的分类简单的按照备份进行的方式,可以分为逻辑备份跟物理备份。而物理备份又可以分为RMAN(recovery manage)和UMB(user manager backup),UMB又可以分为冷备份以及热备份。(

30、注:热备份数据库只能在归档模式下)它们的关系如下所示: 逻辑备份导出(export)/导入(import) Connect target database 备份与恢复 RMANConnect catalog Run 脚本 物理备份 冷备份 UMB 热备份 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如下所示:逻辑备份方式物理备份方式冷备份热备份优点灵活,可以跨平台实施备份操作并迁移数据备份和恢复迅速,容易达到低维护,高安全的效果执行效率高可以根据日志回滚到上一秒的操作,备份恢复更为精确缺点时间长、系统影响大、适用于数量小、业务允许单独使用时,只能提供到某一时间点上的恢复不能按表按用户恢复而且必须关闭数据库不灵活,操作

31、不允许失误,否则恢复不能进行3.1逻辑备份方式Oracle 提供的export和import具有三种不同的操作方式即表方式(table)、全库方式(owner)、用户方式(user)。如下所示: constraints Full rows=no Export exp scott/tiger owner indexes User tiggers Full index Import imp scott/tiger owner from user file Table trigger ignores Log 在逻辑备份方式中,还提供了增量导入/导出,但是它必须作为system来完成增量得导入导出,而

32、且只能是对整个数据库进行实施。增量导出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别:完全增量导出、增量型增量导出、累积型增量导出。 完全增量导出:将把整个数据库文件导出备份;exp system/manager inctype=complete file=test.dmp 增量型增量导出:将只备份上次备份后改变的结果:exp system/manager inctype=incremental file=test.dmp 累积型增量导出: 将是备份自上次完全增量导出后数据库变化的信息:exp system/manager inctype=cumulative file=test.dmp3.2 物理备份方式UMB物理备份

33、方式3.2.1冷备份步骤:a.关闭数据库(shutdown normal);b.拷贝相关文件到安全区域(利用操作系统命令拷贝数据库德所有的数据文件、日志文件、控制文件、参数文件、口令文件等,临时文件可以不用拷);c.重新启动数据库(startup);d.破坏数据库;e.关闭数据库(shutdown);f.拷贝回备份的相关文件;g.重新启动数据库(startup);h.检查。3.2.2热备份 1.通过视图v$database查看数据库是否在archive模式下; Select log_mode from v$database 或通过查看 archive log list 数据库是否处于archi

34、ve 模式下。 如果不是archive模式 则设定数据库运行于归档模式下; SQLshutdown immediate SQLstartup mount SQLalter database archiivelog SQLalter database open(注:要改为归档模式必须以mount模式启动) 如果automaticarchival 显示为“enabled”,则数据库归档方式为自动归档。否则需要手工归档,或者将归档方式修改为自动归档,步骤如下: SQLshutdown immediate 修改Init*.ora 中参数 加入 log_archive_start=true Startu

35、p pfile=Init*.ora路径 SQLstartup 2.备份表空间文件 a.修改表空间文件为备份模式 alter tablespace tablespace_name beigin backup b.拷贝表空间文件到安全区域 host copy tablespace_name_path d_path c.关闭表空间的备份模式 alter tablespace tablespace_name end backup 3.备份控制文件的两种方式 a. alter system backup controlfile to file b. alter system backup control

36、file to trace 备份其他文件的方法同上。RMAN备份方式Recovery manager(RMAN)是ORACLE提供的DBA工具,用语管理备份和恢复操作。RMAN只能用于ORACLE8或更高的版本中。它能够备份整个数据库或数据库部件,其中包括表空间、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和归档文件。RMAN可以按要求存取和执行备份和恢复。RMAN备份有如下优点 支持在线热备份 支持多级增量备份 支持并行备份、恢复 减少所需要备份量 备份、恢复使用简单 重要的是,使用恢复管理器允许您进行增量数据块级的备份(这个与导出/导入的增量截然不同)。增量RMAN备份是时间和空间有效的,因为他们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

37、来有变化的那些数据块。另一个空间有效的RMAN特性是它只备份数据文件中使用的数据块,忽略空的,未用的数据块,这个对于预分配空间的表空间有很大的好处。从9i开始,还增加了RMAN的数据块级别的恢复,可以进一步减少数据库恢复时间。 RMAN支持以下不同类型的备份 FULL数据库全备份,包括所有的数据块 INCREMENTAL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增量备份以来修改过的数据块。需要一个0级的增量作为增量的基础,可以支持5级增量。 OPEN在数据库打开的时候使用 CLOSED在数据库安装(MOUNT)但不打开的时候备份,关闭备份可以是CONSISTENT或IN CONSISTENT类型的。 CONSIS

38、TENT在数据库安装,单不打开,并且在安装之前数据库被彻底关闭(而不是被破坏或异常退出)时使用。CONSISTENT备份可以简单的进行复原(RESTORE)而不是恢复(RECOVER) INCONSISTENT在数据库打开或安装(但不打开)时使用。在该数据库正常关闭或崩溃后,INCONSISTENT备份需要恢复。 理解BACKUP,RESTORE,RECOVER命令,这是RMAN最基本的三个命令,可以进行数据库的备份,复原以及恢复操作。理解恢复目录,RMAN可以在没有恢复目录(NOCATALOG)下运行,这个时候备份信息保存在控制文件。保存在控制文件的备份信息是很危险的,如果控制文件的破坏将导

39、致备份信息的丢失与恢复的失败,而且,没有恢复目录,很多RMAN的命令将不被支持。所以对于重要的数据库,建议创建恢复目录,恢复目录也是一个数据库,只不过这个数据库用来保存备份信息,一个恢复目录可以用来备份多个数据库。 创建RMAN目录,以下步骤说明了在一个数据库中建立RMAN目录的过程。 a.为目录创建一个单独的表空间SQLCreate tablespace tools datafile fielname size 50m; b.创建RMAN用户SQLCreate user RMAN identified by RMAN default tablespace tools temporary ta

40、blespace temp; c.给RMAN授予权限SQLGrant connect , resource , recovery_catalog_owner to rman; d.打开RMAN $RMAN e.连接数据库RMANconnect catalog rman/rman f.创建恢复目录RMANCreate catalog tablespace rman注册目标数据库,恢复目录创建成功后,就可以注册目标数据库了,目标数据库就是需要备份的数据库,一个恢复目录可以注册多个目标数据库,注册目标数据库的命令为:$RMAN target internal/password catalog rma

41、n/rmanrcdb; RMANRegister database; 数据库注册完成,就可以用RMAN来进行备份了,更多命令请参考ORACLE联机手册或ORACLE9i备份与恢复手册。 RMAN使用脚本来备份数据库,以下是RMAN进行备份的几个例子。 a.备份整个数据库 backup full tag basicdb format /bak/oradata/full_%u_%s_%p database; b.备份一个表空间backup tag tsuser format /bak/oradata/tsuser_%u_%s_%p tablespace users; c.备份归档日志 backup

42、 tag alog format /bak/archivebak/arcbak_%u_%s_%p archivelog all delete input;第四章 备份与恢复策略4.1遵守备份与恢复的黄金原则:l 选择数据库归档模式l 制作控制文件、在线重做日志和归档重做日志多个副本l 频繁和定期执行备份l 在对数据库进行结构调整之前和之后进行数据库备份l 备份经常使用的表空间l 在Unrecoverbale操作执行后执行备份l 在使用RESETLOGS选项打开以后执行完整数据库备份l 归档旧的备份l 了解分布式数据库环境中的约束l 避免在线重做日志的备份l 记录服务器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注意以下一

43、些建议:1 以自动存档作为主要存档模式2 ARCHIVELOG模式使用后,立即执行一次完整备份3 如果可能的话,在磁盘上保留存档日志的双拷贝4 经常测试备份以保证有效恢复5 确保数据库管理员能够熟练地执行恢复操作6 创建数据库恢复小组7 记录所有数据库结构的变化4.2备份技术作为灾难恢复最基础的一项技术,备份技术有多种实现架构,用户应该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酌情选择,除此之外还要选择合适的备份介质、备份方式和备份模型。l Host-Based 备份:磁带库直接接在服务器(Host)上,而且只为该服务器提供数据备份服务。备份速度快,但不利于资源共享l LAN-Based 备份:基于局域网(LAN)的备份,在局域网中配置一台备份服务器,这台服务器将局域网内不同主机的数据通过局域网备份到共享的磁带库中。这种架构集中备份管理,提高了磁带库的利用率,但是数据主要在局域网上传输,增大了网络传输压力。l LAN-Free 备份:基于SAN的备份,需要备份的应用服务器通过SAN连接到磁带库上,应用服务器在备份软件的控制下,将数据通过SAN备份到磁带库上。这种架构将大量数据传输从LAN转移到SAN上,减小了网络传输压力,资源也得到了共享,但是备份时仍要耗费备份主机的CPU和内存资源。l Server-Le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