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网络计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93087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52.网络计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452.网络计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452.网络计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452.网络计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452.网络计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52.网络计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52.网络计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计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0年5月23日摘 要 目前,社会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领域经历了一场新的革命。它结合了现代控制技术、图形技术,其目标是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无缝的、高质量的、易用的、廉价的信息资源,使其能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进步,计算的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计算模式的变化必将对整个信息产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IBM将计算模式分为相互交叉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主机和终端实现,是以主机为中心的计算;第二阶段是客户机/服务器阶段,是以个人机为中心的计算;第三阶段,就是刚刚

2、出现的阶段,使整个网络像单一的大系统那样运行,IBM把它称作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Network Computing(简称NC)。 本文主要论述了网络计算的发展概况,在科学领域的应用范围,网络服务的特点以及在未来网络市场中发展的潜力。 关键词 :网络计算,企业计算,普及计算,对等计算目 录第1章 网络计算系统概述1第2章 网络计算的发展现状及前景3第3章 网络计算的具体应用及形式63.1.企业计算63.2.对等计算63.3.普及计算73.4.网格计算83.5.各类网络计算之间的异同11总 结13致 谢14参考文献15第1章 网络计算系统概述计算机技术自诞生以来,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技术

3、,其应用之广泛也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技术,从航空航天、自动控制到家庭的娱乐、通信,无所不在,而熟悉计算机操作也成了谋职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也正是由于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带来了一些明显的或潜在的问题。计算机硬件的巨大处理能力和软件结构及开发模式的革命制造了良好的计算环境,然而就象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一样,计算机业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这就造成了各种不同标准的共存,尤其当九十年代网络技术席卷全球之后,由于各种不同标准的存在而带来的不方便越来越困扰着各类用户,在追赶时代的脚步、利用新技术所带来的强大功能的同时,如何能保护现有的投资,利用现有技术,扩大选择范围和购买的灵活性,最终提高效率,是公司、企业及开发人员

4、所关注的焦点。针对这种情况,业界人士结合各种先进技术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式网络计算。网络计算技术(Network comuting technology) 指用户通过专用计算机网络或公共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技术。计算机网络虽然在1969年就出现,但网络计算大发展还是在90年代的事。随着世界各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计划的开展,网络计算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人们普遍认为世界将进入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时代。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宽带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是网络计算技术的基础。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数百Mbps异步转移模式(TM)交换和1040Gbps级同步数字系列(SDH

5、)制式的光纤传输将是2000年之前网络主干通信的核心;传输方面将以光纤通信为主并辅之以卫星,微波和无线通信,特别是移动通信的发展将相当瞩目;在交换方面,包交换,数字数据网(DDN)窄宽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帧中继(FR)等仍将是重要手段,但ATM交换的地位日趋重要。局域网将向告诉方向发展,100Mbps的高速以太网(Ethernet)和光纤分布失数字接口(FDDI)已经成熟,以光纤为介质的局域网潜力很大,Gbps级以太网产品已经成熟。联网设备,如智能路由器,交换器,集线器,网桥,高速调制解调器等都将进一步发展。数以亿计的PC及更为廉价的个人数字助理(PDA),网络计算机(NC),网络P

6、C将在网上普遍使用第四,在开放系统原则普遍贯彻的基础上,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浏览器,网络计算专用程序语言都将会形成12种主流产品。90年代后期,网络计算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首先是网络操作系统面临网络内设备快速增长而引起指数式增长的复杂性,基本问题仍然是面对网内数目不确定的计算机中运行数目不确定程序之间可能在任意不预先确定的时刻进行数据量不能确定的通信,而能保证通信畅通和数据的完整性。第二,用户对多媒体的数据(尤其是高质量视频数据)的需求使通信负荷成数量级的增长,研究高效的压缩算法是环节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第三,快速增长的移动用户需要有新的协议使其能接入网络,同时无线宽带通信的需求已经出现。第

7、四,网络的安全性,包括数据传输加密问题均以非短期能完全解决。第五,由网络计算而带来的社会问题,如通过网络犯罪,通过网络传播黄色信息等亦有待找出控制的办法。目前,网络计算正处于发展阶段,人们对它的定义还没有形成共识,但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理解是:“网络计算”是把网络连接起来的各种自治资源和系统组合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联合计算,为各种用户提供基于网络的各类综合性服务。基于此,人们把企业计算、网格计算、对等计算和普及计算归类为网络计算。由于网络计算的健壮、灵活、开放性且简易通用,更由于它保护了投资者的现有计算投资,并能轻松地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变化,使其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下一代的计算模式。随着网

8、络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必将给政府、企业和个人带来更大的好处。第2章 网络计算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网络计算曾为科学界解决了许多跨学科的、极富挑战性的、人类急待解决的科研课题。其中较为著名的是:1.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例如:GIMPS(寻找最大的梅森素数)。2.研究寻找最为安全的密码系统,例如:RC-72(密码破解)。3.生物病理研究,例如:Foldinghome(研究蛋白质折叠,误解,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4.各种各样疾病的药物研究,例如:United Devices(寻找对抗癌症的有效的药物)。5.信号处理,例如:SETIHome(在家寻找地外文明)。从这些实际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些

9、项目都很庞大,需要惊人的计算量,仅仅由单个的电脑或是个人在一个能让人接受的时间内计算完成是决不可能的。在以前,这些问题都应该由超级计算机来解决。但是大多数IT部门都被强令少花钱多办事。预算紧张,资源稀缺,有经验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或者代价惊人。为了完成任务,越来越多的公司经理需要一种非常充裕的、时刻可以使用的计算能力。众所周知,在使用寿命周期中,大多数桌面电脑仅仅用到了其工作能力的5%10%,多数服务器应用峰值只有20%。随着科学的发展,廉价的、高效的、维护方便的网络计算越来越受政府部门及商业机构的欢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立了很多超级计算应用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

10、,美国还制定了新一轮规划的先进计算框架计划,发展面向21世纪的先进计算技术.我国在科技部的领导和主持下,经过306主题专家组及相关单位的努力,作为我国高性能计算和信息服务的战略性基础设施的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发展很快。在已建成的5个国家级高性能计算中心基础上,又于中南、西北等地建立了新的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科技部并加强了网格节点的建设,形成以科学院为主体的计算网络。 2002 年 8 月,IBM 宣布投入数十亿美元研发网格计算,与Globus 合作开发开放的网格计算标准,并指出网格的价值不仅仅限于科学计算,商业应用也有很好的前景。于是网格计算和 Globus 一起从幕后走到前台,受到前所未有的关

11、注。 Globus 是美国 Argonne 国家实验室的研发项目,全美有 12 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了该项目。Globus 对资源管理、安全、信息服务及数据管理等网格计算的关键理论进行研究, 开发能在各种平台上运行的网格计算工具软件(Toolkit),帮助规划和组建大型的网格试验平台,开发适合大型网格系统运行的大型应用程序。Toolkit 是 Globus 最重要的成果, 其第一版在 1999 年推出,最新版本是 2002 年推出的 Release 2.2。 Toolkit 开放源码,任何人都可以从其网站上直接下载源代码。目前,Globus 的技术已经在 NASA 网格(NASA IPG)、欧

12、洲数据网格(Data Grid)、 美国国家技术网格(NTG)等多个项目中得到应用。 在 2002 年的 2 月, IBM 与 Globus 共同发表了 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 勾勒了Globus Toolkit 3.0 的蓝图。 OGSA 主要是将 Web Services、数据库存取、J2EE 等技术规范纳入网格计算。初步的规范已经公布在网络上供大家评估建议, 正式的版本预计将会在 2003 年问世。实际上,OGSA 的第一个供参考和评价技术用的部分已经于 2002 年 5 月 17 日在网上公布。 IBM 是网格系统和服务方面的领先供

13、应商,已经为很多科技团体、政府机构、以及商业化用户的网格系统提供了产品和服务, 其中包括英国国家网格,荷兰国家网格,美国国防部网格,美国 DTF,宾州的乳癌档案库,北卡州的生物网格等等。 IBM 研究中心还使用 Globus 技术构建了自己的“蓝色网格”,该网格将分布在美国、以色列、瑞士、 日本和英国的 IBM 研究和开发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同时也能对网格服务和解决方案进行测试和原型实验。 除了推出一系列新产品支持网格计算的应用,IBM 还积极地与 Globus 这样的开放源代码开发团体和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组织“全球网格论坛”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开放的协议。 开放

14、的协议是实现网格的基本条件,因为它们能够保证异构系统象单一的系统一样配合工作。 另一个业界巨人SUN也推出新软件促进网络计算的发展。2001年11月,Sun推出了SunGridEngine企业版软件的、,继续提升它的网络技术计算水平。该软件自推出以来,SunGridEngine企业版软件的用户已经增长了20倍。今天,全球有118000多颗CPU都是采用SunGridEngine软件治理的。除此之外,一批围绕网格计算的软件公司也逐渐壮大和为人所知并成为受到关注的新商机,如:Entropia、Avaki、Noemix、DataSynapse等等。有业界专家猜测,网格计算将成为未来网络市场发展的热点

15、。据ForbesASAP猜测,网格技术将在本年度达到高峰,并带来因特网的新生。假如网格技术能促使市场按预期的17%年增长率持续成长的话,那么在2020年将会形成一个年产值20万亿美元的大产业.第3章 网络计算的具体应用及形式 3.1.企业计算 企业计算是“以实现大型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为主要需求而形成的网络计算技术”,其核心是Client/Server计算模型和相关的中间件技术。 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提出在互连的计算机硬件上部署新型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全面彻底地管理整个系统,给用户单一的系统视图。尽管这一努力产生了许多技术成果和实验系统,但一直没有形成可用的产品,人们直

16、觉地感到在不断扩展的局部自治异构系统上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开始采用中间件平台技术,以屏蔽系统的异构性,支持局部自治系统的信息交互和协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间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出现了远程数据库访问、远程过程调用、消息传递、交易管理等各类中间件。 20世纪90年代末,面向对象的中间件技术成为中间件平台的主流技术,出现了以Sun公司的EJB/J2EE、Microsoft的COM/DNA和OMG的CORBA/OMA为代表的三个技术分支。其研究热点是建立标准化的对象请求代理,屏蔽网络环境下计算平台、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网络协议的异构性和复杂性,使分布在网络上的应用系统能够协同工

17、作,为网络应用提供通用的高级网络管理服务以及与应用领域相关的增值服务。 进入新世纪,随着电子商务需求的发展,企业计算面临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问题,面向Web的企业计算解决方案成为热点,为此W3C提出了Web Service技术体系,Microsoft推出了.Net技术,Sun推出SUN ONE架构,企业计算技术全面的进入Internet时代。 3.2.对等计算 对等计算(Peer-to-Peer,简称P2P)是在Internet上实施网络计算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服务器与客户端的界限消失了,网络上的所有节点都可以“平等”共享其他节点的计算资源。 IBM为P2P下了如下定义:P2P系统由

18、若干互联协作的计算机构成,且至少具有如下特征之一:系统依存于边缘化(非中央式服务器)设备的主动协作,每个成员直接从其他成员而不是从服务器的参与中受益;系统中成员同时扮演服务器与客户机的角色;系统应用的用户能够意识到彼此的存在,构成一个虚拟或实际的群体。 不难看出,P2P把网络计算模式从集中式引向分布式,也就是说,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向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扩散:服务器到服务器、服务器到PC机、PC机到PC机,PC机到WAP手机,所有网络节点上的设备都可以建立P2P对话。 P2P给Internet的分布、共享精神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有观点认为,至少能开发出几百种应用。但从目前的应用看,P2P的威

19、力还主要体现在大范围的共享和搜索的优势上,诸如对等计算、协同工作、搜索引擎、文件交换等。 3.3.普及计算 普及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 or pervasive computing)强调人与计算环境的紧密联系,使计算机和网络更有效地融入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方便快捷地获得网络计算提供的各种服务。 普及计算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然的人机交互和网络计算。美国排名前10位的大学无一例外地投巨资设立了以“普及计算”为主要方向的研究计划。目前有4个研究计划最具影响力,这些计划的目标是提出全新的体系结构、应用模式、编程模型等基础理论模型和方法。 MIT的

20、Oxygen研究计划 该计划的研究人员认为,未来世界将是一个到处充斥着嵌入式计算机的环境,它们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Oxygen希望充分利用这些计算资源,达到“做得更少,完成更多(to do more by doing less)”的目的。 CMU的Aura研究计划 它致力于研究在普及计算时代,在用户和计算环境之间增加一层软件层(称为Aura),由Aura代理用户去管理、维护分布式计算环境中频繁变化、松散耦合的多个计算设备,以完成用户的目标任务。Aura推崇的理念是:“人的精力(User Attention)是最宝贵的资源,应该让它集中在用户要完成的任务上,而不是管理、配置硬件和软件资源

21、上”。 UC Berkeley的Endeavour计划 这是UC Berkeley进行的旨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全新的、全球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方便人们与信息、设备和他人进行交互的计划。这些信息设施应该能够动态实时地协调世界上任何可用的资源来满足用户计算的需要,其创新点之一是“流体软件”(Fluid Software),这种软件能够自适应地选择在何处执行、在何处存储,它通过协议获得可用资源并向其他实体提供服务。 华盛顿大学的Portolano计划 该计划提出了“数据为中心的网络”以适应让计算本身变成不可见的(Invisible Computing)的要求。该计划认为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

22、展仍然是技术驱动而非用户需求驱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该计划致力于研究根据用户的位置变化而自适应地改变软件用户界面的机制、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以及新型的分布式服务模型。 3.4.网格计算 网格是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或者说是一个计算资源池。网格也是一种先进的计算基础设施,用于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项目,学科领域涉及超级计算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并行算法和各种计算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高技术研究课题。网格计算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是将地理上分布的计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协同解决复杂的大规模问题,非凡是解决仅靠本地资源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是专门针对复

23、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所以这种计算方式叫网格计算。这样组织起来的“虚拟的超级计算机”有两个优势,一个是数据处理能力超强;另一个是能充分利用网上的闲置处理能力。简单地讲,网格是把整个网络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迅速增长,互联网络的普及和高速网络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以及传统计算方式和计算机的使用方式的改变,网格计算已经

24、逐渐成为超级计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网格计算是一个崭新而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以大粒度资源共享,高性能计算和创新性应用为主要特征,必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网格是借鉴电力网的概念出来的,网格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用户在使用网格的计算能力时,就如同现在使用电力一样方便简单。在科学计算领域,网格计算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分布式超级计算。网格计算可以把分布式的超级计算机集中起来,协同解决复杂的大规模的问题。使大量闲置的计算机资源得到有效的组织,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省了大量的重复投资,使用户的需求能够得到及时满足。2.高吞吐率计算。网格技术能够十分有效地提高计算的吞吐率,它利用CP

25、U的周期窃取技术,将大量空闲的计算机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提供给对时间不太敏感的问题,作为计算资源的重要来源。3.数据密集型计算。数据密集型的问题的求解往往同时产生很大的通讯和计算需求,需要网格能力才可以解决。网格可以药物分子设计、计算力学、计算材料、电子学、生物学、核物理反应、航空航天等众多的领域得到广泛的需求。4.基于广泛信息共享的人与人交互。网格的出现更加突破了人与人之间地理界线的限制,使得科技工之间的交流更加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聪明共享。5.更广泛的资源贸易。随着大型机的性能的提高和微机的更加普及,及其资源的闲置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网格技术能够有效地组织这些闲置的资

26、源,使得有大量的计算需求的用户能够获得这些资源,资源的提供者的应用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干扰。需要计算能力的人可以不必购买大的计算机,只要根据自己的任务的需求,向网格购买计算能力就可以满足计算需求。网格计算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概念上,网格计算的目标是资源共享和分布协同工作。网格的这种概念可以清晰地指导行业和企业对各部门的资源进行基于行业或企业的统一规划、部署、整合和共享,而不仅仅是行业或大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自己规划、占有和使用资源。这种思想的沟通和认同对行业和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将提升或改变整个行业或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部署、运行和管理机制。 其次,网格是一种技术。为了达到多种类型的分布

27、资源共享和协作,网格计算技术必须解决多个层次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技术,制定网格的标准,将Internet从通信和信息交互的平台提升到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最后,网格是基础设施,是各种网络来综合计算机、数据、设备、服务等资源的基础设施。随着网格技术逐步成熟,建立地理分布的遍布全国或全球的大型资源节点,集成网络上的多个资源,联合向全社会按需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这种设施的建立,将使用户如同今天我们按需使用电力一样,无需在用户端配全套计算机系统和复杂软件,就可以简便地得到网格提供的各种服务。 网格计算的重要战略意义及其广阔应用前景,使其成为当今吸引众多研究人员和巨大资金投入的研究热点,一些大型网格计算研

28、究项目相继启动。截止到目前,最著名的网格计算研究项目包括以下一些: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于1997年底开始实施的“分布式网格”研究项目,其目标是在美国建立遍及全国的计算网格,支持重大科学与工程计算,为用户提供到桌面上的虚拟高性能计算环境。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IPG(Information Power 网格)项目。这是一个20年的研究计划,目的是让人们使用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就像使用电力网提供的电力资源一样方便快捷。 美国能源部开发的ASCI 网格已经投入生产性使用,其主要用途是核武器研究。 美国国防部的全球信息网格(GIG)项目是最庞大的网格计划,用于美军新世纪作战支撑,预计20

29、20年完成。 欧洲共同体的Euro网格和Data 网格。主要用于包括高能物理、生物计算、气候模拟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2001年8月,美国NSF宣布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研制名为“分布式万亿级设施”(Distributed Terascale Facility)的网格系统,简称Tera网格,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从设计开始就面向网格的广域超级计算平台,也是第一个无处不在的计算机基础设施。 我国科技部在“九五”开展了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网格)建设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十五”期间科技部加大了对网格技术研究和推广的力度,目标是突破网格关键技术,建立网格计算技术标准,将网格计算技术应用到行业和企业应用中,建立行业

30、和企业应用网格,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共享的国家高性能网格计算环境的建设,推动我国网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目前,大的网格项目研究和实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各个项目是直接面向应用,与应用领域紧密相关。目前,IBM、HP、Sun、LSF、Boeing等公司都已经进入网格计算领域,加紧研究相关的技术和产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网格计算”与“高性能计算机”的关系。高性能计算机是网格计算环境结构的节点和重要组成部分;网格计算技术是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它并不能替代超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但是未来的超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必须支持网格计算环境,应能够很容易地融入到网格计算环境中,将其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存储处理能力提

31、供给众多的用户使用。网格计算技术的目的是结合高性能计算技术和网络计算技术,将高性能计算机的能力释放出去,构造一个公共的高性能处理和海量信息存储的计算基础设施,使各类用户和应用能够共享资源。因此,网格计算将会促进高性能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促进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市场的发展,刺激市场对高性能计算机和海量存储系统的需求。3.5.各类网络计算之间的异同 以上四类网络计算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广泛共享、有效聚合、充分释放。 所谓广泛共享,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技术和策略将网络上的各种资源提供给网络上众多用户共享、使用;所谓有效聚合,是指将网络上的巨大资源通过协同工作连接集成起来,产生巨大的综合效能

32、,联合完成应用任务;所谓充分释放,是指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开发手段和使用环境,将网络上多种资源的聚合效能按照需求传递给用户,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计算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 但是面对众多的网络计算技术和应用,人们有时很难区分它们之间的技术差异,不知道谁将成为未来网络计算的主导。事实上,虽然最终目标一致,但各种网络计算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研究对象的规模、层次却各有不同。 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强调的是分布系统的集成能力,以两层或多层Client/Server为主要计算模式,关心的是简化用户端的工作,强化多层服务器的功能,注重分布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和快速的应用开发和实现,强调应用服务之间的可交互、可

33、操作性和代码的可移植性,通常关注一个组织内的资源共享。 P2P技术弱化了集中服务器的功能,重视网络中所有个体的作用,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系统之间、计算机之间的直接通信和联系,每一个参与者既是客户又是服务方,这使人们在Internet上的共享行为被提升到了一个更广泛的层次,使人们以更主动的方式参与到网络中去。它与现行以中间件为主的分布式计算技术所采用的Client/Server模式有本质区别。 网格计算在Internet基础上强调对计算、数据、设备等网络基本资源进行整合,力图将Internet作为一个社会化的计算基础设施。在计算模型、技术路径和研究目标上,网格计算和目前分布计算中间件领域面向应用级

34、别的交互、互操作和开发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多机构之间大规模的资源共享和合作使用,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基本方法,而分布计算技术没有提供多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通用框架。显然,网格计算正在建立一种新的Internet基础支撑结构(如同TCP/IP、WWW协议和相应的软件系统奠定了现行Internet的基础),是21世纪Terascale设施的信息处理基础设施的先期实践。 普及计算模式则是要颠覆“人使用计算机”的传统方式,将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改变为“计算机为人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让人与计算环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尽管各种网络计算技术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冲突的关系,而是一种正交关系,有时甚至是融合的

35、,因此,各种网络计算技术可以共存。例如网格计算和CORBA、SOAP、XML等技术结合可以访问多个机构组成的虚拟组织的资源。 信息技术的多变性使我们不能肯定10年之后的网络计算将会发展到何等程度,但是多种网络计算形式共存、相互结合和融合是肯定的。无论如何,从当今基于Internet的各种网络计算实践和研究来看,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提供大规模协同计算能力和对资源的有效访问,是网络计算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下一Internet的技术基础。总 结网络计算结合了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健壮性、Internet面向全球的简易通用的数据访问方式和分布式对象的灵活性,提供了统一的跨平台开发环境,基于开放的和事实上的

36、标准,把应用和数据的复杂性从桌面转移到智能化的网络和基于网络的服务器,给用户提供了对应用和信息的通用、快速的访问方式。网络计算正在将网络上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实现各种资源和系统的整合,进而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为客户提供基于网络的各类综合性服务。在网络计算半导体领域耕耘长达10年之久的飞思卡尔半导体正在这种融合的趋势和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Internet 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成为人们沟通信息和协同工作的有效工具。更为重要的是,Internet 上汇集的成千上万的计算资源、数据资源、软件资源、各种数字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共同构成了生产、传播和使用知识的重要载体。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将物理上互连的众多资

37、源汇聚起来,联合提供服务,这是网络计算技术的实质。网络计算是一个迅速发展中的技术,“网络计算”一种理解是指:将由各种网络连接起来的各种自治资源和系统组合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联合计算,为各种用户提供各类综合性服务。网络计算技术从最初的局域网络环境的计算,发展到广域网络环境的计算,将继续发展为“无处不在的计算”,为构建具有高性能处理、海量数据存储和大量诸如传感器和移动设备等的21世纪人类社会的信息处理基础设施奠定技术基础。尽管网络计算技术发展迅猛,人们在实践中注意到,要在Internet 上实现资源的“广泛共享、有效聚合、充分释放”,网络计算面临一系列根本性挑战。首先,Internet

38、 上的资源急剧膨胀,其相互关联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缺乏有效的管理,呈现出无序状态,人们已经很难有效控制整个系统实施计算。网格计算的发展势必成为互联网的又一次革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它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致 谢 时间流逝,转眼间两年求学过去了,回顾这程求学之路,给我帮助的人太多太多,在此学业即将完成之际对他们献上我诚挚的谢意。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尊敬的 导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在 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

39、目标,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仝老式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严谨进取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将是我今后生活工作中之路航标。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在写下上面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心里却倍感温暖,在此我谨向上面所有提到的人,以及更多的没有提到的人,致以最诚挚的祝福,希望阳光能洒满你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我也祝愿自己,在即将开始的新的人生旅途中,能追寻光明的未来!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参考文献1 黄键斌,严体华编著,网络计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3-1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以网络为基础的科学活动环境研究,2005年项目指南,2005年3 黄传河编著,网络技术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4年10月4 周良洪编著,网络计算概述,群众出版社,第一版,2005年3月5 卲波编著,计算机的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05年11月6 薛质编著,计算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07年6月7 李文仲编著,网络计算入门,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7年4月8 张家浩编著,网络计算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三版,2005年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