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9340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分析 摘 要:热议中的中国物联网,既与传感网有显著地不同、也超越了传统的物联网,与普遍存在的网有些雷同,但范围更宽泛,几乎是信息技术的代名词。它被重视是出于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面对当今产品升级换代的急迫需求。物联网的推广将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网、感知、云计算、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TP21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近年来,“物联网”,英文简称为IOT(Internet ofThings)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浪潮。我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指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物联网”将成为我国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支点和教育热点。 1 物联网的定义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他们认为,物联网就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对“物联网”的涵义进行了扩展。报告认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目前虽

3、然物联网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其本质上看,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物联网将各种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如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使人与具体的物对话,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物联网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 To 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2 物联网的基本构成 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 感知层:数据

4、采集与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 网络层: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 (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其中应用支撑平台子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应用服务子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应用。 (4)公共技术层:公共技术不属于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而是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三层都有关系,它包括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 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5、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 RFID技术:这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是物联网最关键的一个技术。 泛在传感技术:重点是利用各种传感器, 将现实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进行量化, 形成数据, 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传送到指定的位置。泛在传感技术其中一个代表是Zigbee。 纳米嵌入技术:利用纳米技术制造超微型传感器,构建看不见的传感网络。这些被称为智慧尘埃的超微型传感器, 可以嵌入到任何物品之中, 而且对使用不造成任何影响。 智能运算技术:传感器得到信息后, 需要对其进行语义的理解、推理和决策, 这些需要智能、运算技术来完成。 4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物

6、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物联网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 物联网的经济效益:物联网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成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深入研究物联网技术。我国也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得研究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已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固话宽带的普及是物联网海量信息传输交互是物联网需要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的基础,。依

7、靠网络技术,物联网将生产要素和供应链进行深度重组,成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现实载体。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传统的思维。过去思维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在一起成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上面运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5 物联网专业建设基本要求 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具体内容包括: (1)知识要求:包括共性的要求和专业知识的要

8、求。在共性要求方面,应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 综合能力。在专业知识要求方面,应系统地掌握物联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电工、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传输与安全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集成的能力。 2)能力要求:获取最新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熟练阅读英文专业科技文献、并具有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运用计算机及

9、信息网络辅助物联网规划、设计、计算、控 制的能力;了解相关的技术标准,具备进行物联网系统及装置研发、设计、制造、运行与管理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从事物联网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素质要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具有全球视野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博爱和宽容的道德情操;具有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精神。 结语:物联网的推广将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物联网技术将作为一个新的技术,推动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将世界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将会更加近。这就要求每个人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的能力,以此来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忠敏.EPC与物联网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1. 2宁焕生,王炳辉.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1. 3孙其博,刘杰,黎?,范春晓,孙娟娟.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