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9448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2009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目录版权声明8免责声明8第1章调查介绍91.1调查背景91.2调查方法说明91.2.1调查样本分布91.2.2调查方法101.2.3报告术语界定111.2.4研究成果摘要12第2章搜索引擎概述162.1全球搜索引擎使用状况162.1.1全球搜索引擎用户搜索数162.1.2美国网民使用搜索引擎情况172.1.3日本网民使用搜索引擎情况18第3章搜索引擎用户规模与结构特征193.1搜索引擎发展规模193.1.1搜索引擎用户总体规模193.1.

2、2城乡搜索引擎用户规模203.1.3移动搜索用户规模及潜力203.2搜索用户的结构特征223.2.1性别结构223.2.2年龄结构233.2.3学历结构243.2.4收入结构243.2.5职业结构253.3搜索引擎用户的上网行为263.3.1网龄分布263.3.2主要网络应用使用行为273.4搜索引擎用户的搜索行为特征283.4.1搜索频率283.4.2搜索依赖度28第4章搜索用户的搜索品牌使用行为314.1主要搜索品牌的渗透率314.2主要搜索品牌的首选市场表现314.2.1用户首选的搜索品牌314.2.2不同城市级别搜索用户的首选搜索品牌的差异324.2.3不同区域内搜索用户的首选搜索品牌

3、的差异334.2.4京、沪、广三地用户首选搜索品牌的差异334.2.5不同搜索依赖程度的用户首选搜索品牌的差异334.2.6登录搜索主页进行搜索的用户首选搜索品牌344.2.7高端用户的首选搜索品牌344.3主要搜索品牌的二选市场表现354.3.1用户第二选择的搜索品牌354.3.2不同的首选品牌背后的二选品牌分布374.4用户对首选与二选网站的应用侧重374.4.1用户对首选与二选的使用侧重374.4.2首选搜索不同的用户使用首选与二选的侧重384.5搜索用户的使用习惯394.5.1搜索用户搜索的内容分析394.5.2不同城市级别搜索用户的搜索内容404.5.3不同城市搜索用户的搜索内容41

4、4.5.4不同搜索首选用户的搜索内容424.5.5搜索用户使用搜索的功能分析424.5.6搜索用户得不到理想结果时的做法44第5章各主要搜索品牌用户结构分析465.1主要搜索用户的基本属性构成465.1.1不同搜索引擎品牌用户的性别分布465.1.2不同搜索引擎用户的年龄分布465.1.3不同搜索引擎用户的学历分布475.1.4不同搜索引擎首选用户的收入分布485.1.5不同搜索引擎首选用户的职业分布485.1.6不同搜索引擎首选用户的城乡分布495.2不同首选搜索引擎用户上网特征对比495.2.1不同首选搜索引擎用户的网龄分布49第6章搜索引擎首选市场份额的获得与流失516.1用户选择首选搜

5、索品牌的原因分析516.2各首选搜索品牌主要功能用户满意度分析526.3半年内首选搜索用户的新增与流失情况536.3.1各搜索品牌首选用户的忠诚度536.3.2首选用户的流失率与新增率54第7章搜索用户搜索广告排名认知情况567.1搜索用户对搜索结果排列规则的认知度567.2搜索用户对广告的区分能力567.3搜索用户对广告的点击行为577.3.1全国用户的广告平均点击情况577.3.2不同城市的搜索用户的广告点击情况587.3.3不同搜索引擎品牌首选用户的广告点击情况58第8章2009-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发展趋势预测608.1趋势预测608.2问题及建议62图目录图 1全球搜索引擎用户搜索

6、数16图 2全球搜索引擎用户使用搜索品牌分布17图 3美国搜索引擎用户使用搜索品牌分布17图 4日本搜索引擎用户使用搜索品牌分布18图 5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和使用率19图 6搜索引擎用户的城乡分布20图 7搜索引擎用户中手机搜索用户分布比例21图 8中国3G手机搜索潜在用户资源22图 9搜索引擎用户性别分布23图 10搜索引擎用户年龄分布23图 11搜索引擎用户学历分布24图 12搜索引擎用户收入分布25图 13搜索引擎用户职业分布26图 14搜索引擎用户网龄分布27图 15搜索引擎用户各种网络应用使用情况27图 16搜索引擎用户搜索频率28图 17搜索引擎用户的搜索依赖度29图 19各搜索品牌

7、的渗透率31图 20搜索用户首选搜索品牌32图 21选择搜索网站首页实现搜索的用户首选搜索引擎分布34图 22高端用户首选搜索品牌分布35图 23搜索用户中有第二选择的分布比例36图 24只用一个搜索引擎用户的品牌选择36图 25搜索用户二选的搜索品牌37图 26用户使用首选与二选的侧重38图 27首选搜索不同的用户对待首选与二选搜索引擎的态度38图 28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的内容40图 29百度首选用户使用的搜索功能43图 30谷歌首选用户使用的搜索功能44图 32搜索得不到理想结果时的行为选择45图 33主要搜索引擎首选用户得不到理想结果时的行为选择45图 34各搜索引擎首选用户的性别分布

8、46图 35各搜索引擎首选用户的年龄分布47图 36各搜索引擎首选用户的学历分布47图 37各搜索引擎首选用户的收入分布48图 38各搜索引擎首选用户的职业分布49图 39各搜索引擎首选用户的城乡分布49图 40各搜索引擎首选用户的网龄分布50图 41影响用户首选搜索品牌的因素52图 43各首选搜索品牌主要功能的用户满意度分析53图 44各大搜索的首选品牌忠诚度54图 45各搜索引擎的首选用户流失率54图 46各搜索品牌的首选用户新增率55图 47搜索用户对搜索结果排列规则的认知度56图 48搜索用户总体的广告区分能力57图 50搜索用户的广告点击率58图 51不同首选搜索品牌的用户点击搜索广

9、告的比例59表目录表 1 2009年搜索引擎调查样本分布10表 2不同城市级别用户的搜索依赖度29表 3不同城市中用户的搜索依赖度29表 4不同网龄用户的搜索依赖度30表 5不同城市级别中网民首选搜索品牌的分布33表 6不同区域内首选搜索品牌的分布33表 7京、沪、广三城市的网民首选搜索品牌33表 8不同搜索依赖度用户首选的搜索引擎34表 9不同的首选品牌背后的二选品牌分布37表 10不同城市级别用户搜索的内容40表 11不同城市搜索用户的搜索内容41表 12不同搜索首选用户的搜索需求分布42表 13不同城市用户的广告点击情况58 版权声明本报告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

10、片、表格均受到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保护。本报告仅供购买者个人或单位使用,不得转送、转让、转售任何第三方或以其他方式使其他第三方非法获得。除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书面同意,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包括文字、图片、表格等,均不得对外披露、公布、出版、发行。免责声明本报告中的调研数据均采用样本调研方法获得,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部分数据未必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所以,本报告只提供给购买报告的个人或单位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中心不承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2009年9月第1章

11、 调查介绍1.1 调查背景伴随着中国网民人数增加与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中文搜索引擎发展迅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已经达到3.38亿人,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已达到2.35亿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69.4%,成为网民重要的网络应用之一。2009年是搜索引擎快速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搜索引擎备受考验的一年。一方面,SNS、3G等网络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搜索引擎的发展向更加进一步专业化、社区化、移动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更多的热点。中文搜索、图片搜索、地图搜索更加专业、精准,同时在社区搜索、移动搜索等领域也展现良好地发展前景,成为相关从业者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搜索引擎公

12、信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如何树立搜索引擎公信力,打造可信的信息渠道,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CNNIC从2005年开始,对搜索引擎整体市场保持了持续的关注与研究。为持续、深入地研究搜索引擎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推进搜索引擎在中国健康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搜索引擎用户端调查研究,通过详细、深入地剖析中国搜索引擎用户的结构特征、认知心理和行为趋向,解读中国引擎行业的发展和变化,促进搜索引擎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1.2 调查方法说明1.2.1 调查样本分布电话调查的目标总体是中国大陆(除港、澳、台三地)网民。CNNIC随机抽取华北、东北、华东、华南

13、、华中、西北、西南7大区域内的一级城市三个、二级城市十一个、三级城市十一个。所有调查样本根据城市所有电话局号,通过随机生成电话号码的方式,抽取住宅电话、小灵通和宿舍电话进行访问。访问对象是半年内上过网且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户。具体样本分布见下表:表 1 2009年搜索引擎调查样本分布华北华东华南东北西北西南华中北京300上海301广州300沈阳125西安125成都127武汉125石家庄100杭州108深圳100长春125兰州125拉萨125长沙125沧州65泉州65桂林65辽阳76伊犁75宜宾75洛阳75黑河75商洛75自贡75十堰75合计465474465401400402400本次调研成功样本

14、量总和为3007个,其中一级城市901个成功样本,二级城市1301个成功样本,三级城市795个样本,在城市级别的研究中满足在置信度为95%时,每个城市级别估计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小于3%,在京、沪、广三地的研究中满足在置信度为95%时,估计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小于5%,在区域研究中满足在置信度为95%时,估计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小于5%。1.2.2 调查方法1.2.2.1 调查时间本次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调查数据截止时间为2009年8月31日。1.2.2.2 调查方式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1.2.2.3 调查随机性和准确性控制办法(1) 分别使用各个城市的所有局号(即电话号码的前四位)随机

15、生成电话号码进行访问。为防执行公司为了拨打的效率较高,只抽取部分使用频率较高的局号生成电话号码,造成样本的代表性有偏差,CNNIC采取由研究人员自己随机生成所有电话号码提供给执行公司。完成调查后,要求电话调查公司提供所有电话的拨打明细情况,进行抽查。(2) 为避免上班族白天上班的影响造成的偏差,采取工作日晚上18:00以后、周末全天拨打电话的方法。(3) 为避免接通率对随机性的影响,对号码无法接通的情况,采取至少拨打三遍的方式。(4) 为避免访员个人观点对访问造成影响,规定不需要读出的选项一律不加以任何提示,并追问到位。(5) 电话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核对了变量的取值和变量之间的逻辑

16、关系等,对于不合格样本予以整体删除处理。1.2.3 报告术语界定1. 搜索引擎:指专门的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等)以及任何网站提供的具有关键词搜索功能的搜索工具。2. 用户、搜索引擎用户:指使用过搜索功能、包括使用过专门搜索引擎或网站提供的具有关键词搜索功能的搜索工具的网民。3. 一级城市:全国性经济、政治中心,本报告调研范围内所指的一级城市是京、沪、广等3个城市。4. 二级城市:省级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中心,本报告调研范围内所抽取的二级城市是沈阳、西安、成都、武汉、石家庄、杭州、深圳、长春、兰州、拉萨、长沙等11个城市。5. 三级城市: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市级城市,本报告调研范围内所抽

17、取的三级城市是沧州、泉州、桂林、辽阳、黑河、伊犁、商洛、宜宾、自贡、洛阳、十堰等11个城市。6. 首选某搜索引擎用户:指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时首选某搜索引擎的用户。比如首选百度的用户,称之为百度首选用户或首选百度用户。7. 二选某搜索引擎用户: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时把某搜索引擎当作第二选择的用户。8. 浏览器的地址栏搜索:在浏览器的地址栏直接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9. 浏览器的搜索框搜索:在浏览器上绑定的专用搜索框或搜索工具中搜索。10. 搜索引擎网站主页上搜索:在搜索引擎网站主页上的输入框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11. 搜索引擎网站的专项搜索:搜索引擎页面上提供某种专项服务的地址栏,比如

18、专门搜索音乐、图片的地址栏。12. 网址导航上搜索:使用网址导航上绑定的输入框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13. 桌面搜索:下载安装桌面搜索软件,进行搜索,仅使用本机搜索的不包括在本次调查的范围内。14. 鼠标右键搜索:是指在IE浏览器中浏览网页内容时,鼠标左键选取一段文字后,点击鼠标右键,在鼠标右键菜单中,点击“搜索”等按钮,将选中的内容作为搜索关键词,进行搜索。15. 经常访问网站提供的搜索引擎:近几年各大搜索引擎都致力于发展深度合作的互联网伙伴,在这些伙伴的网站上推出自己的搜索服务,便于网民在阅读合作伙伴网站时随时搜索。这里所说的“访问网站提供的搜索引擎”就是指那些把搜索框嵌入到合作伙伴页面中

19、的搜索引擎。16. 只使用搜索功能:是指用户登陆某搜索引擎网站后只用该网站提供的搜索功能,不使用论坛、邮箱、聊天工具等其他非搜索功能。17. 除搜索外的其他功能:指某搜索引擎网站提供的除了搜索功能外的聊天工具、邮箱、论坛、提问式搜索、地图和博客等互联网应用功能。18. 提问式搜索功能:特指百度知道、雅虎知识堂、新浪爱问知识人等搜索方式,用户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发动其他用户来共同解答。19. 个人服务:特指百度空间、谷歌(Google)论坛等。20. 雅虎、雅虎系:这里所提到的雅虎是雅虎搜索以及雅虎旗下搜索产品的总和。1.2.4 研究成果摘要 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搜索引擎

20、用户规模达到2.35亿人,年增长5949万人,年增长率达34%。2007年以来搜索引擎使用率首先增长趋势,在全国网民中的使用率为69.4%,比2008年底增长了1.4个百分点。预计2009年底,中国搜索引擎用户人数将达到2.6亿人。 搜索引擎在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分布比例为:76.6:23.4,目前城镇搜索引擎用户约为1.8亿人,农村搜索引擎用户约为5500万人。 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约为1.55亿人。其中,手机搜索使用率达26.2%,即目前中国手机搜索用户约为4074万人,约占搜索引擎用户总体的17.4%。 对未来半年有3G使用意向的用户调查中,约有5677万人未来半年可能使用3G

21、。其中,3G手机搜索的使用率约为38.3%,即未来半年有2174万人可能使用3G手机搜索业务。 搜索引擎用户中,男女性别比约为:52.4:47.6,搜索引擎用户的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趋近于中国网民总体的性别结构。 搜索引擎的使用具有明显的年龄、学历、收入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搜索引擎的渗透率逐渐降低;搜索引擎与文化程度、收入水平正相关,随着学历的提高,搜索引擎的渗透率逐渐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搜索引擎渗透率逐渐增长。 搜索引擎用户中学生约占37.1%,即约有8700多万学生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约占学生网民总体的81.2%。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企业的职员与管理者、技术及研发人员、自由职

22、业者等人群占有较大的比重。 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搜索引擎用户年新增5949万人,其中约有4340万人来自新网民,即搜索引擎年新增用户中70%以上来自新网民,新网民成为搜索引擎用户增长的主要动力。 搜索引擎用户的网络应用行为较为丰富,各网络应用的使用率均高于网民总体的使用率。作为信息入口和信息获取平台,搜索引擎与其他各种网络应用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搜索引擎用户中,有29.5%的用户属于搜索重度用户,50.6%属于搜索中度用户,19.9%属于搜索轻度用户。与2008年相比,重度用户下降了8.6%,而中度用户和轻度用户所占比例不同程度提高,搜索引擎用户整体的搜索依赖度降低。 各搜

23、索品牌的渗透率排名依次为:百度(92.9%)谷歌(32.7%)搜狗(26.9%)雅虎(22.0%)搜搜(13.0%) 必应(6.3%)有道(5.1%)。 各搜索品牌首选份额排名依次为:百度(77.2%)谷歌(12.7%)搜搜(3.1%)搜狗(2.4%)雅虎(1.6%)。2009年,国内和国际上的新因素在中国市场开始布局,并逐渐凸显影响力,未来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不同的城市级别搜索用户的首选搜索品牌有一定差异,随着城市级别的降低,用户首选搜索品牌的分布略显分散。 不同区域内搜索用户的首选搜索也有区别,华北地区用户首选搜索品牌较为集中,而西南地区用户首选搜索品牌较为分散。 不同搜索

24、依赖度的用户,其首选搜索品牌略有不同。随着搜索依赖度的增长,用户对搜索引擎品牌的选择越集中。 高端用户中,首选百度的用户比例最高,达69.8%。谷歌用户比例是22.0%。与2008年相比,百度在高端用户中的首选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了约10个百分点,谷歌在高端用户中的占有率明显下降。而第三梯队在高端用户中的市场表现欠佳。 搜索用户中有88.8%的用户在搜索时,会使用两种以上的搜索品牌。与2007年相比,有第二选择的用户所占比例提高了17.6%,搜索引擎用户的应用行为选择和偏好日趋多元化。 在所有只有单一搜索选择的用户中,百度用户占73.2%,谷歌的用户占11.0%,均低于其各自在搜索用户总体中的首

25、选率,这说明百度、谷歌本身还有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而第三梯队的搜索品牌用户所占比例高于其在用户总体中的首选率,从另一侧面说明这些搜索用户对其搜索的服务满意度较高。 主要搜索品牌的首选用户,对待选择的搜索品牌的态度略有差异。首选百度的用户对首选的使用侧重水平较高;而谷歌和其他品牌的首选用户对首选和二选的使用频率不相上下,用户在首选与二选之间的侧重水平较低。 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娱乐休闲为主要目的。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搜索中,音乐搜索的使用率最高,达39.5%;而影视、视频、游戏搜索的使用需求增长较快。 与2008年相比,与生活信息、商业信息、专业工具、知识信息等相关价值型搜索服务的使用率下降。价值型搜

26、索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需要进一步完善,而搜索行业的公信力是影响用户使用行为的关键,有待于通过政府规范和行业自律进一步提升。 当一次搜索得不到理想结果时,平均每个用户会有3个不同的应对措施,与2008年相比,一方面,一次搜索失败后放弃搜索的用户减少,用户对搜索引擎依赖度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使用尝试更加多元化,这也为搜索引擎的技术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百度的首选忠诚度最高,达到94.8%;谷歌的首选忠诚度比例是80.0%,两者虽领先于其他搜索品牌的忠诚度,但是与2008年相比,首选忠诚度都略有下降。而除百度和谷歌之外,其他第三梯队的各搜索品牌的首选忠诚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未来搜索引

27、擎市场的竞争仍将非常激烈。 百度的首选用户流失率为5.2%,是各搜索品牌中用户流失率最低的,其他首选搜索品牌的用户流失率依次为:谷歌搜搜雅虎谷歌雅虎百度。 与2008年相比,2009年搜索用户自评对搜索结果中广告的区分能力水平变化不大,74.9%的搜索用户自评具有广告区分能力。但搜索用户的广告点击水平略有上升,自评能够区分广告的用户中,有过广告点击行为的用户占31.4%。第2章 搜索引擎概述2.1 全球搜索引擎使用状况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社会信息量的与日俱增。一方面是人类信息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另一方面,海量信息也使获取有效信息成为难点。搜索引擎可以从各种网络资源中浏览和检索所需要的信息,

28、随着网络科技和搜索技术的日新月异,搜索引擎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网络应用工具,并呈快速发展趋势。2.1.1 全球搜索引擎用户搜索数据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7月份全球用户搜索数已达1137亿次,同比增长41%。图 1全球搜索引擎用户搜索数2.1.1.1 全球搜索引擎用户使用搜索品牌2009年7月,谷歌搜索以767亿次位居所有搜索引擎的首位(市场份额67.5%),雅虎网站的搜索次数为89亿(市场份额7.8%),百度位居第三,其搜索次数为80亿(市场份额7.0%)。 在发展快速、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互联网产业链上,搜索引擎发展的潜力和能量正在逐步释放

29、,以本土品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所形成的用户规模效应和使用粘性,将影响和改变着全球搜索引擎的市场格局。图 2全球搜索引擎用户使用搜索品牌分布2.1.2 美国网民使用搜索引擎情况在2009年6月,美国搜索用户供进行了136亿次搜索, Google(谷歌) 的搜索量达到89亿次,占据了64.7%的市场份额;Yahoo! Sites (雅虎)26亿次, 占据8.9%的市场份额; Microsoft Sites (微软)12亿次, Ask Network 5亿3600万次,而AOL LLC有4亿2400万次.图 3美国搜索引擎用户使用搜索品牌分布2.1.3 日本网民使用搜索引擎情况2009年1月,

30、在日本共产生了68亿次搜索,与去年相比,有9%的上升,这也是月度数据中最高的一次。在2009年1月,雅虎在日本搜索排名中领先,共有35亿次搜索,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3%,其后是Google的26亿次 (上升5%) 和Rakuten的1亿5300万次搜索(上升38%). Excite的日本公司在前十名中的增长速度最,与去年相比增长了362 %,搜索量达到5200万次图 4日本搜索引擎用户使用搜索品牌分布第3章 搜索引擎用户规模与结构特征3.1 搜索引擎发展规模3.1.1 搜索引擎用户总体规模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2.35亿人,从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一年之间,我国搜

31、索引擎用户人数增长了5949万人,年增长率达34%。搜索引擎在全国网民中的使用率为69.4%,比2008年底增长了1.4个百分点,2007年以来搜索引擎使用率首先增长趋势。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对搜索引擎认知度和接受度的进一步增长,使用搜索引擎的网民人数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2009年底,中国搜索引擎用户人数将达到2.6亿人。图 5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和使用率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快速发展与如下因素密不可分:1、 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基数的持续、快速增长是搜索引擎发展的基础。2、 搜索引擎在新增网民中的使用率约为51.1%,新网民带来的新增搜索引擎用户人数约占搜索引擎年增长用户人

32、数70%以上,是搜索引擎用户增长的主要动力。3、 中国网民中的高龄群体、低学历群体、低收入群体的搜索引擎使用率较低,随着互联网在这些群体中的快速渗透,以及网民对搜索引擎的需求和使用的不断增长,上述群体中搜索引擎潜在的用户能量正在逐步释放。4、 2008-2009年间,搜索厂商逐步展开的搜索引擎营销推广,如在传统媒体中的品牌口碑宣传等,大大提升了搜索引擎的认知度和渗透率。5、 搜索引擎向移动化、社区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大大提高了网民对搜索引擎的使用粘性。3.1.2 城乡搜索引擎用户规模搜索引擎在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分布比例为:76.6:23.4,目前城镇搜索引擎用户约为1.8亿人,农村搜索引擎

33、用户约为5500万人。在城乡之间的使用率相差16个百分点,在城镇和农村的使用率分别为:74.1%和57.5%。图 6搜索引擎用户的城乡分布造成中国搜索引擎发展的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中国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二是中国城乡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互联网的普及率差距较大;三是中国城乡网民使用互联网的行为深度不同,农村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和网络应用的广度、深度低于城镇网民。3.1.3 移动搜索用户规模及潜力根据调查,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约为1.55亿人。其中,手机搜索在手机网民各种手机上网应用中位列第二,使用率达26.2%,即目前中国手机搜索用户约为

34、4074万人,约占搜索引擎用户总体的17.4%。图 7搜索引擎用户中手机搜索用户分布比例随着3G的推广和应用,2009年是移动互联网行业各方发展的关键一年,移动搜索作为移动互联网重要的信息检索工具和信息获取平台,成为各移动运营商、搜索引擎厂商关注的重要领域。根据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在已经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中,28%的用户表示未来半年会使用3G上网,潜在3G用户人数约为4354万人;在目前尚未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中,7.2%的人表示未来半年会使用3G手机上网,潜在3G用户人数约为1323万人;即约有5677万人未来半年可能使用3G。对于未来半年可能使用3G手机的网民会使用的3G手机上网

35、应用的调查数据显示,3G手机搜索的使用率约为38.3%,即未来半年有2174万人可能使用3G手机搜索业务。图 8中国3G手机搜索潜在用户资源网民对3G手机搜索应用的未来应用意愿高于目前手机网民对手机搜索的使用率,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入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随时随地、快速、简捷地寻找到所需要的信息,随着3G的发展,阻碍人们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因素“上网速度慢”得以突破,手机搜索将成为未来无线领域的热门,“本地信息搜索”、“生活搜索”等搜索业务将成为凸显无线搜索优势的主营业务。3.2 搜索用户的结构特征3.2.1

36、性别结构搜索引擎用户中,男女性别比约为:52.4:47.6,与2008年相比,女性搜索用户所占的比例提升了3.6个百分点。搜索引擎用户的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趋近于中国网民总体的性别结构。图 9搜索引擎用户性别分布3.2.2 年龄结构搜索引擎用户的年龄分布比全国网民总体的年龄分布更为集中。1030岁的年轻群体占用户总体的比例超过2/3,是搜索引擎用户的主体。其中1019岁的用户占36.0%,2029岁的用户占31.5%。从各个年龄段网民群体中搜索引擎的渗透率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搜索引擎的渗透率逐渐降低。一方面,搜索引擎在低龄群体中的渗透率较高,年轻的网民群体是搜索引擎用户的主要来源;另一方

37、面,随着网民年龄逐步成熟化,搜索引擎用户整体的年龄构成逐步趋向成熟。图 10搜索引擎用户年龄分布3.2.3 学历结构从不同学历的人群中搜索引擎的渗透率来看,随着学历的提高,搜索引擎的渗透率逐渐增长。其中大学本科学历的群体中,搜索引擎的渗透率达87.1%。搜索引擎用户的学历构成中,高中、中专、技校的人群所占比例最高,达41.7%。图 11搜索引擎用户学历分布3.2.4 收入结构与2008年搜索引擎用户的月收入结构相比较,搜索用户群体的收入分布结构变化不大。目前,中国的搜索引擎用户中,1000元以下收入的用户约占42.9%,月收入在1001-2000元的用户所占比例为27.3%,月收入在2000元

38、以上的用户占总体的29.8%。从各收入段人群中搜索引擎的渗透率来看,搜索引擎与收入水平基本成正相关,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搜索引擎渗透率逐渐增长。与全国网民整体的收入水平相比,搜索引擎用户的月收入水平高于全国网民的月收入水平,拥有较高的消费支付能力,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之一,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图 12搜索引擎用户收入分布3.2.5 职业结构搜索引擎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约占37.1%,即约有8700多万学生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约占学生网民总体的81.2%。除此之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企业的职员与管理者、技术及研发人员、自由职业者等人群占有较大的比重。与2008年相比,党政机关事业单

39、位工作者和企业管理人群所占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图 13搜索引擎用户职业分布3.3 搜索引擎用户的上网行为3.3.1 网龄分布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搜索引擎用户年新增5949万人,其中约有4340万人来自上网时间不到一年的新网民,即新网民带来的新增搜索引擎用户人数约占搜索引擎年增长用户人数70%以上,成为搜索引擎用户增长的主要动力。图 14搜索引擎用户网龄分布3.3.2 主要网络应用使用行为搜索引擎用户的网络应用行为较为丰富,各网络应用的使用率均高于网民总体的使用率。搜索引擎作为信息入口和信息获取平台,搜索引擎与其他网络应用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图 15搜索引擎用户各种网络应用

40、使用情况3.4 搜索引擎用户的搜索行为特征3.4.1 搜索频率搜索频率的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网民在网络生活中对搜索的依赖程度。根据调查,平均每天多次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户占搜索引擎用户的29.5%,每周使用6、7次占18.8%。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海量信息的主要检索工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入口,用户粘性较高。图 16搜索引擎用户搜索频率3.4.2 搜索依赖度依据搜索频率的高低对网民的搜索依赖度进行分类,可将搜索用户分为:重度用户(每天多次使用搜索引擎)、中度用户(每星期至少使用2次)、轻度用户(大约每星期最多使用1次)。调查显示:有29.5%的用户属于搜索重度用户,50.6%属于搜索中度

41、用户,19.9%属于搜索轻度用户。与2008年相比,重度用户下降了8.6%,而中度用户和轻度用户所占比例不同程度提高,搜索引擎用户整体的搜索依赖度降低。图 17搜索引擎用户的搜索依赖度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不同城市级别中,网民对搜索的依赖程度略有差异,搜索的依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一级城市二级城市三级城市。一级城市、二级城市中,搜索重度用户的比例都在30%以上,而三级城市的这一比例不足30%。这种差距的造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同级别城市中互联网的应用程度还有差距,网络应用的基础条件也有不同。表 2不同城市级别用户的搜索依赖度一级城市二级城市三级城市重度用户31.8%31.5%24.2%中度用户

42、49.1%51.0%51.6% 轻度用户19.2%17.4%24.3%合计100.0%100.0%100.0%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搜索引擎用户的搜索依赖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表 3不同城市中用户的搜索依赖度北京上海广州重度用户41.6%33.6%19.8%中度用户44.9%44.3%58.2%轻度用户13.5%22.1%22.0%合计100.0%100.0%100.0%搜索引擎用户的搜索依赖度与网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越长,搜索引擎的使用频率越高,搜索的依赖度就越高。网龄在5年以上的网民重度搜索用户所占比例近50%。表 4不同网龄用户的搜索依赖度半年以内半年-1年1

43、-2年2-3年3-5年5年以上重度用户10.6%18.1%15.6%23.6%33.8%49.7%中度用户50.2%51.4%54.2%57.1%53.8%42.0%轻度用户39.1%30.5%30.3%19.3%12.4%8.3%合计100.0%100.0%100.0%100.0%100.0%100.0%第4章 搜索用户的搜索品牌使用行为4.1 主要搜索品牌的渗透率搜索品牌的用户渗透率在本次调查中指的是:使用过某一搜索品牌的用户占总体用户的百分比。调查显示,百度作为中国本土的搜索引擎品牌,其渗透率达92.9%,谷歌渗透率为32.7%,搜狗和雅虎的渗透率较为接近,分别为26.9%和22.0%;

44、其次是搜索,渗透率为13.0%;2009年微软全新搜索服务品牌必应在搜索用户中的渗透率为6.3%;有道的渗透率5.1%。图 18各搜索品牌的渗透率4.2 主要搜索品牌的首选市场表现4.2.1 用户首选的搜索品牌各搜索品牌首选份额排名依次为:百度(77.2%)谷歌(12.7%)搜搜(3.1%)搜狗(2.4%)雅虎(1.6%)。2009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有新的因素不断搅动搜索引擎市场。第一梯队百度的首选市场份额增长了0.3个百分点,达77.2%;第二梯队谷歌的首选市场份额下滑了3.9个百分点。虽然在本次调查期间(2009年8月31日前)谷歌与搜搜的合作仍在持续,但是,搜搜在2009年9月初放

45、弃与谷歌的合作,开始启用自己独立的搜索技术,腾讯IM在中国具有的巨大的装机量,并且其用户具有很高的粘性,借助QQ带搜索,使搜搜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对谷歌的首选用户市场表现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本次调查报告中将搜搜作为独立的搜索品牌分析,从而于更好地预测搜索引擎未来市场格局的变化。与2008年相比,第三梯队在首选市场上的份额上升了3.6个百分点。其中,搜搜的首选市场份额表现较好,达3.1%;虽然搜狗份额略有下降,雅虎没有增长表现,但是微软在借助在浏览器上的优势地位和MSN的用户基础推出必应搜索,将会给搜索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而作为其他项的一些垂直搜索,凭借其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精准搜索,也获得一部分用户的首选青睐。这些因素在中国市场才刚刚开始布局,其影响将会逐渐显现,未来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图 19搜索用户首选搜索品牌4.2.2 不同城市级别搜索用户的首选搜索品牌的差异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