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付密码应用中几个亟待澄清的问题.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9864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支付密码应用中几个亟待澄清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支付密码应用中几个亟待澄清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支付密码应用中几个亟待澄清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支付密码应用中几个亟待澄清的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支付密码应用中几个亟待澄清的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支付密码应用中几个亟待澄清的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支付密码应用中几个亟待澄清的问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支付密码应用中几个亟待澄清的问题近年来,不法分子伪造、变造、克隆票据以骗取银行和客户资金的票据诈骗案件屡屡发生。银行难以辨别预留签章的真伪是不法分子得逞的重要原因。为了控制支付风险,遏制犯罪行为,国内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纷纷推广支付密码,和客户签订支付密码器使用协议,即在票据和结算凭证上对既有的票面要素采用统一的算法进行加密,票据和结算凭证传递到银行后,银行进行解密核验。支付密码在票据和其他结算凭证上的应用增加了银行核验客户身份的手段,防止了票据变造,控制了支付风险、提高了支付业务的处理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各方理解不一,对支付密码还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使其推广应用存在一定的阻力和困

2、难,亟待加以解决和澄清。问题一:认为支付密码是票据的记载要素而非支付依据,混淆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票据关系是指由票据法所确认和规范的、基于票据当事人的票据行为而发生的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票据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票据关系的当事人,包括票据债权人和票据债务人,如出票人、承兑人、背书人、保证人、付款人、收款人、持票人等。票据关系的客体,是指票据关系的主体享受权利、承担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票据上所表明的一定金额的货币。票据关系的内容,即票据权利和票据义务。票据权利就是依票据而行使的、以票据金额支付为直接目的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票据义务就是票据债务人依票据上所载的文义应当履行的、支付票

3、据所载金额及其他必要金额的义务。票据的基础关系,又叫票据的实质关系,是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是指票据当事人在票据关系以外产生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票据基础关系是票据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票据关系的基础。包括三种关系:一是票据原因关系,即票据当事人之间接受票据的理由,如甲把票背书给乙,是因为乙给甲销售了一批电器,甲乙之间买卖电器的行为就是甲把票背书给乙这个票据关系的基础关系。二是票据预约关系,即票据当事人之间就接受票据达成的契约而发生的关系,如甲出票给乙,甲乙之间就票据到期日为2010年12月1日进行约定后,然后由甲正式签发票据。甲乙之间对票据到期日进行的约定就是甲签发票据这个票据关系的基础关系。三

4、是票据资金关系,即出票人之所以委托付款人付款的原因。如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曾经与承兑人签订过承兑协议。出票人与承兑人签订承兑协议就是承兑人承兑票据这个票据关系的基础关系。票据关系、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之间的关系由票据法调整,票据基础关系由民法通则调整。支付密码的使用是通过银行与客户签订支付密码器使用协议而应用的,它反映的关系是银行与客户的票据预约关系和票据资金关系,因此,它是票据的基础关系而非票据关系,应遵守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而民法崇尚的是司法自治原则,银行和客户之间通过协议方式约定票据支付的依据,完全符合法律规定。实际中经常有人认为以支付密码作为支付的依据违反了人民银行相关制度。理由是支

5、付结算办法第123条规定,支票的出票人预留银行签章是银行审核支票付款的依据,从而认为使用支付密码作为支付的依据不符合该条的规定。笔者认为,对支付结算办法的该条款不应作此片面理解。该条的规定只是规定了预留银行签章是付款的依据,但并未规定预留银行签章是付款的唯一依据,银行与客户约定使用支付密码作为支付的依据与支付结算办法不相矛盾。问题二:模糊各方权利责任关系,加大或降低银行的审核责任使用支付密码后,各方责任如何界定?支付密码真实、预留银行签章伪造银行能否付款?支付密码错误、预留银行签章真实银行能否付款?这些问题都是困扰我们银行、企业和管理部门多年的问题。利用这之间的漏洞进行票据诈骗后,法院的判决也

6、不尽相同。认识的误区和司法的混乱不利于保护银行和客户资金安全,不利于营造健康有序的支付结算环境。观点一,票据上必须有预留银行签章,否则票据无效,银行当然不能付款。票据法第四条规定,出票人制作票据,应当按照法定条件在票据上签章。第七条规定,票据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法人和其他使用票据的单位在票据上的签章,为该法人或者该单位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章。在票据上的签章,应当为该当事人的本名。第八十二条规定,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申请人应当预留其本名的签名式样和印鉴。第八十四条规定,支票必须记载出票人签章,欠缺记载的,支票无效。第八十八条规定,支票的出票人不得签发与其预留

7、本名的签名式样或者印鉴不符的支票。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支票上的出票人的签章,出票人为单位的,为与该单位在银行预留签章一致的财务专用章或者公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出票人为个人的,为与该个人在银行预留签章一致的签名或者盖章。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不符合票据法和本办法规定的,票据无效。综合以上法律规定可以得出,单位作为支票人,其签发支票时必须在支票上签预留银行签章,即“一公加一私”,为预留公章或财务专用章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经办人的签章。否则,票据无效,银行当然不能付款。观点二,在支票截留业务中,各方责任应按如下划分:出票人应当签发与预

8、留银行签章一致、支付密码真实的票据,负责保管好从银行购买的支票和支付密码器;提出行负责审查票据凭证本身的真实性和票据记载要素的合规性;提入行(付款行)负责对出票人签章进行形式审查,负责对支付密码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付款行对出票人签章进行形式审查是指:第一,必须有出票人签章存在;第二,出票人签章必须为“一公加一私”;第三,出票人签章上所勘文字与预留银行签章上所载名称一致,形状大体相符。清晰界定以上各方责任后,则可形成各负其责、共同防控、有效防范票据风险的局面,大大缩小了利用制度漏洞和各方推诿扯皮进行票据诈骗的空间。对于支付密码真实、预留银行签章伪造的情况,银行是否付款应该分情况讨论。如果预留银行签

9、章能够通过形式审查,则银行应该付款,由此造成的损失应分情况由出票人、提出行承担。如果预留银行签章未能通过形式审查,则银行不应付款,若银行解付则应由付款行承担相应损失。在支付密码真实、预留银行签章能够通过形式审查的情况下,如果付款银行付款了但系票据诈骗,由此造成的损失应由出票人、提出行各自承担多大的损失呢?在此种情况下,首先,付款银行因为尽了审核责任,因此不负责任。出票人和提出行应如何分担责任应酌情考量。(1)票据凭证本身真实,支付密码真实,但签章系伪造,此时应由出票人承担全部责任。因为此时案件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出票人自身故意伪造自己的签章,骗取银行和他人资金,这种情况下出票人理应承担全部责任。

10、另一种情况是出票人由于自身疏漏未保管好支票和支付密码器,被不法分子窃取后签发票据。这种情况下,虽然最终的法律责任由不法分子承担,但在最终抓获犯罪分子前,钱款的损失应由出票人承担,待案件侦破后再由出票人向犯罪分子追偿。这是因为,出票人一旦从银行购买支票和支付密码器后,即负有妥善保管的义务,出现票据凭证本身真实,支付密码真实,但签章系伪造的情况,只能是出票人因保管不善或故意致使票据和支付密码器流失而造成票据诈骗,出票人此时有重大过失或故意,理应承担相应责任。(2)票据凭证本身伪造,支付密码真实,签章系伪造的情况,此时应由出票人、提出行分担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出票人仍存在未妥善保管支付密码

11、器的重大过失,所以应该承担责任。提出行在这种情况下,未审查出票据凭证本身的真伪,作为银行也属于重大过失,也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实践中出现的不法分子获取一张签发的真实支票后,拿着一张待作案的真实支票,把待作案的这张支票上的票据号码进行涂改,伪造出票人签章后,其他票据信息与真实签发的票据完全一致,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克隆票据,这种情况应该归于票据凭证本身伪造一类,因为他修改了票据号码这一关键票据要素,所以此票据凭证已经是虚假的了,应该由提出行负责审核,出票人除非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泄露票据信息外一般不应承担责任。(3)票据凭证本身伪造,支付密码真实,签章真实的情况,此种情况在实践中几乎不会出现。因为此时的

12、支付指令是出票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只是未使用人民银行统一印制的支票凭证而已,此时可将该“支票”当做另外一种支付指令凭证,不存在损失,因此也不存在责任分担的问题。对于支付密码错误、预留银行签章真实的情况,银行是否付款呢?在这种情况下,不管票据是否真实,银行都不应该付款。因为出票人签发的支票支付密码错误,从而违背了出票人与银行签订的支付密码器使用协议,出票人应承担相应责任。从另一角度看,支付条件不满足,银行当然不应该付款,一旦付款,银行也应承担相应责任。票据未获付款给收款人造成的损失应由收款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对于出票人这种签发支付密码错误、预留银行签章真实的扰乱结算秩序的行为,票据业务管理部门

13、应该制定行政规章,对该行为予以行政处罚。问题三:未能合理分担支付密码器使用的成本和收益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观点是,使用支付密码器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操作的难度,但防范的却是银行的风险。支付密码器是否需要强制推广?支付密码器的成本由谁承担?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也是影响支付密码推广的重要因素。由于支付密码器约定的是客户和银行的支付依据,属于民事法律范畴,由双方协商确定,因此不宜利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广,应由银行和客户之间通过协议的方式由企业自愿选择使用。如何认定支付指令的有效性,在目前的行业惯例中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密码方式,如个人银行卡、存折支付业务中普遍使用的凭密支付;二是电子签名方式,如

14、目前网银专业版中普遍使用的利用USBKey的电子签名方式,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中使用的电子签名方式;三是使用传统的验证纸质图章或手写签名的方式,如信用卡业务和传统票据业务中使用的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数字和字符串的密码方式和电子签名方式越来越受到推崇,因为该方式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处理,无须人工干预,既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适应了支付业务跨地区实时处理的需要,又提高了风险防范水平,统一了验证标准。客户与银行之间约定支付的条件和依据属于两个民事法律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应由客户和银行协商确定。银行可根据支付依据不同从而带来的风险各异决定收费的多寡。如客户与银行约定使用传统图章,由于图章容易伪造不易鉴别,对这类支付业务银行可酌情收取的服务费用高一些。如客户与银行约定使用密码或电子签名支付,由于密码和电子签名容易验证,对这类支付服务银行的收费可适当低一些。银行和客户可遵循投入和产出相匹配、成本与效益相对称的原则约定支付依据和收费标准。在此原则下,密码器由谁购买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