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48慈利县江垭至清水洞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248慈利县江垭至清水洞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S248慈利县江垭至清水洞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慈利县交通运输局 评价单位: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二一三年八月目 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背景及由来11.2建设项目基本概况21.3路线方案比选与区域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4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62.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62.2评价范围7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83.1污染源分析83.2环境保护目标113.3环境影响评价143.4主要环境保护措施173.5环境风险分析193.6环保投资193.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203.8环境监测与管理214.公众参与244.1公众参与调查244.2公众
2、参与调查结果分析244.3小结2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96.联系方式30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及由来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是国际旅游胜地张家界的东大门,毗领常德,是湘西北的门户,焦柳铁路自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澧水干流穿越而过,S304、S306 等省道县道四通八达,常张、张慈公路连接内外,张家界机场近在咫尺,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交通设施十分发达。近年来,随着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文件出台,慈利县把握时机,抓住机遇,依托张家界东大门的地理优势,加快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自2006 年至2010 年,全县共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84
3、 亿元,交通条件、城镇建设得到改善,电力和通信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农村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2010年全县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移动通信、网络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城乡结构、农业农村内部结构都逐步优化,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基本出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2 年3 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出2010448 号关于开发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是连接我国中部地区和川渝地区的重要连接带,是国家西
4、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作为在其范围之内的慈利县无疑将受惠各种优惠政策,也因此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公区投入供给与投入需求之间严重不平衡,区内公路、城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交通状况发展相对滞后。交通运输网络整体布局也不尽合理,城镇化水平不高,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渠道不畅,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和慈利县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拟改建项目为现有县道X012升级改造工程,起于江垭镇、终于清水洞村。本项目是县城与沿线乡镇进出的主要公路,其建设将进一步优化区域路网,提升区域公路通行能力,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为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交通支撑,促进项目区域乡镇及县域经济发展。为
5、此,2012 年5 月慈利县交通局委托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慈利县江垭至清水洞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3月慈利县交通局委托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慈利县江垭至清水洞公路(改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院成立了由生态、水、大气、噪声、社会及环境经济评价等人员组成的环境影响评价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2013年4月,项目组对慈利县江垭至清水洞公路(改建)工程全线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S248慈利县江垭至清水洞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 建设项目基本概况1.2.1 工程概况项目性质:改建。路线方案:本项目主线总体为东西走向,基本沿
6、原X012线布线。拟改建项目路线起点位于江垭镇S305环岛(即S305与X012线的交汇处),沿X012线老路过李家峪村,自北往南经五里堆村、皮家垭村、岩板田村、青长岭村;终点位于清水洞村(X012线与S306交汇处),路线全长14.501km。主要控制点:江垭镇、李家峪村、五里堆村、皮家垭村、岩板田村、清长岭村、清水洞村。建设地点:湖南省位于慈利县江垭镇境内。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7952万元,环保投资3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55%。建设期限:本项目计划于2013年12月开工,2015年12月竣工通车,施工期为2年。现有公路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项目老路等级较低,路基宽为77.5m,路面
7、宽度为66.5m。原有X012线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全路段设计标准低、建设质量差,随着近几年来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车辆的反复碾压,雨雪侵蚀,道路已破损,路面偏薄、交通安全设施、防护排水设施不完善以及路基路面宽度过窄的现状依然十分严重,原老路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主要的环境问题:现有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况差:路面多为水泥砼路面,容易引起扬尘,同时噪声值也比路面状况好的路段要高,现有居民离路较近,受到扬尘和噪声的影响较为普遍。本线路排水系统严重缺失,基本为路基自然排水,防护设施很不完善,且淤塞严重,容易造成路面积水。现有公路经过江垭镇镇区路段街道化严重,车辆经过需缓慢通行,车辆的鸣笛对
8、两侧居民声环境有所影响,但集镇区夜间车辆较少,交通噪声对两侧居民的正常休息影响相对较小,同时,路面得到改善,道路扬尘对街道两侧居民的相对有所减轻。拟改建公路整个沿线分布少量的居民点,目前公路沿线现有的交通噪声、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且无其他重大的环境问题。1.2.2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本项目全线采用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m,沥青混凝土路面,路线全长14.501km。本项目路基土石方12.06万m3,平均每公里0.83万m3;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19398m3;小桥101m/3座,涵洞85道,平面交叉17处,占用土地22.23公顷,新增用地10.2公顷,拆迁建
9、筑物9725m2。投资估算总额7952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548.36万元。全线不设收费站、生活服务区等。本项目计划于2013年12月开工,2015年12月竣工通车,施工期为2年。项目建设规模见表2.3-1。本项目为在原老路基上进行改扩建,原有老路经过江垭镇集镇区,本改建工程利用老路了穿越江垭镇集镇区,过镇路段仅进行路面、排水系统改善,路基宽不变;正线方案路线全长14.501km,除极小部分路段裁弯取直外,全线利用老路改造,老路利用率约99%。推荐线路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2-3,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2-4。表1.2-3 推荐路线方案工程量一览表序号项 目单位指标1路线长度km14.5012土石
10、方总数万m312.063排水防护工程m3193984沥青混凝土路面1000m2100.85小桥m/座101/36涵洞道857平面交叉处178占用土地公顷22.239其中新征用地公顷10.210拆建建筑物m29725表1.2-4 拟改建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指标名称单 位正线路线里程km14.501公路等级二级设计速度km/h40机动车道数条2路基宽度m8.5车道宽度m3.5平曲线半径一般最小m100极限最小m60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m700极限最小m450凹形一般最小m700极限最小m450最大纵坡%7设计洪水频率路基1/50小桥及涵洞1/50车辆荷载等级公路-级1.3 路线方案比选与区域相
11、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1.3.1 路线方案比选通过多次对沿线地形、地貌进行的踏勘,经筛选排除,确定了现有路线推荐方案及1处局部路段比较方案,即布设A线一个比选方案与推荐方案正线进行比选(江垭镇路段(K0+000K2+400)方案比选)。正线(K0+000K2+400):路线基本沿老路布线,全长2.4km。比较线A(AK0+000AK1+139):路线于AK0+100处偏离老路,沿西南方向行进AK0+392处,穿过248.5m长隧道,于AK1+100处回到老路,方案全长1.139 km。综合工程和环境因素对比分析,从工程实际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正线方案均优于比较线A方案,因此本报告书推荐采用正线方
12、案。1.3.2 建设项目与区域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与湖南省“十二五”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规划的符合性根据湖南省十二五国省干线公路改造规划,拟改建公路S248慈利县江垭至清水洞公路改建工程已纳入规划的具体项目内容,规划公路等级为二级。根据工可资料,拟改建公路等级、建设期保持一致,路线走向一致,故拟建项目符合湖南十二五国省干线公路改造规划。详见附件-湖南省路网改造“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表。与新化县“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根据慈利县“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十二五”是慈利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最关键的五年。 “十二五“期间交通重点建设项目中的公路路网建设项目为:S305慈利段二级公路;S30
13、6慈利段二级公路;零溪至高桥二级公路(含雷雨垭隧道);县城至宜冲桥、许家坊二级公路;江垭至清水洞公路二级公路;县城至东岳观二级公路(含蒋家坪隧道);苗市至广福桥二级公路;高峰至象市三级公路;黄龙洞至赵家岗二级公路;岩泊渡至赵家垭二级公路;通津铺至壶瓶山三级公路;阳和至金岩三级公路;零阳镇城北区城市多条道路建设。协助相关部门争取龙新高速途径慈利和慈利至安乡两条高速公路立项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慈利至宜昌五峰高速公路。继续实施通畅工程,形成通达、便捷、完善的农村公路网。可见,本工程属于慈利县交通发展规划近期内的重点建设项目“江垭至清水洞公路二级公路”。本项目符合慈利县“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与沿线乡镇
14、城镇总体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拟改建公路大部分沿老路布线,起点利用老路从江垭镇集镇区接线,项目利用老路经过集镇区,集镇区路段仅进行路面改造、完善排水设施,路基保持不变,项目与江垭镇发展规划相符。综上所述,拟改建公路符合江垭镇总体规划。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路线所经地带为山丘地貌;走廊带跨无名小溪等地表水;所在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生态环境现状项目评价区域可分为农业生态区和林地生态区。拟改建公路沿线各乡镇经济结构仍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等。项目评价区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杉树林和暖性针叶林是项目区内分布面积最广的植被。经调查,
15、评价范围内无濒危保护植物物种分布。拟改建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陆生动物多为适应农耕地和居民点栖息的种类,主要以鼠类和食谷的篱园雀形鸟类为主。经调查,拟改建公路沿线未发现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未发现其栖息地和迁徙通道。项目沿线水资源一般,鱼类以经济鱼类为主,种类较少,未发现国家级重点保护鱼类,桥址附近河段无鱼类三场分布。拟改建公路不涉及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江垭镇森林公园、五雷山风景名胜区、景区景点等生态敏感区。社会环境项目所在地慈利县近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有了很大发展,国民经济中三种产业结构正趋于合理的调整之中。拟改建项目沿线不涉及旅游资源、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未压覆
16、重要矿产资源。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拟改建清水洞桥(跨无名小溪)上游200m处断面各监测指标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声环境根据监测结果,沿线所布设的8个环境噪声监测点,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环境空气拟改建公路沿线为农村地区或城郊区,评价范围内无大型工矿大气污染源,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自然状态。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监测期间,岩板田小学环境空气监测点NO2、TSP日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2.2 评价范围根据拟建公路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点,结合评价单位以
17、往从事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类比监测的实践经验,确定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表2.2-1。表2.2-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序号环境要素评价范围1生态环境临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区域、以及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等施工临时用地边界外200m范围内区域,取、弃土场等其它临时用地也属评价范围。水土流失评价以公路施工中产生的填、挖方边坡坡面为主。2声环境拟改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3水环境拟改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其中河流评价范围为跨无名小溪的清水洞桥桥址上游200m至桥址下游5km,道路两侧1000米范围的皮家垭水库水域。4环境空气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
18、5社会环境项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包括拟改建公路直接影响区慈利县江垭镇。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污染源分析3.1.1 水污染源强分析拟改建项目产生的水污染主要存在于施工期和营运期,施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废水、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和施工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含油污水;营运期主要为桥面径流污染。其中,施工期含油污水产生量较小,采取有效措施后,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源强拟建项目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各施工营地,其中主要是施工人员就餐和洗涤产生的污水及粪便污水,主要含动植物油脂、洗涤剂等各种有机物,污水主要成分见表3.1-1。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为改建公路
19、,道路沿线多处分布有居民点,施工营地应以租用民房为主,全线拟设置施工生产生活区2处(工可阶段具体位置未定)。类比同类工程施工经验,以及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分析,施工营地拟设置施工人员约100人,生活污水量约为9.0t/d。施工生活污水量估算见表3.1-1。表3.1-1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成分表主要污染物BOD5COD氨氮SS石油类动植物油浓度(mg/L)10020020040010605006002101030生活污水量9.0t/d(按施工人员100人估算),每人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量约0.09t。桥面径流污染物及源强分析公路桥面径流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油和有机物,污染物浓度受限于多种因素,如车流量
20、、车辆类型、降雨强度、灰尘沉降量和前期干旱时间等等,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根据相关研究结果,降雨对公路附近河流造成影响的主要是降雨初期1h内形成的桥面径流,见下表。表3.1-2 桥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测定值项目520分钟2040分钟4060分钟平均值pH7.07.87.07.87.07.87.4SS(mg/L)231.42158.22185.5290.3690.3618.71100BOD5(mg/L)7.347.307.304.154.151.265.08油(mg/L)22.3019.7419.743.123.120.2111.25本项目路段所经地区年降雨量为1400mm。按最大降雨量进行
21、估算桥面径流量。清水洞桥降雨期的径流量值见表3.1-3。表3.13 运营期桥面径流估算结果路段桥宽(m)(桥梁)长度(m)年平均桥面径流量(m3/a)清水洞桥9.037466.203.1.2 大气污染源强分析扬尘污染源强扬尘污染主要在施工前期路基填筑过程,以施工道路车辆运输引起的扬尘和施工区扬尘为主。根据某公路施工期的监测数据,不同施工类型周边TSP浓度见表3.1-4。表3.1-4 某道路施工期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序号施工类型主要施工机械距路基(m)TSP(mg/m3)1混凝土搅拌、凿石、电焊搅拌机1台,装载机1台200.230.252桥台浇筑发电机1台、搅拌机1台、升降机1台200.170.28
22、3边坡修整、护栏施工挖掘机1台,装载车3台200.130.124路基平整发电机1台,4台运土车,40-50台/天300.220.205混凝土搅拌发电机1台,搅拌机1台,手扶夯土机2台,运土车20台/天300.320.266平整路面装载机1台,压路机2台,推土机1台,运土车40-60台班/天400.230.227混凝土搅拌、路基平整搅拌机1台,运土翻斗车2台,运土车20台班1000.280.258桥梁浇筑、桥台修建发电机2台,搅拌机2台,拖拉机2台,振动器2台,起重机1台运土车30-40台班1000.210.259混凝土搅拌、电焊搅拌机1台,装载机1台1000.210.2010桥台修建运土车30
23、-401100.210.20沥青烟气排放源强本项目采用商品沥青混凝土,沥青烟产生于沥青摊铺时的热油蒸发,沥青烟产生量较小。灰土拌合产生扬尘污染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立路面基层拌合站。根据有关测试成果,在拌合站下风向50m处大气中TSP浓度8.849mg/m3,100m处1.703mg/m3,150m处0.483mg/m3。汽车尾气公路建成通车后,汽车尾气成为影响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汽车尾气污染源可模拟为一条连续排放的线性污染源。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规范,本评价所选取的预测评价因子为NO2。车辆排放污染物线源强计算结果见下表。表3.1-5 拟改建公路污染物NO2排放源强(单位:mg/ms
24、)路段时间2016年2022年2030年起点至终点段昼间0.230.340.523.1.3 声污染源强分析施工机械噪声源强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许多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这些设备会辐射出强烈的噪声,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其中施工机械主要有打桩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等,运输车辆包括各种卡车、自卸车。这些设备的运行噪声在8193dB(A)之间。交通噪声单车排放源强公路投入营运后,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的噪声源为非稳态源,车辆行驶时其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而使行驶中的汽车产
25、生整车噪声。各类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推荐的模式计算。拟建项目各特征年分车型单车交通噪声源强计算见表3.1-6。表3.1-6 拟建项目各特征年分车型交通噪声源强 单位:dB(A)车型源强公式连接线路段车速(km/h)辐射声极(dB/A)昼间夜间昼间夜间小型车Los =12.6+34.73lgVS40.03771.4 70.6 中型车Lom =8.8+40.48lgVM35.032.274.2 73.3 大型车Lol =22.0+36.32lgVL30.027.578.7 77.9 3.1.4 固体废弃物施工期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
26、工人员生活垃圾,其中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沿线房屋拆迁开挖。拆迁建筑垃圾工程需拆迁建筑物9725m2,根据近似城区拆迁工程类比调查,在回收大部分有用的建筑材料(如砖、钢筋、木材等)后,每平方米拆迁面积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为0.1m3(松方),则房屋拆迁将产生建筑垃圾972.5m3,建筑垃圾进入弃渣场或作为路基填方。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0.1kg/人d计算,施工人员以100人计,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日排放量约为0.01t/d,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7.2t(施工期为2年)。桥梁桩基施工废渣、土石方弃渣目前工程设计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方案的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设计还未达到施工图设计的深
27、度,对废泥浆、钻渣的产生量只能依据当前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的工程作适当的估算,钻渣的产生量大致与桩基础地下部分的体积相当。桥梁桩基施工废渣进入弃渣场。营运期营运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交通垃圾,如纸屑、果皮、塑料用具等废弃物,以及司机、沿线居民在道路上乱丢弃饮料袋,易拉罐等生活垃圾。3.2 环境保护目标经现场踏勘,结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供的1:10000图纸以及工程环境影响初步分析,本项目沿线环境敏感点为居民集中点、沿线植被、水体、基本农田、野生动物等等,据此确定拟建公路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沿线共有8个声、大气环境敏感点包括7处居民点、1所学校,详情见表3.2-1。评价各期的主要社会、生态、
28、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2、表3.2-3和表3.2-4。表3.2-1 拟改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声和大气敏感点统计表序号敏感点起止桩号敏感点名称方位距中心线最近距离(m)距道路红线最近距离(m)高差(m)公路形式红线35m内户数/35m外户数敏感点环境特征声环境执行标准大气执行标准路段性质1K0+000K2+500江垭镇穿越1511+0.1路基150/4024层房屋,砖砼结构,一楼为门面;正对或侧对,较集中,与公路间无屏障;临路第一排约150户,700人。4a/22老路2K2+800K4+200五里堆村穿越2319+0.8路基50户/20户12层房屋,砖砼结构,正对或侧对,较集中,与
29、公路间无屏障;临路第一排约50户,240人。4a/22老路3K4+500K6+300李家峪村穿越1713+1.2路基40户/15户12层房屋,砖砼结构,正对或/侧对/背对,较分散,与公路间无屏障,公路两侧分布有少量的行道树;临路第一排约40户,240人。4a/22老路4K7+200K8+800皮垭村穿越1814+0.5路基35户/18户12层房屋,砖砼结构,正对或/侧对/背对,较分散,与公路间无屏障;临路第一排约35户,200人。4a/22老路5K10+100K11+600岩板田村穿越1511+0.6路基46户/15户23层房屋,砖砼结构,正对,较集中,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居住区,有少部分住房一
30、楼为门面;与公路间无屏障;临路第一排约46户,300人。4a/22老路6K10+700岩板田小学左侧150146-2.1路基0/11栋2层的教学楼,砖砼结构,正对,有栏杆式围墙;与公路间无屏障;学校现有学生3个班,学生60人,老师5名。22老路7K12+700K13+300青长岭村穿越2218+0.1路基45户/20户12层房屋,砖砼结构,正对或/侧对/背对,较分散,与公路间无屏障;临路第一排约45户,240人。4a/22老路8K14+000K14+200清水洞村穿越2016+0.2路基25户/13户12层房屋,砖砼结构,正对或/侧对/背对,较分散,与公路间无屏障;临路第一排约25户,150人
31、。4a/22老路备注:高差敏感点地面高程公路路面高程表3.2-2 拟改建公路沿线主要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目标相关关系相关规划拟改建公路沿线涉及的主要乡镇为江垭镇。拟改建项目采用利用老路穿越集镇区方案,线路穿越了江垭镇集镇区,利用老路基改造,仅对路面、排水系统进行改造,项目与江垭镇的规划相符。征地拆迁户本项目共拆迁房屋9725m2,拆迁户数约为20户,人口近90人。拆迁主要分布在江垭镇(K0+000K2+500)、李家峪村(K4+500K6+300)、岩板田村(K10+100K11+600)。本项目总占地22.23公顷,新增占地10.23公顷,其中耕地3.45公顷;沿线居民的土地被征,将对其生产
32、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征地主要分布在李家峪村(K4+500K6+300)、皮垭村(K7+200K8+800)、青长岭村(K12+700K13+300)、清水洞村(K14+000K14+200)等路段。基础设施本项目共拆迁电杆72根,以及沿线的机耕道、农田灌溉渠道等。项目所涉及的平交道路以农村道路、县道为主,未涉及(立交)高速公路、铁路等。表3.2-3 拟改建公路沿线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目标 敏感目标特征主要影响及时段林地植被资源公路沿线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早已遭到破坏,植物种类单一,评价范围内现状植被是以灌木丛、庭院植被、人工杉木林、马尾松林为主的次生植被和农业植被。工程沿线占用林地为3.09公
33、顷,占总占地的13.90%。评价范围内无濒危保护野生植物物种分布。项目不涉及公益林,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未涉及古树名木。项目未涉及江垭省级森林公园,项目起点(江垭镇)距森林公园规划边界的直线距离约在2公里以上。项目未涉及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保护范围,项目沿线所跨水环境无大鲵分布,且不属于大鲵栖息地。项目沿线行道树疏少,大部分路段无行道树,小部分路段的行道树以樟树为主,树龄偏小,均为近年栽植。土地占用将造成植被的损失,影响时段为施工期。耕地基本农田工程共占用耕地3.45公顷,其中旱地2.15公顷,水田1.3公顷(基本农田约1.04公顷);主要分布在皮垭村(K7+200K
34、8+800)、青长岭村(K12+700K13+300)、清水洞村(K14+000K14+200)等路段。耕地占用导致评价范围内耕地减少,影响时段为施工期。野生动物多为常见野生动物种类,无珍稀野生保护动物物种。对动物的生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阶段施工期间和营运期。水土保持沿线、取土场、弃渣场、施工便道和临时占地区路基施工,施工场、取土场、临时堆渣场等临时占地。取、弃土场本项目土石方挖方总量120638m3,填方总量179800m3,弃方32094m3(含表土,实际弃渣4314m3),借方91256m3。工程设取土场4处,弃渣场1处。取土场、弃渣场周边200米范围内无集中居民点发布,不涉及水田、生
35、态敏感区。土地占用将造成植被的损失,影响时段为施工期。表3.2-3 拟改建公路沿线主要水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目标名称桩号桥名现状水域功能执行标准相关关系主要影响及时段备注无名小溪K13+9950清水洞桥灌溉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长约37米的小桥跨越,桥梁新建,桩结构未涉及桥梁水下施工。新建桥梁,主要是施工期间桥梁施工、建筑材料运输及存储,营运期桥面径流等对水质的影响及风险小溪宽约1.0米,水深约0.08米,水流量极小,一般处于干涸状态。皮家垭水库K8+950K9+200(0.25公里)路基(库堤)临库区灌溉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长约5
36、00米的路基沿大堤布线,该路段需拓宽1米(现有水泥路面7.5米宽),但无需占用库区,路基两侧(水库大堤)预留有缓坡,可填高后作为路基,故该段不涉及水下施工。主要是施工期间路基填筑,路面施工、建筑材料运输及存储,营运期路面径流等对水质的影响及风险库堤(路基)将皮家垭水库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小型的山塘式水库;水库主要为灌溉功能,未涉及饮用水源以及渔业养殖;水库集水面积、库容较小,枯水期,水库库存水量较小,甚至处于干涸状态。溇水K0+000起点农业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线路起点距溇水约有800米。线路起点接江垭镇集镇区,线路起点排水系统将与集镇区的排水系统相衔接。施
37、工期的废水流入溇水、营运期雨水汇入溇水对水质的影响项目未直接接触水体,道路施工期以及营运期对溇水水质影响较小。3.3 环境影响评价3.3.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永久占地数量基本合理,本公路的建设不会影响项目直接影响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拟改建项目临时用地主要占用了荒地,对拟改建公路沿线植被影响较小,施工后可以通过合理的恢复措施将其影响进一步减少。施工将破坏沿线植被,影响农业生产,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总体而言,拟改建项目对评价区域内生物量和生产力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损失量不大,是区域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拟改建公路评价范围内没有国家和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分布,受公路建设影响的野
38、生动物主要为适应农耕地和居民点栖息的种类,公路建设对区域现有动物种群数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也不会导致动物多样性降低。工程永久占地导致被占用耕地丧失了原有的农业产出能力,从而对当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对于直接被占用农田的农户,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需采取有效措施直接对农户进行补偿。对于占用的耕地和基本农田,通过土地调规后,重新补划等面积的农田作为基本农田。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当地农业生态产生明显影响。3.3.2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拟改建项目是加快完善慈利县公路网建设的需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对于改善慈利县地区交通条件,促进区域交通运输及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工程征地拆迁
39、,将会对被征地拆迁户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通过建设单位认真做好征地工作,做到补偿合理及时到位,积极带动和引导农民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多种经营,在条件成熟的区域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等等一系列措施,将保障被征地拆迁户的生活质量不下降,保障沿线居民工农业生产、生活水平的不降低。3.3.3 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范围白天最大可能达到距施工场地130m的区域,而夜间则可能达到距施工场地480m范围。建议施工期间合理安排各种施工机械操作的时间,同时应文明施工,并与当地政府沟通,以取得村民的理解。根据预测,工程运营后,8处敏感点中执行4a类标准的敏感点有7处,营运期
40、近、中期、远期间(昼间、夜间)均不超标;8处敏感点中执行2类标准的敏感点有1处,营运期间均不超标。3.3.4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期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扬尘和沥青烟。由于本工程施工期较长,因此它们将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影响范围不大,而且主要是短期影响。在采取经常洒水、合理确定拌和场站的位置等适当的防护措施后,这种短期影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拟改建项目营运期中心线两侧20米以外200m范围内的N02浓度均不超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的要求。公路营运期间各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均能达标。建议在靠近公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即可以
41、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道路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3.3.5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拟改建公路施工对沿线水环境质量影响不大,只要在施工中采取严格的管理、保护措施,如施工生活垃圾妥善处理,施工建筑材料妥善保存堆放,将施工污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可避免或减轻对沿线水体的影响。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时间短暂仅限于施工期、排放比较分散、各施工区水量小,因此,建议在施工营地设置化粪池,经发酵后作为农肥肥田,施工结束后将化粪池覆土掩埋,不会对附近水体产生明显不利影响。本工程产生的生产废水量也相对较小,经达标处理后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将较小。根据同类工程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
42、营运期路面(桥面)径流污染物对沿线水环境影响不大。3.3.6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的建筑垃圾,首先应按计划和施工的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尽量减少余下的物料。一旦有余下的材料,将其有序地存放好,妥善保管,可供周边地区修补乡村道路或建筑使用,这样就可减轻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对施工的建筑垃圾尽量做到回用,若不能回用,尽快将建筑垃圾进行集中管理和处理。 施工场地建筑垃圾建议在施工期间在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设置固定固体废物收集处,对固体废物进行集中管理,减少其对周围环境和施工人员及居民点的影响。施工期间各施工营地需设置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包括垃圾桶、垃圾站),各主要施工区设置一加围栏的废料堆放点,
43、设专人负责及时清扫生活垃圾,保持施工期的环境卫生。所有垃圾委托专人负责清运,清运垃圾时清运者负责清理好垃圾站周围的卫生并且采取有效地措施保证运输途中不掉垃圾,所有垃圾运送至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置。3.3.7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将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但工程选线尽量避开了不良地质地段,不在有关法律、法规限制或禁止建设的区域,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无制约项目建设的重大不利因素,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从预测结果可看出,在项目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量及流失强度较大的时段,也是需要重点防治的时段。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路基工程区路基开挖、填筑形成的裸露边坡、取土场区和弃渣场区。在施工生产生活
44、区以及施工道路区,由于这两个区域施工占压时间较长,施工准备期场地平整、筑路等施工活动对地表的扰动破坏较大,是水土流失强度较大的时段,因而做好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十分重要。此外,取土场的防治工作也不容忽视,施工期土壤侵蚀强度较大,若防治不当将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从水土流失量变化的角度分析,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必须与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相一致,临时防护措施还应提前进行,防止“先破坏,后治理”的现象发生。3.4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设计期保护措施合理选线,减少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合理安排施工计划;进行绿化设计、路基排水和防护工程设计;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土石方平衡,挖方尽量利用为填方,优化取、弃土场选址、并对取、弃土场均进行排水、防护设计和绿化设计,尽可能地恢复原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发生。施工场地、临时道路等临时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提高清水洞桥梁的防撞设计等级,并在桥两侧设置限速警示标志。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教育,保护野生动物;少占耕地和基本农田,对建设占用的耕地和基本农田须通过开垦新的耕地和补划基本农田来予以补偿;公路沿线经过的林地路段,各施工单位应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对于公路不可避免占用的林地路段,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