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3.网络技术课程中图示教学法应用探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00168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23.网络技术课程中图示教学法应用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723.网络技术课程中图示教学法应用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723.网络技术课程中图示教学法应用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723.网络技术课程中图示教学法应用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23.网络技术课程中图示教学法应用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23.网络技术课程中图示教学法应用探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在当今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空前活跃,几乎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同时计算机网络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许多技术,每种技术各有不同的特点。由于网络中形形色色的的网络标准,彼此并不完全兼容。特别是企业推出的使用了非常规网络技术的新产品和网络服务,使网络技术学习变得更加困难。比如使用多种技术来连接两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局部网络(同构网与异构网),这样就有了网络间有多种可能的连接方式。所以,对于一个初学者,特别是一个职业学校的学生,网络显得尤其复杂,追究其原因是不存在单一的基础理论来

2、解释网络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首先,各种网络概念并不存在简单而统一的术语。由于存在着多个组织定义的各自的网络技术和标准,造成了对一个给定概念会存在多种术语中的情况。其次,技术术语有时会和流行产品的名称相混淆(如数据交换与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结果,一大堆包含很多同义语的术语与缩写以及众多的概念时常会令学习者产生困惑,使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总感到无从入手。因此,在我们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一关键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探寻一种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本人在从事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虽然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学习感到困难,但对计算机网络并不陌生,而且很感兴趣,我想这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应用在起到

3、的决定性作用。比如为什么有些网站我们不能访问、网络黑客是如何工作、在进行游戏、QQ等娱乐性操作如何获取最恰的网络性能。所以,根据学生好奇性这一特点,进一步从心理上从(对网络的)占有欲入手进行实践教学;依据教育心理学研究结论“学生在学习时,视觉的作用大于听觉,视觉与听觉的交叉作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采用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基础知识与概念的讲授。结合以上分析的两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任务实施之前用视觉和听觉并用的方式进行必要的概念与理论学习,之后布置任务,在任务完成中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技术。下面我从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两种教学过程作一分析:一、视觉

4、和听觉并用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必要的概念与理论学习。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对学习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对冗长而复杂的概念较缺乏兴趣、理解能力和必要的学习耐性。为此在布置任务之前,在教室内如何把概念、原理阐述清晰,在短时间内有深刻的印象,为任务的顺利完成是“任务教学“中亟待解决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从事实际教学工作中,我采用从网络现象分析中结合图解的视觉和听觉并用教学方法。例如,在“虚拟专用网络 (VPN)”的教学过程中,什么是VPN?VPN是如何工作的?如果从概念是说,虚拟专用网络 (VPN)是专用网络的延伸,它包含了类似 Internet 的共享或公共网络链接;通过 VPN 可以以模拟点对点专

5、用链接的方式通过共享或公共网络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发送数据;虚拟专用联网是创建和配置虚拟专用网络的行为。从文字上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甚至无法入门,但如果先给出一个VPN的工作示意图,在加上对实际使用VPN过程的分析并阐述,对学生的理解就显得轻松许多。详见图一。VPN服务器工作站工作站工作站交换机Internet外网IP172.20.177.1内网IP192.168.0.1内网IP192.168.0.2虚拟IP172.20.177.2VPN虚拟连接图一在上述图示的基础上,从最基本的Internet网络工作原理,两台网络中的计算机要实现通讯,两台计算机必须要有IP地址且在同一个网段(通过网络互联除外)入

6、手分析现象,内网IP(192.168.0.2)是如何与外网IP(172.20.177.1)所在的网段通讯的,从图示中很容易看出虚拟连接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形式,进而引出VPN虚拟专用网络的概念,同时分析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交代实验任务的过程与要求。在分析中提出为任务实现的需要用专业双绞线的线路代替Internet公共线路的原因。此外,在一些基本网络原理的解释上,使用图示针对性较强,易于理解,把复杂的问题尽可能简单化。例如,交换机(Switch)从物理上来看类似于集线器(由一个多端口的盒子组成),每个端口连接一台计算机。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工作方式:集线器类似于共享介质,而交换机类似于每台计

7、算机组成一个网段的桥接局域网。图二说明交换机内的连接,相信通过这一图示能使学习者深刻体会交换机的作用以及其相对于集线器的优势。图二二、设置合理的任务完成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了解与实践性操作练习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存在许多实践性操作及实验相关的知识,使用文字性的说明和常规讲授不可能完整地说明问题及被学生理解,特别是对网络技术存在一定的关联时,学生更加无法正确理解。所以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在设置任务时可以很直观的将这些网络技术联系起来,再通过增加一些任务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学生实现与理解它就轻松多了。当然在任务的布置过程中也不能少了图示法的表述。比如在上面提到的“虚拟专用网络 (VPN

8、)”任务时,图示整个任务的过程与原理。以下以一个具体的任务分析来说明任务驱动的生要性。在网络实验室中架设VPN的任务实例,详细见图一,具体布置如下:1、概述:VPN的全称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翻译过来一般称为虚拟专用网络。其主要作用就是利用公用网络(主要是互联网)将多个私有网络或网络节点连接起来。通过公用网络进行连接可以大大降低通信的成本。2、原理:一般来说两台连接上互联网的计算机只要知道对方的IP地址,是可以直接同通信的。不过位于这两台计算机之后的网络是不能直接互联的,原因是这些私有的网络和公用网络使用了不同的地址空间或协议,即私有网络和公用网络之间是不兼容的。V

9、PN的原理就是在这两台直接和公用连接的计算机之间建立一个条专用通道。两个私有网络之间的通信内容经过这两台计算机或设备打包通过公用网络的专用通道进行传输,然后在对端解包,还原成私有网络的通信内容转发到私有网络中。这样对于两个私有网络来说,公用网络就像普通的通信电缆,而接在公用网络上的两台计算机或设备则相当于两个特殊的线路接头。3、组成:VPN服务器,一台计算机或设备,用来接收和验证VPN连接的请求,处理数据打包和解包工作。 VPN客户端,一台计算机或设备用来发起VPN连接的请求,也处理数据的打包和解包工作。 VPN数据通道,一条建立在公用网络上的数据连接。4、应用前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的情景:公

10、司的总部在深圳,有两个办事处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办事处的网络需要和总部连接,同时办事处之间也需要相互连接。解决这种问题以前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分别申请两条专线连接总部和两个办事处,两个办事处之前的通信通过总部转发。长途专线的费用是非常昂贵的,在以前也只有银行、证券公司以及大型企业才有能力负担。 有了互联网和VPN技术之后解决办法可以变成这样,总部通过一条专线和互联网连接,两个办事处分别在本地申请互联网的拨号连接。然后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两条VPN通道将三个网络连接起来。这样可以省去长途专线费用。不过互联网的专线连接也不便宜,这种解决方案暂时也只有大型公司可以负担得起。5、任务布置:将实验室30台计

11、算机分成5组,每组6台计算机中选一台作为VPN服务器,其余5台作为VPN客户端,用实验已布的网线作为公网线路。其中服务器增加一个无线网卡作为外网的连接。实现5台VPN客户端计算机通过VPN拨号方式连接Internet。在这个任务中,需要用到的网络知识较多,其本身就是网络技术的关联性,如无线网卡的配置、“路由与远程控制”的配置、动态IP(DHCP)、DNS解析,当然更主要的还是VPN技术了。考虑到学生初次实验,可以放弃远程验证用户拨入服务(RADIUS);实验采用分组方式,整个实验的步骤与操作细节不作具体要求,由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对VPN技术的了解,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花足够

12、多的时间阅读任务概述、原理、组成,将实验的意义先展示给学生,激发他(她)们的兴趣,在完成实验后可以考虑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体会用自己建立的VPN网络连接与外网(Internet)自由活动,增加学生完成任务的动力。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演示也是必须的,这时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一定是高度集中的,因为任务中马上要用上了,比通常为完成任务的一个演示效果要好出许多倍(教学中我作了对比)。 综上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的限制,根据我们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定位,应当把精力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制约,在结合必要的图示分析之后,合理设置一任务,将网络技术中用到的知识贯穿其中,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他(她)们的专业信心也得到了提高。更主要是把网络技术很难理解知识很自然在实践消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