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发展策略与现网试点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00338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1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Pv6发展策略与现网试点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IPv6发展策略与现网试点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IPv6发展策略与现网试点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IPv6发展策略与现网试点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IPv6发展策略与现网试点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Pv6发展策略与现网试点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Pv6发展策略与现网试点研究.doc(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发项目结题报告项目名称及编号IPv6发展策略与现网试点研究主要研究单位及负责人(联系方式)其他研究单位及负责人(联系方式)是否集团级重点项目(是/否)是是否联合研发项目(是/否); 是项目经费(万元)项目起止时间专业类别IP研究类别相关网络解决方案关键词索引(35个)IPv6 策略 现网试点该项目在研究单位内部的评审结果优秀该项目在研究单位内部的评审意见:描述评审专家组对该项目在技术先进性,创新性,取得的总体效益,可推广性等方面的评价。该项目能够针对中国移动具体情况,在产业推动、实验试点和新技术研究等开展积极推动IPv6工作进展。在产业推动方面,大力积极推动网络设备、移动终端和应用的过渡,尤

2、其是推动TD和TD-LTE的产业链成熟;在八个省启动了CMNET现网试点,并进行了实验室实验;研究了PNAT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IPv6技术等新技术,通过这些新技术研究创新工作,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保障了网络过渡的顺利实施。建议后续进一步推动IPv6试点、实验范围,加强产业链推动,推动IPv6早日落地。项目研究成果简介:1、简要总结该项目的目的和意义,解决的问题、解决方案、项目研究成果、专利、标准、新技术试验等方面目标及其承担单位的完成情况。2、若项目输出无软件成果,则填“无”;若有软件成果,则填写软件名称,并对软件总体情况、软件版权归属情况、软件版权登记号、后续推广对象(不限于公司内部)

3、、应用前景等情况予以说明。IPv6是解决我公司IPv4地址不足的目标方案2011年2月3日, ICANN宣布全球IPv6地址池宣布耗尽,4月15日亚太地址池基本分配完毕。我公司拥有超过6亿的用户,而IPv4公有地址虽然经过近些年超常规的大量申请,仍仅有3700万左右;经预测,我公司最早将在2014年左右出现IPv4缺口,地址形势紧迫。IPv6地址总数是IPv4的42.9亿倍,足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是解决IP地址不足的目标方案。IPv6的引入需要从多方面推动 目前我公司虽然重视IPv6,但尚未有统一的行动,需要进一步推动公司决策TD/TD-LTE产业链落后,现网设备、终端、业务IPv6支持程度

4、低,需要大力推动产业链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年中虽然对相关设备做了大量的测试,但尚未在现网中进行试点,需要在现网中验证过渡技术本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由中国移动研究院牵头,旨在提出中国移动IPv6引入战略建议,推动公司决策。为实现该总体目标,本课题在各方面的目标为:1) 以制定宏观策略为引导,结合我公司现状,对引入IPv6提出合理、明确的建议和实施步骤2) 以现网试点为主线,联合8个省公司,通过设备测试、现网试点等工作,推动IPv6在我公司的落地3) 推动终端、业务等薄弱环节对IPv6的支持4) 加强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完善过渡方案和实施细节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目标完成情况总结1)推动我公司IPv6引入战

5、略决策撰写IP地址资源及IPv6发展策略汇报,该策略涉及我公司所有IP相关网络和业务,对现网的IP设备做了大量、详实的调研,同时根据我公司具体情况对IP地址的演进、过渡做了详细的分析,对网络的发展演进有较高的指导意义于9月9日在技术部魏冰副部长组织的多部门工作会上向计划部、数据部、网络部等部门汇报,得到了多个部门的认同。正待向公司领导汇报2)研究和提出了2项关键技术点的决策建议IP地址资源及IPv6发展策略汇报中对中国移动IPv6的引入、发展、实施等做了详细的论述,对具体的过渡方案和下一步具体工作提出了系统的建议。在技术部魏冰副部长组织的多部门工作会上提出了该2项决策点,经过充分的讨论得到了多

6、个部门的认同。3)输出国际国内标准化文稿44篇3GPP预计输出2篇,实际输出16篇IETF预计输出2篇,实际输出22篇BBF预计输出0篇,实际输出3篇CCSA预计输出2篇,实际输出3篇4)在实验室环境中对LTE、BRAS、新技术进行实验顺利完成我公司首次LTE核心网设备IPv6测试,为未来LTE同步引入IPv6奠定了基础。对4个厂家的5款BRAS进行了单机、组网环境下的功能和性能测试,推进了厂商的开发进度。对NAT64、PAT、4v6等新型过渡技术进行了实验室测试。5)在8个省公司开展IPv6现网试点,是我公司规模最大的IPv6试点6)输出试验成果11篇7)输出技术报告19篇8)开发原型系统

7、9)其他重要成果申请了大段/20的IPv6地址,在全国所有单位中排名第一,占全国IPv6地址总量74%。联合Marvell推出第二款支持IPv6的TD终端芯片,有效推动了终端产业链 。在6月8日的IPv6 Day活动中实现首次TD-SCDMA终端接入IPv6现网 。该项目的专利情况:1、没有的话填“无”,有的话填写专利名称及申请号或授权号。2、对于我公司自有专利,请对专利的应用价值及应用前景予以说明。如:(1)对外许可的可能性及潜在的许可对象;(2)在保障公司业务正常开展方面及增强公司选择供应商/合作商自主性方面的具体作用。3、对该项目涉及领域的专利风险予以介绍。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为降低专利侵

8、权风险采取的必要措施予以介绍(如,因专利风险或其他相关知识产权问题已进行的方案调整或规避设计、重要讨论会结论、合作方承诺等)。1. YF1107058一种PCP双向NATFW控制的方法 已通过 2. YF1108044一种私有身份标识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已通过 3. YF1106050 一种实现DS-Lite域内自动隧道的方法 已通过 4. OICMXY100115 一种WAP网关IP地址配置方法及其设备 已通过5. OICN1130261-E一种在无线网络中实现路由的方法、转发节点和无线网络 已通过6. OICN1130262-E一种在传感器网络中实现路由的方法和传感器网络 已通过 7. 一种

9、利用Anycast地址进行路由快速收敛的方法 待评审8. YF1110002一种WLAN按需分配双栈地址的方法 待评审 9. 一种多模终端选择网络连接的方法 待评审10. YF1110108 一种双栈接入环境下的IP地址管理的方法 待评审该项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如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对现有企业标准规范的符合度,即在现有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名称和编号)基础上所需新增的功能要求(如业务流程的改变、设备新增的功能要求等)。目前阶段是引入IPv6的关键时期IPv4地址池已经基本耗尽,国内外主流运营商大都意识到向IPv6的过渡迫切性并展开行动 。IPv6产业发展仍然不成熟,尤其是在移动通

10、信领域差距较大,需要大力推动。运营商难以推动应用、内容、终端的IPv6进程,内容、应用、终端、网络各个环节在互相等待。面临IP地址不足的问题,出现了2条路 :1) 努力推动IPv6产业,打破恶性循环2) 扩大NAT范围,继续走IPv4道路目前看来第一条路比较困难,需要产业界各个环节共同推进,但IPv6代表着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符合网络的演进趋势 。现阶段正是发展IPv6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中国移动指定规划,也需要执行、推动规划,同时借此互联网变革的机会,提升全球的地位 。后期IPv6工作推动重点完善各个业务端到端引入IPv6的具体实施方案。深化现有各业务的IPv6过渡技术和方案,对相关设

11、备提出具体的规范和配置要求。至少在10个城市开展深入的IPv6试点。根据国家重大专项、CNGI等项目的要求,结合我公司现状,预计在2012-2013年将至少在10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以TD-SCDMA/TDD-LTE等移动网络为龙头,以WLAN、宽带等全业务为辅助,全面进行IPv6现网验证。推动终端支持IPv6。终端是引入IPv6的关键环节,我公司将以前述IPv6发展战略为指导,在2012-2013年至少联合4个厂家推出支持IPv6的LTE终端芯片和产品。项目研究成果的主体内容(3000字以上,可附在表格后):1、 研究成果主体内容:1目标实现情况 本课题由中国移动研究院牵头,旨在提出中国移动

12、IPv6引入战略建议,推动公司决策 ,为实现该总体目标,本课题在各方面的目标为: 以制定宏观策略为引导,结合我公司现状,对引入IPv6提出合理、明确的建议和实施步骤 以现网试点为主线,联合8个省公司,通过设备测试、现网试点等工作,推动IPv6在我公司的落地 推动终端、业务等薄弱环节对IPv6的支持 加强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完善过渡方案和实施细节 针对课题目标,开展了大量研究和试验试点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果,很好的完成了项目既定目标。 撰写IP地址资源及IPv6发展策略汇报,推动公司高层决策 在多部门联合会议中提出中国移动IPv6发展策略和IPv6过渡方案2项技术决策点,经过充分的讨论得到了多个部

13、门的认同 。 完成10项专利、16篇3GPP标准文稿、22篇IETF文稿、3篇BBF文稿、3篇CCSA行标。 在实验室环境中对LTE、BRAS、新技术进行实验 在8个省公司开展IPv6现网试点,是我公司规模最大的IPv6试点 ,输出试验报告11篇,技术报告19篇。2项目亮点亮点1:推动产业界和政府对IPv6的支持1) 向产业界发出推动IPv6信号 技术部魏冰副部长在4月的全球IPv6峰会上发表演讲,介绍中国移动IPv6进展,呼吁加速IPv6的引入。 研究院段晓东所长在6月8日的IPv6 Day活动中发表演讲,并向邬贺铨院士介绍中国移动IPv6进展。 在11月的国际移动互联网架构与标准化峰会(M

14、iracle)上,对外宣传中国移动IPv6总体进展 。2) 向政府谏言发展IPv6 研究院王晓云副院长、段晓东所长参与工信部等部门针对IPv6的安全策略研讨会,经过10余次的讨论,与安全部门及其他运营商商议制定了初步方案。 向发改委科技司,提出了引入、发展IPv6的建议和具体措施,有效地支撑了政府的行业规划,为引入IPv6奠定了政策基础 技术部向全国人大法工委介绍引入IPv6的相关问题与对策,为发展IPv6铺垫了政策基础。亮点2:推动公司高层决策IPv6发展战略撰写IP地址资源及IPv6发展策略汇报,该策略涉及我公司所有IP相关网络和业务,对现网的IP设备做了大量、详实的调研,同时根据我公司具

15、体情况对IP地址的演进、过渡做了详细的分析,对网络的发展演进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于9月9日在技术部魏冰副部长组织的多部门工作会上向计划部、数据部、网络部等部门汇报,得到了多个部门的认同。计划待进一步完善后向公司领导汇报。亮点3:积极进行IPv6储备经不断努力,2011年8月,我公司技术部向APNIC申请获得大量IPv6地址,其地址量约为全球IPv4地址总量的4096倍,使我国IPv6地址总量排名从世界第14位上升位第8位。亮点4:大力推动IPv6产业,首次实现TD终端接入IPv6现网积极推动TD终端芯片支持IPv6,在2010年推出第一款支持IPv6的联芯TD芯片后,我公司再次撬动产业链,联合

16、Marvell推出第二款支持IPv6的终端芯片,该芯片的推出为今后3G终端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2011年6月,中国移动在IPv6 Day活动中,改造升级了现网SGSN、HLR、GGSN等设备,第一次实现了TD终端通过IPv6访问互联网亮点5:进行大规模实验室测试 完成LTE核心网设备IPv6实验室功能测试方案制定、测试环境搭建及实验室功能测试,促进相关设备的成熟和改进,引导厂商更快的研发LTE 设备的IPv6相关功能。 制定LTE接核心网设备IPv6实验室功能测试方案 对华为、爱立信、诺西等8家主要厂商的LTE核心网设备进行了IPv6基本功能实验室测试 IPv6实验室功能测试内容包括MME I

17、Pv6功能测试、P-GW IPv6功能测试以及IPv6离线计费功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华为和新邮通设备已经满足IPv6技术要求 测试结果已形成测试报告,为现网部署提供了技术参考,为实际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亮点6:进行大规模设备测试,敲定IPv6过渡技术细节针对我公司2G、3G、LTE、WLAN、有线宽带、业务网(WAP GW)、 CM-IMS、物联网、IP承载网、支撑系统等全部网络和业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IPv6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制定了适合我公司的具体过渡技术和引入细节,对启动IPv6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技术指导亮点7:推动IPv6大范围现网落地推动8个省公司家单位参与现网试点,涉及全国

18、将近1/4的省公司;研究院统筹安排各省公司IPv6试点工作的侧重点,有效提高了本联合项目的实验效果;直接参与了广东、河南等省公司IPv6试点方案制定。亮点8:借助国拨项目对未来2年IPv6现网落地做了规划 成功申请“移动互联网IPv6示范”重大专项,2012-2013年计划在3个城市进行IPv6示范,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主要包括LTE、2G/3G、WLAN的现网改造;联合4个厂家推出多款LTE终端;改造10个业务平台支持IPv6,达到支持10000个IPv6用户的网络规模 。制定十城市IPv6试点指南,深化IPv6落地进程。2012-2013年计划在10个城市进行大规模IPv6试商用涉及LTE、

19、2G/3G、WLAN、宽带等所有业务、所有网络的升级和改造,升级几乎所有的业务基地,推动门户网站支持IPv6,每个城市达到支持50万个IPv6用户的网络规模。 亮点9:PNAT/BIH从技术创新到现网落地BIH v1.0.0已经开源,代码可通过下载。(下载地址 开源证书,后续开发者可免费下载、使用,并可集成到其商用产品中,保证最大的自由度。PNAT/BIH开源代码目前也在开源社区Linux Foundation中推动,BIH代码成熟度将被无数的开发者进行验证PNAT/BIH方案分别在IETF、3GPP进行了标准化,预计2012年PNAT/BIH将正式发布成为RFC。 PNAT/BIH目前进行了

20、3个大类、多项PNAT产品的原型开发。亮点10:标准化进展顺利,加强技术创新 正式完成并发布3GPP TR23.975,多达22家公司共签。包括六个大型运营商:中国移动, Verizon,德国电信,法电,意大利电信,AT&T,和16家设备厂商:爱立信、诺西、阿朗、华为、中兴、高通、思科、三星、摩托罗拉、Juniper、NEC、大唐、松下、Starent, Rogers Wireless, wwite。提交国际标准化文稿41篇,其中IETF22篇,3GPP 16篇,BBF 3篇 。其中我公司自主创新的BIH过渡技术成为behave工作组Draft,在向RFC的道路上再次迈进了一步 。提交专利10

21、篇,其中6篇已通过,4篇正在评审中 。3主要研究成果3.1 IPv6过渡策略与近期工作3.1.1 地址现状中国移动近年来加大了公有IPv4地址的申请力度。自2007年以来,我公司以超常规方式最大限额每年2次向APNIC申请IPv4地址,共申请了3352万,占移动公司地址总量(不含铁通)的95%,实现了IPv4地址最大限度的超前储备。目前移动共有5109万(780个B类地址)IPv4公有地址,占国内地址总量的15.4%。虽然我公司加速申请地址,但地址使用呈指数型快速增长,2011年中地址使用量是2010年的1.8倍,2010年地址使用量是2009年的1.9倍;2009年地址使用量是2008年的1

22、.7倍;移动互联网潜在地址需求几十亿:市场调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预测,到2015年LTE用户量将达到3亿人,最终将达到几十亿规模;移动智能终端数量快速增长:苹果手持终端面世9个季度之后,iPhone + iTouch用户 = 8倍美国在线用户;智能手机用户在线时间增加: iPhone 用户在线时间(33分钟)是普通用户(12分钟)的3倍。物联网地址需求达几十亿级:物联网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年均200%的增长率发展;我公司计划未来2年建设700万个物联网终端。3.1.2 解决地址不足有IPv6和NAT两种方案“IPv4私有地址”+NAT方案,给终端分配IPv4私有地址,在进入公

23、众互联网时进行IP4私有地址/公有地址的地址转换(NAT)。IPv6方案:终端分配IPv6地址,网络上端到端都使用IPv6进行通信,无需进行地址翻译。3.1.2.1 “IPv4私有地址”+NAT方案分析使用“IPv4私有地址”+NAT方案可以有效节省IPv4公有地址。企业网/家庭网络内的主机分配IPv4私有地址时,同一企业网内部主机间通信时,直接使用私有地址,无需公有地址;企业网内的主机访问互联网时,在企业网出口通过“地址端口翻译”技术,实现多个主机共用一个IPv4公有地址。技术上绝大部分业务都可以解决NAT穿越问题,但NAT会对业务、成本和运维难度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四点:1) 增加业务

24、开通难度,影响开通速度 2003年小网通开通WLAN,因部分企业用户所使用的协议无法穿越NAT,而全部改为公有地址对于Push类业务,每个终端要能被网络上的其它平台或终端访问。如终端使用私有地址,通信对端需要知道其翻译后的IP地址和端口,业务开通难度增大。2) 影响业务质量 一个SIP协商流程中终端需要511次通信,每次最多在2台设备上进行地址翻译。如每次协商时翻译时延为50ms,呼叫时延将增加250550ms;BT或eMule的用户都在对称型NAT后时无法通信,下载速度依赖于非对称型NAT用户的资源。3) 增加网络成本 部分省份宽带接入设备上配置NAT板卡的成本超过1千万;部分防火墙上,NA

25、T的成本占总成本20左右;为WAP网关站点中的路由器配置GRE板卡,成本可占全部端口成本的30。4) 增加运维工作量和难度网络故障点增多,日常维护量增加;地址进行变换,出现故障时排障难度增加。 “IPv4私有地址”+NAT方案影响IMS业务开展。IMS业务中,部分用户的NAT设备尚未完全支持SIP穿越,导致无法正常使用CM-IMS业务,此外还有SIP协议媒体流穿越问题、SIP协议性能、时延问题等。 “IPv4私有地址”+NAT方案造成用户计费标识携带复杂。数据业务流程中,为了解决地址和用户不对应问题,导致流程复杂。 “IPv4私有地址”+NAT方案影响宽带上网中的P2P应用潜在部分P2P应用无

26、法开展,需要借助中转服务器服务通信。利用NAT的内网地址,主机之间无法进行P2P通信,必须借助P2P中间服务器进行NAT 打洞。对称NAT下P2P业务无法开展。NAT设备按照IP四元组进行翻译, (源地址,源端口,目标地址,目标端口), 即使借助P2P中转服务器,中转服务器获得的Host B的地址告诉Host A, Host A发起的数据连接无法正确翻译。 “IPv4私有地址”+NAT方案影响成本和运维增加了网络成本:部分设备需配置NAT板卡;如某省BRAS上配置的NAT板卡,需多付出板卡支出;部分防火墙上,NAT的成本占总成本20左右;部分系统配置GRE板卡, GRE板卡占全部端口成本可高达

27、30;WAP网关GRE路由器;CMSIP APN:2007年我公司NAT设备不支持SIP协议的穿越,为保证奥运业务的按时开通,给SIP业务设置专用APN,GGSN和应用平台之间通过GRE隧道穿越CMNET;为穿越NAT而增加的新业务流程的开发;CMWAP域增加流程,实现将MSISDN传递给应用平台。增加维护量和维护难度,网络故障点增多,日常维护量增加;地址进行变换,出现故障时排障难度增加。无法根据终端翻译后的“IPv4公有地址”进行地址溯源,必须根据翻译后的终端“IPv4公有地址端口”进行溯源3.1.2.2 IPv6方案分析我公司已申请到大量IPv6地址,端到端实现IPv6可有效避免NAT。经

28、不断努力,2011年8月,我公司向APNIC申请获得大量IPv6地址,其地址量约为全球IPv4地址总量的4096倍,使我国IPv6地址总量排名从世界第14位上升位第8位 。为终端和网络设备分配的IPv6地址具有全球唯一性,网络上无需进行地址转换,可彻底避免NAT带来的问题。但是端到端IPv6需要终端、网络和内容均支持,目前难度较大。IPv6过渡期间将存在大量IPv4业务平台,终端需要访问IPv4和IPv6的网站和业务;终端上将存在大量IPv4应用程序;保证终端在IPv4的拜访网络中可继续使用;具备双栈能力是采用隧道或者翻译技术的前提;网络需同时支持IPv4和IPv6终端的接入;同时支持IPv4

29、和IPv6的业务;业务需要支持IPv4和IPv6终端的访问。IPv6单栈终端访问IPv4单栈服务器时,需要部署NAT64。NAT64部署在IPv6网络和IPv4网络之间,当IPv6单栈客户端发起对IPv4单栈服务器的访问时,NAT64做IPv6和IPv4的转换。NAT64继承了NAT的所有问题,目前技术尚不成熟;在IPv6过渡的后期,绝大部分终端、网络、内容服务器都已经支持IPv6,此时终端开始只获得IPv6地址,但是少部分内容服务器却有可能仍然不支持IPv6,此时需要部署NAT64;建议近期对NAT64谨慎使用。IPv6目前面临产业链不成熟、网络改造量大等困难。1) IPv6产业不成熟 目前

30、仅有少量2G终端支持IPv6,商用TD终端均不支持,且难以推动 内容提供商本身缺乏向IPv6过渡的动力,且数量众多,难以单纯依靠运营商推动 部分设备目前对IPv6的支持尚不完善;大部分路由器需要升级才可支持IPv6;几乎所有BRAS都需软件升级;业务平台基本不支持IPv62) 网络升级工作量大 IPv6涉及各个承载网、核心网、接入网等几乎所有IP网和二层接入网,升级改造设备数量多,难度大 随着网络规模的逐步扩大,涉及的设备数量还在不断增多 网管和支撑系统都需要进行改造3) 现网运维经验有待积累 部分场景下需要实现IPv4和IPv6互通,网络复杂度增加 我公司技术人员尚没有大规模现网运维经验,需

31、要逐步积累4) 国家政策不明确,缺乏实质性帮助 虽然国家通过CNGI和重大专项等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IPv6的发展,但并未出台明确的规划或要求3.1.2.3 两种方案对比IPv6是目标方案,但改造涉及面广,产业滞后。优点:地址数量足够多,可彻底解决IP地址空间问题,是业界公认的网络未来演进方向。缺点:IPv6相关设备目前还不完全成熟,虽然一些运营商已经开始IPv6实验或商用,但由于终端和业务产业链发展滞后,导致过渡困难较大且效果不明显。NAT方案产业成熟,但无法根除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优点:NAT技术非常成熟,设备形态多样,我公司已有大规模应用案例。缺点:NAT翻译也需要公有地址,从长远看I

32、Pv4公有地址必然有耗尽的一天,故其无法彻底解决地址空间问题;此外,NAT引起部分业务开展困难,虽不至无法开通,但会导致成本增加,增加运维难度;同时增加了网络故障点,引起溯源困难。3.1.3 策略分析我公司五大类业务(LTE、2G/3G、WLAN、固定宽带、集团业务)针对是否引入IPv6、何时引入IPv6的问题,可分为三类:策略1:积极推动IPv6,积极引入IPv6近期即在现网中引入IPv6,目前绝大部分业务平台为IPv4,难以避免大量NAT/NAT64策略1.1,用户同时分配IPv4私有地址和IPv6地址。用户使用IPv4地址访问IPv4业务,需要在网络侧进行NAT;使用IPv6地址访问IP

33、v6业务策略1.2,只给用户分配IPv6地址,用户使用IPv6地址访问IPv4业务时,需要在网络侧进行IPv6和IPv4的地址转换(NAT64)策略2:积极推动IPv6 ,谨慎引入IPv6推动IPv6产业链,待相关设备、终端、业务成熟时再引入,待大量内容平台已经支持IPv6,端到端IPv6流量将显著分流现有IPv4流量,本策略相对策略1将会极大的减少NAT/NAT64流量策略3:继续使用IPv4,暂不引入IPv6维持现状,不做改动1) LTE策略分析LTE目前处于导入期,初始阶段支持IPv6将极大便利后续环节;网络设备成熟度较高,重点在于推动终端和业务。网络:LTE作为新兴系统,在正式商用时同

34、步支持IPv6,可避免在网络建成后再进行大规模升级,并能够尽早积累网络建设经验终端:目前LTE终端正在开发阶段,若将IPv6作为一项基本功能,可减少后续研发、更改工作量,对LTE多模终端中的各种模式均要求支持IPv6。业务:对于LTE特色业务,如VoLTE、物联网等,目前处于方案制定、系统开发阶段,引入IPv6将有利于端到端的部署IPv6,从而减少NAT并保障业务质量。目前我公司现有业务均不支持IPv6,在LTE正式商用之前是升级改造良机。建议LTE采用策略1,同步支持IPv6。2) 2G/3G策略分析 2G/3G终端暂不推动支持IPv6,2G/3G同时在线用户数少,对IP地址消耗量小,2G/

35、3G业务种类主要是上网,近期内容平台大部分为IPv4,升级必要性不强,TD产业链薄弱,目前仅有2款支持IPv6的实验芯片;尚没有支持IPv6的商用终端。2G/3G网络应同步支持IPv6,为保证LTE和2G/3G切换时业务连续性,LTE引入IPv6后要求现网SGSN和HLR同步支持IPv6。建议我公司不主动推动2G/3G终端支持IPv6,但对主动研发支持IPv6 2G/3G终端的厂家应予以配合和支持。对LTE多模终端的每个制式均要求支持IPv6。3) WLAN策略分析对地址消耗量大,但目前引入IPv6效果不明显。升级IPv6可行性较高:网络设备、终端基本支持。网络设备:基本可升级支持IPv6;A

36、C已经基本支持,或可软件升级支持;我公司集采AC已经要求支持IPv6。固定终端:基本支持;WLAN分配IP地址不需要PPPoE认证,故现存的主流Windows XP、Vista、Win 7、MAC10.6等操作系统均支持。移动终端:只与OS有关;手机等移动终端对IPv6的支持与芯片无关,仅与操作系统支持相关,目前支持情况较好,除黑莓、WP7/win mobile外其他主流操作系统基本都支持IPv6。建议WLAN采用策略2,积极推动小规模IPv6试点,谨慎引入4) 全业务(固定宽带)策略分析升级IPv6必要性较高:对IPv4公有地址的消耗量很大,用户在线时间长,并发率较高;经预测至2016年,约

37、需使用1900万个地址。升级IPv6可行性较低:WinXP和路由型CPE不支持PPPoEv6拨号,无法使用IPv6。终端:固定宽带需要PPPoE拨号认证才能获得地址,Win7、Vista、 MAC 10.6以上均支持;但Win XP不支持,造成用户无法使用网络家庭网关:分为路由型和桥接型,路由型网关占30%,目前均不支持IPv6BRAS:现网华为、Juniper支持程度较好但性能待提高;阿朗和爱立信部分功能(DHCPv6)需完善应用案例:中国电信进行了宽带IPv6试点,发现WinXP商用困难较大,目前正在对比评估NAT444和IPv6的可行性;Comcast试点了双栈和DS-Lite等;法国F

38、ree公司2007年开始具备为其家庭用户提供IPv6服务的能力。建议我公司推动家庭网关的演进在跟踪中国电信、等待Windows自然升级的同时,建议在家庭网关集采过程中强制要求支持IPv6,以便后期升级。建议采用策略2,积极推动,谨慎引入5) 全业务(集团业务)策略分析升级IPv6必要性较低:目前有IPv6需求的客户很少。由于目前网络中大部分内容仅支持IPv4,客户内容网络也基本均为IPv4,故鲜有IPv6需求;各个运营商的集团客户一般均采用公有IPv4地址接入。升级IPv6可行性较高:网络设备支持较好,电信提供了少量接入;目前路由器IPv6支持能力好;SR基本可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支持IPv6。

39、集团业务IPv6案例情况:中国矿业大学、同济大学等部分高校通过中国电信接入CNGI;中国电信为Sony (China)提供了双栈接入服务。建议做好网络、支撑系统的技术储备,为将来提供IPv6快速开通能力打好基础6) 各网络/业务IP地址决策建议总结建议我公司两手行动,一方面继续积极推进IPv6,另一方面扩大私有地址使用,并加强IPv4的精细化运营。3.1.4工作计划近期IP地址工作除涉及LTE、WLAN、全业务(固定宽带&集团业务)等业务外,还与承载网、内容平台、网管和业务支撑系统有关。1) 接入网工作计划推动目标:到2013年完成LTE端到端IPv6测试,LTE正式商用时同步部署IPv6。2

40、011年: 发布IPv6企标,进行LTE设备实验室测试,启动业务改造 终端:发布IPv6 LTE终端企标;要求新开发自有业务客户端必选支持IPv6 网络: LTE设备和SGSN的企标中将IPv6作为必选要求,并作为测试和采购的必选要求 业务:制定VoLTE、流媒体、自有网站IPv6技术方案;要求VoLTE等新业务系统必选支持IPv6;启动广东互联网基地、上海流媒体基地以及北京、广东、上海等省市公司自有网站的IPv6改造2012年: 进行LTE实验室测试,升级自有业务平台 终端:推动终端开发,至少推动4款芯片支持IPv6,推动开发支持IPv6的LTE多模数据卡及移动终端 网络:进行LTE和2/3

41、G互操作IPv6业务连续性实验室和规模试验测试,条件具备时进行现网测试;进行相关业务支撑系统和网管系统的升级 业务:进行VoLTE、流媒体、互联网基地、自有网站系统、IDC的改造 2013年: 现网端到端测试 终端:至少推出5款支持IPv6的LTE多模终端,将IPv6作为LTE终端测试和采购的必选要求,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厦门等城市发展IPv6 LTE用户 网络:进行包括终端和业务平台的端到端测试 业务:进行VoLTE,上海流媒体基地,广东互联网基地,北京、广东、上海等省市公司自有网站系统的的IPv6现网试点和端到端测试建议自2011年开展为WLAN用户分配IPv4私有地址的试点,2012年大

42、规模推广IPv4私有地址分配方案。现网有AC约2200台,基本分配IPv4公有地址 ;未来几年WLAN将加速建设,建议自2012年起新增WLAN用户均分配IPv4私有地址 ;进行IPv6试点:根据国拨项目要求,建议2012-2013年在北京、上海、广东等3-6个城市进行WLAN的IPv6试点;根据国拨项目要求,2012-2013年在南京、郑州、杭州等3-6个城市进全业务(固定宽带)升级IPv6实验 ;对Radius、DNS等系统进行改造,以达到有需求时可快速开通IPv6接入能力为目标。集采设备应要求支持IPv6。固网类业务涉及到的家庭网关、BRAS等设备均需强制要求支持IPv6。2) 承载网工

43、作计划承载网的IPv6升级改造是端到端支持IPv6的基础,目前河南完成了一阶段的试点,完成了不同地市间的IPv6互通,涉及了Juniper、阿朗、华为的设备,效果良好。 根据LTE实验商用及全业务试点步骤,逐步实现承载网的IPv6升级。要求SGi接口的站点设备支持IPv6;CMNET骨干网以及试点省份的部分省网要升级支持IPv6;IP专网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升级相应的AR路由器支持6vPE。3) 业务支撑和网管系统工作计划业务支撑系统与公司实际运营情况紧密相连,个性化强,对IPv6过渡有重要影响。后续由市场口研究制定IPv6引入后的资费套餐策略。 支撑系统改造点包括:服务开通、产品管理、订单管理、

44、客户服务、采集处理、计费结算等核心模块。 网管系统应与试点同步进行改造,尽早积累现网运维经验,网络部前期已在CNGI网络上建设了IPv6网管,有一定运维基础。IPv6引入初期,建议业务支撑系统和网管系统的设备继续利用IPv4通信,只升级软件实现相关IPv6管理功能。后续逐步考虑新建系统基于IPv6通信。4) 物联网工作计划端到端IPv6支持情况分析:传感网 节点 M2M终端核心网、承载网 平台和应用 模组芯片 操作系统 IPv6技术要求 节点内存较小,要求支持轻量级IPv6 需要基础通信芯片供应商提供IPv6能力 支持IPv6协议栈 实现IPv6的接入和转发 软件升级支持IPv6协议栈、业务逻

45、辑支持IPv6 厂家支持情况 目前厂商仅有概念产品,无商用案例 调研的6家厂商中只有Sierra一家支持,其他还未考虑 3个厂家均不支持(主要是移植工作) 网络设备大部分可支持IPv6 厂家承诺可支持IPv6,但没有测试验证 现状总结 出于标准制定和原型产品开发阶段 无技术问题,主要问题在于产业推动M2M基础通信芯片厂家支持IPv6M2M终端支持IPv6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 设备基本支持,主要问题在现网升级; 产品规范已经要求,需要厂家开发、部署上线 M2M终端涉及产业链多方面厂家 ,基础通信芯片厂家(与手机IPv6厂家基本一致) 在研究院的推动下,已有两款试商用TD芯片支持,后续将结合LTE继

46、续推动 ;M2M模组厂家需要在基础芯片的基础上做2次开发工作 ;外围软硬件集成厂家在基础芯片支持的情况下,可移植通用操作系统的协议栈支持。推动计划:激进方案:所有新增业务的终端、模组、芯片厂家全部升级支持IPv6。稳妥方案:选择1-2款业务对应的终端、模组、芯片厂家升级支持IPv6。推动方式: 公司采购要求 ,国拨项目资金弥补开发成本。5) 项目要求开展IPv6试点工作1) 国家重大专项“移动互联网IPv6示范”项目:推动LTE终端、业务平台升级,端到端实现IPv6 时间:2012-2013年; 地点:北京、上海、广东(深圳) 进度:目前已经基本完成申请流程 主要工作 :研制LTE终端:联合4个厂家,预计于2013年推出5款支持TD-LTE的终端,包括手机、MiFi等 网络示范:每个城市均升级LTE实验网,改造WLAN接入网支持IPv6,并共计发展1万IPv6试商用客户;三个城市共计改造10个业务平台,提供IPv6服务 2) CNGI二期“IPv6网络商用试点建设”项目:要求三大运营商承担IPv6试点,推动规模商用 时间:2012-2013年; 地点:全国10个城市 进度:即将进行正式申请 主要工作:预计将于10个城市开展IPv6商用,每个城市拟发展50万用户容量。我公司将重点在LTE、WLAN、全业务(固定宽带)三个业务中开展 两大国家专项均强制要求三个运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