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网成瘾怎么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上网成瘾怎么办.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生上网成瘾怎么办2004年10月,北京市一初中生从25楼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原因是自卑,成绩不好,脱离不了网瘾。 2002年3月,身为教授儿子的黄毅留下遗书之后,在自家的楼上坠身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又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校园里消失。有关人员向记者证实,黄毅留有一份100字左右的遗书,大致内容是:学习负担太重,实在承受不了压力,不想活了一桩一桩血的事实,像针一般扎进我们的眼睛,你是否感觉到触目惊心?比事实更加触目惊心的,是数据。 据统计,全国2.2亿中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青少年犯罪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趋势。青少年自控能力
2、差的情绪问题、心理问题、价值观混乱是主要原因。并且有45%的未成年人犯罪与上网成瘾有直接关系。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介绍,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大学生中,16.0%至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等为主。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卫生部2002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座谈会公布的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有焦虑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
3、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而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只有不足1/5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 据报道,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专家表示,部分青少年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关于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问题,目前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0月10日的青年报公布了上海市儿科医院与上海教科院普教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在上海市8个区2500多名中小学生中,竟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其中自杀未遂者达到1.71,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
4、不如死了好”的想法,其中曾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人数也达到15.。但绝大多数的父母却对此一无所知。 那“问题学生、上网成瘾”到底怎么办?笔者认为首先要搞清楚“问题学生、上网成瘾”形成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讲,问题学生、上网成瘾首先是人的心理抗压力差,感性与理性失去了平衡,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失衡导致情商(EQ)低,主要是感性值远远大于理性值(这里的值是个人比较值,非统一标准的量化大小值),自律能力差,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个人性格与行为习惯,成了问题学生,之后选择了上网获取快乐并很快成瘾。所谓成瘾便是感性的情感和精神依赖,成瘾者找到了网络游戏中成功后自我精神快乐。那感性与理性的失调又是怎么引起的呢?从社会
5、学角度讲,主要是孩子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长期不得当、不得法,以及社会错误现象的误导,情感的盲目激励与激发和情感的关爱溺爱太多,而相对的理念疏导引导与行为的肉体的感知又太少,导致心理抗压能力差,不能适应学习压力。理念是理性的基础,而行为、肉体的感知是增强人的毅力和意志力。所以从教育学角度讲,问题学生、上网成瘾者根本就是受害者,他们原本就是一张白纸,是错误的人胡乱在下面涂鸦出的错误结果。要解决问题学生、戒除网瘾,首先要从孩子理念引导、情感疏导与行为、肉体的感知入手。说到行为、肉体的感知,这不由让笔者想起了现在社会盛行的“行走学校”,中央电视台也作过专门报道。笔者有心去了一个石家庄*学校在长沙在外训
6、基地作互动沟通,并给孩子们讲了几节课,总的感觉,孩子们是可以挽回的,如果能使他们回到正常人的轨道,他们将必定成为社会的精英,因为他们勇气可佳,精神、情感没有被泯灭。后来在与校长、老师的交流中可把我吓了一跳。校长骄傲的说,行走学校的方法就是一种魔鬼训练法,除了一般体能锻炼外,野外拉练最多走过76公里,校长说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意志力。笔者基本认可这个理念,但觉得有点过了,不科学,毕竟他们还是孩子,何况出发点也有问题,所以把握不了一个“度”字。笔者问理念引情感导疏导怎么办?校长递给我一本朱子家训,我说这管用吗?全是些道德说教的东西,孩子们最反感这些“害死过人”的道德说教,理念引导情感疏导应该启
7、发他们知道“因为什么所什么”的思考,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是死教条主义,要尽量少点。果然,在与孩子们私下里沟通时,有的孩子告诉我,他们在这里受到最大的伤害是没有人格没有尊严,老师动不动就施以竹鞭、脚踹,走路时老师还带着皮鞭、木棍,自己的手掌被打得肿老高,说着给我看他挨打的伤痕。我看了他们的日记,里面最多的字眼就是“疼、打、累”等等,他还告诉我自己曾逃跑过十次,现在孩子们都学会骗人,不给老师说实话,哄老师开心。我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流下来,这哪是解决问题学生、上网成瘾的问题啊!这简直就是动物的训化,是文明社会的耻辱。毅力、意志力、体能上是加强了,而理念、情感没有得到根本疏通,这样的结果真的就是在制造魔
8、鬼,他们的破坏力会大大增强。即使暂时好点,其反复性也极强,随时会回归原样,因为孩子的教育环境与周围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的自律力是相对有限的,何况孩子们还在成长阶段。所以,笔者在这里强烈呼吁,不要再害孩子们了,要解决“问题学生、上网成瘾”的问题应该主要从理念引导情感疏导和启发智慧为主,行为的、肉体的感知为辅,其次,改善孩子的教育环境与周围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多少年个性、观念的形成,短时间不可能有太多改善,须一个长期的修复过程,之后还要不断加强维护,这样才能培养人的理性,造就一个社会有用之才。这些理念已在笔者的个人、家庭、社会文章里做过充分的说明。 当然,问题学生、上网成瘾的孩子还有心理问题,
9、例如自闭症、轻生等等,所以有很多人选择心理咨询。心理问题首先是价值理念和情感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文化理念与文化环境,即文化导致的价值观与符合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的正确理念相悖时,就会产生心理矛盾和灵魂扭曲,所以说心理咨询只能解决心理障碍者局部问题或者某一个层面上的问题。但文化是个系统工程,价值链情感链一环套一环,所以心理障碍者往往并非单一的价值理念所导致,一个错误的结果包涵了很多认识上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例如现在大学毕业生80%不适合就业,除了好高务鹜远、动手能力太差、盲目自信外,还有一种追求自我与社会完美的心境,所以非常痛苦,这难道不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当然,有人说是家庭教育失误与社会影
10、响,但是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又是从哪里毕业、读哪里的书呢?所以总的来说,教导问题学生、引导戒除网瘾应该从自身、家庭、社会三方面着手,思想引导、价值观重整、心理辅导、行为习惯以及个性矫正都不能缺少。其次,周期性学习氛围与建立周围环境也非常重要,这是自我实践与自我提升的核心环节,决不能缺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问题学生、戒除网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十多年形成的错误理念与行为习惯,不是那么简单能解决的,特别是如果方向方法出了问题,其结果会更坏。 曾经有人说过,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事实果真如此,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给人们铺设了方便快捷的信息高速通道,另一方面也催生了许多新问题。表现在教育上,一
11、个日益突出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有过分迷恋游戏荒废学业的;有浏览不健康网站误入歧途的;有陷于虚拟世界而出现自闭的一时间,网络成了“电子海洛因”,网吧更是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为了唤回网络沉迷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们使用了各种方法:包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谈话,包括封存或限制电脑的坚壁清野,甚至包括武力威胁和惩罚。然而,种种措施却都收效甚微,于是教育者在无奈之下发问:怎么办?谁能救救这些网童?怎样让他们迷途知返?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半开玩笑地回答:“没法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析问题,在已成问题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原因,
12、或者更透彻地说,只有先弄清为什么,才可能提出有效的“怎么办”?我想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步解决。第一,我们要了解孩子上网做什么?第二,我们要剖析孩子上网为什么?哪些孩子最容易上网成瘾?最后,才可能依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策略我们怎么办?所以,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确认我们的目标:那就是网络成瘾,教育要治标还是治本?专家分析说,网络成瘾又称网络病态使用,是一种冲动性地过度使用网络,并因此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依据网络活动指向及其满足的需要来划分,网络成瘾者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是网络游戏成瘾,上网主要是打游戏;二是网络关系成瘾,上网主要是聊天和交友;三是网络性成瘾,上网主要是浏览和观看色
13、情信息;四是网络信息成瘾,这类成瘾者沉迷于大量网络信息的下载,不能自拔,并伴随有强迫性症状。而绝大部分青少年学生的成瘾都属于前三类情况,其中网络游戏成瘾数量最为庞大。调查发现,容易沉迷网络的学生,就性格特征来说,孤僻,不善交往的孩子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的孩子多。就学业成绩来说,学习不好的孩子多,也有部分孩子原来成绩不错,在升入高一级学校后,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短暂的迷失,下滑或不适应,这种情况也容易上网沉迷。就家庭背景来说,单亲或问题家庭的孩子数量较多,也有正常家庭的孩子,但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或疏于沟通等。就年龄来说,青春期的孩子即初中生的数量最多,跟这阶段的逆反及动荡的心理特征有很大关系
14、。了解了孩子上网做什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沉迷上网,强烈的冲动一定伴随着某种需要的满足。孩子在网上究竟获得了哪些满足呢?第一种满足就是成就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孩子,除了自控能力差和网络游戏本身的刺激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通过闯关打游戏获得了成功体验。自我实现的感觉,被他人认可的感觉,是人们心灵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如果我们的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势必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学校里无法被认可,通过网络,在现实世界无法获得的成就感在虚拟世界里获得了充分的满足。这也就难怪许多孩子为了游戏废寝忘食了。第二种满足是交往的满足。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缺少同伴成长
15、和互动的环境,在大人的关切和监督下长大。无论怎样丰富的物质生活,都无法代替朋友带给自己的快乐,有的孩子性格稍微孤僻一些,有话不愿意说,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善于交往,就通过在虚拟世界的交友,找到了共同语言,满足了自己交往的愿望。第三种满足是自由发泄的满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喜欢“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感觉。在现实世界里有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管束,说话做事都有严格的限制,很难实现对自由的渴望。网络世界的匿名制给了孩子无拘无束的空间,在网上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担心会带来不良的后果,这也是各个学校贴吧文化繁荣的原因之一。第四种满足是多种需要或丰富生活的满足。家长只
16、关心生活,学校只关心成绩,孩子们觉得学校生活单调乏味,非常郁闷,而网上生活新奇刺激;家长或老师高高在上,而网上关系自由平等;随着身体的成长,青春的冲动越来越强烈,但在现实生活里无法和大人交流或请教,网上只要轻轻点击,想看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的教育着眼于孩子将来的成就,而网上给你现实的快乐。两相对比之下,网络就对孩子构成了致命的吸引力,不断地诱惑孩子越陷越深,终于不能自拔。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我们就不难寻求对策。教育者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态度或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犯了错误,最需要的不是无情的指责和空洞的说教,而是切实有效的帮助。对于游戏成瘾的孩子,一下完全禁止是很难接受的,可以通过逐步限制上网时间,培养
17、意志力,转移孩子注意力,发现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在现实世界里获得成就感等措施来矫正。对于网络成瘾的孩子,一定要注意在现实世界里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多沟通,多进行情感交流,话题内容应该丰富,而不是仅仅谈论学习,语气应该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总之,老师和家长应本着治标不如治本的理念,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密切观察,及时引导,改进教育方式,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帮助孩子摆脱网瘾的诱惑。当然,个别情况严重的孩子还需要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介入和治疗。学生沉溺于网吧并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绝非个案,它是目前不可回避的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姑且不论网吧管理上的漏洞,单就目前的教育来说,这反映
18、了学生学习成就感的缺失。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上网成瘾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学习成绩偏下的学生,有特长、爱好的学生上网成瘾的比例也不大。这就说明学生上网是有原因的。有一次,我路过一家网吧,无意中看到几个穿校服的孩子聚在一台游戏机前面,出于好奇,我走进去旁观。几名学生正在玩反恐精英的电子游戏,只见其中一人操纵电子机器人腾挪跌宕,枪枪命中,过了一关又一关,旁观者的喝彩十分激动人心,他玩得更起劲儿了,得意极了。现在想来,正是因为他们在现实中缺少这样的成就感,才会沉溺于虚拟世界里并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对此,我认为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班内、校内表现机会,让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能量得到释放。甚至有意
19、识地培养他们那并不突出的特长。尽管这些学生并不优秀,但如果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你会发现如果把最早出问题的这些学生管好了,将会引领更多的学生朝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用优秀校园文化 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关于青少年上网的利弊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难见分晓,如何实现网络的去弊导利,更应是教育者关心的问题。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是一种帮助学生摆脱网瘾的有效途径。一、广泛开展经典阅读,用健康的书籍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重塑学生的精神家园。俄国的赫尔岑曾说:“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古人亦曾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古今中外,尤其是我国传统的蒙学读本、唐诗宋
20、词、明清小说等都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民族精粹,多读书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养,从而抵制不良行为习惯。二、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探究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青春期是人生一个多彩的季节,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和自由,渴望生动和充实,渴望理解和尊重,渴望成功和自信,而单一的学习生活很难满足他们的需要,加上一点点叛逆心理,使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而艺术节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靓丽;科技周可满足学生的好奇;运动会可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自强;手挽手活动则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积极、健康、科学、文明的业余文化生活将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杜绝学生进入网吧,学校德育处三令五申,但有些孩子还是网吧的常客
21、。我班上的章召,今年10岁,如果不是偷了家里的1000多块钱,他的家长和我绝不会知道他“中毒”如此之深。我们制订了“陪伴戒瘾”计划,两个多月后,如愿以偿。一、光明磊落进网吧教育宜疏不宜堵,经和他父母商讨,决定让他父亲每周定期陪他进网吧,一天他父亲告诉我:“陪小召上网,我还学了不少东西。”我说:“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叫作欲擒故纵,要想改变他必须走近他。”二、让网吧变成学吧有了陪伴,章召悄悄有了变化。为了让他在上网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我每周会交给他些便条,请他帮我查些教学资料,并嘱咐他这些资料教学中会被用到,要认真选择,资料查好后发到我的邮箱。他做得非常好,课堂发言也异常积极,经常会补充一些其他学生不
22、知道的知识。渐渐地,他对学习的兴趣浓了。为了挤占章召的上网游戏时间,我和两名有电脑的孩子商量上网和他聊天。聊天时我会故意提出课堂延伸的问题给几个孩子,几个孩子经过探讨总能给出比较满意的回答。由于有了QQ的交流,章召从孤独封闭变得活泼开朗,他在班级中有了几个伙伴。三、悄悄远离网吧一次,我安排章召和几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小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几个孩子忙碌奔波了两个星期。调查结果对章召震动很大,因为,他知道了因上网而误入歧途的孩子太多了。章召自从那次报告会后,开始远离网吧。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地里种了菜就不会长草,心里有了善就不会生恶。”要让孩子远离网吧,就要让他拥有积极的生活。走进少管
23、所有人说,有轻微违法和犯罪行为的孩子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预备队”,这话很有道理。有的孩子为了上网进行敲诈勒索,若不及时教育他们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然而,单凭老师的说教有时很难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让学生“走进少管所”。班主任可以通过学校领导与当地少管所联系,让少管所的领导安排一场现场报告会,由因迷恋网络而敲诈勒索,抢劫钱财,但目前改造良好的少年现身说法。少年犯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迷恋网络给自己带来的危害,敲诈勒索钱财让自己失去自由的痛苦,对没有听从家长和老师教诲而产生的悔恨,身入高墙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使学生懂得珍惜现在的自由和幸福,珍惜目前受教育的机会,远离网络游戏。少年犯的报告
24、结束后,最好让学生与他们再进行近距离接触,通过他们自由对话,进行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和沟通,进行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还要听听少管所管理人员的报告,让他们讲一讲,成长期的学生该怎样来避免犯罪,如何增强自身的自制力,怎么做才能远离网络游戏等。通过走进少管所,学生会从少年犯身上吸取深刻的教训,自觉抵制网络游戏的诱惑。学生因上网劫财,说明他已经深陷其中,要想治愈其网瘾,必须准备做反复的工作,笔者建议实施“连锁塑造”的拯救措施。一、总体原则从沟通开始,不断表扬孩子的每一个进步,提供必要支援,体验成功乐趣。二、具体措施1.倾听孩子进网吧的原因。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话。首先,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对于网络的见解,不
25、要打断他的思路,听得越多,了解的信息就越多,就能寻找到更多的线索。其次,不要急于实施什么策略,而要观察他主要玩哪类游戏,从而寻找到突破口。2.初步签订协议,让其兴趣逐渐转移。教师分别和孩子、家长协商,达成书面协议,协议大体为:A 每天可以玩游戏,上学的日子每天不能超过30分钟,节假日每天不能超过1小时。B 不能借用他人的钱,符合规定家长要无条件支持。C 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后才玩游戏。D 要在自家、老师家里或者学校玩。E 帮助老师查找资料(节假日让孩子帮忙,不能太勤。)协议实行期间,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哪怕一点一滴,也要记录下来并给予表扬,这种表扬可以直接表扬,也可以侧面流露。三、最关
26、键的是让孩子有体验新事物(指网络以外)的乐趣,这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引领他参加他有情趣的活动。比如他对篮球有兴趣,这时师者不妨主动提供一些NBA的信息,特别是孩子最喜欢球队的信息,教师还可以抽时间和他一起观看球赛,并抓住适当时机进行教育。学生上网成瘾,老师要多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都知道,这些整日里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大多对学习不感兴趣,缺少成功的体验。然而通过网络游戏,孩子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的自信和快感。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力求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们有效地淡化和忘记对网络游戏的沉溺。总之,吸引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
27、信,他们就不会再沉溺于网络游戏,不沉溺于网络游戏也就不会再向别的同学索要钱财,问题也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上好信息技术课是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撞击着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孩子。禁止孩子接触新事物的做法显然是偏激的、不可取的。笔者认为,上好信息技术课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才能杜绝孩子因苦于上网无钱而劫财。但是,现在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就是“摆设”,老师怕孩子上网玩游戏,怕孩子接触不良网站,于是就关闭了网络,信息课上只是教孩子打打字,随便画点什么。学校对这门课程也疏于管理,很多领导只是检查是否有人上课,根本没有检查老师的教学内容。结果是字也没有打快,画也没有画好,却使孩子对这一门功课失去了兴趣,
28、从而转向了网吧。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QQ等聊天工具和E-mail等,教会孩子怎样上网与人进行信息沟通,帮助孩子正确结交网友,教会孩子运用网络搜索信息,开拓视野,增大学习的空间和容量,通过某些游戏,发展智力,提高网络技术等。有些学校就做得很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孩子们可以上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还有的老师给自己的班级建立了QQ群,在这里与孩子们谈心,解决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还可以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等。有的老师还会带着自己的学生进入各种有益的论坛,帮助和引导孩子在论坛上发帖、跟帖,把他们的才思和智慧展示出来。我想,这些孩子们是不会去网吧的,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群,自己的论坛,自己的信息技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