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为网络带来赢利曙光.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01120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互联为网络带来赢利曙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移动互联为网络带来赢利曙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移动互联为网络带来赢利曙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移动互联为网络带来赢利曙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移动互联为网络带来赢利曙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互联为网络带来赢利曙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互联为网络带来赢利曙光.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移动互联为网络带来赢利曙光1我的互联互通与网间结算3收费渠道清晰 DoCoMo开始赢利7国际电信联盟为电信资费出谋划策9电信资费如何让各方都满意?10世界各地手机上网概况15INTERNET国际结算,如何应对美国的垄断24我国电信资费调整的基本思路与原则25我国电信资费分类与定价浅析27使用手机上网亚洲比欧洲吃香29中国移动的“野心”31暑期时尚:感受GPRS业务362.5G技术 全球GPRS发展现状36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剖析(一37手机缺货 沃达丰3G服务推迟到2003年433G进入务实阶段 赢利业务模式摆上桌头45移动互联为网络带来赢利曙光 互联网这个靠风险投资培育的新经济的宠儿,还未长大

2、成人,便横遭“断奶”的不测。先是被风险投资商遗弃,继而在纳斯达克狂跌。由于缺乏必要的投资回报,互联网经济的泡沫终于开始破灭了。随之而来的是众多互联网站纷纷倒闭,除了怀疑、动摇,有人甚至否定互联网。互联网经济的未来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互联网为什么会从宠儿一下子变成了弃儿?真正的原因在于现有模式的互联网市场缺少一种有效的赢利机制,各种应用服务提供商也难以找到真正的赢利点,从而限制了其潜力的充分发挥。像互联网发展至今所倡导的是用户免费浏览信息、网站单纯依靠广告收入维持生存的商业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发展初期,互联网虽然缺乏令人信服的收入来源,缺乏相对稳定而有效的赢利手段,但由于大量风险投资的注入掩

3、盖了实际收入来源的匮乏,互联网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上网人数不断增长,可是另一方面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依然找不到令人满意的赢利模式,互联网企业不但赚不到钱,反而成为烧钱的机器。当投资人的耐心超过极限后,纳斯达克的大跌便开始了,也引起了人们对互联网经济的信誉危机。所以如何提升网络价值,从而推动互联网经济,各界正为此遍寻良方。 要想使更多的人们成为互联网的消费者,网络服务商们必须唤起人们渴求信息的欲望。网站所提供的服务如果只是一些花边新闻或宣泄个人私愤的公告牌,那么,互联网的明天必然走向倒闭。因此,改革互联网商业运作模式,激励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努力开发、聚集、提供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信息应用,使客户有兴趣

4、也愿意花钱,SP有动力开发出各种应用,运营商能够提供更多的网络产品,真正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共享,并以此谋求更多的收入来源,进一步拓宽赢利渠道,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才是互联网经济发展当务之急的根本。 在这方面,“移动梦网计划”的推出正是一个有益的探讨和尝试。“移动梦网”是“移动通信”加“互联网”,可以理解为“个人王国”与“自由王国”的结合。这两者的结合,实际上也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有机结合,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移动梦网”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提供及应用产品的“超级市场”。客户能更加充分地体现出个性化服务。例如,通过“移动梦网”,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定票、炒股、娱

5、乐等等,也可以完全根据客户自己的爱好定制信息、完成交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正是“移动梦网”所提供的个性化应用服务创造了价值,带来了收益,所以它没有理由不被市场接受。 “移动梦网”是在价值链发生变化后创新提出的商业运作模式。好的内容和应用是启动互联网市场的关键,要想使更多的人产生对信息的渴求,单靠网站的努力是不够的。“移动梦网”的关键是运营商走出传统定位和发展思路,对价值链进行了重新定位整合,体现了“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在“移动梦网”中,各方都是价值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获利的机会,网络运营商提供接入平台和信息通道,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获取收入并实现赢利,用

6、户可以通过浏览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心中梦想,这必然使各方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这是互联网发展成功的基础。 “移动梦网”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商业计划。它既有中国移动广大的移动通信客户做基础,又有短消息、WAP等成功的应用,还有从GPRS到将来3G成熟的技术发展目标。目前,中国移动的短消息平台已经有了几千万的客户,他们都自然成为了“移动梦网”的使用者。随着技术的进步,GPRS网络的推出将有效地提升客户服务层次,大大增加客户使用量,使“移动梦网”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等各个层面。 “移动梦网”还为所有的SP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为使SP集中精力加强信息应用开发,运营商不仅为SP提供多种接入方式,还

7、提供了如电路出租、代收费用、品牌宣传等服务,实现“一点接入、全网服务”。SP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集中精力开发出更有价值的信息应用,白手起家。在这种模式下,日本的IMODE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先例,而且从“移动梦网计划”实施的现状看,已初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经有130多家SP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而且有些SP已经从“移动梦网”中获益。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热浮躁到冷思考的过程,正走向一个理性的回归期。而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崭新的事业,需要各个市场主体的积极探索、精心培育和紧密配合来共同推动它健康有序地发展。“移动梦网”的实践和创新,将带动移动互联网不断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提高网民生活层次,

8、形成广泛获利的机会,促进互联网经济走出误区,走向繁荣兴旺.我的互联互通与网间结算 互联互通,是指建立电信网间的物理连接,以使一个电信运营企业的用户能够与另一个电信运营企业的用户相互通信,或者能够享用另一个电信运营企业提供的各种电信业务。 广义上,互联互通是各种电信网之间的相互连接。根据国际电联对互联互通的分类,一个电话终端、一台用户交换机接入公用电信网也是互联互通的一种形式。但从管制的角度看,并不是所类型的互联互通都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管制,互联管制主要是管制主导电信企业与非导电信企业的网间互联。其他类型的互联互通,由于互联一方都不能够对互联另一方进入电信市场构成实质性的影响,通常在管制框架下均可

9、以通过协商签署互联协议实现互联。 我国的互联管制主要是管制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吉通公司、铁通公司、中国卫星的网间互联,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吉通公司、铁通公司、中国卫星之间的网间互联,在管制框架下均以协商为主。 买者还是卖者 电信网间互联虽然是各种电信网之间的相互连接,但互联双方对互联的需求程度、紧迫程度却是不相同的。比如,中国联通的移动通信网与中国电信的通信网互联时,中国联通是电信网间互联的要求方,中国电信是电信网间互联的提供方。这是因为中国联通的用户群体、网络规模与中国电信的通信网相差很悬殊。 但是当中国移动的通信网与中国电信的通信网互联时,有些同志认为中国移

10、动的用户群体、网络规模也已经相当庞大,现阶段互联双方对互联的需求与被要求的关系已不明显,已很难讲解谁是电信网间互联的要求对方,谁是电信网间互联的提供方。特别是当他们发现两网互联中继电路上的来去话务量竟然已相差无几时,更加坚定了他们的想法: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对互联的需求程度相当了,中国移动可以和中国电信商谈互不结算了。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局部的话务流量流向规律改变不了两网对互联的需求关系。打个比方说,一个电话终端与公用电信网之间的来去话务量相同了,甚至电信终端和电话公司的关系还是用户和运营者的关系。这种需求和被需求的关系不能从这条电话线上局部的话务流量流向中得出结论,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一个电话终

11、端的话务量百分之百是出入公用电信网的,而公用电信网流向该电话终端的话务量,相对于公用电信网的总话务量来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电话终端与电话公司的需求关系不讲自明。 据业务调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网的总话务量中,有90以上的话务量是与中国电信的固定电话用户通信而产生的。而中国电信的通信网的总话务量中,只有10的话务量是与移动电话用户通信而产生的。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对互联的需求程度仍然相差很大。 由于固定本地电话网与移动通信网的网络性质不同,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的资费标准差异较大,当移动通信网的用户规模和固定本地电话网的用户规模相当时,两网之间的话务流量流向仍然相差

12、悬殊,仍然改变不了原有的对互联的需求关系。以日本为例,目前日本的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已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量,但与移动通信网相关的话务量只占固定本地电话网总话务量的7.2,与固定本地电话网相关的话务量却占移动通信网总话务量的63.5。 固定本地电话网具有的垄断性轻易不会被改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和被需求的关系也是一种买卖关系。互联的需求者需要从互联的被需求者那里“购买”互联业务。 批发还是零售 互联是一种电信业务。互联的垄断性决定着互联需要管制,互联的接续费标准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 如何确定互联的接续费标准,是世界上已引入竞争机制的国家都在探讨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被证明是最好的方法

13、。各国管制机构对互联的接续费标准的指导形式各异,有的国家对计算互联的接续费提出具体的原则(如美国和英国),有的国家只提出互联的接续费应以成本为基础的笼统要求(如瑞典),但无论是以什么方法计算,最后得出的互联接续费标准大体在下面5个档次的水平上: 高于固定电话用户的资费标准、等于固定电话用户的资费标准、在固定电话用户的资费标准基础上打一个折扣、等于固定电话用户的资费批发价、低于固定电话用户的资费批发价。 一般来讲,为了鼓励新参与竞争的电信运营企业进行有效的市场竞争,互联的接续费标准应低于固定电话用户的资费标准。我国互联的接续费标准是以用户资费为基础并兼顾有关情况制定的。以用户资费为基础制定接续标

14、准不加以细分,无论其他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规模相差多么悬殊,均向中国电信支付相同的接续费标准。 批发价还是成本价 以用户资费为基础制定互联的接续费标准,意味着制定的接续费是用户资费的批发价。以成本为基础制定互联的接续费标准,意味着制定的接续费是用户资费的成本价。确定批发价无须精确计算,因为通常批发价与成本价之间还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确定成本价则必须确定成本模型并进行精确计算。以不同的成本模型确定的成本价差异很大,如日本以长期增量成本计算出的接续费标准比现有的以全分配成本模型计算出的接续费标准低51。 确定成本价的目的是为了使新的电信运营企业按通信成本尽可能少地支付互联接续费。但确定成本模型往往周期

15、较长,日本的长期增量成本模型在英、美专家的帮助下,花了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以某种计算方法确定互联的接续费标准,只是能否正确处理电信运营企业网间互联的经济利益问题的一个侧面,正确处理电信运营企业网间互联的经济利益问题的另一个侧面是主导电信企业能否获得合理的互联利润。以资费为基础确定互联的接续费标准,配以好的互联管制方法,同样可以达到互联管制的目的。 电信网间互联使得用户能够进行过网呼叫,也使得用户能够使用其他电信网上的各种电信业务,用户是电信网间互联最大的收益者。根据国外先进的电信管制经验,信息产业部在制定结算办法时,把互联成本合理地分摊到用户头上,一方面注意让主导电信企业在互联中尽可能多

16、地得到一些费用,从而调动主导电信企业对互联的积极性,有利于互联监管,另一方面注意让新的电信运营企业在互联中尽可能少地支付互联费,减轻新的电信运营企业的财政负担,有利尽早实现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局面。 根据公开的资料,中国电信在互联中得到的费用与国际上16个国家的主导电信企业平均得到了费用相当。而新的电信运营企业在互联中支出的费用远低于国际上16个国家的新的电信运营企业平均支出的费用。 互联支出与互联收入 在本地网范围内,移动电话用户呼叫固定电话用户时,移动公司要向中国电信支付互联的接续费。2000年,中国移动向中国电信支付的互联接续费约为34.6亿元。中国联通向中国电信支付的互联接续费约为5.9

17、亿元。 移动电话用户呼叫国内异地固定电话用户,以及固定电话用户呼叫国内异地移动电话用户时,互联双方是一种长途通话费的委托代收关系,移动公司交付给中国电信长途通话的费用不属于互联接续费的支付。比如: 中国移动的移动电话用户呼叫国内异地中国电信的固定电话用户时,此次呼叫使用的是中国电信的国内长途电路,按照“谁的长途业务谁收费”的计费原则,正常的计费和收费情况是:此次呼叫应当以中国电信的计费信息为准,中国电信把计费帐单交付给中国移动,由中国移动向移动电话用户收费,中国移动留取互联的接续费0.07元/分钟后,把长途通话费的剩余部分返给中国电信。同样,中国电信的固定电话用户呼叫国内异地中国移动的移动电话

18、用户时,也应是这种委托代收关系。 但现实情况是,在上述两个通话方向上,互联双方均对主叫用户的长途呼叫进行计费,主叫用户归属的电信运营企业从长途通话费中留取0.07元/分钟后,把话费的剩余部分交付对方。 鉴于上述情况,对于网间的长途呼叫,电信运营企业从长途通话费中留取的0.07元/分钟,才属于互联的接续费支会的范畴。2000年,中国电信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支付的互联接续费约为6.2亿元。中国移动向中国电信支付的互联接续费约为0.5亿元。 上述两项支出的费用相加,2000年,中国电信的互联接续费支出约为6.2亿元,占中国电信业务收入1709亿元的0.4。中国移动的互联接续费支出约为38.2亿元,占

19、中国移动业务收入1116亿元的3.4。中国联通的互联接续费支出约为6.4亿元,占中国联通业务收入245亿元的2.6。 据测算,2000年,互联互通为各电信运营企业创造了可观的通话业务收入,约合1000亿元,其中,中国电信在互联中得到的通话业务收入约为230亿元,中国移动在互联中得到的通话业务收入约为520多亿元,中国联通的移动通信网在互联中得到的业务收入约为90亿元。而对于中国网通、吉通公司来讲,其全部的业务收入均来自于其他电信网的互联互通。收费渠道清晰 DoCoMo开始赢利当其他无线运营商还在盘算3G移动通讯能够带来多少利益的时候,日本电信DoCoMo已经在实实在在地赚钱了。DoCoMo在日

20、本目前有2000万用户,去年的盈利虽然算不上丰厚,但是其盈利模式还是引起了同行们的注意。 DoCoMo不久前宣布暂时将DoCoMo商业化的3G网络推迟半年,但是这并不表明DoCoMo的3G在商业上失败了。来自各方面的消息显示,DoCoMo只是还需要解决一些软件方面的问题。 很多调研发现,DoCoMo的成功,除了3G能够提供快速的上网速度以外,其运营模式也非常重要。澳大利亚电讯调研公司Ovum的资深分析家马休说,非常值得各个电讯公司学习的运营模式是,保持尽可能多的用户处于在线状态,并开辟更多的收费服务,内容外包给内容供应商,内容供应商是否被DoCoMo接受取决于它向DoCoMo所付出的费用以及内

21、容的质量。通过这种模式运营,DoCoMo不但能够从用户那里收费,也能够从内容供应商那里收费,一举两得。 自从电讯泡沫产生之后,如何推出更多的服务品种,创造更多的收入,一直是各个电讯公司关注的问题。3G尽管在日本被无数投资人看好,前景非常诱人,但在欧洲却十分令人担忧。拿到3G许可证的运营商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有预测认为运营商只有把目前的平均每个用户每月通讯费从45美元提高一倍,才能保证不亏损。因此以现有的服务品种肯定做不到。 根据英国电讯巨头沃达丰的预测,到2004年在电讯收入总额中,语音服务的比例最多只有75,并且比例将会越来越小。手机巨头诺基亚也注意到了这个趋势,它建立起了自己的音乐和其他娱

22、乐内容网站,除了通讯外,用户需要更多的娱乐。DoCoMo的经验也显示出了这个趋势,3G除了加快网络的速度以外,还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比如影片下载、音乐下载、电子邮件、网络浏览、小规模零售。这些服务内容对用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下载量也为DoCoMo带来一笔收入。 分析家认为,既然有越来越多的内容能够吸引用户,亏损的担忧应该随之减轻。同时DoCoMo向用户收费比较低廉,这样做对于DoCoMo和内容供应商都有好处,只有用户不断光顾,运营上和内容供应商才能维持下去。 DoCoMo把网站分划成“官方”和“非官方”两大类别。“官方”网站被列入手机的菜单里,“非官方”网站则任由用户们自己遨游。目前“官方”

23、和“非官方”网站的数量比是1:10;网民浏览的时间比例是47:53,不过“非官方”网站的成长速度很快,将来大有“喧宾夺主”之势。用户除了向运营商交费以外,还需要根据下载量项内容供应商付费。 目前,“官方”网站在收费方面优势比较明显,因为这些网站在计费的时候可以依靠运营上的计费系统,用户直接从信用卡直接划帐就可以了,但是“非官方”网站的访问者就不太愿意仅仅为了几块钱就动用信用卡。 IDC预测WAP服务将出现巨型企业目前欧洲以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为基础的上网移动电话已经开始进入普及期。伴随着此过程,今后将不断出现中小移动电话服务(mobile ser

24、vice)业者被淘汰以及市场被Vodafone、Orange、Telecom Italia Mobile等极少数有实力的电讯业务服务商所垄断的情况。这是高科技市场调查及咨询公司IDC公司于8月29日发表的移动电话服务(mobile service)市场预测结果的一部分。根据IDC公司的预测,类似因特网信息及接驳服务的Yahoo和AOL这样的大型公司,也有可能在移动电话服务领域出现。比如,在日本NTT DoCoMo的i模式(i-mode)占有了超过六成的市场份额,获得了1000万人以上的用户,这促使其他很多的中小移动电话商之间的合作。预计在欧洲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日本NTT DoCoMo到目前

25、为止按i模式(i-mode)的加入者计算,是世界第2大因特网接驳服务商(ISP),预计今后数年内会跃居首位。根据IDC公司的预测,Vodafone公司、France Telecom Orange紧随其后。IDC公司的高级分析员Tim Sheedy认为,“移动因特网(Mobile Internet)的强有力应用服务是移动电子商务(m Commerce)以及移动位置信息服务。如果这些功能得到发展,那么支持WAP功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目会得到爆炸性增长。移动因特网的关键不在于GPRS、UMTS、WAP等方式的优劣,而在于应用服务。如果没有适合于移动方式的应用服务,那么第三代移动电话服务将是空有余力”。

26、今年西欧的mCommerce交易额虽然只不过5120万美元,但据IDC公司预测,明年以后将会急剧增长,到2004年将会达到377亿美元。就此议题,IDC公司计划在今年的第10次欧洲IT论坛(European IT Forum,9月11-13日,摩纳哥)上进行更加详细的论述。有关该论坛的预定议题、讲演者、参加登记等内容可从下述网址获得(国际电信联盟为电信资费出谋划策 电话服务的价值是多少?有两种可能的答案:一是与提供一定数量、质量电话服务所耗费的成本及计费收费所产生的成本有关;二是从社会的角度,并非从电信服务提供者的角度来看,让尽可能多的用户加入这个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成本的电信网络。第二种答案是面

27、向需求,而不是面向成本,这是基于这样一个准则:电话服务是一种无价的商品,应该以可以承受的价格提供给用户。 建立电话费的初期成本很高(如安装交换机,建设传输网络和用户线路等),如果使用了面向需求的电信价格结构,电信企业常常不能得到足够的收益作为建网初期投资的回报和维持发展所需的资金。因为安装时只收取了实际费用的一部分,月租费和本地电话费又很低,所以几乎没有用于新的投资,电信运营公司只能通过借贷来弥补资金的缺口,这样又提高了企业成本。低收入国家已经发现自己陷入了这种高投入低增长的陷阱,而多数国家目前还不能从中解脱出来。在一个规模长的电话网中,安装一门新电话带来的平均收益永远不能补偿其最初投资时的成

28、本。 面向社会需求的定价原则是令人称道的,但是运营公司会陷入一个对少数人采用低于成本的价格策略进而进一步妨碍多数人享受电话服务的恶性循环。解决这一问题的传统方法,是提高国际电话资费,增加国际电话的收益以补偿由住宅电话低资费带来的亏损,另外,通过国际帐务结算体系,全球每年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达到100亿美元。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竞争机制引入电信市场,需求降低资费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他变化如国际简单转卖、Internet电话也导致越来越多的话务绕过了传统的帐务结算体系,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电信运营公司不能再单单依靠国际电话业务的边际收益来贴补其接入本地电话业务的成本。在日趋激烈的电信市

29、场竞争中,用弥补住宅电话通常会介入那些边际效益较高的业务,如长途电话用户服务。因此,只要电信市场开放,允许竞争,本地电信价格结构就将会倾向于面向成本。 采取按照成本的定价方法,必须要考虑到用户的承受力。在一些家庭电话普及率较高的国家中,用户的电话费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一般小于2-6,在一些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电信政策的制订者自然会想到按照这个比例在自己国家确定可承受的价格。而电信网物理设备的成本占整个网络成本一半以上。电话主线普及较高的国家一般比较富有,电信业务费用所占的比例虽然较低,但绝对值却很大。如果在低收入国家中采用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可承受性制订电话资费标准,将无法产生足够的收益来补偿网络运

30、营和扩容所需的成本。 在制订资费政策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初装费:开通电话服务所需的初装费或入网费取决于提供接入的成本和一个国家的需求水平。在那些需求高但网络发展较慢的地方,初装费应提高到接近于提供一条新线的成本,较高的初装费可以为运营公司提供再投入的一种收入来源。当待装用户减少时,有的国家可以降低初装费以促进市场发展。 2、使住宅电话租费更接近于维护线路的成本:根据全球平均资费推出的住宅电话租费模型定出的范围是5至10美元。低资费不大可能产生足够的收玉来补偿一部分成本。 3、另立商业用户的装费和租费:这不仅可以反映商业用户有更强的支付能力,也能反映他们对网络和维护人员的更大需求。电信资

31、费如何让各方都满意? 电信资费近年来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随着电信资费听证会的召开,资费调整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我国政府对电信资费的调整始终持慎重态度。就说眼下正在进行的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记者就曾多次参加信息产业部组织的有政府相关部门、政协委员、企业、用户、消费者协会代表、新闻记者、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和听证会。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电信资费定高了,用户承受不了,会引发不满情绪;资费定低了,电信运营企业和国家收入减少,将直接影响我国通信事业的长远发展,而最终影响用户享受通信服务。那么,中国的电信资费在世界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我国的电信资费究竟该不该调整? 我国部分电信资费与世界水平比较

32、本地通话费、月租费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初装费一段时间内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国内、国际长途通话费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让我们先来看看本地网资费的比较: 长期以来,我国本地业务通话费都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其发展主要依靠国内长途电话和国际长途电话业务收入的交叉补贴来实现。1990年1998年间,全国平均通话费为每3分钟 0.145元人民币,相当于0.087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分别低于高收入、中收入、低收入国家的0.12美元、0.09美元、0.09美元。 1990年1998年,国内长途通话费平均每次为2.091元,大约每分钟0.596元,相当于每分钟 0.358美元,而美国同期资费平均水平为

33、0.164美元,我们是它的2.18倍。 再来看一看电话收费项目: 从世界电联提供的资料来看,大多数国家的电话资费是由初装费、月租费、通话费三部分组成的。我国也是如此。初装费是在电话安装时必须支付的费用,国际上通称连接费。它取决于一个国家提供接入的生产成本、供需关系和消费水平。据国际电联的统计,目前世界上有电信统计的137 个国家中,有74都收取初装费。1996年,全球初装费平均水平为176美元,而我国1996年电话初装费平均水平为2122.36元人民币,高出世界平均水平50.74。若以1999年我国电话初装费调整后的水平比,我国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应该说,在电信发展初期,初装费高是很正常的。

34、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初装费会不断减少,最后降低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但由于电信网总是不断扩大、更新和完善的,因此初装费不会取消。像美国这种发达国家,电话普及率已近饱和,但仍然收取60美元左右的初装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电话普及率仅有17的国家,是否到了取消初装费的时候?相信政府会作出正确决策。 我国电话月租费平均为每月15元左右。1996年,世界平均电话月租费水平为9.45美元,亚洲平均水平为9.2美元,如果按当时的汇率折算,我国电话月租费只有不到2美元。无论按收入水平划分,还是按地区划分,我国的电话月租费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9901998年我国国际电话通话费平均水平为每次31.85元

35、,折合为每次19.12美元,而美国同期平均通话费为每次4.627美元,我国是它的4倍多。 据国际电联统计报告,按1998年我国电话资费没有调整前的水平统计,初装费平均水平约226 美元,月租费平均2美元,3分钟本地通话费0.02美元。电信年资费占人均GDP的3.1;同期世界电话初装费平均132美元,月租费9美元,3分钟本地通话费0.09美元,年租费占人均GDP的 7.5。 从以上比较来看,我国的电话资费并不是很高,是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那么,为什么电话用户对资费的反应特别强烈? 我国电信资费究竟怎么了 资费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用户超前、攀比消费心理明显 80年代以前,差不多世界各国的

36、电信市场都保持了“自然垄断性”。在电信垄断经营时期,政府对电信资费实行严格的管制,在资费水平及资费结构的确定上,一般采用企业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允许企业实行内部的交叉补贴,允许一些业务高于成本或低于成本销售,我国也是如此。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电信资费渐渐形成以交叉补贴为基础的资费结构。政府采取全国统一定价,基本电信业务等采取了低资费政策,而对普通居民相对用量不大的国际长途电话、国内长途电话等业务实行了较高的资费标准。力求大部分住宅用户能够使用基本的电话服务,并维持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这个政策一直主导着我国的电信资费结构。 改革开放后,在电话需求紧张及移

37、动电话发展初期,国家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些特殊政策,允许在一些业务资费的基础上增加附加费,允许一些业务提高资费标准,允许新业务采取较高的资费。特别是90年代初,国家采用了高初装费政策,大幅度提高了电话的初装费水平,并制订了较高标准的入网费水平。这既缓解了供需矛盾,又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建设资金,正是由于遵循了价格规律,才促进了电信业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使亿万普通用户在短短几年内享受到最基本的电话服务,这一通信发展奇迹令世界瞩目。 实行交叉补贴的最大好处是照顾了国内中低水平地区消费者的利益。近几年,我国东部地区每年仅补贴中西部电信就高达百亿元,高收入业务补贴本地电话和电报业务的数额也高达百亿元,对

38、农村电话的补贴就更为可观。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业务间比价不合理的状况也日益突出,我国政府对电信资费调整的力度和频次也开始加大、加快。1995年以来,我国对电信资费多次进行调整,特别是1999年3 月和10月的两次结构性调整,使电信资费总水平大幅度降低。国际及港澳台资费几经调整,资费水平降低了6070,电话初装费和移动电话入网费分别降低81和75,长途电话和出租电路资费也在大幅度下降,对市话资费只进行了微调。2M长途数字电路月租费下降84,中继线月租费下降90,因特网资费下降7080。 尽管如此,少数用户仍对电信资费有“明降暗升”的议论。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觉。对电信资费作有升有降的结构

39、性调整,是各国电信资费调整的普遍做法。我国电信业务长期实行垄断经营,为了加快发展,一直沿用交叉补贴政策,并出台了一些特殊政策和强制性标准。有些资费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使电信资费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电信资费政策取向更多地考虑了主导电信企业的可持续投资和普通用户的承受力,致使一些业务高于成本或低于成本销售的现象同时存在,资费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 另外,我国电信资费的管理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定价项目过多,企业缺乏定价的自主权,也影响了企业加强管理和实行专业核算、提高效益的积极性。由于资费标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些资费价格背离价值,业务间比价不合理的状况也滞后于电信体制的变革,滞后于

40、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变化,因而滞后于社会各界及用户的期望。 对电信资费作有升有降的结构性调整,是各国电信市场由垄断走向竞争后资费调整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电信体制改革后的必然选择。 开放电信市场,竞争首先会在过去利润丰厚的国际和长途电话业务间展开,而依靠交叉补贴维持运营的市话资费将不得不进行调整。例如:近年来,香港国际电话资费逐年降低,但去年9月,香港电信将住宅电话月租费由68.9港元提高到90港元。1990年至1996年,一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长途电话费用平均下降了30,但市话月租费、通话费作了相应提高。因此,兼顾国家、企业、用户三者利益,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信资费机制,在资费总水平降低

41、的前提下,逐步减少业务间的交叉补贴,以成本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对电信资费进行有升有降的结构性调整,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是一个值得人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有的用户认为,我国国民收入低,电信资费占收入的比重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还高不合理,由此得出结论:我国的电信资费太高。这种比法有道理吗? 实际上,翻看国际电联的统计资料,我们就能发现:不发达国家的电信资费高于发达国家的电信资费, 所占比重自然也就高。如1999年,世界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电信资费占人均GDP的比重是 19.1,中下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比重是3.8,高收入国家是0.7,中上收入国家和地区是1.8。我国属于中下收入的国家占3.1,低于这一收入群的平

42、均值。如果我们的花费比美国还低,那就说明我们的经济比人家发展还快,生活比人家还好。拿买汽车来说,美国人只要一两个月的收入就能买一辆,而我们即使不吃不喝也得攒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钱才能买得起。 1999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对人口在4万以上的206个经济体的各项电信指标进行了统计。从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GDP指标在206个经济体中排135位;本地通话费指标排在152位;住宅电话月租费指标排在164位;商业电话月租费指标排在160位。我国的大多数指标均排位靠后,这也说明,目前我国电信用户已经在超前享受着某些电信业务。 电信资费调整的方向 公开、透明、灵活、多样;与市场接轨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

43、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我国电信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破除垄断、保护竞争,尽快创造健康、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促进通信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必要对电信业务资费政策和资费标准进行一次全面的结构性调整。 首先,现行电信资费的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资费政策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电信业务资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同电信业务资费之间比价关系不合理,没有形成以专业成本为基础的定价体系。改革的出路是: 逐步实现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在兼顾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三方面利益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起以成本为基础的电信资费结构。尽快取消业务间的交叉补贴,

44、减少地区间的交叉补贴,理顺资费结构,使资费成为政府对电信行业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电信资费政策参照了世界上多数国家垄断运营时期的做法,运用不同电信业务之间的补贴,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广大中低收入的用户能够负担得起最基本的电话服务,使我国的市内电话得以迅速发展,但同时,由于这一政策的采用,也造成了长途、国际业务利润较高,市话业务普遍亏损的局面,使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各专业资费与成本相扭曲。为适应电信市场的竞争机制的形成,有必要逐步以专业成本为基础,降低利润过高的业务资费标准,提高亏损业务的资费标准,调整电信资费政策及结构,实现运营企业公平竞争。 放开部分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

45、过去几十年由于客观原因,总是政府代替市场在控制资费,价格的平衡点总是不好找。今后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逐步减少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实现企业自由竞争,让市场更多地调节价格,自动寻找调节点是趋势所在。 逐步实行分级管理、差别定价,让用户有丰富多样的资费“套餐”可以选择。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很大,加上消费层次多样,用户的承受能力高低不一,所以过去那种全国统一一个价的资费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如今市场发展。要形成一套满足东中西部市场需求、考虑城乡消费差异和用户不同消费层次的资费体系,就必须实行分级管理、差别定价,改变过去资费管理过于集中、全国一价的僵硬模式,以价格的多样性来适应市场和需求的多样

46、性。 总之,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的合理性都是相对的,并总是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在一定时间内,并非价格愈低愈好。如果我们的消费者、企业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都能兼顾国家、企业、用户三者利益,冷静对待刚刚走入市场的电信企业,电信资费的调整也就不再是一个解不开的 “谜”。世界各地手机上网概况按传统的经济理论,市场需求决定商品供应,但据战略数据公司4月20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这种经济理论在电子商务市场并不适用,尤其表现在可上网移动电话方面。这份题为“智能电话(Smart Phone)与无线PDA(个人数字助理)”的报告,称2300年可上网移动电话的市场销售额可望达到8.67亿美元,到2005年,将

47、比目前增加900,为78亿美元。今年以来,WAP手机在全球的迅猛发展恰恰印证了这一点。一、欧洲英国(1)英国电信英国电信公司和ATT公司日前表示,它们将联合对移动互联网漫游服务进行测试,以确保用户能够在国外使用自己的移动互联网电话。英国电信公司Cellnet移动计部和ATT公司美国无线服务分部表示,它们将和香港的SmarTone公司及台湾的FarEasTone公司合作,对高速互联网电话的漫游服务进行测试。测试将包括可以大大提高移动互联网接入速度的GPRS技术。这种技术即将于今年下半年在英国、香港和台湾等地推出。英国电信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上述测试工作己于今年第二季度展开。GPRS电话的数据传输速度要比目前的互联网电话快10倍以上,从而允许用户使用定制化的新闻服务和视频应用程序。为在新一轮电信革命中保持领先地位,英国电信公司(BT)4月13日宣布了一项重要的企业重组计划,将公司的全球资产按照市场格局划分,重组成四个新的部门,其中BT Wire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