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算机网络基础 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60024 课程类别: 必修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学时: 60 理论学时: 26 实践学时: 34 学分: 3.5 制订人: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基础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后续课程为路由、交换、广域网和无线安全等课程。(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多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
2、式。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二、课程任务与教学目标(一)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网络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掌握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2. 掌握七层结构的划分、每一层的具体作用。3. 掌握IP编址技术。4. 初步掌握通信网络基础知识。5
3、. 初步掌握网络规划和布线。6. 掌握Cisco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调试;(2)能力目标1. 掌握网络的七层结构,初步学会网络分析工具的使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使学生掌握网络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网络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网络的构建能力3. 掌握路由器的使用,培养学生使用网络互联设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素质目标1.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2.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攻克难关,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3. 使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生活在网络为中心的世界(一)教学目标描述网络如何影响
4、我们的日常生活;描述数据网络在以人为本的网络中的角色;确定任意数据网络的关键组件;确定融合网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描述网络体系结构的特征:容错能力、可扩展性、服务质量以及安全性。(二)教学内容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相互通信;通信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网络为平台;Internet的体系结构;网络的发展趋势。(三)重点、难点重点:Internet的体系结构(四)本单元教学设计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第二单元 跨越网络的通信(一)教学目标描述网络的结构,包括成功通信所需的设备和介质;说明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功
5、能;说明使用分层模型来描述网络功能的优点;描述以下两种公认网络模型中每一层的作用:TCP/IP 模型和OSI模型;说明编址和命名方案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通信平台;LAN、WAN和网际网络;协议;使用分层模型;网络编址(三)重点、难点重点:LAN、WAN和网际网络难点:网络编址(四)教学设计建议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第三单元 应用层功能和协议(一)教学目标描述 OSI 模型的上三层功能如何为终端用户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描述 TCP/IP 应用层协议如何提供 OSI 模型的上层结构所指定的
6、服务;规定人们如何在信息网络中使用应用层通信; 描述常见 TCP/IP 应用程序的功能;描述使用点对点应用程序及Gnutella协议的文件共享过程;解释协议如何确保一种设备上运行的各种服务可以向很多不同网络设备收发数据。(二)教学内容应用程序 网络间的接口;准备应用程序和服务;应用层协议及服务实例(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应用层协议及服务实例难点:应用层协议及服务实例(四)教学设计建议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第四单元 OSI传输层(一)教学目标解释传输层的需求;确定传输层在终端应用程序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中
7、所扮演的角色;描述两种 TCP/IP 传输层协议 TCP 和 UDP 协议的作用。解释传输层的关键功能,包括可靠性、端口寻址以及数据分段;解释 TCP 和 UDP 协议如何发挥各自的关键功能;确定 TCP 或 UDP 协议的应用场合,并举出使用每个协议的应用程序的例子。(二)教学内容传输层的作用;TCP协议 可靠通信;管理TCP会话;UDP协议 低开销通信。(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TCP协议难点:TCP协议(四)教学设计建议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第五单元 OSI网络层(一)教学目标描述网络层在从一台终
8、端设备到另一台终端设备的通信时所起的作用;分析最常用的网络层协议 Internet 协议(IP)及其提供无连接服务和尽力服务方面的功能;了解将设备划分(即分组)网络时使用的指导原则;了解设备的分层编址及其如何实现网络之间的通信;了解有关路由、下一跳地址和转发到目的网络的数据包的基础知识。(二)教学内容IPv4;网络 将主机分组;路由 数据包的处理方式; 路由过程:如何学到路由。(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IP协议难点:IP协议(四)教学设计建议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第六单元 IPv4地址(一)教学目标解释
9、 IP 地址的结构并掌握换算 8 位二进制和十进制数字的能力;按照类型对给定的 IPv4 地址分类并描述其在网络中的使用方式;说明 ISP 如何将地址分配给网络以及管理员如何在网络内分配地址;确定主机地址的网络部分并说明子网掩码在划分网络中的作用;根据给定的 IPv4 地址信息和设计标准,计算相应的地址组成部分;在主机上使用常用的测试实用程序来验证和测试网络连通性以及 IP 协议栈的运行状态。(二)教学内容IPv4地址;不同用途的地址; 分配地址 ;是否与我在同一网络中; 地址计算; 网络层测试。(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IPv4地址;不同用途的地址;分配地址 ;否与我在同一网络中;地址计算难
10、点:地址计算(四)教学设计建议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第七单元 数据链路层(一)教学目标说明数据链路层协议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阐述数据链路层如何准备数据,以便通过网络介质传输;描述不同类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认识几种常见的逻辑网络拓扑,还可以说明逻辑拓扑确定网络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方式;解释将数据包封装成帧以方便介质访问的意图;描述第2层帧结构并认识通用字段;解释帧头和帧尾主要字段(包括编址、服务质量、协议类型以及帧校验序列)的功能。(二)教学内容数据链路层 访问介质;媒介访问控制技术;媒介访问控制编址和数
11、据成帧; 数据封装的完整过程。(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媒介访问控制技术;媒介访问控制编址和数据成帧难点:媒介访问控制编址和数据成帧(四)教学设计建议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第八单元 OSI物理层(一)教学目标了解数据通信基础;说明物理层协议和服务在支持数据网络通信方面的作用;描述物理层和信号在网络中的用途;描述在通过本地介质传输帧的过程中,用于表示比特的信号所扮演的角色;识别铜缆、光缆和无线网络介质的基本特征;说明铜缆、光缆和无线网络介质的常见用途。(二)教学内容数据通信基础;物理层 通信信号;物理信号
12、和编码: 表示比特; 连接通信(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数据通信基础;物理层 通信信号;物理信号和编码难点:数据通信基础(四)教学设计建议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第九单元 以太网(一)教学目标描述以太网的演变过程;说明以太网帧的各个字段;描述以太网协议所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功能和特性;描述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比较以太网集线器和交换机;解释地址解析协议 (ARP)(二)教学内容以太网概述;以太网MAC;以太网物理层;集线器和交换机;解释地址解析协议(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以太网概述;以太网MA
13、C;以太网物理层;集线器和交换机;地址解析协议 难点:地址解析协议 (ARP)(四)教学设计建议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第十单元 网络规划和布线(一)教学目标识别建立 LAN 连接所需的基本网络介质;识别 LAN 中的中间设备和终端设备连接的类型;识别直通电缆和交叉电缆适用的引脚配置;识别用于 WAN 连接的不同布线类型、标准和端口;定义设备管理连接在使用 Cisco 设备时的作用;为网际网络设计编址方案,以及为主机、网络设备和路由器接口分配地址范围;比较不同网络设计的重要性有何异同。(二)教学内容LAN
14、 建立物理连接;设备互连;制定编址方案;计算子网;设备互连(设备接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制定编址方案;计算子网;设备互连(设备接口)难点:计算子网;设备互连(设备接口)(四)教学设计建议建议任课教师根据本单元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四、教学条件(一)师资要求(1)本课程要求具有讲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2)教师在讲课前取得相应的思科ccna 1教师资格。(二)实训设施要求(1)学校建有网络实训室,并有实验器材,如:线缆制作工具和材料,交换机、路由器等(2)要求有较高计算机配置的实验实训条件(能同时运行思科的课件和Pa
15、cket Tracer)(3)计算机稳定的接入互联网(三)建议选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网络基础知识(美)Wendell Odom;Thomas Knott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1(2)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6(3)CCNA学习指南(中文第六版)(640-802)(美)Todd Lammle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2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建议1.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该课程教学在组织形式上采用课堂教学+现场实验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主讲教师全部由双师型教师组成,实训教学指导教师由双师型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实验过程实施中采用集中讲授+分
16、组讨论+单人练习模式,由主讲教师集中讲解并演示,再分组进行讨论并单人单机完成实验,在此过程可接受主讲教师的辅导,实验完成之后由指导教师完成本次项目实训的考核,每次实训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总结并填写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教学中贯彻讲解、演示、练习、考评、总结五个环节,围绕项目中专业能力目标培训的要求,展开教学,一步一级,环环相扣,形成一条专项技能培训链,只要进入这条培训链,就会装载必要的知识能力目标,获得专项生产实践的能力,融进良好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习要求,实现学习目的。 2.教师指导方法 实物教学:教学内容的论述结合实物,说到看到,直观易懂。 讲练结合:讲到练到,说到做到,语音文字不再
17、空洞,手把手传授专业能力目标。 问题启发:由案例展开教学内容,将学与用相结合。由问题导入论述,多采用设问方法引起学生兴趣,解决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 自主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学生实验环节,设计问题和任务,通过集体讨论,确定方案,再由学生实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能力目标学习环节,针对每个实验项目,提出问题,布置预习任务,由学生检索资料,自主完成。 实景体验:结合实际工作环境,体验岗位现场职业人的工作和责任,建立职业责任感。 3.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后应主动参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以增加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培养职
18、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机会。在校内实训时还应该和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经验,在校外实训时应多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1.开发适合教师与学生使用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2.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阶段实训,让学生在真是的环境中磨炼自己,提升其职业综合素质。 3.编写实训指导手册和电子实验题目,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和远程实验室开放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三)学时分配(1)总学时分配单元标题学
19、时分配讲授实训合计第1单元生活在网络为中心的世界22第2单元 跨越网络的通信224第3单元 应用层功能和协议224第4单元 OSI传输层448第5单元 OSI网络层448第6单元IPv4地址246第7单元数据链路层246第8单元OSI物理层224第9单元以太网246第10单元网络规划和布线268机动224总 计263460(2)实训教学学时分配单元实训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学时备注第二单元实训项1:Packet Tracer和Wireshark的使用初步了解Packet Tracer和Wireshark的使用2第三单元实训项目1:管理web服务器,电子邮件协议使用 Web 浏览器连接服务器,并使用
20、Wireshark 捕获通信;配置并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应用程序连接 eagle-server 网络服务。然后使用 Wireshark 捕获通信,并分析捕获的数据包。2第四单元实训项目1:Wireshark 捕获和分析传输层和应用层协议Wireshark 捕获并了解 FTP 会话中的 TCP 报头字段及其工作方式;监控和分析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客户端应用程序(FTP 和 HTTP)通信。4第五单元实训项目1检查网关和路由使用相关的工具检查网关和路由4第六单元实训项目1:网络层研究ping 和 tracert 命令;Wireshark 捕获 ICMP 数据包;子网和路由配置4第七单元实训项目1:研
21、究帧Wireshark 捕获和分析 Ethernet II 帧头字段4第八单元实训项目1:无线和介质连接器实验无线实验;高效的网络故障排除要求具备凭肉眼区分直通电缆和交叉 UTP 电缆以及测试正确和错误的电缆终端的能力。2第九单元实训项目1:以太网实验地址解析协议分析,以太网设备使用4第十单元实训项目1:网络规划和布线实验进行网络规划,完成小型网络的设计6六、考核与评价(一)考核方式1.考评方式 建立过程考评(项目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2.考评要求 考试实行“过程式”考核。每个项目结束后均进行一次考核,把期末集中一次考核决定学生成绩改为分次考核,不仅
22、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目标和操作能力,也考核学生的社会能力,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也是考核的过程。 考核方法是:作业、出勤、课堂回答问题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试卷笔试占总成绩的80%。 (1)知识考核:以专业能力、知识掌握、技能训练目标为依据,实施应知应会的考核,在期末按照笔试闭卷的办法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50。 (2)实验过程考核:总分100分,占总成绩的30。本课程实训环节的成绩是在累积每个项目成绩的基础上形成的,每个项目根据其所起的作用不同具有不同的分值,同时还开展小组内的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小组间的学生互评,自评和互评的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参考依据。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包括工作态度、小组工作能力、综合职业素养、项目完成情况等。 (二)教学评价(1)改革评价手段和办法,加强实践性技能的考核,可采用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办法相结合。 (2)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实践环节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