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中期检查评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中期检查评估.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青年专项资助课题(xjk06qxj005)网络教研的研究与实践之子课题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中期检查汇报执笔:孙国强 徐忠猛一、主要研究过程与做法(一)准备阶段1、开展网络教研现状调研课题组采用网络搜索、现场参观考察、与管理员交流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通过对K12、南京教育信息网、广州天河部落、教育在线、天津教研网等网站的深度剖析,基本了解了现在流行的网络教研运行模式,掌握了我市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单位的计算机配备和上网情况、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摸清了教研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2、准备网络教研主平台网络教研主平台是指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虚拟场所,包括硬件、软件和
2、人员等三部分。课题组从研究初期就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并逐步实施,目前已经完成了硬件主平台的建设。规划及建设硬件主平台的内容包括:市网络教研主平台包含以岳阳县教学仪器电教站网络中心为依托建设的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网络教研平台,以岳阳市教科院网络中心为依托建设的岳阳教育教学网,以岳阳市十四中网络中心为依托建设的岳阳市继续教育网。这三个网站,完善和添置了WEB服务器、DATA服务器、RESOURCES服务器等系列服务器;安装了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安装了电源防雷器、网络防雷器、天馈信号防雷器及空调、温度监控等安全防护设备;用100M光纤接入因特网,同时安装了卫星接收系统。市网络教研主平台建
3、成后,将县市区教研网有机地整合进来,将有教研特色的学校网站融合进来,将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网站及博客文章链接进来,这样就形成了网络教研硬件完整的平台。 (主平台拓朴图)3、规划和建设了网络教研的软件平台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网络教研平台将教研信息与活动按“学段学科类别”的方式进行划分,并规划了教研新闻发布、教育资源库、教研论坛、教研博客等功能模块,能够让教师方便地在各模块中操作及搜集信息。数据的存取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实现,优化了查询,便利了事务管理,增加了存储容量。网站采用.NET框架研发,用C#语言实现,对于上传、下载、实时会话等有强大的功能,并将实现网络视频会议。网站为教师提供装机软件、办公软
4、件、多媒体制作软件、学生竞赛软件、远程教育软件等实用工具,为教师的网络研修提供方便。网站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遴选。一是购买,在课题研究阶段购买了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与山东省远大网络多媒体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的朗威DISLab教学资源,购买了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开发的东师理想教学资源,购买了湖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的DVD交互式教学资源;二是利用卫星接收系统下载和整理优秀资源;三是评选,课题组每年组织教师开展课件竞赛、论文竞赛、三优联评竞赛、“金鹗杯”教师竞赛、远程教育优质课竞赛等活动,将优秀成果遴选到本地资源库中;四是自主研发,课题组分阶段、分科目将教学资源的开发分派到相关单
5、位、相关教师自主开发。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完善了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解决了资源难找的问题,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利用率,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素质。4、构建了网络教研人员体系网络教研的主体是教师,通过会议要求、学科培训、评比竞赛、目标考评、电话联系、激励机制等多种途径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中来,丰富网络活动的内涵,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和兴致,让网络教研为教学服务。网络教研长效运转的坚强后盾是各级领导,只有领导重视和支持,网络教研才能从人力、物力、财力等诸方面得到保障。网络教研的技术支持是教育专家和技术人员,教育专家的参与能让教研活动有声有
6、色、不偏不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网络教研的后勤保障。网络教研的最终实施对象是学生,网络研修的成果、体会、心得会影响或改变教师的观念,改善课堂的效果,提高课堂的效率。网络教研的成员支撑包括教师、领导、专家、管理员、技术员、学生等,充分调动成员兴趣,激发成员活力,现代教育的面貌会得到明显的改观。课题组通过招聘、单位推荐、个人申报、相互引进等措施,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管理人员队伍,初步构建了层级网络教研管理体系,建立起以各级教研员和教研骨干为主的网络教研员队伍,并明确了职责分工,在网站和论坛上给予相应的操作权限。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保证了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活力。另外,课题组也不断地通过培训、网络管理员会
7、议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课题研究阶段召开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和业务讲座达12次,加强了网络教研管理人员队伍建设。5、网络教研平台制度建设及学校融合规划网络教研既要通过自主激发以促进,也要依靠制度保障来维持。至目前,市教育局和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颁发了系列制度,如岳阳市网络教研员管理规程、岳阳教研论坛版主管理制度、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网络教研的意见、网络教研考评制度、网络教研活动组织制度、网络集体备课指导意见等。完善的制度体系有力地保障了网络教研的科学性、安全性、规范性、经常性。学校是网络教研的重要元素,逐步地让学校网站融合到网络教研平台中来是课题研究阶段及
8、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的步骤是先将国家、省市级合格学校纳入到平台中来,然后分步将远程教育站点纳入到平台中来,最终让所有的合格学校都参加到网络教研平台体系中。 (网络教研区域图)6、合理规划网络教研内容和组织形式网络教研作为新鲜事物有自己的特点:研讨的内涵会更加丰富、参与的人员会更加广泛、研讨的形式会千姿百态。针对不同形式的系统专题或个体案例,课题组合理地规划教研内容,用不同的形式组织实施。同时,凭借网络,可以将网络环境下学科与课程整合带入课堂,并实时将教学研究带入网络;网络教研的问题讨论、在线答疑、网络教研的研究评价等可以利用网络本身的特点来完成,这有力地加强了教研的实效性、互动性、
9、多元化。网络教研是常规教研的发展,不强调拋开常教研而只进行网络教研,课题组引导参与学校和教师有机地将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有机地整合。(二)实施阶段1、制度建设网络教研既要通过自我激发来参加,也要靠制度保障来维持,目前由市教育局和教科所颁发了一些制度,如:岳阳市网络教研员管理规程(2、主平台建设(1)规划各模块功能:明确教研新闻发布、教育资源库、教研论坛、教研博客各模块的功能,充分发挥各自在网络教研中的作用;(2)划分各模块栏目:按当前流行做法,分学科、分专题划分栏目;将逐步发展到按 “学段学科类别”或“学科学段类别”方式进行划分;(3)收集、遴选优质资源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课题组通过教师上传
10、、合作单位(如各出版社、各大网校)提供、购买部分优质资源等途径,初步建立起了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部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3、管理员队伍建设,课题组通过招聘、单位推荐、个人申报、相互引进等措施,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管理员队伍,初步构建了层级网络教研管理体系,建立起以各级教研员和教研骨干为主的网络教研员队伍,并明确了职责分工,在网站和论坛上给与了相应的操作权限。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保证了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活力。另外,课题组也不断地通过培训、网络管理员会议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仅2007年全年20人以上的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和业务讲座就有5次。4、开展灵活多
11、样的网络教研活动到目前为止,课题组通过任务驱动式网络教研、问题式网络教研、主题式网络教研、反思式网络教研、专题式网络教研等形式,组织了以下五种类型的网络教研活动(1)远程研修依托岳阳市教育局和教科所,2007年组织了21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开发的新课程远程研修课程的网络研修。学员通过观看视频录像和专家推荐的网络课程资源、完成研修作业、参与在线研讨、撰写研修总结和心得体会,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氛围中,解决了新课程推进中教师的疑难困惑,切实提升了教师理解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探索了跟进教师日常教学、吸引教师全员参与的网络教研机制。(2)网络竞赛先后举办了课
12、件竞赛,学生绘画、书法作品网络大赛,我的专业成长之路网络征文、职教论文网络评审等,征集参赛课件达1023个,学生绘画、书法有效作品1227件。(3)专家讲座经常邀请省、市专家进行专题网络讲座。如省教科院美术教研员朱小林老师、美术出版社的黎丹副社长、市教科所的各学科教研员等。(4)集体备课网上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了集中优势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并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主平台以市教科所学科教研员为召集人,各校以教科室和教研组长为召集人,经常开展网上集体备课。除此之外,通过对论坛的统计,近两年我市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组织了网上集体研讨。(5)经验交流不少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在论坛也开设了自己的主题帖,网
13、上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已成为一种习惯。5、指导子课题开展研究(1)对子课题研究方案严格把关;(2)通过邮件定期汇总子课题研究进展;(3)建立了QQ群,经常磋商研究情况;6、研讨并初步建立起网络教研活动的评价机制。在主平台,课题组安装了考评管理员的“版主评定”插件,对组织网络教研的管理员团队进行评价;参与教师的评估从网络访问纪录,参与讨论发言纪录,网络在线时长,活动参与的次数与成绩等指标中提取。每学期汇总一次,每年表彰一次。同时,课题组还在争取把参与网络教研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体系。二、初步形成的重要研究观点(一)初步明确了网络教研的内涵与外延1、网络教研的内涵网络教研指在教育教学理
14、论和信息科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通信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进行教育教学指导、研究、沟通、交流、培训的教育教学研究形式。网络教研是常规教研的一种延伸,它并不否认其他形式教研工作的作用,而是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探索新型教研方式,以挖掘内在教研资源,扩大教育教研的职能。参加研讨的人员群体是多元的,有本地中小学教师、有外省教师、有学生家长;参加研讨的人员地位是平等的,有领导、有群众,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参加研讨的人员观点是公开的,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在多元、多向、多样之中呈现出智慧的光彩。2、网络教研
15、的特点:(1)网络教研是一种知识的流动网络教研不但是平时实地教研的延续,更是教师们知识传递的集散地。教师们不限时间、地点开展教学研究,既能围绕教研主题进行学习、讨论,也能更深层次地促使大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谈出自己的体会。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如果光靠平时的实地研究,这些经验或想法是流动不起来的(毕竟实地教研,发言的面是有限的)。有了网络,大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示出来,让更多人阅读,这就是一种知识的流动。(2)网络教研是一种知识的共享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研究,不但让知识流动起来,更是为了让知识共享起来,进而促进知识创新,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网络教研,互动、交往、讨论、对话、知识共享
16、与内化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一个苹果交换了,还是各得一个苹果;一个思想交换了,换回来的是两个思想。网络教研给教师们提供了交流思想、共享思想的平台。大家在阅读别人的思想的同时,获得了别人的思想(智慧)。(3)网络教研是一种知识的创新利用网络开展教学研究,无论从深度、广度,教师们的认识水平都有较快地提高。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才能通过网络教研,使知识流动起来,得到共享,产生出新的知识。我们教师的知识与智慧都在其中得到共同增长。正如理论所说:从智慧的层次来说,社会知识只有转化为自己知识,才能被我们所利用,才能成为智慧的一部分,与智慧融合成一个整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自己的知识只有通过社会知
17、识的转化,才能上升到理论体系,才能充分地开发它的价值,让更多的人学习、获得,并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得到发展,最后再经过知识的私有化,成为私有知识而被利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二)初步构建了网络教研中的教研活动模式1、网络教研活动应遵循的原则(1)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相结合原则。(2)科学性原则。(3)网络教研深化校本教研发展的原则。(4)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原则。2、网络教研活动模式网络教研模式是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网络教研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1)建立网络教研团队网络教研团队的形成主要是由本区域内的学科教师、县(市、区)学科
18、教研员、市(地)级学科教研员、学科专家和其他人员组成。其中,学科专家可以聘请上一级教研机构的教研员、大学教授和学校特级教师,其他人员包括网络平台管理人员、少量学生家长。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是活动的主体,平等参与整个教研活动。市(地)和县(市、区)学科教研员除了平等的参与活动之外,市(地)级教研员在组织层面上主要是:选好每次活动的主题,筛选活动必要的资料,联系相关学科专家和县(市、区)学科教研员。县(市、区)学科教研员主要是组织本辖区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之中来。这种组织在网络教研活动开始之初有且十分重要,是他组织向自组织的过渡阶段。只有当网络教研活动给学科教师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19、后,才能形成自组织。形成自组织后,即可形成多个小的团队,当然,主题也会多种多样,活动形式也才会百花齐放。(2)搭建网络教研平台a、搭建网络教研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必须要有信息载体、开展活动的平台,也是开展网络教研的基础。网络教研平台主要由市(地)教研网、教研资源平台和教研服务平台三部分组成。市(地)教研网主要是用来发布教研活动及管理信息,教育、教学、教研方面的政策和引领性的教育理论与案例;教研资源平台主要用作教研资源的开发、发布、管理、应用,比如课堂教学实录(视频点播)、优秀教育软件发布等;教研服务平台主要是为教研活动参与者提供在线信息发布、交流与讨论的相关信息,同时,作为网络教研的组织者还必须建
20、立公共的在线实时交流工具,如QQ群,UC房间等。b、平台各模块功能的划分与管理网络教研平台搭建好后,首先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作好平台各模块功能的划分与管理。模块功能的划分相当重要,一般应该规划三级子栏目,否则,在使用过程就会出现信息无法归属到相应的栏目,也会使信息浏览者不能从丰富的信息中快速、准确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栏目的划分,一般按“学段学科类别”或“学科学段类别”方式进行。c、建立资源建设、管理的队伍资源建设、管理的队伍中,管理人员可以分系统管理员、信息安全管理员、栏目总编(学科教研员)和注册用户(活动参与者)组成。系统管理员一般就是市(地)教研机构网站的维护人员承担,他们主要负责网站系统开发
21、和维护,保障系统稳定安全,开通栏目总编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权限。栏目总编辑主要组织上传并推荐优质资源,对注册用户提供的资源进行审核,组织利用资源进行网上教研活动,如组织观看课堂视频录像、网上答疑等。同时,栏目总编也是实时在线交流、讨论工具(QQ群、MSN和UC等)创始人和管理者。信息安全员与总编合作,主要负责抽查栏目内容信息安全,对栏目文字、图片进行调整并通知对方;注册用户有浏览、上传、下载信息资源,发表评论和请求专家帮助的权限。(3)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活动主要分为主题确定、个人学习、集体交流讨论和个人反思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活动是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从培养活动参与者综合能力方面来看,每
22、个环节的信息获取、处理、发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下分别对四个阶段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a、主题确定阶段在主题确定阶段主要是选定主题,选取主要承担者并发布与主题相关的信息。主题的确定主要由市(地)学科教研员收集教育教学过程反应比较集中,需要经过实践或讨论的教育热点、难点、盲点问题,并在小范围内经过讨论交流,寻求并确定问题初步的解决办法及形式。接下来就是选取或征集网络教研群体中某个个体或小团体承担问题解决所确定的实践内容。在这个环节中,学科教研员有必要与任务承担者进行交流、讨论并设计问题解决的方式与方法,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研究案例或方案。然后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发布相关信息。b、
23、个人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网络教研参与者根据活动主题,收集相关信息,发表个人观点的阶段。当网络教研活动完成第一个阶段的任务后,作为网络教研活动的参与者,个人学习就显得相当重要。要做到明白活动主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阅读主题承担者提供的资料,梳理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是否能够较好的解决该问题。若能,其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否最优,能否改进。若不能,确定需要努力学习的方向,收集相关的信息或进行实践,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针对教研活动的主题进行研讨。然后将个人或小组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布到网络教研平台上,供其他活动参与者学习、交流。c、集体交流、讨论阶段集
24、体交流、讨论阶段一般由活动的主要组织者组织。根据前两个阶段的活动情况,组织者确定活动参与者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内,利用语音、视频或文字等信息载体,进行在线实时交流,以便于问题解决更加明确或将活动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首先由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一般是主题的确定者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阐明活动主题的重要性,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方式与方法,以及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等内容。其次由活动参与者根据个人或小团体的活动情况,就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及其取得相关成果,重点提出或阐述问题解决的独特方式与方法,与其他活动参与者进行交流与讨论。最后,由参与活动过程的秘书(每次活动可以指定1-2位活动参与者作为秘
25、书)整理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与结果,然后发布到网络教研平台相关的栏目中,供活动参与者学习、内化。d、反思、实践阶段在这个阶段,活动参与者主要结合前三个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阶段不仅是找出差距,更重要的是吸取他人精华,并将其活动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从实践的过程再次梳理、总结、升华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问题方式,促进专业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前三个活动环节均被肯定的方式或方法在特定的教育教学环节中不能产生效果的情况。那么,我们即可将其作为一个问题发布出来,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或者在个人反思阶段,通过实践,形成了比前三个环节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样可以发布出
26、来,让更多活动参与者共享研究成果。(三)初步形成了网络教研管理考核办法和评价方案1、管理与评价目的对我市网络教研工作进行管理与评价,是我市教学管理与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更能促进教研工作方式转变,更能提高教研管理信息化水平。2、管理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网络教研工作总结:该总结是年度工作总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网络教研工作成果 、问题、体会及以后的工作计划与建议。(2)网络教研工作参与度:各学科教师博客的日志数、参与评论数、访问数量、本人的评论数与回应数。(3)日常网络教研工作:提供教师教学学习资源,逐步形成同步教学的资源服务和教研支持,并注重时效与质量,组织教学热点问题和难点的
27、讨论,研究互动方式,提高互动式频数,丰富互动内容,除学科博客外的教研室网站提供网络信息的支持。(4)教师个人博客:采用实名制管理方法,设计美观、内容齐全、注重实效,形成自主管理和更新的机制。博客的主要内容如下:a、个人学期年度教学工作计划;b、教师的教学的反思,教学论文;c、教师学习资源:教案、案例评价、课堂实录、课件、单元测试卷等。d、网上热点、难点问题讨论;e、参与市教研部门每月的网络教研主题的讨论;f、参与学校网络教研主题的讨论;g、对学校教师、学生提出问题的回复(全部回复);h、推荐给其他教师的优秀论文和精美文章(转载);i、应在网上公布的其它内容j、学科网络教研工作总结。(5)参与网
28、络教研的有关要求a、每位青年教师(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每周不得少于一次,并且要参与教研部门或学校教研主题的交流发言,对教学录像、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故事、教学心得等文章进行浏览后,写出体会、回贴、学习体会采用实名制(在自己的贴子后面贴加自己的名字,以备检查)。40至46周岁教师每两周一次,46周至50周岁以上每月一次。b、每位青年教师(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在自己的博客上每周发表的日志篇数不少于2篇,参与本校教师博客回贴不得少于1篇。40至46周岁教师每周1篇,46至50周岁的教师每月1篇。c、50周岁以上的教师会播放光盘,会上网浏览。d、教师回贴要求实事求是,不诋毁、攻击他人。3、
29、管理评价标准及方法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按年终考核分A、B、C 三个等级。A级:内容具备10项,基本内容齐全,各项基本内容达到规定数量和质量。B级:内容具备8项,基本内容相对齐全,三次基本内容未达到规定数量和质量。C级:内容具备6项,基本内容不齐全,一半以上基本内容达不到规定数量和质量。4、管理与评价结果应用(1)对网络教研工作进行奖励:每年组织“网络教研之星”评选,并根据平时考核情况设一等、二等、三等奖若干名进行奖励。(2)网络教研工作评价结果按一定权重计入年终考核。(3)网络教研工作列为教师一年聘期内的工作目标(四)初步确立了网络教研的保障机制网络教研的制度和其他制度不一样,必须照顾它的独特性。
30、首先在时间上,空间上不能做什么规定。因为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交流形式。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是“没有控制的中心”,这种“去中心化”特点从侧面反映出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媒体呼唤更加开放和自由的传播环境,二是公众渴望得到更多自由与权利,包括“话语权”、“知情权”、“民主参与权”等。换种说法是网络教研是个自由发表看法的地方,观点不被限制,思维不被禁锢,时间不限定、地点不集中。教师在学校、在家庭里、在酒吧里都可以随时登陆学习、教研。因此,如何保证网络教研,我们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网络教研必须有明确的主题 网络教研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
31、研究活动,提高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让自己的知识流转起来,达到知识共享,共同创造新的知识,这是网络赋予网络教研的一条生命线,有利于保证教研的有效性。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教师的知识的获得或付出都是盲目的,游离的,这样不能组织起有效的教研。2、网络教研必须有任务驱动 网络教研是一种群体性的教学研讨行动。因此,任务明确,调动教师积极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关注教师关心的热点问题,第二,任务要明确,第三,实地教研与网络教研结合,使任务落实到人,这样才能使教研活动顺利得以开展。3、网络教研必须有相应的范围。网络教研虽然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事实上还是有一定的范围才好。因为既然是教研,必然有时效性,
32、不可能无限期的讨论下去。所以原则上必须限定某个时期作为讨论时间,这样可以相对集中地研讨必须研讨的问题。三、主要阶段性成果通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网络教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研究模式,也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在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通过实践与研究,老师们都是自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统计、调查、研究得出,我们经常使用信息技术备课的占全市教师总数的87.8%,偶尔使用信息技术备课的占全市教师总数的6.1%,很少使用信息技术备课的占全市教师总数的4.
33、7%,不使用信息技术备课的占全市教师总数的1.4%。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或进行教学方面,能独立完成的占全市教师总数的40.7%,能够与别人合作完成的占全市教师总数的75.2%,能够使用成品软件的教师占全市教师总数的91.1%。 (二)、促进了我市中小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建设 1、网络教研的成功促进了各学校信息教育专门机构的组建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 各学校设立了由主管校长挂帅、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中心之下具体分三个组:信息技术课教学组,主要负责学生信息技术课教学,我市各学校从初一到高三均按部颁计划开设了信息技术教学课,其中初三、高二、高三的信息技术课是教师指导学
34、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辅助教学组,主要负责现代化教育教学资料的管理和使用、校园闭路电视教学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校内新闻的发布、对内对外的信息交流;学习资源开发组,主要负责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堂现代化教学改革实验、各学科课件开发研制、学校网络维护建设。2、完善了比较优化的信息环境(1)、教研集群网站正在形成:以教育教学网为首,各县(市)区、部分学校和教师个人成立了相关网站。(2)、初步建成教育教学资源库,资源丰富、齐全、科学、合理、实用性强。(3)、岳阳教研论坛由市教研员带领相关学科的老师进行课题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和讨论,组织学校班级家庭研讨,师生作品的展示等。(4)、网络教研管理
35、队伍基本形成:以各级教研员和教研骨干为主的网络教研员队伍,在教研论坛组织各项活动、讨论,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积极。教研论坛建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发展了24305位会员,教师们发表主题贴14646篇,帖子总数达到了104351篇。3、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通过网络教研,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自身素养得到提高。教师基本能根据学校和自身教学实际动手制作与教学实际相适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批判性地接收下载网上的现代课件,很多教师的论文、随笔被推荐到各类杂志发表。4、实现教学教研的解放化网络教研不想为了网络而网络、为了教研而教研,导致加重教师的负 担;相反,是以效
36、用为中心,达到提高效率、减轻负担的目的,将教师从繁重、低效、多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低耗、高效、轻松、愉快的教研,实现了教学教研的解放化。(三)网络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1网络教研实现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改进成长专业化论坛,使教师有了自由发表心声的地方。教师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发表在论坛上。当老师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阅读者要细心地读贴,对帖子所介绍的问题、现象或是进行询问,或是进行答复,或是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些都促进了教师进一步反思,实现了从现象到问题原因的研究。但有时教师发表的帖子中,有好多自己认为是得意之作,而网上的其他教师会不留情面,他们对任何
37、帖子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批评。在质疑与批评的讨论中,促进发贴的教师反思。同时,对别人帖子的质疑和批判,也是促进自己对教学的思考。2网络教研实现了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同伴互助化教研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通过教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教师作为单个个体,虽然拥有相同的学历,由于工作单位、工作环境及个人素质的不同,若干年后,他们业务素质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网络教研,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互动的网络教研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网络教研,因为她的共享性使得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成为可能,教师们通过阅读论坛上的帖子,了解各家观点
38、,参与研讨。这样,教师个体之间的素质差异得以缩小,而优秀教师的互助作用得以强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3网络教研实现了专家与教师间的互动引领专业化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的教师体验着探索带来的快乐,品味着创造带来的收获,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因为对新课程理念的“水土不服”而生成困惑,感到迷失,这就亟需身边的专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关注。一方面,传统体育教研活动往往由专家或领导主讲,其他教师参与讨论。这样的形式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因为大家不好意思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另一方面,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更多的专家并不能很容易地深入到地方教研,缺乏对实践进行明确的指导,甚至过高或过低估计
39、了地方情况。通过网络教研,专家可以定期地参与讨论一些疑难问题,既解决了一线体育教师的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这对专家了解基层、调整学术方向也有益处。4网络教研改变了研、教分离的状态教研广泛化网络教研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网络教研带来的另一个不凡的现象就是“泛研”现象的产生。“泛研”不仅是针对内容广泛化教研,也不仅是针对活动的教研广泛开展,而是指教研手段、教研过程、教研形式等教研行为、教研思维的广泛化。教研不再仅仅是以教研部门为中心,而是能够使得教师在超越时空的同时还能超越自我,构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大教研”。所以,网络教研不再仅仅是一种
40、参与形式而是一种行为变革,更是一种创新思维,这会对教研的动力、教研的质量进行深度催化。四、存在的问题和下阶段的研究思路尽管在前面我们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还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网络教研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尤其是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条件有“硬伤”;2、网络教研的支持服务体系还不完备,教育行政部门,市、县、校教研部门的网上组织管理职能还需进一步强化,网络教研还未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网上研究的氛围还不够浓厚;3、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还未实现互补互惠、紧密结合;为解决这些问题,下一阶段的研究思路为:1、进一步开展网络教研理论体系的研究通过对网络教研组织管理和具体环节、具体阶段进行实验,丰富网络教研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网络教研的心里动因,研究网络教研的方式、方法,研究网络教研的保障体系;2、完善网络教研的支持服务体系一是管理支持体系;二是专业支持体系;三是资源支持体系;3、通过各种形式向外推广运用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