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解)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解)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1.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口腔颌面颈部系指上以眉尖点、眶上缘、颧弓、乳突、上项线及枕外隆突的连线,下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肩峰和第7颈椎髁突的连线之间的部位。,第一节 骨及关节,一骨面颅骨由14块骨组成,成对的有: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梨骨、下颌骨。上述诸骨相互连结分别围成眶、口腔和鼻腔。,(一)上颌骨(maxilla),左右各一,占据面颅骨的中央部,为颜面部中1/3的主要骨性支架,参与眶底,口腔顶、鼻腔底及侧壁等的构成。形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四突。1上颌体:分为前外面、后面、上面及内侧面。(1)前外面:上界为眶下缘,下界为牙槽突 内界为鼻切迹
2、,后界为颧突与颧牙槽嵴。在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处有一椭圆形的眶下孔,有眶下N、血管穿出,眶下孔向后、上、外方通入眶下管。尖牙窝:眶下孔下方,(2)后面(颞下面):较凸。后面的下部有粗糙的圆形隆起,称上颌结节。上颌结节上方,后面中部数小孔称牙槽孔,向下通入牙槽管,以通上牙槽后神经、血管。(3)上面(眶面):构成眶下壁的大部分其后分中部有眶下沟,向前、下、内通眶下管,管内有眶下N及血管走行。以眶下孔开口于上颌体的前外面。在眶下管的前段和后段均发出一牙槽管,分别有上牙槽前、中神经和血管通过。,(4)内侧面(鼻面):参与鼻腔外侧壁的组成。在其后份有一三角形的上颌窦孔通入上颌窦。上颌窦裂孔之后,有
3、向下前之沟与蝶骨大翼和腭骨垂直部相接,构成翼腭管,管内有腭降A及腭N通过。,(5)上颌窦(1)为上颌体内的锥形空腔.(2)境界前壁:上颌体的前外侧面后壁:上颌体的颞下面上壁:眶下壁下壁:牙槽突,由前向后盖过8-5 5-8 的根尖。其中以6 6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此处骨质菲薄,且约有20%牙槽窝与窦底相通,故拔除上述各牙及摘除牙根时,应避免穿通窦壁,同时,牙根感染,亦常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内侧壁(底):上颌骨体的内面,邻近中、下鼻道。尖:伸入上颌骨的颧突,2突起:上颌骨有四个突起,即额突、颧突、腭突及牙槽突。(1)额突:与额骨、鼻骨、泪骨连接(由上颌体的前外侧面向 上突起)(2)颧突:由体伸向
4、外侧的短突.接颧骨。(3)腭突:由体向内伸出的水平骨板。与对侧的腭突在正中线上结合,形成腭正中缝。构成口腔顶及鼻腔底的大部分,构成硬腭前3/4。与其后方的腭骨水平部相连,构成口腔顶及鼻腔底(骨腭)腭突下面1 1之腭侧,腭正中缝与两侧尖牙的连线交点上有切牙孔(或门齿孔,腭前孔),向上后通入两侧切牙管,有鼻腭N及血管通过。,(4)牙槽突:呈蹄铁形,为上颌骨的下端。其下缘有牙槽(牙槽窝),牙槽窝的游离缘称牙槽嵴。两牙之间的牙槽骨为牙槽中隔(牙槽间隔)。多根牙各牙根之间的牙槽骨称牙根间隔。牙槽骨内,外骨板均由骨皮质构成,中间夹以骨松质,牙槽窝周壁称为固有牙槽骨,包被于牙周膜外围,骨面有多数小孔,又称筛
5、状板,因其骨质致密,X绒片上呈现包被在牙周膜周围的白色线状影象又称硬板。一般上颌牙的唇颊侧骨板均较舌侧者薄,但上颌第一磨牙颊侧骨板因有颧牙槽嵴面使之增厚。上颌骨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围成腭大孔。,4.上颌骨的支柱结构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的部位,骨质比较厚,形成三对支柱,均下起上颌骨牙槽突,上达颅底。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2.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3.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二)下颌骨(mandible),下颌骨为面下1/3的骨性支架,系颌面部中之唯一能动的骨,外形(一体二支)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水平部称下颌体,垂直部名下颌
6、支。体与支的交接处为下颌角。1下颌体(1)外面:正中有纵形隆起称正中联合,正中联合两旁近下颌体下缘处,左右各有一隆起称颏结节。自颏结节经颏孔之下延向后上与下颌支前缘相连的骨嵴,称外斜线或外斜嵴。(有下唇方肌及三角肌附着),在外斜线的上方,5 5 的下方或 4 4 与 5 5 之间的下方,下颌骨上、下缘之间的稍上方有一孔,称为颏孔。孔内有颏 N血管通过,成人颏孔多朝向后、上外方。,(2)内面:正中线之下份,有上下二对突起,称为颏棘。上方:上颏棘,颏舌肌附着下方:下颏棘,颏舌骨肌附着自颏棘下方斜向后方有一 条与外斜线相对应的骨嵴,称为内斜线或内斜嵴或下颌舌骨肌线。内斜线上方,颏棘两侧有舌下腺窝,与
7、舌下腺相邻。内斜线下方,颏棘外下方左右各有一二腹肌窝为二腹肌前腹起点,二腹肌窝后上方(或舌下腺窝的后下方)又有颌下腺窝与颌下腺相接.(3)牙槽突:下颌切牙、尖牙唇侧牙槽窝骨板较舌侧为薄,但在前磨牙区者,颊舌侧牙槽窝骨板厚度相近,下颌磨牙颊侧骨板较厚。(4)下缘:又称下颌底,为下颌骨最坚实处。,2.下颌支,分为前、后二突及内外二面。(1)前突:喙突,呈三角形,薄,有颞肌、咬肌附着。(2)后突:髁状突,上端膨大部为下颌头,头下方缩细的部分称为下颌颈。下颌头顶部有关节面,关节面上有一横嵴,将其分为前、后斜面。两突之间有半月形切迹,称为下颌切迹(乙状切迹)。,(3)内面:内面中部稍偏后上方,有一孔,呈
8、漏斗状,朝向后上,称下 颌孔。男性:约相当于下颌磨牙的牙合平面。女性及儿童:位置稍低。下颌孔的前方有锐而薄的小骨片,称为下颌小舌。孔的后上方有下牙槽N沟,下牙槽N、血管经此入下颌孔。下颌孔的前上方有一隆起称为下颌隆凸,(由喙突往下后及由髁状突往前下汇合成的骨嵴)此处由前向后有颊N,舌N及下牙槽N经过。下颌小舌的后下方,骨面粗糙,称翼肌粗隆,为翼内肌附着。,(4)外面:后下部近下颌角处较粗糙,称咬肌粗隆,为咬肌附着。3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下缘相接处称下颌角。4.内部主要结构:下颌管(1)定义:位于下颌骨骨松质之间的骨密质管道。(2)走行:在下颌支内,该管行向前下于下颌体内侧向前几呈水平位,
9、经过诸牙槽下方时,沿途发出小管至各牙槽,内有下牙槽N及血管,在前方与颏孔相通,内有颏N,血管通过。,(二)下颌骨的薄弱部位,薄弱部位:1 正中联合2 颏孔区3 下颌角4 髁状突颈部,(三)腭骨,为成对的L形骨板,构成鼻腔的外侧壁及骨腭的后部,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1水平部:近似方形,构成硬腭后1/4,其外侧缘与上颌骨牙槽突共同构成腭大孔,前方与上颌骨腭突相接,构成骨腭。2.垂直部:构成鼻腔的后外侧壁,分为内外二面。(1)其外侧面有翼腭沟,与上颌体内面和蝶骨翼突前面的沟,围成翼腭管。(2)内面朝向鼻腔,称鼻面。(3)垂直部上缘有蝶突和眶突,两突间的凹陷为蝶腭切迹,与蝶骨合成蝶腭孔,翼腭窝经此孔通鼻
10、腔。(4)水平部与垂直部连接处上有锥突。,思考题,1.口腔颌面颈部的范围2.面颅骨由哪14块骨组成 3.上颌骨的组成、各面的主要解剖结构 和特点4.上颌骨的支柱结构 5.下颌骨的组成、各面的主要解剖结构 和特点 6.下颌骨的薄弱环节(为什么下颌骨易发生骨折),颞下颌关节,二、,(一)TMJ结构TMJ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盘及关节韧带所组成。1.关节面髁状突:(1)呈椭圆形,前斜面参与关节活动,为功能面,是关节的负重区。(2)髁状突可在关节窝内自由活动,但其活动受到牙合关系及咀嚼肌的影响。颞骨关节面:包括关节窝(下颌窝)和关节结节。(1)关节窝(下颌窝)呈椭圆形,前方为关节结节,后方为鳞
11、鼓裂,上与颅中窝仅有薄骨板相隔。后方与外耳道、中耳相邻。(2)关节窝(下颌窝)比髁状突大。,2关节囊(1)松而薄,韧性很强的纤维囊。(2)上起关节窝周缘,关节结节、鳞鼓裂,下止于下颌颈。(3)关节囊内面均被覆一层滑膜。3关节腔关节盘四周与关节囊相连,把关节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腔:大而松,滑动。下腔:小而紧,转动。,4关节盘(1)呈椭圆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2)位于关节窝与髁状突之间,由前向后分别为前带、中间带、后带、和双板区。中间带最薄,后带最厚。(3)功能:协调关节窝与髁状突解剖形态不一致。缓冲作用。使关节做旋转运动。,5韧带 3条,悬吊下颌,限制下颌运动于正常范围。(1)颞下颌韧带
12、:防止髁突外侧脱位。(2)蝶下颌韧带:悬吊下颌骨。(3)茎突下颌韧带:防止下颌骨过度前伸。,(二)TMJ的运动TMJ左右联动,是联合关节。TMJ的运动基本上可区分为滑行和转动二类。滑行发生在关节上腔,转动发生在关节下腔。通过这二种活动方式,TMJ可作三种方向的运动即开闭运动、前后运动和侧方运动。而下颌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开闭运动、前后运动、侧方运动、(贝内特运动)。,1开闭运动:(1)开颌运动:对称性运动,由降颌肌群、翼外肌参与。小开颌运动 大开颌运动 最大开颌运动幅度:18-25mm 25-40mm 40-60mm 有个体差异性髁状突 仅作转动 转动、滑动 仅作转动运动情况 关节盘:基本不动 关
13、节盘在向前 基本不动 滑动的同时又 稍向后方旋转运动发生 关节下腔 关节上、下腔 关节下腔部位:运动轴心 髁状突 转动:髁状突 髁状突 滑动:下颌孔附近,2前后运动:(1)前伸运动:两侧对称性运动,翼外肌参与。前伸运动时,髁状突和关节盘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下方滑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上腔。活动轨迹取决于1)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2)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2)后退运动:大致是循前伸运动原轨迹作相反方向运动,髁状突和关节盘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后上活动,回到正中牙合位,若再后退,可达正中关系位。3侧方运动:不对称运动。一侧髁状突滑动,另一侧基本上作转动运动,下颌偏向的一侧为工作侧,另一侧为非工作侧,咀嚼时,工作侧髁状突为转动运动,而非工作侧髁状突为滑动运动。(前、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