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ppt课件一种常见病证一个常见症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痛ppt课件一种常见病证一个常见症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头 痛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别称:“头风”、“脑风”、“首风”。按程度不同分为 浅而近者头痛 深而远者头风,头痛既是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本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偏头痛,一般人群发病率达5,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患病率为985210万,30岁以下发病者逐年增长,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4。相当数量的病人尤其久治不愈者,往往求治于中医。,诊断要点1、以头痛为主症,或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或全头部疼痛,头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等。
2、有突然而作,其痛如破而无休止者;也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时痛时止者;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2有外感、内伤引起头痛的因素,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3检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脑血流图、脑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和MRI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常见于西医学的紧张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以及脑膜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头颅外伤、脑震荡后遗症等疾病。本节讨论的内容以头痛为主要病证,病史较长,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为限。若为其它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兼证,可参照本节治疗。急性温热病所引起的头痛,不属此类,冬春季节如出现突发性的剧烈头痛并伴发冷、发热、
3、频频呕吐、颈部发硬、神志不清甚至出现抽风,身上可出现压之不退色的红色出血点,常常提示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应该立即就诊。春夏季节如果出现中度的头痛并伴持续高热、呕吐、神志模糊、昏睡或昏迷,应考虑到乙型脑炎,需及早就医。伴有一侧眼痛的剧烈头痛,检查可见痛侧面的眼睛发红、瞳孔散大、视力减低,用手压痛侧眼球可感到眼球发硬,这是青光眼所引起的头痛,高血压病人突然发生剧烈的活动性头痛,尤以清晨为甚,同时伴有眩晕、呕吐、视力障碍、血压明显增高,这种情况多为高血压脑病,应该立即就医,迅速服用降压药。头部外伤之后恢复较好,但几个星期到几个月之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有时还有视力模糊、小便失禁甚至抽风等症状
4、,这时可见病人瞳孔两侧不等大,应该考虑为慢性的硬脑膜下出血,必须马上就诊。,病因病机:寒寒凝血滞,阻遏脉络感受外邪风 热上扰清空,气血逆乱 外感头痛 湿蒙蔽清窍,清阳不升 情志不和 肝气不舒 郁而化火脏 肝 火盛伤阴 内腑 肾水不足 肝肾阴亏 肝阳上亢 功 肾 禀赋不足 不能上充于脑 脑髓空虚 伤能 肾精久亏 阴损及阳 肾阳衰微 清阳不升失 劳倦过度 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脑失濡养 头调 脾 病后体虚 脾胃受伤 饮食不节 痰湿内生 阻遏清阳 痛跌仆损伤 血行不畅 络脉瘀阻 脑失濡养久病入络 脑络不通,病因病机外感(风寒热湿邪)-经络阻滞 不通 肝阳上亢-循经上扰内伤 肾阴不足水不涵木 头痛 气血虚
5、弱脉络空虚 不通;不荣 瘀血痰湿阻络-脉络阻闭病位在头,涉及脾肝肾等脏腑。,【临床表现】头痛的部位多在前额、巅顶、一侧额颞,或左或右或呈全头痛而辗转发作。疼痛的性质多为昏痛、隐痛、胀痛、跳痛、刺痛或头痛如裂。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及足厥阴经循行于头的不同部位,故针灸临床上可将前头痛、偏头痛、后头痛、头顶痛辨位归经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和厥阴头痛。1阳明头痛 即前额痛,包括眉棱骨痛和因眼(如青光眼)、鼻(如鼻窦炎)、上牙病引起的疼痛在内。2少阳头痛 即偏头痛,包括耳病引起的疼痛在内。3太阳头痛 即后枕痛,包括落枕、颈锥病引起的疼痛在内。4厥阴头痛 即巅顶痛,包括高血压引起的疼痛在内。5偏正头
6、痛 即前额及两侧头部的疼痛。6全头痛 即整个头部的疼痛,难以分辨出具体的疼痛部位。,1、外感头痛 主症:一般发病较急,其痛如破,痛无休止,痛连项背。头痛遇风寒而诱发,痛无定处。兼风寒者恶风寒,遇风尤甚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兼风热者头痛而胀,甚则如裂,发热恶风,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苔黄,脉数 兼风湿者头痛如裹,肢体困倦,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濡。,2、内伤头痛主症 头痛发病较缓,多伴头晕,痛势绵绵,时止时休,遇劳或情志刺激而发作、加重。肝阳上亢头痛:兼见头胀痛,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肾虚头痛:头痛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无力。血虚头痛:头部空
7、痛兼头晕,神疲无力,面色不华,劳则加重,舌淡,脉细弱。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脘腹痞满,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瘀血头痛:头痛迁延日久,或头部有外伤史,痛处固定不移,痛如椎刺,舌暗,脉细涩。,辨证要点:1.辨外感与内伤头痛(表、里):,2.辨头痛性质(寒、热):恶寒、恶热重坠或胀痰湿;胀痛并作肝阳;跳痛掣痛肝火;刺痛固定瘀血;隐痛空痛虚证 晨起为重气虚 午后尤甚阴血亏虚,3、辨脏腑:过劳加重气虚脾;天气变化加重寒湿脾;情绪激动诱发肝火;饮酒或暴食而加重阳亢;,4、辨部位:辨疼痛部位有助于分析病因及脏腑经络。一般气血、肝肾阴虚者,多以全头作痛;阳亢者痛在枕部,多连颈肌;寒厥者痛在巅顶;肝火者痛在两颞
8、。就经络而言,前部为阳明经,后部为太阳经,两侧为少阳经,巅顶为厥阴经。,证候间的转归,如外感头痛未及时根治,日久耗伤正气可转为内伤头痛;内伤头痛之人再次感邪,也可并发外感头痛。风寒证或风湿证,邪气郁遏化热,也可成为风热证;肾虚证水不涵木,可转化肝阳证;肝阳证化火伤阴可转化为肾虚证;痰浊证因痰阻血脉,可转化为痰瘀阻痹证。疾病间的转归,如肝阳头痛日久,可转归或并发为眩晕、目盲、中风等病。,【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治则:疏经活络、通行气血,以针为主,虚补实泻。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1)阳明头痛:印堂 上星 阳白 攒竹透经鱼腰及丝竹空 合谷 内庭(2)少阳头痛:太阳 丝竹空 角孙 率
9、谷 风池 外关 足临泣(3)太阳头痛:天柱 风池 后溪 申脉 昆仑 风池(4)厥阴头痛:百会 通天 太冲 行间 太溪 涌泉(5)偏正头痛:印堂 太阳 头维 阳白 合谷 内庭 外关 足临泣(6)全头痛:百会 印堂 太阳 头维 阳白 风池 合谷 外关 各部头痛均可加阿是穴。,加减:外感风邪加风池 风寒加灸大椎、风门 风热针泻曲池,风湿针泻阴陵泉 痰浊上扰加丰隆、足三里 气滞血瘀加合谷、太冲、膈俞 气血不足针补气海、血海、足三里 肝阳上亢治同厥阴头痛,2其他治疗(1)耳针法 选枕、额、脑、神门,毫针刺或埋针或王不留行籽压丸。对于顽固性头痛可在耳背静脉点刺出血。(2)皮肤针法 用皮肤针叩刺太阳、印堂及
10、头痛处,出血少量,适用于外感头痛。(3)穴位注射法 选风池穴,用1的盐酸普鲁卡因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0.510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顽固性头痛。,【按语】1针灸治疗头痛疗效显著,对某些功能性头痛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对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针灸也能改善症状,但应同时注意原发病的治疗,防止贻误病情。2部分患者由于头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故易产生消极、悲观、焦虑、恐惧情绪。在针灸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头痛的治疗“须分内外虚实”外感所致属实,治疗当以祛邪活络为主,视其邪气性质之不同,分别采用祛风、散寒、化湿、清热等法,外感以风为主。内伤所致多虚,治疗以补虚为要,视其所
11、虚,分别采用补肾、益气、养血、化痰、祛瘀为治,若因风阳上亢则治以熄风潜阳,因痰瘀阻络又当化痰活血为法。虚实夹杂,扶正祛邪并举。,眩 晕一概念:眩晕,又称“头眩”、“掉眩”、“冒眩”、“风眩”等。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诊断要点1、以头晕目眩为主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视物旋转,或如坐车船,甚至仆倒。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常见于西医学的美尼埃病、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
12、统血管病以及贫血、高血压病、脑血管病等疾病。,脑血管性眩晕: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10-20天后逐渐减轻,多伴有耳鸣、耳聋,而神志清晰。脑肿瘤性眩晕:早期常出现轻度眩晕,可呈摇摆感、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颈源性眩晕: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伴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多种感觉。眩晕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部分
13、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臂发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62-84%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眼源性眩晕: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睁眼看外界运动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伴有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复视。视力、眼底、眼肌功能检查常有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表现。心血管性眩晕: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通过血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颈动脉窦综合征可以导致发作性眩晕或晕厥。发病诱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颈动脉受压的因素,如急剧转颈、低头、衣领过紧等。内分泌性眩晕:低血糖性眩晕常在饥饿或进食前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
14、1小时,进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劳感,发作时检查血糖可发现有低血糖存在。甲状腺功能紊乱也可以导致眩晕,临床以平衡障碍为主,对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检查可以确诊。,血液病导致的眩晕:白血病、恶性贫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晕,通过血液系统检查可以确诊。神经官能性眩晕:病人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对于45岁以上的妇女,还应注意与更年期综合征鉴别。,【病因病机】,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跌仆坠损头脑外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阴耗伤,
15、风阳易动,阴精亏虚,髓海空虚,脾胃虚弱 气血乏源,气虚清阳不升血虚清窍失养,损伤脾胃 痰湿内生 痰阻中焦,清阳不升,瘀血停留 阻滞经脉,清窍扰被,清窍失养,眩晕,气血不能上荣,小结,病因: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病性: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故张景岳谓“虚者居其八九”病机:风、火、痰、瘀。病位:头窍,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临床表现】本病以头晕目眩、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轻者如坐舟车、飘摇不定,闭目少顷即可复常;重者两眼昏花缭乱,视物不明,旋摇不止,难于站立,昏昏欲倒,甚则跌仆。可伴有恶心呕吐、
16、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1风阳上扰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2痰浊上蒙 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口粘纳差,舌淡、苔白腻,脉弦滑。3气血不足 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萎黄,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腹胀纳呆,舌淡、苔薄白,脉弱。4肝肾阴虚 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倦乏力,腰膝痠软,舌红、苔薄,脉弦细。,【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相关脏腑,2.辨标本虚实,3辨体质 面白而肥多为气虚多痰,面黑而瘦多为血虚有火。4辨标本 眩晕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其中阴虚多见咽干口燥,五
17、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气血不足则见神疲倦怠,面色不华,爪甲不荣,纳差食少,舌淡嫩,脉细弱。标实又有风性主动,火性上炎,痰性粘滞,瘀性留著之不同,【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1)实证 治法 平肝化痰,定眩。以足少阳经、督脉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主穴 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 配穴 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操作 毫针泻法。,(2)虚证 治法 益气养血,定眩。以足少阳经、督脉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主穴 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配穴 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三阴交。操作 风池用平补平泻法,肝俞、肾俞、足三里
18、等穴用补法。,2其他疗法(1)三棱针:眩晕剧烈时可取印堂、太阳、百会、头维等穴,三棱针点刺出血l2滴。(2)耳针:取肾上腺、皮质下、枕、脑、神门、额、内耳;风阳上扰加肝、胆;痰浊上蒙加脾、缘中;气血不足加脾、胃;肝肾阴虚加肝、肾。每次取一侧35穴,毫针中等刺激,留针2030分钟;还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3)头针:取顶中线、枕下旁线。中等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4)穴位注射:选针灸处方中23穴,注入5%葡萄糖液或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每穴0.5ml,每日或隔日1次。,【按语】1针灸治疗本病效果较好,但应分辨标本缓急。眩晕急重者,先治其标;眩晕较轻或发作间歇期,注
19、意求因治本。2为明确诊断,在治疗同时,应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椎X片等。如需要还应做CT、核磁共振检查。3眩晕发作时,令患者闭目,安卧(或坐位),以手指按压印堂、太阳等穴,使头面部经气疏畅,眩晕症状可减轻。4痰浊上蒙者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少食油腻厚味之品,以免助湿生痰,酿热生风。也应避免过食辛辣,过用烟酒,以防风阳升散之虞。,第十四节 心悸概述 定义:心悸,又名“惊悸”、“怔忡”。是指心跳异常,自觉心慌不安的病症。惊悸因突然受惊而作,由外因惊恐诱发,心悸时作时止,病来虽速,但全身情况较好。病情相对轻浅。怔冲由内因引起,与惊恐无关,自觉终日心中动悸
20、不安,心中惕惕,稍劳即发,病来虽渐,但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为深重。惊悸日久可以发展为怔冲,另一方面,怔冲患者,又易受外惊所扰,而使动悸加重,【诊断】1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或快速,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止。2伴有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动,乏力,头晕等。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3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洒饱食等原因诱发。4可见有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变化。5心电图、血压、X线胸部摄片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心悸是心脏常见病证,为临床多见,除可由心本身的病变引起外,也可由它脏病
21、变波及于心而致,如胸痹心痛、失眠、健忘、眩晕、水肿、喘证等出现心悸时,应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辨证治疗。多见于西医心神经官能症、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鉴别诊断】胸痹心痛:胸痹心痛患者也可伴见心悸的症状,如表现为心慌不安,脉结或代,但以胸闷心痛为主症。此外,胸痹心痛中的真心痛,以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牵及肩胛两背为主症,并常伴较突出的心悸症状,脉或数,或迟,或脉律不齐,常因劳累、感寒、饱餐、情绪波动等而诱发,多呈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紫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直到晕厥,病情危笃。因此,在胸痹心痛中心悸应视为胸痹
22、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中的一个次要症状,而与以心悸为主症的心悸病证有所不同。,病因病机 1、病因:惊恐恼怒,动摇心神,致心神不宁而为惊悸;久病体虚,劳累过度,耗伤气血,心神失养。2、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瘀血阻脉而引起。3: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相关。如脾不生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动悸。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发病。肾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或肾阳亏虚,心阳失于温煦,均可发为心悸。肺气亏虚,不能助心以主治节,心脉运行不畅则心悸不安。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致使心脉不畅,心神受扰,都可引发心悸
23、。,【临床表现】患者自觉心动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1心阳不振 心悸动则为甚,头晕,面色苍白,胸闷气短,畏寒肢冷,舌胖大而淡、苔白,脉沉细迟或结代。2心胆气虚 心悸常因惊恐而发,气短自汗,神倦乏力,少寐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弦。3心脾两虚 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面色淡白,头晕乏力,胸闷气短,自汗,纳差,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4阴虚火旺 心悸不宁,思虑劳心尤甚,五心烦热,少寐多梦,头晕目眩,耳鸣,口干,面颊烘热,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数。5心血瘀阻 心悸怔忡,胸闷心痛阵发,或面唇紫暗,舌质紫气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6水气凌心 心悸
24、怔忡不已,胸闷气喘,不能平卧,咳吐大量泡沫痰诞,面浮足肿,尿少,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数疾。,辨证要点 1辩惊悸与怔忡惊悸发病,多与情绪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病情较重,每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不发时亦可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2辨脉象观察脉象变化是心悸辨证中重要的客观内容,常见的异常脉象如结脉、代脉、促脉、涩脉、迟脉,要仔细体会、掌握其临床意义。阳盛则促,数为阳
25、热,若脉虽数、促而沉细、微细,伴有面浮肢肿,动则气短,形寒肢冷,舌淡者,为虚寒之象。阴盛则结,迟而无力为虚,脉象迟、结、代者,一般多属虚寒,其中结脉表示气血凝滞,代脉常为元气虚衰、脏气衰微。,3辨病情对心悸的临床辨证应结合引起心悸原发疾病的诊断,以提高辨证准确性如功能性心律失常所引起的心悸,常表现为心率块速型心悸,多属心虚胆怯,心神动摇;冠心病心悸,多为气虚血瘀,或由痰瘀交阻而致;风心病引起的心悸,以心脉痹阻为主;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悸,多由邪毒外侵,内舍于心,常呈气阴两虚,瘀阻络脉证。,【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 治则:养心安神、宁心定悸,针灸并用,补法(阴虚火旺者只针不灸,平补平泻)。处方:神
26、门、内关、心俞、厥阴俞、巨阙、膻中 加减:心阳不振加关元、足三里振奋心阳;心虚胆怯加百会、胆俞补心壮胆;心脾两虚加脾俞、足三里补益心脾;阴虚火旺加劳宫、太溪滋阴降火;心血瘀阻加曲泽、膈俞活血化瘀;水气凌心加水分、阴陵泉行水降逆、宁心定悸。操作:所有腧穴常规针刺,背部穴位应当注意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浅。心悸急性发作可用泻法,留针30分钟至2小时,以症状消失或减缓为度。,2 其它疗法(1)皮肤针:取气管2侧、颌下部、后颈、骶部以及内关、膻中、三阴交、人迎,中度刺激至局部出现红晕略有出血点为度。发作时可每日治疗2次。(2)耳针:取心、交感、神门、皮质下、小肠,轻刺激,留针中捻针23次。每日1次。(3
27、)穴位注射:按针灸选穴,用维生素B1、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毫升,每日1次。,【按语】1心悸可因多种疾病而引起,针灸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查找原发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2针灸治疗心律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对疾病的本身也有调整和治疗作用但在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衰倾向时,则应针对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以免延误病情。3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应注重畅达情志,避免忧思、恼怒、惊恐等刺激。,第十五节 失眠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
28、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诊断要点1、轻者入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3、经实验室检查排除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病因病机病因:失眠的病因虽多,但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居多。病机:心胆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临床表现】患者不
29、能获得正常睡眠,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1肝郁化火 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2痰热内扰 睡眠不安,心烦懊侬,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3阴虚火旺 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健忘,颜红潮热,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4心脾两虚 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苔薄,脉细弱。5心虚胆怯 夜寐多梦易惊,心悸胆怯,善惊多恐。舌淡,苔薄,脉弦细。,辨证要点1 本病辨证分虚实、寒热。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
30、疲懒言,心悸健忘。实证邪热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2 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的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等。,【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1)治则:清心除烦、宁心安神。处方:神门、内关、百会、安眠、三阴交(2)治则:调理矫脉,安神利眠。处方:照海 申脉 神门 印堂 四神聪 安眠操作 神门、印堂、四神聪,用平补平泻法;对于较重的不寐患者,百会、四神聪可留针过
31、夜;照海用补法,申脉用泻法。,只针不灸,加减: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风池 平肝降火、解郁安神;痰热内扰加中脘、丰隆、内庭 清热化痰、和胃安神;阴虚火旺加太溪、太冲、涌泉 滋阴降火、宁心安神;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 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心虚胆怯加心俞、胆俞、丘墟 补心壮胆、安神定志。,针灸并用,平补平泻,泻法,补法,2其他治疗(1)耳针法 选皮质下、心、肾、肝、神门、垂前、耳背心。毫针刺,或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2)皮肤针法 自项至腰部督脉和足太阳经背部第1侧线,用梅花针自上而下叩刺,叩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3)拔罐法 自项至腰部足太阳经背部侧线,用火罐自上而下行走罐,以背部潮红为度
32、。,【按语】1.针灸治疗失眠有较好的疗效,但在治疗前应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如由发热、咳喘、疼痛等其它疾病引起者,应同时治疗原发病。2因一时情绪紧张或因环境吵闹、卧榻不适等而引起失眠者,不属病理范围,只要解除有关因素即可恢复正常。老年人因睡眠时间逐渐缩短而容易醒觉,如无明显症状,则属生理现象。,第十九节 痫病概述 定义:痫病,俗称“羊痫风”,是以卒然昏仆、强直抽搐、移时自醒、醒后如常人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癫痫,包括原发性癫痫及继发性癫痫。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痰、火、瘀以及先天因素等致气血逆乱,清窍蒙蔽而发病,正如临症指南所言“痫症或由惊恐,或由饮食不节,或由母腹中受
33、惊,以致脏气不平,经久失调,一触积痰,厥气内风,卒焉暴逆,莫能禁止,待其气反然后矣。”,【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等先兆。大发作时突然昏倒,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小发作时仅两目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软无力;局限性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昏倒;或幻视,或呕吐,多汗,或言语障碍,或见有无意识动作等。醒后如常人,常反复发作。多有家族史。脑电图检查多有异常放电现象。,1实证 多见痫证初期,发作时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吐白沫,角弓反张,抽搐劲急,或有吼叫声。发作后肢体痠痛疲乏,略加休息即可恢复正常。(1)
34、痰火扰神: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辘辘,口臭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2)风痰闭窍:发则卒然昏仆,目晴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抽搐,喉中痰鸣,苔白腻,脉滑。(3)血瘀阻络(瘀阻脑络):既往有脑外伤(或产伤)史,发则卒然昏仆,抽搐,或单以口角、眼角、肢体抽搐,颜面口唇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涩。,2虚证 多见痫证后期,发作次数频繁,抽搐强度减弱,苏醒后精神萎靡,表情痴呆,智力减退。(1)血虚风动:卒然仆倒,面部烘热,或两目瞪视,或局限性抽搐(四肢抽搐无力、手足蠕动),二便自遗,舌质淡,少苔,脉细弱。(2)心脾两虚:久发不愈,卒然
35、昏仆,或仅头部下垂,四肢无力,伴而色苍白,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无力,口噤目闭,二便自遗,舌淡,苔白,脉弱。(3)肝肾阴虚:卒然昏仆,或手足蠕动,四肢逆冷,语蹇,健忘失眠,腰膝酸软,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 治则:豁痰开窍,熄风止痫。实证只针不灸,泻法;虚证以针为主,平补平泻。处方:以督脉腧穴为主。水沟、长强、鸠尾、筋缩、丰隆、阳陵泉 方义:水沟为督脉要穴,醒脑宁神;长强属督脉,鸠尾属任脉,两穴乃任督之络穴,合用能交通任督,调整阴阳,是治疗痫病的重要组穴。阳陵泉为筋会,配以筋缩可舒缓筋肉,解痉止搐;丰隆和胃降浊,清热化痰。诸穴合用,共奏豁痰开窍、熄风止痫之功。,加减
36、 痰火扰神加行间、内关、合谷豁痰开窍,清泻肝火;风痰闭窍加本神、风池、太冲平肝熄风,豁痰开窍;瘀阻脑络加百会、太阳、膈俞活血通络,醒神止搐;血虚风动加血海、三阴交益气养血,熄风止搐;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补益心脾,熄风止搐;肝肾阴虚及肝俞、肾俞、太溪补益肝肾,潜阳安神;病在夜间发作加照海,白昼发作加申脉通调阴阳;眩晕加合谷、百会祛风通窍。操作 水沟向鼻中隔深刺、强刺;长强可点刺出血;针刺鸠尾应掌握正确的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伤及肝、脾等腹腔脏器;其他腧穴常规针刺。,2其他疗法(1)耳针:取胃、皮质下、神门、心、枕、脑点。强刺激。每次选23穴,留针30 分钟,间歇捻针。隔日一次。(2)穴位注射
37、:取足三里、内关、大椎、风池。每次选用23穴,采用脑生素注射液或维生素BI注射液,每穴注入0.5ml。,【按语】1针灸治疗癫痫有一定的疗效,但应做脑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应做 CT、磁共振检查,以与中风、厥证、癔病等相鉴别。对继发性癫病,更应重视原发病的诊断、治疗。2对癫痫间歇期也应坚持辨证治疗,以治其本。3对癫痫持续发作伴有高热、昏迷等危重病例必须采取综合疗法。4应避免精神刺激,过度劳累,注意饮食起居,以防复发。,2其他治疗(1)头针法 选顶中线,沿头皮刺人,快速捻转,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2)耳针法 选肾上腺、皮质下、额。肝阳上亢者,加肝、胆;痰湿中阻者,加脾;气血两虚者,加脾、胃;肾精亏虚者,加肾、脑。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王XX,女,41岁。眩晕4年,因产后而得。头晕目眩,如坐舟船,行走欲倒,甚则恶心欲吐,行走漂浮。平时头懵,耳鸣,多梦少寐,口苦,易怒,善太息,小便黄热,精神欠佳等,脉沉弦数,舌绛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