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产栽培技术.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404760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高产栽培技术.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第一节、制定计划和高产栽培措施,培训目标:1、理解高产棉花的含义 2、掌握实现棉花高产的方法,一、制定棉花高产计划,定产量指标:如新疆兵团以皮棉大于150公斤/亩为高产,大于200公斤/亩为超高产。,1、高密度栽培高产结构:1.6万株/亩,平均单株成铃5个,单铃重5克,衣分40%。(群体优势)2、稀植栽培高产结构:3000株/亩,平均单株成铃26.5个,单铃重5克,衣分40%。(个体优势)3、杂交棉高产结构:1500株/亩,平均单株成铃53个,利用单株增产优势,实现超高产。1999年新疆兵团最高单产达257.3公斤/亩,2006年达279.2公斤/亩。,1、定产量目

2、标的条件,选用高产高衣分的品种。依据气候、品种等,确定密度,及株行距配置。科学施肥。合理灌溉。,2、适时安排棉花各生育期,适期早播,一般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南江早于北江,然后根据土壤质地、灌水先后等情况确定最佳播期,实现4月苗、5月蕾、6月花、7月铃、8月絮,10月上旬霜前花达9095%以上。,二、制定高产栽培措施,1、选择适宜品种,严把种子质量关:(1)适宜本地气候的高产、高衣分、抗病抗虫、品质优良的品种。目前杂交棉增产优势极为显著,如标杂A1、中杂414、298、天杂等.(2)播种前做好棉种发芽试验,发芽率在80%以上,棉种质量合格,包衣后装袋待播,力争做到早出苗、出全苗、出匀苗。,2

3、、适期早播:,一般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为最佳播期,早播可延长生育时间、提高单株成铃,实现高产。最佳播期在4月1-20日。,3、合理密植:,采用常规膜或超宽膜,精量播种一般亩播量1.52kg,亩理论株数1.9-2.1万株,1.6万株最为理想。这种配置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棉花中后期生长,棉花增产在35%左右。采用这种播种方式,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加强化调、整枝和水肥运筹措施,实现增产。,4、科学施肥:,(1)按照棉花需肥规律,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无机相结合,加强地力培肥和棉杆还田,立足基肥,辅以追肥,多种肥料配合施用。(2)滴灌施肥的高产棉田,总施肥量在70-80公斤、亩,苗期、蕾期10-15

4、天一次,棉花生育期施肥推行随水施肥技术,坚持“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滴肥于第二次滴水开始,停水前一次结束,一水一肥,每亩滴施尿素515公斤,磷酸二氢钾3公斤左右,N:P为1:0.4。,兵团1977 年就开始引进滴灌技术,但只在小面积上试用。1996年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兵团农八师率先试验成功,并迅速在全兵团进行了示范和推广,“九五”后期,膜下滴灌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兵团膜下滴灌总面积已达40余万hm2。目前滴灌施肥技术已在兵团主要植棉团场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兵团棉花滴灌施肥技术的应用现状,水肥同步,可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使水肥藕合从理想变为现实。将肥料直接施入根区,降低了肥料与土壤

5、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土壤对肥料养分的固定,有利于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随水施肥持续的时间较长,为根系生长维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水肥环境。可根据气候、土壤特性、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特点,灵活地调节供应养分的种类、比例及数量等,满足作物高产优质的需要。,随水施肥的特点,滴灌的优势:节约肥料,P,K,NO3,NO3,P,K,P,营养在溶液中易被根系吸收,满足作物营养的需要,NO3,NO3,NO3,NO3,NO3,NO3,NO3,P,K,K,(2)棉花需肥规律,膜下滴灌棉花不同生育期的总养分吸收量为:苗期:3-5%蕾期:15-20%花铃期:65-70%吐絮期:5-10%。,膜下滴灌棉花阶段性吸氮规律,3

6、.95%,21.92%,34.56%,25.20%,11.94%,2.43%,膜下滴灌棉花对磷素的吸收规律,0,5,10,15,20,0,21,35,49,63,77,90,105,120,生长时间(d),P,kg/ha,茎,叶,铃壳,棉籽,膜下滴灌棉花对钾素的吸收规律,生长时间(d),0,30,60,90,120,积累比例(%),0,20,40,60,80,100,钾素,*,第1蕾,*,第1花,*,盛花,*,开第1铃,*,20%铃开,50%铃开,*,*,*,(二)、施肥方法,当前兵团膜下滴灌棉田肥料的施用方式通常采用基肥和追肥相结合。1、基肥基肥一般采用有机肥和无机化肥配合施用,在秋季进行全

7、层施肥。有机肥主要种类是棉花秸秆,目前兵团的棉田主要采用秸秆还田方式施用有机肥,部分团场还结合施用油渣或厩肥。膜下滴灌棉田作基肥用的无机化肥主要是复合(混)肥料,目前肥料种类较多,主要是氮磷二元复合(混)肥料或氮磷钾三元复合(混)肥料。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团场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料作基肥用。,2、追肥膜下滴灌棉田追肥的施用基本采用随水滴施,即在棉花灌溉水的同时将肥料溶于水中,随灌溉系统进入农田。施肥过程与滴灌相结合的灌溉施肥方法水肥效率更高,同时施肥浓度可以调节,相对比较安全,并具有能有效降低保护地的空气湿度、防止病虫害滋生漫延的效果。通常在一次灌水过程中采用三段制(3-3-3),即在灌水开始阶段

8、,先用清水清洗管道,以防堵塞;随后施用肥料;在灌溉结束前,灌溉清水清洗滴灌系统,防止过滤器等部件受到肥料和其他化学品的腐蚀。追肥主要选用溶解性好的速效化肥,所使用的主要肥料有尿素、硫酸钾、磷酸二氢钾以及滴灌专用肥。,棉花滴灌施肥技术,膜下滴灌棉田施肥时期与施肥量通常综合考虑棉花生长发育情况、目标产量、土壤肥力等级、灌水次数等因素进行确定。近年来,膜下滴灌棉田除了施用氮磷肥料以外,加强了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1、膜下滴灌棉田肥料用量与基追肥分配比例 根据棉花目标产量和土壤肥力特性确定示范区棉田的肥料用量与基追肥分配比例。依据多年田间肥料试验结果和土壤肥力特性,确定高产田示范区(中等肥力棉田

9、)施肥总量一般在8090kg/亩。N:P2O5:K2O1:0.3-0.4:0.1,即施用纯N、P2O5、K2O分别为20-25 kg/亩(尿素4555)、8-10 kg/亩(磷肥1825)、2.5-5 kg/亩(510)。,中等肥力棉田基追肥分配比例依据土壤质地与肥力特性确定如下:,注意事项:(1)、对于水源受限,不能保证正常供水棉田,建议磷肥采用100%基施。(2)、对于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P2O5 超过33 mg/kg),供水有保障的棉田,建议磷肥全部随水滴施,同时调整氮磷比例,建议采用N:P2O5=1:0.2-0.3。(3)、磷肥滴施时建议不使用一水一肥方式,减少使用次数,增加一次施用的

10、浓度,以提高利用率。(4)、若滴灌用的磷肥未能很好的解决溶解性问题或价格明显较常规磷肥高,建议磷肥采用常规磷肥基施。,5、膜下滴灌棉田微肥的施用临界指标与使用方法膜下滴灌棉田微量元素肥料重点考虑施用B、Zn和Mn肥。通过对棉田土壤和植株中B、Zn和Mn的测定,依据膜下滴灌棉田微肥的施用临界指标确定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的种类、用量和方法。,追肥次数与时期通常追肥从棉花蕾期(5月25日至6月5日)开始到吐絮期(8月25-30日)结束,坚持“少量多次,一水一肥”的原则,根据棉花长势进行全程调节式施肥。施肥量的分配上依据棉花“中间多,两头少”的养分需求规律,采取“苗肥早施、蕾肥稳施、花铃重施、后期补施”方

11、法,充分发挥滴灌施肥的技术优势,从而保证了棉花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滴灌棉田氮肥常规施用技术,5-15%,30%,25%,15%,15-25%基施,(一)可根据作物的需肥特点多次少量的将肥料准确和均匀的施在根系周围,防止一次大量施肥给作物生长带来的危害和肥料的大量损失,从而节约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农五、六、七、八师等地的肥料试验研究表明,滴灌条件下氮素利用率为45-55%(差减法计算而得,以下相同),较常规灌溉氮肥利用率(35%)肥料利用率提高1020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为22-28%,较常规灌溉氮肥利用率(15%)肥料利用率提高713个百分点。,兵团棉花滴灌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

12、二)滴灌施肥可以定量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并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水分和养分浓度,作物生长稳健,不易发生徒长和早衰,增产效果显著。对部分植棉团场应用膜下滴灌施肥技术棉田的产量调查表明(见表5),膜下滴灌施肥可显著提高棉花子棉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增产率为10.25-25.48%,平均增产17.41%,增收籽棉717kg/hm2。,5、合理灌水:,根据棉花需水特点,坚持“不旱不灌,少量多次”原则。沟灌3-5次,滴灌10-14次。常规滴灌每亩滴水15-20方、软管灌每亩滴水40方左右;花铃期棉花进入生育高峰,对水肥需求量大,气温高,蒸腾量大,因而7月份要每隔7-10天左右滴水一次,常规滴灌每次滴水25方左右

13、、软管灌每次滴水45-50方。8月至9月上旬可减少滴水量,棉花在花铃后期,生长减弱,对水肥要求相应减少,常规滴灌每次滴水12-15方、软管滴水45方。全生育期除出苗水外,常规滴灌应滴水10-12次,每亩滴水量260-280方;软管灌滴水5-6次,每亩滴水量280-300方。,膜下滴灌的组成,12,10,10,12,水肥高效耦合模式,近年来,兵团部分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充分研究棉花膜下滴灌水分、养分阶段性需求规律,水分、养分交互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棉花膜下滴灌水肥高效组合的模式。例如,石河子大学与芳草湖农场经过三年的系统试验和示范推广,建立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水氮耦合效应方程。提出芳草湖农场的膜下滴

14、灌棉花最佳灌溉量为280m3/亩,最佳施氮量为15-18 N kg/亩。在水分的分配上加强现蕾初花期的水分供应,这一时期的水分状况对棉花的产量构成具有显著影响。从氮肥分配方法来看,加强盛蕾盛花期氮肥的供应可明显提高棉花单株铃数、单铃重和籽棉产量,尤其是单铃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盛蕾盛花期氮肥供应量的增加显著提高。,膜下滴灌棉田水氮优化配置比例,系 统 设 备,变频柜,网式过滤器,超声波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6、地膜覆盖:,具有早苗早发、增温、保墒、灭草、抑盐、提高肥料利用率等。,7、合理化调,注意“两防”:,高产棉田要求果枝始节偏低为好,化调要坚持轻、勤的原则,保证棉株平均节间长度5-6cm,全生育

15、期化调3-4次。对于弱苗可在二叶一心时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各100克促苗早发,其它棉花第一次化调可在3-4叶期,施用缩节胺的量应因地、因苗掌握。防早衰,可采取保证水肥供应,以氮肥加微肥及叶面肥等,延缓衰老;防贪青晚熟,可限制供应水肥,改善田间通透条件,如打老叶、打边心、开天窗等。,8、及时打顶、整枝:,(1)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原则。7月10-15日打顶结束,使养分集中供应到蕾铃。(2)旺长荫蔽棉田应在7月下旬8月上旬及时组织劳力打老叶,剪空枝,抹赘芽,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早熟。(3)打顶后果枝台数保留9-11台,自然株高7075厘米左右,以利于采摘。,化控技术,缩节胺用量:

16、子叶期:78g hm-2 23叶期:1015g hm-2 68叶期:1520g hm-2 见花期:2025g hm-2 打顶后56天:120150g hm-2,9、综合植保:,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可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注意保护天敌。,棉铃虫的形态特征,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诱杀成虫 杨枝把诱蛾性诱剂诱杀成虫 频振式杀虫灯诱蛾,科学施用农药 棉铃虫百株卵量2030粒或有虫株率510%。超过防治指标的棉田进行药剂挑治,严禁盲目全面喷药。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到幼虫二龄前,施药效果最好。防治棉铃虫也可使用对天敌杀伤较小的赛丹。轮换交替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农药。严禁滥用农药,

17、坚决制止使用复配农药。棉蚜、棉叶螨发生重的棉田,禁止使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棉铃虫。,生物防治合理作物布局,种诱集带和减少用药及改进施药方法等,保护棉田和麦田等丰富的天敌资源,以有效地控制棉铃虫的发生为害。赤眼峰、多异瓢虫、草蛉和胡蜂等天敌,对棉铃虫卵及初龄幼虫控制作用显著。开发天敌的增殖技术和方法,是抑制棉铃虫暴发成灾的有效途径。在棉铃虫初龄幼虫盛期,喷洒生物制剂Bt或新棉安有一定的防效且对天敌安全。利用天敌(录相),选育抗虫棉 选育抗棉铃虫品种 这是控制棉铃虫为害的基本途径。目前国内外利用生物技术筛选了有应用前景的抗棉铃虫品种,在棉铃虫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新高抗-5号33B,棉蚜,棉蚜的天敌,棉

18、蚜的综合防治 防治策略,优化作物布局,合理灌水,科学施肥的农业技术措施,是有效控制棉蚜的的基础。消灭越冬虫源是棉蚜防治的关键。将棉蚜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是大田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用药,局部挑治的化防措施要慎之又慎。保护、利用天敌,是控制棉蚜危害的有效途径。,棉蚜的综合防治-农业措施一、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二、优化的城镇建设三、庭院经济四、果蔬生产、林带建设 乔灌结合 145团的榆叶梅和李子树近棉田,7月10日天敌71头/百株,其它棉田7月4日棉蚜达高峰期,比其早6天,天敌少7头。五、农业措施 水肥合理 选择耐蚜品种 耐 蚜:新陆早13号 中棉36 不耐蚜:新陆早8号 新陆早10号,棉蚜的综合防治

19、-化学防治 棉蚜点片发生期的防治 使用氧化乐果、棉安磷(甲基硫环磷)等内吸有机磷农药制剂,可采用涂茎法,按1:5-10配成药液,涂抹于棉茎红绿相间处,注意不要环茎涂抹,以免发生药害;药液滴心,按1:200倍液配药,用点滴器或去掉喷雾器的喷头,在棉花生长点点药液23滴。棉蚜在棉田扩散为害面积较大,天敌又不能控制棉蚜数量快速增殖时,实行药剂挑治,不宜全田喷药,喷生物性农药,禁用菊酯类农药。要避免生长期连续使用单一药剂,交替、轮换科学使用农药是棉蚜化防的技术关键。亦可用敌敌畏毒土熏蒸或洗尿混剂(1:1:100)灭蚜,也可用泥水或在棉叶背面撒细土灭蚜。2003年农五师用药结果 好的:农家盼、蚜虱净、莫

20、比郎、赛丹不好的:蚜霸、一遍净、金大地 大多数的有效成分都是吡虫啉(蚜虫)或阿维菌素(棉铃虫),棉蚜的综合防治-保护利用天敌 棉田蚜虫天敌种类多,在棉蚜常发生年天敌可有效地控制其种群数量。1、协调化防与生防 及时 安全 有效(今年各师化防)2、人工繁殖天敌 在棉蚜种群数量高峰前或偏重发生年份,天敌不足以控制棉蚜,可 人工从麦田等地捕捉瓢虫等天敌,助迁入棉田,以控制棉蚜种群数量剧增。棉蚜天敌中蚜茧蜂和食蚜瘿蚊人工繁殖、释放是有效途径,二、棉叶螨,(二)、棉叶螨的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技术:2、化学防治技术:3、生物防治技术:,土耳其斯坦叶螨,朱砂叶螨,截形叶螨,越冬雌螨,夏季雌螨,红蜘蛛,黄萎病

21、和枯萎病的区别,陆地棉枯萎病重病田,棉 花 黄 萎 病 重 病 田,急性萎蔫症状,普通型症状,普通型症状病叶,黄色网纹症,黄化症,紫红症,(三)种植抗耐病品种:是防治枯、黄萎病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贯彻该措施,关键在什么时候,以什么为前提?由于高抗陆地棉抗源缺乏,抗性遗传基础狭窄,高抗的海岛棉或野生棉在陆地棉区不能直接利用,以及抗黄鉴定方法不够规范等,真正达到抗病的品种不多。但已取得进展,育出一些抗耐品种,可在生产中应用。一般重病田提早10天熟。在普查的的基础上,应严格按照病害发生情况和病害的严重程度,对品种作如下布局:,黄萎病重病田:主要种植抗、耐黄萎病的陆地棉品种。新疆南疆棉区可种长绒棉

22、,因为大部分长绒棉品种都是抗黄萎病的。陆地面中的耐病品种有 黄枯萎病混合发生的重病田:主要种植抗耐黄萎病和枯萎病的陆地棉品种及抗枯萎病的长绒棉品种(南疆)。其它零星病田和轻病田种植优质高产的其它品种。当前存在的问题:抗病性表现区域性的差异主要与不同地区病原物的致病性有关,也与品种的抗病性不过硬有关,同时与抗病性鉴定时病圃菌株的致病性有关。故应在当地试验后再大面积推广。,(四)贯彻轮作和水旱轮作,减轻重病田的发生:轮作在内地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但在新疆,特别在兵团垦区,和一般旱地作物短期轮作对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不大(原因),而水旱轮作的防效虽没内地持久,但也比较明显。如3团和5团都进行过调查

23、:第一年几乎无病,第二年少量发病,第三或第四年基本恢复原状(原因:)。有水旱轮作条件的单位,应贯彻执行。,(五)贯彻农业防病措施,减轻病害的发生:如合理密植,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对两病的防治都是有利的,特别是7月中下旬后黄萎病将进入发病高峰期,加强肥水管理对防病有重要作用(维管束病害,易早衰)。只要贯彻好上述几项措施,两病的发生会明显减轻。,六、棉花枯,黄萎病的普查方法,(一)搞好普查工作和病菌致病性分化的意义和重要性: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1、搞好普查,划分无病区、重病区和轻病区,并建立病田条田档案,是防治枯、黄萎病的重要前题,也是品种布局的重要前题。2、搞好普查是棉花高产稳产和连队安定团结的迫切需要。3、两病(尤其是黄萎病)的迅速发展和严重为害,已经到了非查不可的地步。不进行普查,不了解病田、重病田和无病田,不了解病菌的致病性,就不能合理地进行品种的合理布局。,10、及时采收:,棉花吐絮后一周,纤维品质最好,含水量合适,是最佳采收时间,这时采收产量也最高。,谢谢大家,新疆棉花高产,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