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405754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标准修订的必要性混凝土按使用的胶凝材料不同,分为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如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等)和有机胶结料混凝土(如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本标准中的混凝土特指水泥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随着商品混凝土的普及使用、高强混凝土的广泛使用和新型外加剂的不断出现,实施已近二十年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92,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有很多不适应之处,进行修订是非常必要的。,混凝土应在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生产和施工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1.配置混凝土所有的原材料(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

2、、水),使用前应进行检验,符合质量标准方可使用。拌合用水如使用可饮用的自来水,可不用检验。2.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性能和耐久性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通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又满足施工要求,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实际施工中使用配合比时,应根据原材料的情况及时调整。3.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环节,均应按规定严格操作。4.对混凝土拌合物和硬化后的混凝土要进行质量检验。,二、新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1.增加水泥、细骨料中氯离子含量等质量控制指标;2.修订了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等

3、级划分;3.补充了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指标;4.修订了混凝土生产控制的强度标准差要求;5.修订了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允许偏差;6.修订了混凝土蒸汽养护质量控制指标;7.增加混凝土质量检验等内容。新标准修订后,结构上调整较大,共分为七章、104条,其中6.1.2条为强制性条文。,1.总则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1.0.3 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建设工程中,普通混凝土一般是指表观密度大于1900kg/m3且不小于2500kg/m3

4、的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所组成。为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能还常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混凝土按胶凝材料分为水泥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石膏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应用较多)、聚合物混凝土等;按表观密度分为特重混凝土(表观密度2500kg/m3)、普通混凝土(1900kg/m3表观密度2500kg/m3)、轻混凝土(600kg/m3表观密度1900kg/m3)。,2.原材料质量控制2.1 水泥2.1.1 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的环境确定。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硅

5、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碱含量低于 0.6%的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和中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 200 的有关规定。,2.1.2 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碱含量低于 0.6%的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碱含量,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水化热。依据 GB 50204 和本条规定,混凝土用水泥进场时应复验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低碱水

6、泥还应检验碱含量,中、低热水泥还应检验水化热。,2.1.3 水泥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采用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新增加项目)2 应注明水泥中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3 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 60。2.2粗骨料2.2.1 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规定。2.2.2 粗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和坚固性,用于高强混凝土的粗骨料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岩石抗压强度。2.2.3 粗骨料在应用方面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新增),2 对于混凝土结构,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

7、径不得大于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 1/4,且不得大于钢筋最小间距的 3/4;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板厚的 1/3,且不得大于 40mm;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小于 31.5mm。注意,对于混凝土实心板,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原标准规定“不宜大于板厚的 1/2,且不得大于 50mm”。增加了大体积混凝土最大公称粒径的规定。大体积混凝土的最大公称粒径过小,混凝土易产生过大的收缩变形。,3 对于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粗骨料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 1.0%和 0.5%;坚固性检验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 8%。4 对于高强混凝土,粗骨料

8、的岩石抗压强度应至少比混凝土设计强度高 30%;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 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5%且不应大于 8%;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 0.5%和 0.2%。5 对粗骨料或用于制作粗骨料的岩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包括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不宜采用有碱活性的粗骨料。,2.3 细骨料2.3.1 细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规定;混凝土用海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6 的有关规定。2.3.2 细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

9、、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海砂主要控制项目除应包括上述指标外尚应包括贝壳含量;人工砂主要控制项目除应包括上述指标外尚应包括石粉含量和压碎值指标,人工砂主要控制项目可不包括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人工砂的内容是新增加的。我国长期持续大规模建设,河沙资源日益枯竭,人工砂取代河沙作为混凝土细骨料是大势所趋。,2.3.3 细骨料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砂,且 300m 筛孔的颗粒通过量不宜少于 15%。2 对于有抗渗、抗冻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砂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 3.0%和 1.0%,坚固性检验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 8%。3 对应高强混

10、凝土,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 2.63.0 范围之内,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 2.0%和 0.5%。4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分别不应大于 0.06%和 0.02%。,5 混凝土用海砂应经过净化处理6 混凝土用海砂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3%,贝壳含量应符合表 2.3.3-1 的规定。海砂不得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贝壳含量3-10%7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应符合表 2.3.3-2 的规定。表中的 MB 为亚甲蓝测定值,表示每千克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溶液克数。当 MB 值1.4 时则判定是以石粉为主,当 MB 值1.4 时则判定为以泥粉为主的石粉。8 不宜单独采用特细砂作为细骨料配制

11、混凝土,9 河沙和海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人工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工程,不宜采用有碱活性的砂。,2.4矿物掺合料2.4.1 用于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可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沸石粉、钢渣粉、磷渣粉;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合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 的有关规定,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 的有关规定,钢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T20491 的有关规定,其

12、他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矿物掺合料的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56 的有关规定。,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减少水泥使用量,降低成本。二是改善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三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包括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及抗碳化能力等。,2.4.2 粉煤灰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和三氧化硫含量,C 类粉煤灰的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游离氧化钙含量和安定性;粒化高炉矿渣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比表面积、活性指数和流动度比;钢渣粉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比表面积、活性指数、流动度比、游离氧化钙含量、三氧化

13、硫含量、氧化镁含量和安定性;磷渣粉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细度、活性指数、流动度比、五氧化二磷含量、氧化镁含量和安定性;硅灰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比表面积和二氧化硅含量。矿物掺合料的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放射性。,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中,将粉煤灰分为F类和C类,质量等级分为级、级和级。F类粉煤灰是由无烟煤或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C类粉煤灰是由褐煤或次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其氧化钙含量一般大于10%.,2.4.3 矿物掺合料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掺用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2 在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应经试验确

14、定。3 用矿物掺合料宜与高效减水剂同时使用。4 对于高强混凝土或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等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不宜采用低于级的粉煤灰。5 对于高强混凝土和有耐腐蚀要求的混凝土,当需要采用硅灰时,不宜采用二氧化硅含量小于 90%的硅灰。,2.5外加剂2.5.1 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 8076、GB混凝土防冻剂 475JC和混凝土膨胀剂GB 23439 的有关规定。混凝土外加剂按功能主要分为四类:1.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变性能,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4

15、.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包括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等,2.5.2 外加剂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和外加剂匀质性两方面,混凝土性能方面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减水率、凝结时间差和抗压强度比,外加剂匀质性方面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 pH 值、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引气剂和引气减水剂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含气量;防冻剂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含气量和 50 次冻融强度损失率比;膨胀剂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凝结时间、限制膨胀率和抗压强度。,2.5.3 外加剂的应用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时,外加剂应与水泥

16、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种类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外加剂品种多,质量差异比较大,掺量范围较宽,用于混凝土时只有经过试验验证,才能实施混凝土质量的控制。)2 高强混凝土宜采用高性能减水剂;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缓凝剂或缓凝减水剂;混凝土冬期施工可采用防冻剂。3 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应满足混凝土设计要求。(含有氯盐配制的外加剂,易引起的钢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具有严重的危害。)4 宜采用液态外加剂。(液态外加剂易于在混凝土中均匀分布。),2.6水2.6.1 混凝土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 的有关规定。2.6.2 混凝土

17、用水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 pH 值、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和水泥胶砂强度比。当混凝土骨料为碱活性时,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碱含量。2.6.3 混凝土用水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2 当骨料具有碱活性时,混凝土用水不得采用混凝土企业生产设备洗涮水。,3 混凝土性能要求3.1拌合物性能3.1.1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 的有关规定;坍落度经时损失试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 的规定,1.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18、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如果混凝土拌合物出了问题,硬化混凝土的质量是无法保证的。2.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标主要有稠度、凝结时间、泌水试验、含气量、表观密度等。3.坍落度经时损失是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重要方面,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未规定坍落度经时损失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附录A规定了1h坍落度经时损失的试验方法。,3.1.2 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可采用坍落度、维勃稠度或扩展度表示。坍落度检验适用于坍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检验适用于维勃稠度 5s30s的混凝土拌合物,扩展度适用于泵送高强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坍落度、维勃稠度和扩展

19、度的等级划分及其稠度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表3.1.2-1、表3.1.2-2、表3.1.2-3和表3.1.2-4的规定。坍落度s1-s5等级,维勃稠度v0-v4等级,扩展度f1-f6等级,3.1.3 混凝土拌合物应在满是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坍落度;泵送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设计值不宜大于 180mm。3.1.4 泵送高强混凝土的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自密实混凝土的扩展度不宜小于600mm。3.1.5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应影响混凝土的正常施工。泵送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 30mm/h。3.1.6 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不得离析或泌水。3.1.7 混

20、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和混凝土性能要求。,3.1.8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 3.1.8 的要求。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270 中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或其他准确度更好的方法进行测定。3.1.9 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宜符合表 3.1.9 的规定。3.2 力学性能3.2.1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 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

21、、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等。土木工程中检验最多的是立方体抗压强度。),3.2.2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划分为 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C85、C90、C95 和 C100。(1.混凝土强度等级由符号C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MPa计)组成。2.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95%的保证率按混凝土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的标准差确定。3.现行国家

22、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4.1.2条规定,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3.2.3 混凝土抗压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评定,并应合格。3.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3.3.1 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 的有关规定。(长期性能包括收缩和徐变),3.3.2 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3.2 的规定。3.3.3 混凝

23、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氯离子迁移系数(RCM 法)划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 3.3.3-1 的规定,且混凝土龄期应为 84d。2 当采用电通量划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 3.3.3-2 的规定,且混凝土龄期宜为 28d。当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与矿物掺合料之和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 50时,测试龄期可为 56d。,3.1.2 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可采用坍落度、维勃稠度或扩展度表示。坍落度检验适用于坍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检验适用于维勃稠度 5s30s的混凝土拌合物,扩展度适用于泵送高强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坍落度、维勃

24、稠度和扩展度的等级划分及其稠度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表3.1.2-1、表3.1.2-2、表3.1.2-3和表3.1.2-4的规定。坍落度s1-s5等级,维勃稠度v0-v4等级,扩展度f1-f6等级,3.3.4 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表 3.3.4 的规定。1.表3.3.4引用自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2009中的表3.0.3,是新增的耐久性指标。2.混凝土的碳化是混凝土受到的一种化学腐蚀。大气中的CO2不断向混凝土内部扩散,与水泥中的碱性水化物(主要是Ca(OH)2)发生化学反应后生产碳酸盐和水,使混凝土碱度降低的物理化学过程称为混凝土的碳化,又称作中性化。3.系统的试

25、验研究表明,快速碳化试验的碳化深度小于20mm的混凝土,其抗碳化性能较好,通常可满足大气环境下50年的耐久性要求。在大气环境下,有其他腐蚀介质侵蚀的影响,混凝土的碳化会发展得快一些。快速碳化试验碳化深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的碳化性能良好;许多强度等级高、密实性好的混凝土,在碳化试验中会出现测不出碳化的情况。,3.3.5 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3.5 的规定。3.3.6 混凝土耐久性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CJ/T 193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评定,并应合格。4 配合比控制4.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CJ 55的有关规定

26、。4.0.2 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求,强度以及其他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4.0.3 对首次使用、使用间隔时间超过三个月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应与配合比设计一致。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3 混凝土强度评定应符合设计要求。4 混凝土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4.0.4 在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调整。5 生产控制水平5.0.1 混凝土工程宜采用预拌混凝土。5.0.2 混凝土生产控制水平可按强度标准差()和实测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组数的百分率(P)表征。,5.0.3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

27、式(5.0.3)计算,并宜符合表 5.0.3 的规定。(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试件组数(n值)由原标准的“不得少于25组”修订为“不应小于30”。)5.0.4 实测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组数的百分率(P)应按公式 5.0.4 计算,且P不应小于 95。5.0.5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的统计周期可取一个月;施工现场搅拌站的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超过三个月。,6 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6.1一般规定6.1.1 混凝土生产施工之前,应制订完整的技术方案,并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6.1.2 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筑成型过程中严禁加水。(可采用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人适量减水剂并快速

28、搅拌的措施)6.2 原材料进场6.2.1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规定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等,外加剂产品还应提供使用说明书。6.2.2 原材料进场后,应按本标准第 7.1 节的规定进行进场检验。(基本保证),6.2.3 水泥应按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分批存储,并应采取防潮措施;出现结块的水泥不得用于混凝土工程;水泥出厂超过 3 个月(硫铝酸盐水泥超过 45d),应进行复检,合格者方可使用。6.2.4 粗、细骨料堆场应有遮雨设施,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粗、细骨料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入杂物。6.2.5 矿物掺

29、合料存储时,应有明显标记,不同矿物掺合料以及水泥不得混杂堆放,应防潮防雨,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矿物掺合料存储期超过 3 个月时,应进行复检,合格者方可使用。,6.2.6 外加剂的送检样品应与工程大批量进货一致,并应按不同的供货单位、品种和牌号进行标识,单独存放;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如有结块,应进行检验,合格者应经粉碎至全部通过 600m 筛孔后方可使用;液态外加剂应储存在密闭容器内,并应防晒和防冻,如有沉淀等异常现象,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3 计量6.3.1 原材料计量宜采用电子计量设备。计量设备的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GB/T 10171 的有关规定,应

30、具有法定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检定证书,并应定期校验。混凝土生产单位每月应自检 1 次;每一工作班开始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准。,6.3.2 每盘混凝土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6.3.2 的规定,原材料计量偏差应每班检查 1 次。6.3.3 对于原材料计量,应根据粗、细骨料含水率的变化,及时调整粗、细骨料和拌合用水的称量。6.4 搅拌6.4.1 混凝土搅拌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GBT 9142 的有关规定。混凝土搅拌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6.4.2 原材料投料方式应满足混凝土搅拌技术要求和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要求。,6.4.3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按表 6.4.3 采用;当搅拌高强

31、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时,搅拌时间宜延长 30s。对于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可在保证搅拌均匀的情况下适当缩短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每班检查 2 次。6.4.4 同一盘混凝土的搅拌匀质性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0.8。2 混凝土稠度两次测值的差值不应大于表 3.1.2-4 规定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允许偏差的绝对值。,6.4.5 冬期施工搅拌混凝土时,宜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提高拌合物温度,也可同时采用加热骨料的方法提高拌合物温度。当拌合用水和骨料加热时,拌合用水和骨料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表 6.4.5 的规定;当骨料不加热时,拌合用水可

32、加热到 60以上。应先投入骨料和热水进行搅拌,然后再投入胶凝材料等共同搅拌。6.5 运输6.5.1 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并应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满足施工要求。6.5.2 当采用机动翻斗车运输混凝土时,道路应平整。6.5.3 当采用搅拌罐车运送混凝土拌合物时,搅拌罐在冬期应有保温措施。,6.5.4 当采用搅拌罐车运送混凝土拌合物时,卸料前应采用快档旋转搅拌罐不少于20s。因运距过远、交通或现场等问题造成坍落度损失较大而卸料困难时,可采用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人适量减水剂并快档旋转搅拌罐的措施,减水剂掺量应有经试验确定的预案。(卸料之前采用快档旋转搅拌的目的是将拌合物搅拌均匀,利

33、于泵送施工。搅拌罐车卸料困难或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情况时有发生,较多情况是现场施工组织不力,不能及时浇筑混凝土而导致压车,这时可向罐车内掺加适量减水剂并搅拌均匀以改善拌合物稠度,但是应经过试验确定。)6.5.5 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运输应保证混凝土连续泵送,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 的有关规定。6.5.6 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至施工现场接收的时间间隔不宜大于 90min。,6.6 浇筑成型6.6.1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并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34、 的有关规定,并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应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失稳、不跑模和不漏浆。6.6.2 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以及垫层上的杂物;表面干燥的地基土、垫层、木模板应浇水湿润。,6.6.3 当夏季天气炎热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高于 35,宜选择晚间或夜间浇筑混凝土;现场温度高于 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浇水降温,但不得留有积水,并宜采取遮挡措施避免阳光照射金属模板。6.6.4 当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5,并应有保温措施。6.6.5 在浇筑过程中,应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整体性。6.6.6 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的最小内径宜符合表

35、6.6.6 的规定;混凝土输送泵的泵压应与混凝土拌合物特性和泵送高度相匹配;泵送混凝土的输送管道应支撑稳定,不漏浆冬期应有保温措施,夏季施工现场最高气温超过 40时,应有隔热措施。,6.6.7 不同配合比或不同强度等级泵送混凝土在同一时间段交替浇筑时,输送管道中的混凝土不得混入其他不同配合比或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6.6.8 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 3.0m 时,宜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辅助设备。6.6.9 浇筑竖向尺寸较大的结构物时,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宜控制在 300mm350mm;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分层浇筑方法,可利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沿高度均匀上升,分层厚度不应大于 500mm;对

36、于清水混凝土浇筑,可多安排振捣棒,应边浇筑。混凝土边振捣,宜连续成型。,6.6.10 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布料点应结合拌合物特性选择适宜的间距,必要时可以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布料点下料间距。6.6.11 应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特性及混凝土结构、构件或制品的制作方式选择适当的振捣方式和振捣时间。6.6.12 混凝土振捣宜采用机械振捣。当施工无特殊振捣要求时,可采用振捣棒进行捣实,插人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振动作用半径的一倍,连续多层浇筑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拌合物约 50mm 进行振捣;当浇筑厚度不大于 200mm 的表面积较大的平面结构或构件时,宜采用表面振动成型;当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成型混凝土制品时

37、,宜采用振动台或表面加压振动成型。,6.6.13 振捣时间宜按拌合物稠度和振捣部位等不同情况,控制在 l0s30s 内,当混凝土拌合物表面出现泛浆,基本无气泡逸出,可视为捣实。6.6.14 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 6.6.14 的规定。6.6.15 在混凝土浇筑同时,应制作供结构或构件出池、拆模、吊装、张拉、放张和强度合格评定用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并应按设计要求制作抗冻、抗渗或其他性能试验用的试件。6.6.16 在混凝土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在混凝土终凝前对浇筑面进行抹面处理。(抑制表面裂缝,提高表面质量)6.6.17 混凝土构件成型后,在强度达到 1.2MPa

38、以前,不得在构件上面踩踏行走。,6.7 养护6.7.1 生产和施工单位应根据结构、构件或制品情况、环境条件、原材料情况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等,提出施工养护方案或生产养护制度,并应严格执行。(混凝土养护是水泥水化及混凝土硬化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混凝土养护不好往往会前功尽弃。在工程中,制订施工养护方案或生产养护制度应作为必不可少的规定,并应有实施过程的养护记录,供存档备案。)6.7.2 混凝土施工可采用浇水、覆盖保湿、喷涂养护剂、冬季蓄热养护等方法进行养护;混凝土构件或制品厂生产可采用蒸汽养护、湿热养护或潮湿自然养护等方法进行养护。选择的养护方法应满足施工养护方案或生产养护制度的要求。,6.7.

39、3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时,混凝土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膜内有凝结水;采用养护剂养护时,应通过试验检验养护剂的保湿效果。6.7.4 对于混凝土浇筑面,尤其是平面结构,宜边浇筑成型边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6.7.5 混凝土施工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于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采用浇水和潮湿覆盖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d。2 对于采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或掺加缓凝剂的混凝土以及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采用浇水和潮湿覆盖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14d。3 对于竖向混凝土结构,养护时间宜适当延长。,6.7.6 混

40、凝土构件或制品厂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蒸汽养护或湿热养护时,养护时间和养护制度应满足混凝土及其制品性能的要求。2 采用蒸汽养护时,应分为静停、升温、恒温和降温四个养护阶段。混凝土成型后的静停时间不宜少于 2h,升温速度不宜超过 25h,降温速度不宜超过 20h,最高和恒温温度不宜超过 65;混凝土构件或制品在出池或撤除养护措施前,应进行温度测量,当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大于 20时,构件方可出池或撤除养护措施。,3 采用潮湿自然养护时,应符合本节第 6.7.2 条第 6.7.5 条的规定。6.7.7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应进行温度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不宜超过 25,表面与

41、外界温差不宜大于 20。(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对混凝土浇筑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减小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应设置测温孔或埋设热电偶等测定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使温差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以内。)6.7.8 对于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 日均气温低于 5时,不得采用浇水自然养护方法。2 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不得低于 5MPa,3 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 5方可拆除,或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不大于 20时拆模,拆模后的混凝土亦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4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 50时,方可撤除养护措施。7 混凝土质量检验(新标准新增加的内容)7

42、.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验7.1.1 原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验收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外加剂产品还应具有使用说明书。,7.1.2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检验,检验样品应随机抽取。7.1.3 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散装水泥应按每 500t 为一个检验批;袋装水泥应按每 200t 为一个检验批;粉煤灰或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应按每 200t 为一个检验批;硅灰应按每 30t 为一个检验批;砂、石骨料应按每 400m3 或 600t 为一个检验批;外加剂应按每 50t 为一个检验批;水应按同一水源不少于一个检验批。,2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

43、将检验批量扩大一倍。1)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2)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次检验合格。3)同一厂家的同批出厂材料,用于同时施工且属于同一工程项目的多个单位工程。3 不同批次或非连续供应的不足一个检验批量的混凝土原材料应作为一个检验批。7.1.4 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第 2 章的规定。7.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7.2.1 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抽样检验。,(坍落度与和易性检验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都要进行,搅拌地点检验为控制性自检,浇筑地点检验为验收检验;凝结时间检验可以在搅拌地点进行。)7.2.2 混凝土拌合物的检验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

44、土坍落度取样检验频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的有关规定。2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采用同一批次水泥和外加剂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应至少检验 1 次。3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验 1 次;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和采用同一批次海砂的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验 1 次。,7.2.3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第 31 节的规定。7.3 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7.3.1 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的有关规定,其他力学性能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2

45、耐久性能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CJ/T193 的有关规定。3 长期性能检验规则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CJ/T 193中耐久性检验的有关规定执行。7.3.2 混凝土力学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第 3.2 节的规定;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第 3.3 节的规定。,附录A坍落度经时损失试验方法A.0.1 本方法适用于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的测定。A.0.2 取样与试样的制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 的有关规定。A.0.3 检测混凝土拌合物卸出搅拌机时的坍落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 的有关规定执行,应在坍落度试验后立即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不吸水的容器内密闭搁置 1h,然后,应再将混凝土拌合物倒人搅拌机内搅拌 20s,卸出搅拌机后应再次测试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A.0.4 前后两次坍落度之差即为坍落度经时损失,计算应精确到 5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