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_5089005_2011年上海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0919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6.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9_5089005_2011年上海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79_5089005_2011年上海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79_5089005_2011年上海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79_5089005_2011年上海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79_5089005_2011年上海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9_5089005_2011年上海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9_5089005_2011年上海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项目背景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世博会历史上的一个创举,获得大众媒体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然而,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使命尚未完全实现。它不仅是“世博亮点展区”,还应当成为“街区改造范例”。当世博会降下帷幕之际,城市最佳实践区作为街区改造范例的实践过程也悄然开始,继续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将为上海城市的“后世博发展”树立新的标杆。1.2.规划依据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2011年),根据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世博会地区的后续发展将形成“五区一带”的功能结构,分别是位于浦西一侧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文化博览区,位于浦东一侧的国际社区、会

2、展及其商务区、后滩拓展区,以及滨江生态休闲景观带。城市最佳实践区西侧邻接文化博览区,南侧面向黄浦江。基地包含南北两个街坊,总用地面积约为15.07公顷(不包含北街坊东北角的现状住宅组团用地)。,世博会地区结构规划(2011)世博会地区的后续发展将要突出公共特性,围绕顶级国际交流核心功能,形成文化博览创意、总部商务、高端会展、旅游休闲和生态居住为一体的上海21世纪标志性市级公共活动中心。其中,城市最佳实践区将延续世博会期间的基本建筑格局,延续传承世博会的“美好城市”理念,形成文化创意街区。,目标定位(1)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集聚区(2)世博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区(3)低碳生态发展的最佳实践区(4)充

3、满活力的复合街坊(5)彰显魅力的城市客厅,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集聚区:不只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办公场所,而且包含文化创意产业所依赖的商务洽谈、产品展示、社会交往、文化休闲等相关设施,形成具有协同效应的综合体,为文化创意人才提供实现梦想的氛围,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协同效应,设计,展示,交流,商务,休闲,世博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区: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亲笔题词,赞誉城市最佳实践区为“上海世博会的灵魂”。有形遗产:基本保留UBPA建成环境(城市历史记忆的独特片段)无形遗产:设立城市最佳实践的全球论坛(交流、分享、推广城市最佳实践的全球平台),低碳生态发展的最佳实践区:在建

4、筑、开放空间、基础设施、慢行交通等方面,继续体现街区层面的低碳生态发展理念,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首个低碳生态街区。,充满活力的复合街坊:在各个空间层面(街区、组群、建筑),形成多种关联功能(商务办公、商业服务、文化休闲)的高度复合,成为24小时的活力街区。,活动,场所,街区,组群,建筑,商务办公,商业服务,文化休闲,高 度复 合,彰显魅力的城市客厅:第三场所是创意城市的基本环境特质,主题广场将成为各色人群的聚会处、创意梦想的激发地、城市信息的发布点,形成最具有标志性的滨水开放空间,如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城市客厅”。,功能定位原则:一业为主,多业融合,魅力元素嵌入。以文化创意产业为

5、主题,商务办公、文化艺术、会议展览、商业餐饮、休闲娱乐、酒店公寓、开放空间融为一体,形成具有协同效应的综合体。,4.1 规划原则(1)形成复合功能街区(2)强化开放空间体系(3)传承世博文化遗产(4)体现低碳生态理念,4.2 结构布局4.2.1 形态结构:一轴线、两核心、九组团一条步行轴线贯通南北街坊,串连开放空间核心和建筑组团;广场和绿地分别形成南北街坊的开放空间核心;九个建筑组团围绕开放空间核心,形成复合功能布局。,4.2.2 功能布局 北街坊以商务办公为主、商业服务和文化休闲为辅,南街坊以商业服务和文化休闲为主、商务办公为辅,形成复合互补、动静相宜的功能布局。在主要开放空间沿线,应当形成

6、公共开放用途的积极界面。,商务办公建筑面积约占40-50%,商业服务建筑面积约占25-30%,文化娱乐建筑面积约占25-30%。,5.1 主要客流来向分析(1)轨道交通:8号线和4号线的交汇站(中山南一路/西藏南路)(2)地面公交和出租车:中山南一路、半淞园路、苗江路(3)小汽车:中山南一路、半淞园路(4)慢行交通(步行/自行车):世博浦西文化博览区和滨江绿带,5.2 街区步行网络 在街区范围内形成完整的步行网络,各种交通到达方式尽可能形成相对分散的空间布局,并与街区步行网络对接。步行主线南北贯穿两个街坊,北端接纳来自轨交站点的主要客流,南端连接黄浦江沿线的滨水绿带。在步行主线与半淞园路和苗江

7、路的交叉口,设置信号灯控制的过街步行通道,确保步行主线的连续性,拆除世博会期间修建的半淞园路过街天桥。在步行主线和周边城市道路之间设置5条步行次线,形成一主五次、均衡分布、密度适宜的街区步行网络。,5.3 交通设施布局 各类交通到达方式分别与街区的步行门户对接。在中山南一路、半淞园路和苗江路沿线设置公交站点,在南车站路和花园港路沿线设置出租车候停点,在保屯路和花园港路沿线设置自行车租赁点和停车点。,5.4 机动车停车库 依据相关要求,合计配置不少于1500个机动车位。地下能源中心的现状停车库为72个机动车位,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新建地上停车库为120个机动车位,N1地块上新建办公建筑的地下停车库不

8、少于610个机动车位,S3地块上新建商办综合建筑的地下停车库不少于700个机动车位。考虑到“后世博发展”中机动车流量的显著增加,建议对世博会地区的浦西片区进行区域性的交通影响专题研究。,6.1 连续的开放空间体系 主题广场、街区绿地、林荫步道、建筑院落、街角空间、步行巷道,形成功能有别、规模不等、形态各异、错落有致、收放相间的连续开放空间体系,富有特色和品质的第三场所成为街区空间形态的主要魅力所在。林荫步道连接南街坊的广场和北街坊的绿地,形成开放空间的主体部分;步行巷道连接主要开放空间和周边城市道路,形成开放空间网络;建筑院落和街角空间则使开放空间体系增添了丰富的层次。,(1)主题广场 结合整

9、体地块开发,对于世博期间的城市广场进行全面重建。主题广场位于街区的显突部位,作为汇聚四方宾客、激发创意梦想、发布城市信息、展示公共艺术、促进市民交往的城市客厅,塑造最具有标志性的滨水开放空间。,(2)街区绿地 保留世博期间的成都活水公园,作为北街坊的空间形态核心;进行技术方面的适应性改造,继续体现生态环保理念。,(3)林荫步道 保留世博期间南北街坊的林荫步道,进行尺度方面的适应性改造,重点是采用绿化、铺地、街道设施的带状分布(宽度约为15米),有效地界定空间,形成更为人性尺度的步行街道(宽度约为12-15米),并强化林荫步道的南北门户对接。,(4)建筑院落 保留世博期间的四处建筑院落,进行场所

10、方面的适应性改造,延续国际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特色,包括罗阿大区的玫瑰园、马德里地空气树、巴塞罗那的高蒂龙、温哥华的木构亭等,形成情趣各异的驻留场所。,(5)街角空间 街角空间形成分散布局,应当成为积极场所,采用铺地、植物、街道设施加以界定,为交往和休憩提供小尺度的亲密空间。,(6)步行巷道 步行巷道是门户与核心和节点之间的连接元素,其间串连街角空间,采用铺地材料加以界定,形成明确的指向性。,6.2 多样的建筑组群特征 基于开放空间网络,形成各具特征的九个建筑组群,在高度(低层、多层、高层)、体量(大体量、中体量、小体量)、肌理(块状、行列、围合)方面都有所差异,形成各自的可识别性。,6.3 有机的空间形态格局 开放空间和建筑组群之间形成彼此关联的共扼关系和相互渗透的图底关系。一方面,各类开放空间形成连续体系,不仅串连各个建筑组群,而且渗透到一些建筑组群的内部。另一方面,各个建筑组群有效地界定和围合各类开放空间,使之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和有趣的序列感。街区的天际轮廓形成南北高、中间低的基本格局,水平延展的多层建筑形成开放空间的积极界面,垂直耸立的高层塔楼形成开放空间的对景焦点。,建筑设计控制策略分类(1)整体开发地块(2)零星插建建筑(3)外观保留、内部改造建筑(4)外观更新、内部改造建筑(5)基本保留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