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培训:课改了,我们怎么改(1).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10672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培训:课改了,我们怎么改(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培训:课改了,我们怎么改(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培训:课改了,我们怎么改(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培训:课改了,我们怎么改(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培训:课改了,我们怎么改(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培训:课改了,我们怎么改(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培训:课改了,我们怎么改(1).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课改了,我们怎么“改”?-与新课改一起成长,2,一、明确课改目标,更新教育观念,中国新课改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3,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使每个学生的发展更主动、更加全面。,4,在教育目的上,由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5,在教学方式上,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转变。,6,在教学内容上,由注重传授单一、高深、繁难的知识技能,转向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科技发展新信

2、息,拓展视野,使学习更有趣、更容易。,7,在评价方式上,由过于强调甄别优劣、比赛选拔、确定等级等,转向促进每个学生个体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8,在师生关系上,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之间在平等对话和互动中共同提高。,9,在教学环境上,由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延伸课堂内容。,10,二、用新理念实践新教材,1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突出科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深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改革教材的呈现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作业系统,促进评价的改革,新教材的

3、特点,12,每节课文设有:问题探讨、本节聚焦、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练习等栏目。此外,有的还设有相关信息、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联系、科学史话、科学前沿、科学家的故事、知识链接、实验、技能训练、模型建构等栏目。每章的开始设有简单的引言,每章结束设有本章小结与自我检测栏目。这种体例,有利于实现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自我学习的新理念。,13,“问题探讨”:每节开始,提供了学生讨论的平台,走进本节的学习。建议:小组讨论或个别发言。,14,“本节聚焦”: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了这一节的要点(或重点),让学生明确要掌握哪些重点。建议:自学。,15,“资料分析”: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料学到新的知识

4、。建议:自学或小组讨论,自主学习。,16,“探究”:主要为实验,也有少数理论探究。建议:作为重点处理,要保证完成的学生活动。,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17,“技能训练”:包括实验与理论的技能训练,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理解科研一般方法。建议:作为重点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18,“思考与讨论”:在正文中与正文后都有。出现在课文中间的,让学生在学习了部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与讨论来学习新的知识。乘热打铁,让学生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生物现象。建议:作为重点处理,可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正文后。,19,“知识链接”:起到上下链接的作用,可促进学生系统地掌据知识。建议:可讲可不讲。“与生活的联系”:可

5、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建议:自学。,20,“科学史话”:可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史,从中学到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建议:自学。,21,“科学前沿”:可使学生从小养成了解科学发展动态的习惯,能为将来学习选择方向。建议:自学。,22,“资料搜集和分析”: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建议:不要多搞,一个学期搞二次,可分组进行。,23,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几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做作业、考试,缺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学方式单调,通常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

6、狭隘和孤僻的性格。,24,1.促进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向合作学习转变,使用新教材,有利于实现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生物实验、角色表演、游戏、模型构建、以及陈述、讨论、辩论等,以生生互动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主流取向,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增强合作成员间的互助意识,提高交流能力和合作技巧。,25,2.利用探究活动,作为课改的突破口,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六个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和猜想;(3)制定研究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与交流。,26,2.1 帮助学生提出精彩问题,问题是科学探究的

7、核心。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它更需要创造性和想像力。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最初感到学生不会提问题,提不出精彩的问题,究其根源,不是学生存在问题,而是说明教师应加强教学的设计,帮助学生提出精彩问题。,27,2.1.1 让学生敢问,让学生敢问,教师就要善于激励学生。有数据统计,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受到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28,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富于机智的激励性的语言,营造民主而宽松的氛围,就会使学

8、生敢问。当然,中学生毕竟学识浅薄,有时候提出的问题难免比较浅显,此时,如果教师只是一个劲地说好,也会让学生感到提出的问题无质量标准,老师只是在给学生戴高帽。这时,教师更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巧妙地运用激励的方法赞美学生,那么学生也就会心情愉悦、问题说不定就会滔滔而来。,29,2.1.2 让学生会问,在课堂上想让学生提出问题,如果老师仅仅是这样说:“请同学们提出问题!”可想而知,多数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会开口,课堂处于冷场,提问质疑流于形式。,如果设置好的问题背景,就会像一粒石子,敲击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处于最佳状态,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

9、而发现和提出问题。,30,创设问题情景的途径有多种,归根到底就是设法让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联系,当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问题。我们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着力于培育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质疑、大胆创新。,31,2.2 帮助学生做出合理假设或猜想,科学探究能否成功,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假设或猜想是否合理。在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意识到假设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根据生活现象或是一定理论资料进行分析得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定的条件,辅助学生做出合理的假设有

10、助于减少学生无谓的失误,特别是在课堂上有助于提高效率。,32,南美洲中部冻结的沼泽地里,有一种臭菘的花朵冒寒绽开。臭菘为佛焰花序,花期长达14天左右,花苞内始终保持着22的温度,比周围的气温高约20。使花朵周围的积雪融化,更使人惊奇的是,花苞内外温度差异形成一种空气的“涡流”,佛焰苞 内成熟的花粉能随着热空气的“涡流”运动,在冰冻三尺的酷寒条件下,不必求助于昆虫,凭借这种热空气,可顺利完成传粉。,33,法国“在做中学”科学教育行动中曾流行一句话: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所以我学会了。,34,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五让”原则: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

11、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只要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35,谢谢!,36,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十问”,1你有一本教学心得吗?您经常写教后记吗?,2你的学生每人有一本课堂练习本吗?你上课关心了后三排的学生吗?学生会记课堂笔记吗?你的学生每位有一本错题跟踪簿吗?,37,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十问”,3你在备课时,常和同事思考教材为什么这样写吗?你考虑学生个性了吗?这样讲学生好懂吗?学生有兴趣听吗?能有其它方法讲解吗?,38,4你做到了下面的事情吗:自己没有研究透的决不讲给学生听;不懂的查

12、资料求同事问学生了吗?还是糊弄过关算了?,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十问”,39,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十问”,5你上课让学生动手吗?教学中,你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上有创新吗?,40,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十问”,6你每个问题讲完后,师生能共同探讨问题的启迪和感悟吗?换一种方法讲解可以吗?,41,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十问”,7你上课能少讲一些,让学生多练一些吗?允许学生发表意见甚至是错误的意见吗?,42,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十问”,8在讲一些较难的综合问题时,考虑用概念图教学吗?能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曲为直一题多变吗?,43,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十问”,9你的评价观念有所改变了吗?你经常让学生评价你吗?你如何做到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更重要的还要教会学生做人?,44,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十问”,10你喜欢读书、经常翻看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杂志吗?你能从起始年级就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吗?,45,在新课改形势下,有人这样说:作为使用新教材的学生,是幸运的;作为使用新教材的教师,是幸福的。新教材可以成就学生的梦想,成就教师的事业。那么就让我们携手,将新课改进行到底,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在不断的努力与追求中,共同成长,一起走向成功!,46,谢谢!,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