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骨骼危害预防(1).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10674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肉骨骼危害预防(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肌肉骨骼危害预防(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肌肉骨骼危害预防(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肌肉骨骼危害预防(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肌肉骨骼危害预防(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肉骨骼危害预防(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肉骨骼危害预防(1).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因工程學及骨骼肌肉傷害預防 講座:盧春火 資歷:醫 事 檢 驗 師 公共衛生碩士 工礦衛生技師 工業安全技師 任教:中國醫藥大學 弘光科技大學 國立空中大學 部審合格講師,簡介,Ergonomics(人因工程,歐洲系統):字源:【ergo】為希臘字,指工作(work)的意思,【nomos】為法規、規則、學問、研究等意思。Ergonomics:【工作的法則】【工作的學問】,是研究如何工作可以省力、省事、安全、正 確的學問。Human Factors(美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工程設計時所應考慮的生理、心理等各種人性因素】日本:人間工學(人體工學)。中國大陸:

2、人類工效學(工效學)人體工學(人類工程學)台灣:人因工程(人因工程學),定義,人因工程,就是在人與環境、系統、或機器設備的交互作用過程中,重視並考慮人的因素,使得人與其他組件能適當配合,而產生最佳的輸出結果。人因工程是發現並應用人類行為、能力、限制、及其他特性等資訊,到工具、機器、系統、任務、工作、及環境,讓人類對之加以有生產力的、安全的、舒適的、及有效的使用。,人因工程的意義,一、瞭解人的能力、限制、特徵、行為與 動機等。二、應用於工具、機具、系統、工作方法 和環境之設計(互動關係)。三、使人在安全、舒適、及合乎人性的狀 況下。四、發揮工作效率和使用效能,並提高生 產力及使用者滿意度。,人因

3、工程的意義,人因工學(ergonomics),是以人為中心,探討工作中所使用的物品及所處的環境與人的關係,在設計與應用時應考量人的能力、特徵、限制等因素,目標在於促進人類生活與工作之安全、效率及舒適。因此,人因工程的基本理念應包括:一、為使用者作業之方便性、舒適性著想。二、尊重生命的價值,安全第一。三、崇尚人性(Fit the Machine to the Person)。四、不斷改善,用心設計。,人因工程之基本理念,以使用者為中心(user-centered):一、物品和機器是製作來服務人們的。二、工具設備或工作程序設計的良瓢,足以 影響人的行為與福祉。三、考量人類在能力與限度上有個別差異。

4、系統導向:一、工具設備、工作程序、環境與人員等,並非獨立存在而互不相關。二、著重設計規劃過程之實徵資料和評鑑。,討論:一、人因工程設計是指運用相關知識來設計工具、機 器、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環境,以增進人員的安全、舒適與效率。二、從另一角度來看是:如何使工作與設備適合使用 者的能力與限制,而不是使用者去配合工作與機 器的需求,這是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精神原則。三、研究人員或群體在生活或工作上涉及的產品、設 備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四、了解人體的能力與限制,運用人因工程,改善使 用的器物與環境,以求更能配合人體的能力及人 們的需求。,人因工程主要危害類型,一、人機介面不良二、肌肉骨骼累積性傷害(CTD)人

5、因工程的危害常引起累積性傷害。長時間的職業性傷害會影響肌肉骨骼及四周神經系統,進而發生病變。三、人為失誤誤動作、誤判、應動未動、不應動而動、視而未見、訓練不足、技術不純熟。四、照明;五、振動;六、其他,顯示器配置:什麼是重要的資訊?如何讓人一目了然?,人機介面,人機系統的交互作用,訊息,器官感覺,比較判斷,生理動作,操控,大腦處理,感測,資訊處理(大腦處理),操控,儀表顯示,機器運作,控制器,人,機器,系統的特性,1.系統具有基本的目標性。2.系統中每一元件各具獨特單一功能。3.元件之間應該會有交互作用。4.系統在相關設定的環境中運作。5.系統具有階層性。,Process,Input,Outp

6、ut,Sub-system,Sub-system,Input,Output,人機介面,人機介面,人機系統可能之失誤,替代性錯誤:沒有標準化、操控錯誤、維修錯誤。調整性錯誤:太快、太慢、太猛、沒達正確位置。方向性錯誤:操控位置上下左右顛倒錯誤。遺忘性錯誤:仰賴人腦記憶的錯誤。大意的錯誤:人員大意錯誤、下意識動作。無能力錯誤:設計不當、太遠、太高、太鬆、太緊。疲勞性錯誤:生理疲勞、困疲或過勞、輪班時差。情緒性錯誤:情緒異常(憤怒、恐懼、憂鬱),人為失誤相關災害之類型,人為失誤誤判視而未見誤動作應動未動不應動而動 訓練不足技術不純熟,引起的事故交通事故:飛機、火車、汽機車撞擊傷亡工安事故:化學爆炸外

7、洩、建築物倒塌、大火、出水。環境汙染:油輪外洩引起生態浩劫。,人為失誤分析,系統安全的5個M:Man(人)、Machine(機器)、Medium(環境、介面)Management(管理)、Mission(任務),人為失誤之危害防制,人為失誤因子分析方法:利用操作經驗工程規範檢核表分析What-if(如果會如何)失誤樹事件樹危害與操作性分析(Hazop)魚骨圖因素分析法,人為失誤之危害防制,工程上:機械材料本質安全設計。控制器防呆(防失誤)安全設計。管理上:合適的人、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工作、合 適的制度訓練上:回饋、誘因制度。制度上:回饋誘因,提高人為可靠度,二人並用(夥 伴作業),安全稽核。工

8、作站設計與人為失誤防制(1)工程上:機械材料本質安全設計,控制器防呆(防 失誤)安全設計(2)防疲勞:減少不必要動作(3)防失誤:減少誤動作,儀控與人為失誤之防制基礎需求,(1)相容性:空間相容性。(2)一致性:顯示器與控制器間的對應關係是否與使 用者本身的認定一致。(3)習慣性:儀表指針或刻度之移動方向是否與旋扭 或搖桿轉動移動的方向具一致性。(4)溝通性:設計者VS.使用者的概念模式相通。(5)顯示器:有吸引、警示、溝通的功用,配置、類 型都與系統整體操作效率、安全息息相 關。(6)空間性:可提高緩衝之餘度空間。(7)真實性:儀表訊息之傳達具高可信性。(8)自動性:可更有效減少人為失誤。,

9、人機系統危害預防-工程控制,人機系統:一、作業人員與機器設備共處在一個工作環境之中 而形成一個人機系統。二、人機之間靠著密切的訊息交流來確保二者之間 溝通良好,此訊息之交流稱為人機互動,而訊 息交流之處稱為人機介面。三、設備機具的設計必須適時提供作業人員足夠的 訊息。,人機系統危害預防-工程控制,顯示器:一、顯示器具有吸引、警示、溝通的功用。二、顯示器的內容該如何設計,顯示器的位置該如 何配置,何時該用什麼類型的顯示,都與系統 整體操作效率、安全息息相關。三、顯示器依人員感覺型式可分為視覺、聽覺、觸 覺顯示。四、視覺顯示與聽覺顯示二者並用,可提高餘度,使訊息之傳達更為可靠。,人機系統危害預防-

10、工程控制,視覺顯示/聽覺顯示之運用時機顯示型式:一、靜態顯示 文、數字;象徵符號;圖畫與圖表。二、動態顯示 數量儀表;性質儀表。三、其他顯示 信號和警示燈;人員車輛、醒目輔助顯示。四、聽覺顯示:以警告與緊急信號為主,人機系統危害預防-工程控制,人機系統設計與安全一、人為失誤的類型 取代失誤;調整失誤;遺忘失誤;顛倒錯誤;無意啟動;無法搆及。二、系統設計上應採取 容錯設計機制 增加設計可靠度 可逆之補救措施 防誤防呆設計 記憶輔助措施 三、警示措施:聲音、色光、明暗、延遲作動。,肌肉骨骼累積性傷害(CTD),包括:重覆、長時間、不自然的姿勢下收縮時造成肌腱、腱鞘、韌帶、神經及肌肉之磨損或拉傷;通

11、常發生於肩膀、頸部及上肢等部位。肌肉骨骼累積性傷害,有三項促成因素:暴露程度、暴露頻率(即重複性)及暴露期間。過去的問題是體能的過重負荷,現下卻是低度而長期的暴露(如辦公室工作)以及缺乏體能活動的工作(如高度自動化或電腦化的工作)。,肌肉骨骼累積性傷害(CTD),骨骼肌肉系統所造成之職業病已躍升為件數最多之職業病。在美國大約有40%以上的職業病補償是跟骨骼肌肉系統疾病有關。常見病症腕道症候群白指症板機指網球肘滑液囊炎椎間盤病變等,重體力勞動作業,重體力勞動作業勞工保護措施標準第二條:本標準所稱重體力勞動作業,係指左列作業一、以人力搬運或揹負重量在四十公斤以上物 體之作業。(苦力、挑夫、捆工)二

12、、以站立姿勢從事伐木作業。三、以手工具或動力手工具從事鑽岩、挖掘等 作業。(打石工、粗工、礦工、農工)四、坑內人力運搬作業。五、從事薄板壓延加工,薄板重量在二十公斤 以上之人力搬運及壓延後之人力剝離作業。,重體力勞動作業,六、以四五公斤以上之鎚及動力手工具從事 敲擊等作業。(土木工、水泥工、冷作)七、站立以鏟或其他器皿裝盛五公斤以上物體 做投入與出料或類似之作業。八、站立以金屬棒從事熔融金屬溶液之攪拌、除渣作業。(鍍鋅槽、鋁槽)九、站立以壓床或氣鎚從事十公斤以上物體之 鍛造加工作業,且鍛造物必須 以人力固定 搬運者。(鐵匠、熱鍛、冷鍛、沖床),四川省神農溪縴夫,四川省神農溪縴夫,四川省神農溪縴

13、夫,重體力作業或搬運之規定,一、童工女工禁止從事危險性或有害性工作認定標準:童工從事持續性工作重物不得超過 8 公斤,斷 續性工作不得超過12公斤;女工從事持續性工作 重物不得超過20公斤(妊娠女工為 8 公斤),斷續 性工作不得超過30公斤(妊娠女工為12公斤)。二、勞工安全設施規則第一百五十五條:凡40公斤以 上之物品,以人力車輛或工具搬運為原則。重體力勞動作業勞工保護措施標準第六條:雇主使勞工從事重體力勞動作業時,應致力於作業方法之改善、作業頻率之減低、搬運距離之縮短、搬運物體重量之減少及適當搬運速度之調整,並儘量以機械代替人力。,肌肉骨骼系統傷害,1.肌肉骨骼系統傷害,包括:工作環境、

14、過度施力、不自然的工作姿勢、重複性 工作、無適當的休息2.肌肉骨骼傷害症狀,包括:酸、痛、麻木或失去知覺、肌力減退或工作能力衰 退、減少休閒活動、看輕自己(loss of self-worth)。3.肌肉骨骼神經傷害,包括:手指板機指、手腕隧道症候群、肱骨上髁炎、肩部 旋轉肌腱炎和肩部滑囊炎、後頸肌筋膜症候群、下 背痛、坐骨神經痛、腰肌扭挫勞損等。,重體力作業或搬運引起的危害,背部:背部肌肉拉傷,椎間盤變性。肩膀:迴轉肌袖口腱炎、二頭肌腱鞘炎、胸腔出 口症候群。,下背痛(LBP)急慢性背肌拉傷、脊間韌帶扭傷、椎間盤軟骨突出等需搬重及彎腰、或長期站姿、或使用震動器具之作業;對象包括:生產線作業員

15、、電腦工作者、收銀員、搬運工、倉儲員工、建築工、老師、憲兵、礦業開採工等。頸背痛(NSP)緊張性頸背痛、肩部圓袖韌帶炎、肩胛肌膜炎、頸肩張力症候群、慢性肌膜炎、頸神經根病變及落枕等將頸、肩部長時間固定一種姿勢之作業;對象包括:生產線作業員、電腦工作者、收銀員等。,重體力作業或搬運引起的危害,重體力作業或搬運引起的危害,臂部疼痛(AP)肩部肌腱炎(二頭肌肌腱炎)、網球肘(肱外踝炎)、及高爾夫球肘(肱內踝炎)等臂部高於肩膀之作業;對象包括:搬運工、倉儲員工、建築工、汽車修護工、美髮理容師等。手部疼痛(HP)媽媽手(奎緬症或伸拇短肌與外展長肌肌腱炎)、扳機指(腱鞘囊腫)、及腕隧道症候群(CTS)等過

16、度施力或重複性手部作業;對象包括:生產線作業員、家庭主婦、電腦工作者、收銀員、美髮理容師、礦業開採工等。,重體力作業或搬運引起的危害,網球肘:網球肘又稱家庭主婦肘、投手肘。網球肘是肘關節外側,肱骨上髁附近,有壓痛感,當從事需前臂用力的動作時會感到手臂酸重使不上力,甚至連抓提一杯水都無力施出。手臂的肌肉也有緊緊硬硬的不適感。網球肘的痛楚主要起源於肌腱組織,這組肌腱是屬於前臂的手腕關節伸直肌肉群。由數條深深淺淺的肌肉所組成,藉一條共同的肌腱附著在肱骨末端一個向外的肱骨上髁。如手腕關節使用不當或過度使用,會使相關肌肉承受牽扯的力量超過能承受的程度而出現症狀,如此則手肘外側的肌腱會出現勞損、疼痛,尤其

17、是用力緊握、扭動東西(如扭毛巾)等動作時會加劇痛楚與酸麻無力。,家庭主婦與網球肘,不少家庭主婦因為手肘外側痛尋求治療時,醫療人員說那就是網球肘(Tennis Elbow),而她們都會懷疑地問:從來不打網球,怎會得到網球肘呢?據統計,有一半以上網球運動者都曾經有過手肘外側劇痛無力轉動的經驗。此種典型的手肘外側痛即一般所稱的網球肘。這類痛楚可能維持六個月到數年不等。除網球運動員外,其他如使用鐵鎚或螺絲起子作業員工、室內裝璜裝修員、廚房工作者及家庭主婦等等也都很容易罹患網球肘。實際上,因從事非網球活動的人罹患網球肘的數目遠超過因打網球受害的人甚多!,家庭主婦與網球肘,網球肘是網球運動員於打網球的技巧

18、和姿勢錯誤所造成。常見於反拍擊球時,以前臂的弱小肌力取代較有力的膊頭肌肉力量,引致肌腱拉傷;因此,累積性勞損才是主要的致病原因。家庭主婦在家中及廚房內不停工作,不知不覺地面對很多引致網球肘的高危動作,如扭拖把、衣物、毛巾等;反覆搓洗衣物;使用菜刀斬剁食物;烹調時快速地攪動食材;提拿過重的菜籃或水筒等,造成肘、腕關節的肌肉負荷過巨,因而出現肌肉疲勞和累積性勞損,直到發生網球肘症狀。,家庭主婦與網球肘,很多醫療人員經常把網球肘當成肌腱炎(Tendinitis)處理。網球肘在病理上,並沒有典型的肌腱炎特徵,如沒有肌腱、韌帶及血管破裂;患處未發現有多形核白血球和淋巴球等的增加。若把網球肘當成肌腱炎處理

19、,效果之差可以想像。因為網球肘是一種非炎症的肌腱退化病症。一般在患處都有水腫、痛楚、纖維與骨膠質排列紊亂。運用物理療法來處理網球肘比較快速有效,比起注射類固醇等之治療方式而論,其痊癒高率出20%以上。網球肘良好的治療方法應包括脊骨治療,肩、膀、頸、胸的肌肉治療,手及手腕的關節調整和適當的物理治療。患者亦須讓患處有充足的休息;改良工作姿勢與習慣;適當地使用護肘或護腕。,重體力作業或搬運引起的危害,腓神經壓迫:工作時需要靠腿部力量支撐者,如將大腿往外,以膝蓋頂住牆壁邊緣,以支撐上半身可以用力施行工作,由於腓神經長期壓迫可以引起腿腳麻木或下肢無力、垂足。高爾夫球肘:又叫內側肱上踝炎,乃因手肘內之彎曲

20、手指之肌肉,手肘肌腱連接處受到不斷的刺激所引起。常見於前臂之反覆用力之旋轉並同時彎曲腕部。事實上大多數得此病之人並非因打高爾夫球引起。,手肘痛(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常見於網球手、高爾夫球手,顧名思義這兩種痛症在網球及高爾夫球運動員中最常見;兩者都是手肘附近的筋腱發炎:網球肘是指手肘的外側,而高爾夫球肘是指手肘的內側。原因是運動時的撞擊力對手肘的筋肉肌腱造成重覆性勞損。亦常見於一些經常要攜重物件或過度勞動手部的人仕如家庭主婦或長期使用電腦鍵盤和滑鼠者等。,網球肘:手肘外側的筋腱勞損發炎,高爾夫球肘:手肘內側的筋腱勞損發炎,重體力作業或搬運引起的危害,旋轉肌腱炎:因為該旋轉肌包括四肌腱,融合於關

21、節保持間關節之穩定度,旋轉肌作用使手臂向內、向外,而肌腱通過肱骨和肩峰骨之間,該處之間有滑囊膜。經常性之肩膀拖拉、伸展、旋轉之動作或是不當姿勢突然受力時,可能會導致旋轉肌之發炎甚至部份撕裂。關節滑囊炎:因為關節長期壓迫所引起之關節滑囊發炎,如黏貼瓷磚者之跪地動作長期壓迫膝關節引起。膝部疼痛(KP)膝退化性關節炎等,長期以蹲姿或跪姿工作之作業,農人、清潔人員、地毯工人、裝潢建築業、汽車修護、機械保養維修工程師等。,重體力作業或搬運引起的危害,胸廓出口症候群許多慢性疾病及先天疾患可以引起,如動脈硬化、頸部肋骨等,工作時因為肩部重複性之推拉等動作也可引起,如拖拉搬放皮箱等動作。局部振動引起之手臂傷害

22、:使用局部振動手工具,如氣鑽、電鑽、鍊鋸、因為振動引起手部間歇性麻痛感,甚至到達發白或發紫程度,前者稱為白指症,後者稱為雷諾氏症。在寒冷氣候中更會加速其惡化之速度,有時振動也會引起腕道症候群。,胸廓出口症候群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胸廓出口症候群通常是頸、肩、上臂及手部極度酸、痛、麻。疼痛門診常見到因單側或兩側手臂酸、痛、麻而就診的病患,從20歲到70歲遍佈各年齡層,但20歲到45歲佔逾八成;職業駕駛與電腦或文書工作者則佔逾五成。症狀的發作通常不定時且發作期長短不定,常因手臂前舉或上舉而激發,也常在半夜或清晨睡夢中產生。除了酸、痛,手部感覺異常或血循不良,

23、患者經過理學、神經學及各類影像檢查後,除部分肇因於頸椎骨性病變或神經性病變的病患須進一步轉介神經外科或復健科醫療外,大多數的診斷都是因肩頸部或上胸部肌肉肌腱炎引致的胸廓出口症候群。,胸廓出口症候群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胸廓出口係指支配手臂的神經及血管皆由頸部沿著脊椎往下延伸,神經沿著每節脊椎旁邊的開口處從脊骨裡延伸出來,這些開口被叫為神經孔。神經血管會通過頸部斜角肌與肋骨頂端形成通道。胸廓出口就從這裡往下經過鎖骨通過腋下,再分佈到整個手臂。最常見的壓迫源應是痙攣的肩頸部或上胸部肌肉,包括前斜角肌與中斜角肌,可引發典型的胸廓出口症候群;另外如胸大肌、斜背肌

24、、大圓頭肌、胛下肌、胸小肌、菱形肌及提胛肌等也可造成類似的疼痛症狀,但相關的臂神經叢或鎖骨下動、靜脈壓迫症狀就不那麼明顯。疼痛門診近來常見的胸廓出口症候群病患,其中有因長期開車或搭車姿勢不良引起,也有肇因於長期電腦或文書工作時坐姿不正確,或座椅選擇不當,未能提供頸、肩及肘部足夠的支持。,重體力作業或搬運引起的危害,下背痛及椎間盤突出:常見的職業性肌肉骨骼問題;百分之60以上的人均曾罹患下背痛,某些職業更易發生,如卡車司機、製造業員工、護士等。椎間盤突出症為常見原因之一,下背痛之症狀也需考慮其他內臟系統之疾病、肌肉之扭傷拉傷、以及脊髓之發炎或腫瘤。腰椎間盤突出之成因為慢性退化,但與經常而長期之負

25、重搬運、推拉扭轉之不當姿勢、過度全身振動有相關性;在承受突然而來之外力、外來物過重或緊急採取之不當姿勢等情形下,亦可能突發導致脊椎傷害。,職業性下背痛,何謂下背痛?下背痛,俗稱腰痛,係指背部肋骨下緣以下疼痛,皆通稱為下背痛。人體脊椎由三十三塊椎骨連在一起,其中頸椎七塊,胸椎有十二塊,最寬廣的腰椎有五塊,腰椎所受壓力主要來自體重、肌力和外力,工作最多,是最有可能發生下背痛之處。再加上精神壓力增加、運動、工作傷害、姿勢不良、老化等因素,下背痛就可能發生了。,人工物料搬運傷害,人工物料搬運之工作傷害一、人工物料搬運對人員之短期與長期健康具有重大影響。二、1982年美國勞工部發表一份搬運工人之作業、姿

26、勢與下背 痛之報告,906 位具下背痛之搬運工人認為造成其背痛之 作業內容之統計結果如表9.1所示。三、由表9.1可知,設計人工物料搬運作業時應儘可能的減少 抬舉作業,或將抬舉作業改成推進或拖曳作業。四、報告中亦調查該906位搬運工人造成下背痛之搬運姿勢,搬運姿勢與下背痛比例之統計表如表9.2所示。五、由表9.2可知,彎曲與扭轉是搬運作業中對人員造成最大 傷害的工作姿勢。六、由表9.1與表9.2之資料可知,抬舉作業是人工搬運作業中 最具危害性之作業。,人工物料搬運傷害,表9.1搬運作業與下背痛比例,人工物料搬運傷害,表9.2搬運姿勢與下背痛比率,正常脊椎曲線,頸椎(7),胸椎(12),腰椎(5

27、),薦骨(5),尾骨(),腰椎所受的壓力,主要來自體重、肌力和外力外力主要分為垂直壓力和水平方向的切力與扭力垂直壓力主要落在椎間板上,而抗切力方面,效果不佳,主要靠背椎四周韌帶肌肉負責抗衡。體重70公斤,在輕鬆站立時,壓力約70公斤,正坐且不靠背時壓力約145公斤,坐著而向前傾20時壓力將近200公斤。有靠背的坐姿比沒有靠背的坐姿產生較少的腰椎負荷平躺時壓力最低,約25公斤。,腰椎在不同的姿勢所承受的壓力,正確姿勢-站,正確站姿:挺直背部,縮回下頷並伸長後頸。雙往後拉,挺起胸部,收縮小腹,使下背變平。,不正確站姿:腰往前過分挺伸 彎腰駝背 穿細高跟鞋,正確姿勢-穿鞋,正確姿勢-坐,正確姿勢-彎

28、腰,電腦工作與肌肉骨骼系統傷害,電腦操作是一種屬於靜態作業的型態,靜態姿勢維持一段時間後,會引起疲勞,再加上長期操作,容易造成肌肉骨骼系統酸痛或傷害;其主要症狀包括手部、手腕、上臂、肩膀、頸部及背部等疲勞、酸痛、麻木或僵硬,有時還容易引起多種併發症,如關節炎、肌腱炎、腕道症候群等,起始原因包括:工作站的各元件佈置不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如鍵盤、螢幕、桌椅操作人員與工作站間的配合不佳,導致操作人員以不良姿勢操作電腦不良的作業管理:電腦工作負荷過重、工作期間過長、休息時間過短、作業規劃失去彈性,電腦工作與肌肉骨骼系統傷害,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為一纖維及骨頭所形成的通道,位於手腕掌面,頂部為環腕韌帶(

29、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所覆蓋;如環腕韌帶壓迫正中神經即造成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症狀:食指和中指及大拇指等手部疼痛、灼熱、刺痛及麻木;治療方式:初期使用藥物、配戴護腕、復健等;手術治療。,【腕隧道】為一纖維及骨頭所形成的通道,位於手腕的掌面。頂部為環腕韌帶。如壓迫正中神經即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症狀:食指和中指及大拇指等手部疼痛、灼熱、刺痛及麻木,滑鼠操作姿勢,滑鼠操作姿勢,電腦作業操作姿勢(勞委會勞研所電腦作業人員健康危害預防手冊),電腦視覺症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CVS),AOA(American Optometric As

30、sociation)定義:是指使用電腦做近距離的工作所引起的眼睛與視覺的不適症狀。症狀包括:乾眼症,因為淚液分泌減少,導致眼球乾澀、灼熱,甚至引發結膜炎眼球酸痛,因長時間近距離注視螢幕,瞳孔用力聚焦,使得眼睛疲勞酸痛視覺變化,因受到電腦輻射線及電磁波影響,產生雙重影像,而原本有散光的電腦族還會有頭痛的現象產生。其他症狀有近視、視力衰退、對光敏感。,電腦視覺症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CVS),原因:1.眼睛長期盯著電腦螢光幕長達二小時以上,由於專心電腦 螢幕,造成眨眼次數降低,在專注螢幕時眨眼次數會由每 分鐘22次降至 7 次,眼睛表面水分迅速蒸發,再加上辦公 室

31、空調溫度及溼度皆低,且空氣中懸浮粒不易去除,久之 會出現如慢性結膜炎及乾眼症的症狀。2.長時間注意近距離的電腦螢幕,眼睛需持續進行調視作用,若沒有適度休息,使得睫狀肌長時間處在收縮狀態形成 痙攣的現象,會引起眼睛疲勞、視力不穩定、假性近視、頭痛的現象。3.電腦螢幕是由不連續的光點組成,螢幕畫面更新時會不斷 閃爍,使眼晴聚焦不易,若周圍環境光線過於明亮、或螢 幕正對著窗戶反射強光,都會使影像對比高低、色差變小,不易看清螢幕,電腦視覺症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CVS),對策選擇電腦螢幕及顯示卡電腦螢幕的位置配載合適的眼鏡適當的眼睛休息多眨眼合適的姿勢裝置護目鏡放置熱

32、水補充營養素,照明與眩光,照度只有使用電腦時:300-500 lux。電腦打字閱讀文件時:500-750 lux 閱讀文件時:750-1,000 lux精密作業勞工視機能保護設施標準第四條:雇主使勞工從事精密作業時,應其作業實際需要施予適當之照明,.其照明得酌減外,其作業台面局部照明不得低於一千米燭光。精密作業勞工視機能保護設施標準第七條:雇主使勞工從事精密作業時,其工作台面照明與其半徑一公尺以內接鄰地區照明之比率不得低於一比五分之一,與鄰近地區照明之比率不得低於一比二十分之一。,照明與眩光,光源A:在作業者後面會在螢幕產生眩光。光源B:在作業者頭頂會產生較大的對比,光亮的鍵盤或桌面會反光。光

33、源C:在作業者前面會產生直接眩光。,照明與眩光,光源B2:在作業者頭頂,產生較大的對比,光亮的鍵盤或桌面會反光。光源B1,B3:在作業者左右邊,不會產生任何問題。結論:燈具應安裝在旁邊,不是前面或後面。,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工程控制,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成因相當複雜,從人體負荷面來看,一般是受到不當的外力與負荷所引起,包括操作時長時間靜態負荷與過度使用部位之肌肉骨骼群。靜態負荷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儘管用力或許不大,然而身體長期維持固定姿勢支撐肢體重量,便足以構成不良的靜態負荷。在某一肌群,一次或多次過度不正確姿勢過度的用力,可能造成扭傷或拉傷等外傷。預防方法除應考慮勿過度用力外,還須教導勞工工作姿

34、勢。在慢性之肌肉骨骼傷害(即所謂重複性肌肉骨骼傷害)應從工作之用力程度、工作時間管理、工作姿勢與工作頻率等方向著手。,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工程控制,預防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的最有效方法是工程改善,亦即從作業與作業場所的設計著手,改變目前的作業內容與方式,選擇使用適當的手工具與機台操作介面,以及人員工作場所的重新設計,此三個部分若能朝符合作業人員之能力與限制而改善原有設計,使作業對人員之體能、用力、姿勢等要求適當地低於人員的極限,則有助於控制諸多人因危險因子於較安全範圍內,因此在所有改善方法中,應優先考慮工程改善。,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工程控制,工程改善包括以下各種常見方式:一、物料、成品、半成品、零

35、件等運送過程之自動 化,儘量避免直接使用人力直接搬運,自動化 不可行時應以省力化輔助設備為之。二、作業檯面、進料口、輸送帶等之高度關係人員 長時操作姿勢,應選擇配合現場人員身材之高 度,必要時提供可調整腳踏墊與座椅。三、重複性高的作業所有操作物件、零件、工具均 應置於雙手伸取可及的作業空間內。,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工程控制,四、充分利用夾治具固定物件、零件,避免人員為 調整、對準、施力等而必須維持不良姿勢於靜 態負荷之狀況下。五、較重之手工具應以彈簧懸掛於固定位置,選用 上注意重量、握柄大小與樣式、按鈕鍵之施力 應恰當。六、成品包裝方式與物料零件盒之設計等關係物料 運送過程人員處理之方便性,應選

36、用堅固質輕 之包裝,可以減輕人員處理之重量,並應提便 於供雙手握提之設計。,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工程控制,一般工作站設計原則:一、提供檯面、座椅、站立處高度可調整之設計,使之符合 不同人員之身材。二、所有物件、工具均應置於操作人員前方與雙手可及之處,減少人員為取放物品而產生腰部扭轉與過度前伸之動 作。三、避免肌肉靜態負荷與長時間固定同樣操作姿勢,例如腰 前伸、腰側彎、舉臂、頭前傾或後仰、單腳站立。四、作業檯面高度一般以肘高為原則,對於眼力需求較高如 精密組裝作業則予以調高,對於需向下用力或稍微上提 之作業則予以降低。五、利用重力墮送原理移動物件,減輕人員負荷。六、檯面下應提供站或坐時雙腳活動空間

37、。,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工程控制,七、提供坐姿作業一可調性強之座椅,應包含座高、椅背(腰椎支撐處)可上下升降,椅座材質軟硬適中,五支腳平 衡性佳等基本要件。八、避免令操作員持續於狹小侷限之空間內作業,而致無法 變換調整姿勢,可能的話給予作業員可於站或坐著操作 二者間自行輪替,對於久站作業提供軟質腳踏墊。九、操作機台之儀表與螢幕顯示應清晰易辨,儀表、螢幕與 控制按鍵鈕之位置、形式應容易辨識、閱讀、觸及、與 操控。十、環境條件如噪音、溫濕度、照明應恰當,注意排除直接 與間接眩光影響視覺。,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工程控制,上肢作業工作站設計原則:一、降低操作重複性(重複同樣姿勢之操作)與操作頻率(單位 時

38、間內之操作次數)。二、手臂避免持久懸空操作,可適度提供手肘、手腕、手臂、背部等之倚靠與支撐。三、工作站之設計應使人員雙手曲線式平順地移動,而非直 線震盪地移動。四、雙手移動應以手肘而非肩部為旋轉中心,以避免頸肩與 上背之壓力。五、常用與較重物件應置於正常操作區域內,亦即以手肘為 旋轉移動中心所劃出之雙手可及區域內。六、避免上肢過度伸展,如向上超過肩或向下低於腰,避免 手臂完全伸直取物。,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工程控制,上肢作業工作站設計原則:七、手腕姿勢應維持自然不彎曲,彎曲工具握柄而降低手腕 用力時之極度彎曲與側彎,避免前臂做旋轉螺絲起子之 內旋與外旋之動作。八、降低手部受力與用力,選用質輕工具

39、,握柄避免銳利稜 角壓迫手掌,但握柄材質應具有適度與手掌之摩擦力以 減輕握力之付出,避免以手掌用力拍打,避免以手指快 速重複用力。九、握持物件工具等應以抓握方式為之(如握菜刀柄網球拍 柄),避免用捏握方式(如握著書本)。十、提供手套於寒冷作業場所,但應注意手套之大小與材質 厚度,避免因戴手套而必須增大握力十一、選擇震動傳遞較小之動力手工具。,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工程控制,手工具使用與選用原則:一、手工具應能於使用時維持手腕自然不彎曲姿勢。二、手工具應輕巧且握柄大小適中。三、握柄壓力應分散於手掌,避免集中於一處。四、握柄應易於抓握,用力時不打滑。五、使用抓握方式的握柄比捏握方式好。六、注意女性員工

40、使用之握柄應比男性員工小。,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工程控制,手工具使用與選用原則:七、動力工具握柄上之按鍵面積應夠大且易於輕輕 按壓,避免以單一手指持久用力按壓。八、雙手操作區域空調應適中,避免冷風直吹雙手。九、動力工具之震動應儘量減小。十、戴手套之作業應注意大小厚度適中,材質應維 持適度摩擦力,避免過度損失手指觸感影響操 作安全。,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工程控制,人工物料搬運作業時應注意的保護行為:抬舉:一、物料搬運自動化以降低人力處理。二、維持足夠通道寬度與貯存區寬敞,以利運送車 輛或輔助手推車行駛。三、採取單元運載量之觀念,先將物料以料盒整理,再以棧板成批以叉舉車運送。四、必須人力處理的物品則應

41、限制最大重量與體積。五、注意人員抬舉技巧,物品應儘量靠近身體,物 品應提供方便握持之處。,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工程控制,人工物料搬運作業時應注意的保護行為:推拉:一、使用輔助動力之推車、升降台、拖板車、叉舉 車等,以避免人力推拉。二、必須人力推拉之車具,應提供四輪,並限制總 重,同時注意潤滑保養。三、降低人力推拉車具之距離與轉彎次數。四、人力推拉車具應提供把手,把手高度應適中,或可調整,使人員手肘適度彎曲於80-100度間 五、人力推拉之地板坡度應小於10%傾斜。,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工程控制,人工物料搬運作業時應注意的保護行為:攜帶:一、運用輸送帶、叉舉車、滑軌、四輪推車、重力 墮送等方式取代人

42、力攜帶運送物品。二、必須人力攜帶運送物品應限制重量、體積。三、人力攜帶運送物品應有握持之處,人員應教以 適當技巧,儘量將攜帶物靠近身體。四、生產製造區域與物料倉及成品倉應儘量接近,縮短移動距離。,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工程控制,電腦工作站設計原則:一、螢幕擺放高度不宜過高,以使眼睛能平視或略微往下注視螢 幕內容為宜。二、鍵盤滑鼠擺放高度應與人員手肘同高,使雙手操作時前臂可 以呈現水平姿勢。三、操作鍵盤滑鼠時手腕不宜過度彎曲與側彎,雙手不宜過度前 伸,手腕不應靠於鍵盤或桌子堅硬邊緣,必要時可以使用材 質適中之手腕靠墊,或選擇有較大手腕靠置部位之鍵盤。四、手肘宜有靠置休息之處,例如使用有扶手之座椅。五

43、、螢幕與眼睛距離不宜過近,以3040公分為佳。六、背部腰椎部位應有適當支撐,宜選用有腰椎支撐之座椅。七、燈光應能配合觀看螢幕與文件之雙重作業需求,避免眩光。八、注意操作一段時間(40-50分)後應起身休息。,肌肉骨骼傷害預防-行政管理,一、對於耗能與易疲勞作業,應縮短作業時數,或限制加班 超時作業之時數。二、工作輪調,將肌肉骨骼傷害風險高之作業人員輪調於幾 個風險高低不同工作中,分散減低暴露於危險因子之機 會。三、增加合理之工作間休息次數與時間。四、工作內容豐富化,作業項目適度多樣化,使之涵蓋對上 肢操作部位需求不同項目,可以降低極度單調重複之操 作,降低集中暴露於單一危險因子之機會。五、讓人

44、員有較大彈性主導其工作步調,取代必須配合機器 作業之固定步調。六、藉由教育訓練傳遞肌肉骨骼傷害風險意識與正確操作技 巧。,肌肉骨骼傷害預防 行政管理,個人防護具:常見之肌肉骨骼傷害個人防護具包括手腕、手肘之護套、靠墊、減震手套、腰背護帶、抬舉背帶等,配戴這些防護具是否對於隔絕危險因子有效,研究結果仍不明確,然而這些防護具可能有提醒人員注意工作姿勢與技巧、降低操作速度、強度、與頻率等正面效果,也可能具有影響操作效率、靈活度、與生理不良效應等負面作用,因此使用上應以個人習慣與偏好為主,充分予以使用自主權,不應硬性規定使用與不使用。,肌肉骨骼傷害預防 行政管理,員工教育訓練:管理階層可以從危害認知與

45、宣導及員工體適能訓練兩方面從事教育訓練,一方面加強員工對肌肉骨骼傷害之了解,員工對於肌肉骨骼傷害的成因與症狀有所了解,可以維持其遵守各種標準作業規定之動機,同時於症狀出現時及早向管理階層報告。另一方面,維持人員操作所需之肌力、肌耐力、四肢延展與靈活度、以及體力體能,可以避免人員之操作能力衰退,因此,安排適當的定期訓練課程,對於預防肌肉骨骼傷害與下背痛均是有效的方法。,肌肉骨骼傷害預防 勞保職業病給付,物理性危害引起之疾病及其續發症之勞工保險職業病給付,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已於 97.05.01 以勞保三字第0970140166號令公佈修正增加項目,自97.06.14開始實施,包括:一、長期壓迫引起

46、的關節滑囊病變。二、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 變。三、壓迫造成之神經麻痺:包括職業性腕道症候群等、長期從事腕部反覆性 單調動作之作業、長時間用力握緊或反覆抓取物 品之作業、腕部經常須維持不自然姿勢操作之作 業、必須直接對腕道施加壓力之作業及使用振動 手工具之作業。,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勞保職業病給付,五、長期從事搬舉重物或坐姿垂直振動性工作等與椎 間盤突出有明確因果關係之職業。六、長期工作壓迫引起的頸椎椎間盤突出。長期從事搬舉重物或坐姿垂直振動性工作等與椎 間盤突出有明確因果關係之職業。七、肌腱腱鞘炎。負重、重覆動作或用力,不良姿勢等工作引起。從勞保給付疾病人數來看,我國肌肉骨

47、骼傷害主要為下背痛約佔三分之二,其次為手臂頸肩疾病、振動引起之疾病。預防策略是避免工作時發生骨骼肌肉傷害,透過健康管理與醫療復健使勞工回到工作場所。,肌肉骨骼傷害預防-健康管理,健康管理計畫要項 一、受過訓練的保健人員 具有確認肌肉骨骼傷害的早期症狀評估與確認、預防的能力。二、定期現場巡視 以每月或勞工工作改變時,保健人員必需實施 現場巡視以瞭解勞工作業特性,辨識可能的肌 肉骨骼危害,並探詢現場勞工的主觀感受。現 場巡視必需紀錄良好,包括時間、地點、工作 部門與特性描述、可能的危害因子以及勞工反 應。可作為人因工程指引改善計畫執行參考。,肌肉骨骼傷害預防 健康管理,三、症狀調查與記錄 對於肌肉

48、骨骼傷害的早期症狀,保健人員必須有一 套標準的調查或檢查程序。調查時間約一年一次。勞工工作有變更,或同一工作性質有兩人以上具有 相同的症狀,也應實施。四、建立工作場所工作負荷等級 配合人因工程專家將現場依據人工搬運、施力、重 複性動作、姿勢等,將工作區分為輕、中、重等三 種等級,作為行政管理施行的參考。此一區分亦可 作為進一步工作指派與輪調的依據,避免同一肌群 過度負荷。,肌肉骨骼傷害預防 健康管理,五、定期健康檢查 依上述工作區分,對於重度工作之勞工實行定 期肌肉骨骼檢查。新加入重度工作時應進行一 次前述檢查。六、醫療與保健措施 針對受傷員工需建立一套醫療與復健計畫,對 於一般勞工需有健康促進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