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a.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1146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a.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a.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观潮教学反思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一)课始,以江潮声导入,先声夺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精彩的导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乡村学校来说,孩子们外出的机会很少,有机会看到钱塘江大潮的更是寥寥

2、无几。导课时,播放江潮的声音资料,先从听觉上给学生震撼,从而想象潮水汹涌澎湃的情状,吊起学生的胃口,这样他们就急切地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对钱塘江大潮进行描绘的。在如此导课的基础上,使学生学起课文内容来兴趣极高,学习效率也会高。(二)课中,以“像”以“图”释疑解惑。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研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再理解起课文来就深刻多了。在学完“潮来时”的内容后,让学生配着视频进行背诵,既使内容的学习变得轻松,又使

3、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化。按潮来时的过程适时出示不同的图画,“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浩浩荡荡”, 使学生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三)以“读”促思通文。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

4、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四)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对课文中的新词,我改变了以往

5、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这堂课中“人声鼎沸”和“闷雷滚动”两个词语的教学设计就力求体现出让学生会“运用”的思想。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