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级下册第三、四单元.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11937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四级下册第三、四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人教版语文四级下册第三、四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人教版语文四级下册第三、四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人教版语文四级下册第三、四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人教版语文四级下册第三、四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四级下册第三、四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级下册第三、四单元.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总第31、32、33课时9 、自然之道 9、自然之道 教材分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

2、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学习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重点:3,4,5,7,8自然段。 朗读训练点:7、8自然段。 读说结合: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训练说话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资料、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3课时 预习提

3、纲: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在文中标画出来。 旅游 沙滩 侦察 企图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幼龟 嘲笑 啄木鸟 棒球帽 争先恐后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无遮无拦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踌躇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读课文

4、,思考幼龟几次离巢如海?发生了什么事?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在文中作批注。 (3)自然之道是 7.搜集有关自然之道的小故事。 8.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过程: 一、成果展示 1、出示词语,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快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

5、而出 愚不可及 争先恐后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同学们,这些词语中要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2、听写易错难写的词语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 旅游 侦察 蠢事 幼龟 愚不可及 鱼贯而出 3、检查朗读课文,纠正出错的字音和不通顺的语句,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3、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学会用多种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 摘录语段法 要素归纳法 二、精讲点拨 学习“救幼龟”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

6、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一)1、板书课题,齐读并理解“道”都有哪些意思?在“自然之道”里又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学习3-5自然段 1、课文中谈到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是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找出来读一读 2、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蠢事呢?默读课文。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

7、本上写两遍。(1)从哪儿看出来这是一只侦察龟呢?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来是否安全) “欲出又止”是什么意思?幼龟为什么欲出又止呢? 你能找出与之相近的词语吗?(踌躇不前) (2)就是这样一直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幼龟,不但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力,同时也引起了超鸫的注意力,当看到朝鸫要吃掉幼龟时,我和同伴的心情如何?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我和同伴紧张地) (3)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看似好心的我们,其实却在做着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的愚不可及呢? (向导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若无其事”是指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面对我们的紧张,焦急,向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

8、现呢?文中的自然之道又是指的什么呢? (4)既然向导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龟群,可是他为什么还要那样做呢?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 (5)我们不知道这是一只侦察龟,却武断地让向导去救它,向导的若无其事没有取得我们的信任,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6)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当时在场人的不同感情。 (三)学习6-8自然段 1、然后愚不可及的事远远不止这些,师范读7、8自然段 2、 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发言)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

9、达意上的作用。 幼龟成群结队地爬行在这一大段无遮无拦的的沙滩上,想象小幼龟们此时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当看到如此多的美食时,食肉鸟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你就是之前的那只朝鸫,你想说些什么? 3、 想象画面:食肉鸟一改之前颓丧的心情,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心情如何?同伴们的心情呢?向导的心情呢? 齐读:(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4、 思考:把“悲叹”换成“感叹”行吗?为什么? 5、 生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向导的悲伤之情。 五、 课堂拓展,训练说话 1、我们的好心却办了一件坏事,课文学到这你想说些什么呢? 2、对于向导的行为,你有什么自己的意见呢?你觉得向

10、导这样做对吗? 3、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 背的)(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 4、师总结 这就是自然之道,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这是自然之道,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这是自然之道,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这是自然之道,温室难育参天大树这是自然之道,人类自身无论怎么发展都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便是人类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万物靠大地孕育,靠阳光雨露滋生,我们呼吸的每一口气,喝的每一滴水无不取自于自然,所以我们要遵

11、循大自然的规律,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这样人类才能与自然共存。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我们”救一只幼龟 误导众幼龟 众幼龟被海鸟啄食 违反“自然之道” 事与愿违 限时作业 一、听写。 _ 二、在正确的字音、字形上打“”。 1.我和同(拌 伴)们(底 低)垂着头,在(沙 砂)滩上慢慢前行。 2.我们气喘吁(y x)吁地来回奔(bn bn)跑。 三、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愚不可及:_ 四、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_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_不会收到伤害。” 2. 自然之道:_ 六、说说下面句中带点词语的用法好在哪里,请写出理

12、由。 1.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_ 2.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_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感缺失太多。反思教学,诸多感触涌上心头,其突出者有三:一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师精心为学生搭建的可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平台。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或者说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这是我在这节课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过观察估算了一下,在这节课中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呢?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

13、全是其主要因素。二是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这节课中,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教师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三是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进取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评价犹如催生剂,给学生以力量,给学生以风貌,给学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我明于心而未能明于行。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矫正自我,改进教学,使教学日臻完善。总第34、35、3

14、6课时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来源: 作者:王慧娟 发布时间:2012-03-09 点击: 4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略读课文, 课文先写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学目标:、认识个生字。、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课

15、文重点段:5、6、7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5、6、7自然段读写结合点: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预习提纲: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导语:同学们,黄河素称中华民族的摇篮。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可以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曾经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怎么会变成“中华民族的忧患”呢?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祸事 乃至 侵蚀 开垦 经营 不折不扣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

16、又漂亮。 4. 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折 散5.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媲美 叫苦不迭 不折不扣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示:黄河有哪些的变化?变化的原因? 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7.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在文中画出来。(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在文中作批注。(3)画出文中的拟人句、比喻句,说一说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8.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9.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过程:一、成果展示。1、出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几

17、”字形的河吗?对,这就是黄河,这是从百度文库上找到的资料,上互联网也是学习的方法之一。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黄河吧(看视频)2、看完刚才的视频,你们有什么说的?(黄河变了,他是怎样变化的?)3、是啊,他是怎样变化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篇略读课文。(板书课题)带着深深的思考读4、略读课文可以围绕预习提纲来学习,谁来读读预习提纲,看看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5、老师先考查你们自读课文的情况,屏幕上有两组词语,我 先请女生读左边的词语,再请男生读右边的词语。6、读完这些词语,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左边的词语描绘的是,右边的词语述说的是)7、谁能用这一组词语来回答黄河发生了哪

18、些变化这个问题。(黄河变化前适合,课件: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变化后山地让老百姓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再读这一句: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板书、摇篮、祸河)这就是黄河发生的变化。二、精读感悟,探究文理。1、现在我们来看看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在课文第几自然段(6)2、谁来说说第一个原因。对,这是自然原因造成水土流失,板书:河水土流失3、第二个原因呢?这是人为原因。这一大串的解说用一幅悬环图来表示就更明了了,现在谁

19、能根据这图来说原因。(课件)水土流失也更加严重了,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结果黄河流域的生态越来越差。(黄河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几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因此,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4、这一日日、一年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泥沙沉积,河床增高,使他成了一条悬河。(课件)这悬河该怎么理解,这里的悬河应该选择哪个解释?我们来看图片,了解一下悬河是什

20、么样的,以及它是怎么形成的。(课件)5、悬河带来的后果是什么,请找出文中的句子6、 大家发现了吗,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许多的数字,你觉得,那个数字最让你触目惊心?虫这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7、在这里还有其他的说明方法吗?正是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句子变得更准确、更严谨、更生动了,让我们与黄河走得更近了,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三、拓展延伸,提出治理方案(因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含沙量加大,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水流不畅,洪水季,就容易造成下游堤坝决口或改道。因此,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把泥沙管住。科学家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一,黄土高原应坚持牧、林为主

21、的经营方向;二,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三,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1、黄河的水患使两岸老百姓叫苦不迭,为了拯救黄河,我们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这在课文的最后一段,同桌交流,并概括出科学家提出的治理方案。1是2是那是你提出的建议,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保护黄河是我们应尽的义务。2、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我们研究的目的是黄河今后将变成怎样。今天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到我们的身边,从关心身边的让我们那些内河开始,来欣赏福州内河的风景。(课件)曾经它们是这样,现在它们变成了这样,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黄河

22、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绿色的植被,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防止水土流失。)3、同学们,我们的福州变美了,课我们的黄河还在叹息、呻吟,让我们也为母亲河尽一份义务吧,为黄河画一幅公益宣传画,配上文字、标题,呼吁更多的人来关心黄河、保护黄河。四、板书设计: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治理摇篮祸河 水土流失限时作业: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1.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 zh zh)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2.我非常喜欢看书,是个不折( zh zh)不扣的书迷。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

23、语。叫苦不迭:_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_四、按课文内容填空。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 )管住,不能让它( )地流进黄河。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 )的自杀行为;要合理( )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五、选择合适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比喻 拟人 列数字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3.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教学后记: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及演变的过程,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引导学生先

24、总结学习“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并编成顺口溜:“一读明大意,二读悟情感,三读品语句,四读受启发,五读懂迁移”。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实践和运用。把握重点时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在交流讨论环节,我播放了相关的网络视频,让孩子们体会到:黄河的变化给我们

25、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激起同学们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以及民族的忧患意识。总第37、38、39课时11、蝙蝠和雷达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

26、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设计学生阅读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突出:“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训练重点,第二,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拓展,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

27、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感情朗读训练:35段读写结合点:写一写自己在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设计的小发明教学准备1、 老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2、 学生准备,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预习提纲导语: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赶快读读课文找找吧。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进 步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在文中标画出来。蝙蝠 清朗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敏锐 铃铛 苍蝇 揭开 推进 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3

28、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横七竖八、启示、隆隆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是篇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 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 ,给飞机装上 ,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课文是怎样描写蝙蝠的,请画出相关的语句。(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在课文中画出并作批注。(3)画出文中的设问句,并试着说个设问句。7.读课文填空。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

29、蝙蝠的( )8.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9.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展示成果: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指名读。出示生字词(二)蝙蝠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敏锐 铃铛 苍蝇 揭开 障碍物 荧光屏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指名说。齐读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2、听写本课的词语:蝙蝠、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揭开、障碍物3、针对学生书写情况指导个别生字书写(教师示范写,学生书空写)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想一想每一段都写了什么?5、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精读感悟(一)、学习前三个自然段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2、出示过渡句:

30、“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以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齐读。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3、重点学习第三自然。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讲意意思。(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31、。A、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B、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一个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然后说说感受。C、说感受D、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话?(赞叹、佩服)(二)、学习46段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导语: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蝙蝠飞行的秘密吗?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明雷达的吗?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要把问题回答准确、完整就

32、要先认真读书,我们先来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写了科学家们的试验的?(4、5、6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4、5、6自然段。1、按下列问题自我阅读课文4、5、6自然段。(1)、蝙蝠是怎样探路的?科学家作了几次试验?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自己概述一下试验的过程。小组讨论,填写表格试验顺序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七自然段。A、学生自我阅读。理解。画出蝙蝠探路示意图。B、多媒体演示蝙蝠探路示意图。出示“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认真读读这句话,“反复”和“终于”说明了什么?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体

33、会科学家发明的艰辛。整齐这一句话。板书C、雷达是怎样在夜间飞行的,画出有关句子。D、认真仔细地再阅读一遍课文,你有什么时候发现,或者想提出什么问题吗?(三)、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1、同学们朗读第八自然段,看看雷达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并画出雷达工作的示意图。2、多媒体演示雷达工作示意图。板书3、齐读这一段。(四)、齐读全文,回顾全文。完成堂上练习。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三、拓展延伸(一)默读“资料袋”,填写: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二)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用“人们从(

34、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的句式来说。(三)补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四)说一说: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参考:我从变色龙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变色纸尿裤,如果婴儿小便了,就显示蓝色,如果婴儿拉臭臭了,就显示红色,大大方便了家长。(五)推荐课外书籍: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四、限时作业五、板书设计蝙蝠 嘴耳朵 障碍物飞机(雷达)天线 荧光屏 障碍物 教学反思:限时作业:一、听写。_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横七竖八:_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_ _四、填空。1.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4.人们从青

35、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 )。5.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把_比作_,这样写的好处是_ _反思: 今天上午,我终于把本校的研讨课上掉了,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平时没有听课时上课自由些,发挥的也自由点。今天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教案设计的内容。缺少了一点激情。在给课文分段时,我以为会很顺利,事与愿违,出现了分歧。经过引导分析纠正了错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它贯穿着整个教学阶段。总第40、41课时12.大自然的启示 来源: 作者:赵洪梅 发布时间:2012-03-14 点击: 5 12.大自然的启示一、教材分析:本文由两篇

36、科普小短文组成,是略读课文。短文语言通俗,表达方式独特,“打扫”森林发人深省:林务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命令护林工人“清扫”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毁了森林,好心办了极大的坏事。人类的老师短小有趣: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能让人们从中受到启发,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人类只要科学地认识地球上生物的一些运行规律,就能有所发明创造,。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

37、能给人类以警示 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读写结合点: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特性中受到的启示。教学准备: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课时安排: 2 课时预习提纲导语: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读读课文看谁还可以是人类的老师呢?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遭殃 扫帚 腐烂 土壤 机翼 略微 关键

38、 鲸鱼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 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扫 给5.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异想天开 轻而易举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本课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人类的老师: 7.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打扫” 森林的故事内容。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在文中作批注。(2)人类的老师的故事内容,科学家从蜻蜓、鲸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在文中画出来。(3)画出文中的设问句,并试着说个设问句。8.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的资料。9.质疑。(至少提

39、出两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过程:一、成果展示。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4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你是怎样归纳出来的?“打扫”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个自然段)。二、精读点拨,质疑交流。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

40、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大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1默读“打扫”森林,看看题目有什么特殊之处?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三、迁移学法,运用巩固。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