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级上册第二单元11《从艰难中起步》课堂实录.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12347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级上册第二单元11《从艰难中起步》课堂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级上册第二单元11《从艰难中起步》课堂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级上册第二单元11《从艰难中起步》课堂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级上册第二单元11《从艰难中起步》课堂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级上册第二单元11《从艰难中起步》课堂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级上册第二单元11《从艰难中起步》课堂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级上册第二单元11《从艰难中起步》课堂实录.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1从艰难中起步课堂实录广州市越秀区养正小学小学 廖金连师: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从艰难中起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中,产生了不少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纳成了四点,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第一个问题是:东亚病夫的由来。第二个问题是:新中国的建国初期人们吃些什么?第三个问题是:毛主席为什么说“一穷二白”是好事。第四个问题是:解放初期为什么读书不要钱。这次研究性学习是让你们展现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东亚病夫”这个称号,也许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人对这个称号也并不陌生。但是对那段令无数中国人蒙受耻辱的历史又有多少人能了解呢?下面我们沿着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足迹去感受一下国人曾蒙受的痛苦,这种耻辱

2、到底给祖祖辈辈的中国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呢?下面我们请“东亚病夫的由来”小组来给我们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我们给点掌声鼓励他们。生:大家好,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中国人为什么给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学生展示学习成果)1、介绍东亚病夫的由来。2、介绍东亚病夫的含义。生:东亚病夫由来于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中国申报了近三十个参赛项目,派出了140余人的代表团。在所有的参赛项目中除撑杆跳高选手进入复赛外,其他人都在初赛中即遭淘汰,最终全军覆没。中国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漫画讽刺中国人: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长袍马褂、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个大鸭蛋,题

3、为东亚病夫。从此,东亚病夫就成了洋人尤其是日本鬼子对中华儿女的蔑称。对“东亚病夫”一词,许多人的理解是:清末中国人吸食鸦片,导致身体瘦弱,所以遭洋人轻视;其意思,近似于老百姓所说的“鸦片烟鬼”。 “东亚病夫”一词,最先叫“东方病夫”,出自上海字西林报(英国人办的英文报纸)于1896年10月17日登载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英国人。按照梁启超的翻译是:“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讽刺漫画中的“东亚病夫”,跟身体不强壮有很大关系。但“东亚病夫”一词的含义,身体不健康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则是思想和精神的残缺。曾朴的笔名东亚病夫霍元甲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英雄我们小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师:我相信,“东

4、亚病夫的由来”小组搜集的丰富资料会令每一个人都是一种震撼。虽然“东亚病夫”这个称号我们不是第一次听到,但通过探究小组的资料,令我有很大收获,这是从同学们的研究成果中获得的。大家听了刚才“东亚病夫的由来”小组的汇报,有什么收获呢?他们在展示过程中,有哪一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看了刚才的展示,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作为我们小学生的身份,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生:团结。生:强身富国。生:一定要好好读书,加强运动。师:说得好。师:同学们知道建国初期,老百姓吃些什么?你们想知道吗?我们来看看下一个小组的汇报:新中国的建国初期人们吃些什么?。生:大家好!我们研究的问题是:新中国建立初期,老百姓吃什么?

5、(结合幻灯片介绍)难以下咽的米糠,人们吃得下这样的米糠。没有营养的野菜没有营养的野菜,看起来一点也不好吃。但在以前已经是美味的食物。像石头一样的土豆,以前的咸菜可以称得上是美味佳肴了,吃不饱的粥水,好看不好吃的腐乳是以前的富人才吃得到的。生: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以前的人吃东西太差了,连猪饲料也是人们的粮食。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体会到了我们国家以前太穷了。.我们小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师:这个探究小组采用了许多形式来汇报学习成果。同学们看了他们的展示,你有什么问题问吗?这次展示,我们了解到以前的老百姓穷到什么状态。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资料,大家看后会有一些启发。建国初期粮食严重不足,毛泽东向全国人

6、民发出号召:要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半稀半干.那时人们体谅国家初建,百废待兴,毫不犹豫地勒紧裤带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去。七十年代初,农村的粮食依然比较紧张,农民们一般是过年、过节或红白喜丧事时可以吃到白面;麦收时节刚分麦子时能吃上几天白面,其余大部分时间就要看各自的家庭结构与生活条件来决定吃白面的时间长短了。同学们了解“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半稀半干”这句话的意思吗?生:忙的时候要吃干的东西。师:干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吃干的,你知道吗?生:因为他们忙的时候体力消耗比较大,所以吃干的东西。师:那稀的是什么?生:稀的就是粥水,吃不饱。师:当时的人民贫困到什么程度呢?70年代,我

7、们的粮食是严重缺乏的,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白面。看了这些资料展示,当时这个新中国的状态真是一穷二白啊。可是,毛泽东主席却说一穷二白是好事。你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想不想知道?生:想。生:我们探究的问题是:毛泽东为什么说:“一穷二白是好事?”在1958年的春天,毛泽东用非常引人注目的词句,表达了他改变中国处境的决心以及他能够做到的信心,他说:“ 除了别的特点之外,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上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事实证明,毛泽东显然过于乐观。 生:首先让我们展示旧中国的图片。 这个是破旧的小舟

8、这是古老的亭阁 这是简陋的屋子这是破烂不堪的城堡这是消瘦的老人这是设备落后的工厂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看出旧中国是多么的落后,人们是多么的贫穷。接着让我们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过去与现在”。 生:这是什么声音啊?这声音是肚子在唱空城计呢。 生:嗨!我借你的钱什么时候才不用还啊? 生:同学们你们看,旧中国真是一穷二白啊!比起我们现在简直没法比。 最后,让我们给大家朗诵一首诗歌。卓越领路人, 你历经了八十五载征程的艰辛跋涉, 步伐越发豪迈,身姿越发矫健。 起点是在一穷二白的多灾多难旧中国, 终点是共产主义的美好明天 , 中间是冲天的豪气一无畏的勇气, 荆棘与痛苦,鲜花与微笑。 磨砺了你的意志,成就了

9、你的坚强。 艰辛与苦涩,追求与探索。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历史注脚在你的身上, 你是民族的椎梁, 挺直了身躯,傲立风霜雨雪, 依旧刚正不恶,铮铮铁骨, 始终那么坚强。 生:我们小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师:这个小组的展示真精彩。也许毛泽东没使新中国完全改变一穷二白的状况。但是在我们21世纪的今天,我们有没有改变一穷二白的状况?生:有。师:21世纪,中国起了什么变化?生:以前中国用火柴,现在用火机。生:中国以前用牛耕田,现在用割草机了。师:还有吗?望一下我们周围,我们周围有什么变化?是不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以前住的都是草屋,现在是高楼大厦。师:恩。还有吗?生:以前的车是马车,现在是汽车。

10、师:恩,现在还有飞机、宇宙飞船。生:以前的屋子是破破烂烂的,现在很美丽,很先进。师:我们从1945年到2007年,已经历经了58年,祖国大地,真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过去没办法完成的事。下面我们再来看下一个探究小组的展示。生:大家好!我们组讨论的问题是:建国初期人们的经济收入情况。生:建国初期,钱币的面值有多少?中国刚刚建立,钱币的面值有几分、几毫、几元和十圆,当时的人有几毫几元都不敢乱花,那时候人们生活艰苦、贫困,一个月收入很少,都是自己努力攒来的,那时拥有几百块的人已称为富翁了。生:这是一元钱币、一角和五角、钱币五元、钱币十元生:建国初期,那个年代不同面值的钱币可以买到什么东西?中国刚刚

11、成立,一分钱或几分钱就可以买到两三颗糖。一毫或几毫就可以买到本子、笔等文具。一元或几元就可以交清一年的学费。几百元就可以买到家具或其他东西。生:建国初期人们用什么方式挣钱?在乡下的农民没有文化,只能靠捉鱼,耕田攒钱。在社会工作的人有一点文化,可以出社会打工攒钱。有一些没有工作做的人就会把家里一些没用的东西拿出来卖攒钱。生:建国初期,每个星期农民有一两元的收入,每个月有二十几元的收入。出去社会打工的人收入比农民的收入多,平均每个星期有两三元的收入,在政府工作的人收入会比其他打工的人多一两元。生:我们的展示完毕,谢谢大家。师:看了同学们为我们展示的资料,我们了解什么?下面老师给大家展示部分资料大家

12、会明白为什么新中国这么穷。(资料: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原因:内战、帝国主义掠夺。国民党政府的掠夺 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购买民族资本家产业,把个体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政府掌握了经济命脉。)师:下面再请下一个小组展示。生:大家好!我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解放初期,读书要钱吗? 结合幻灯片介绍:这是以前学校的饭堂生:解放初期的学费:解放初期百业待兴,又是抗美援朝,那时不曾听说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五十年代的大学,没有学杂费,大部分同学不用交膳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还可以从学校领到每月四元钱的零用钱。那时学校很穷。 我们小组展示完毕,谢谢大家。师:下面请各学习小组说说自己对这次活动收获和感受。教师结合学习小组谈的收获和感受小结整理资料的方法:整理资料的基本办法 1)按一定的顺序展示资料。 2)根据内容组织语言,介绍简洁明了。 3)整合内容相似的资料。 4)图文结合,增强生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