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六级上册 包饺子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与技术六级上册 包饺子说课稿.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 包饺子说课稿包饺子一、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第5课包饺子。在教材方面共安排了五个学习任务:调馅、和面、擀皮、包制、煮熟。而本节课我重点放在了学习后三个任务,在这里学生要经历:自主探究,实践体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师生合作,化解难点-二次体验,引向成功四大科学研究旅程。依据课标、学材以及学生学情等方面,我制定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1、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学习课本,知道包饺子的方法与技巧。2、通过听老师的讲和自己的亲自动手包学会包饺子。3、要有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操作技能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本着对教材的理
2、解,我认为学习包饺子的方法与技巧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如何包好饺子是本节课的难点。二、教法学法: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倡导:要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自主探究、创新应用、发明创造等空间, 因此,在本节课我将采用: 自主合作式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示范讲解法等方法。其中, “自主发现法”“实践总结法” 是我要培养学生的学法。三、教具、学具:学生准备的学具有:桌布、案板、擀面杖、菜刀、盘子、小碟、筷子、作为教师,我还准备了“巧手组”的奖牌、多媒体课件和电磁炉及锅。四、评价为了检测目标的达成,我设计了以下的评价:1、通过欣赏饺子文化和课本自学,采用倾听学生的回答来检测目标1.2、通过自己亲手的做,师生的共同总结方法,
3、观察学生作品来检测目标23、通过课堂观察来检测目标3五、学习流程:围绕目标,结合我校的121简约课堂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以下的学习环节:一、猜谜语、激兴趣,引出教学内容二、赏饺子、说饺子,品位民族文化三、包饺子、化难点,形成劳动技能四、品饺子、支新招,拓展思维创新五、提要求、寄希望,归纳总结延伸下面,就请大家随我到各个环节去品鉴。第一环节、猜谜语、激兴趣,引出教学内容课堂导入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其主要作用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而猜谜语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因此,上课后,我就说:“岸边一群小白鹅, 扑腾扑腾跳下河,春潮涨落三遍后, 白鹅一起上山坡.(打一食品) 提示:过年时要吃的东西。”对,
4、今天我们就来学包饺子。同时也进入了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聊饺子、知习俗,拯救民族文化同学们你们对于饺子都有哪些了解?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饺子的简介,大家可以来了解一下。“同学们,说起饺子,还有很多文化呢,各地的饺子形状、包法、都各具特色。 这时,我播放关于饺子的图片,有各种形状的,有不同口味的。 问学生:,你吃过哪些种类的饺子呢?”说到吃,他们会争着说:韭菜猪肉饺子、萝卜猪肉饺子、三鲜饺子馅、韭菜鸡蛋馅等等 一时间,教室里弥漫着饺子的香气, 我会适时地说:是啊,饺子是我国特有的一道主食,那么,你想不想吃自己包的饺子呢?这就进入本课的第三个环节:包饺子、化难点,形成劳动技能首先,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
5、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五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煮饺子。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也包含着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分4步进行:第一步: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劳动课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探究型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探索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各项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出亲身体验的结论。 因此,我先不讲,而是引导学生:“材料准备好了,你敢不敢自己先来包一个呢?”学生马上会跃跃欲试但又无从下手,我及时点出:“如果不会,可以参照课本!”他们
6、会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按书上的步骤动手操作。现在的孩子没有做过饭,甚至连吃饭都是家长端到饭桌上的,他们怎么会包呢?其结果一定是失败的。但这次体验却调动了他们所有的感官器官:用眼仔细看、用脑认真思考、用手细心操作,形成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这样的一个循环,他们自己探索出来成功的步骤,将永远是他自己的,而探索时的各种失败,同样帮助了学生。他们会在下次的操作中避开这一点,不断地朝成功靠拢。这样教学正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理念。根据我的学习经历,他们可能会有以下的困难:1、在擀皮的过程中面皮沾小擀仗。2、饺子皮擀的薄厚不一而且大小不一样。3、饺子馅放多了,包不住;放少了,饺子瘪了 。4、饺
7、子的边缘捏的太厚5、没有形状,歪歪扭扭面对这么多问题,我不急于讲解,也不急于教他们怎么做。而是引导学生:“不要着急,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遇到的问题说出来,让小组成员合作帮你解决,如果在小组内也不能解决的,就把问题写下来,呆会儿我们共同解决。”这就进入了本环节的第二步:解决问题,合作探究。这样学生之间年龄相仿,认知水平相当,他们会有相同的体验。小组合作会给那些体验成功较多的孩子一个展示表现的平台,使他们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一个个成功就是在你一句我一句的思维火花碰撞中产生出来的。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第1、3、4应该会解决。但孩子们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通过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估
8、计问题集中在2、5这两个问题上,也是这堂课的难点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将采用示范讲解和演示法,并借助于板书突破,这就进入本环节的第三步:师生合作,化解难点第一个难:饺子皮擀的薄厚不一、大小不一。对此问题,我通过课件展示饺子皮的制作过程,并我采用的是边引导边示范的讲解法。将活好的面取出一部分,搓成直径约2厘米的条状,用刀切成约1厘米长的小段,用手压扁后,铺撒上少许面粉,在擀的时候双手放在擀面棍上,往前推的时候左手使劲往下压,往后拉的时候右手使劲往下呀,这样,面皮就可以自动转起来了,擀出来的饺子皮是中间稍厚,周围稍薄的圆面片。“千看万看,不如经手一遍。”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动手试一试, 。考虑到学生
9、不熟练的缘故,我会采取同桌两人结合完成的方法。第一个往往是擀的不太好,当然,这是很正常的。因为细节的地方他们没有注意 。而在这里 不失时机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很恰当的,所以,我会一语双关地说:“细节决定了成败,任何一件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完成,就像包这一个小小的饺子一样,如果不能注意到细节,到头来也只能是功亏一篑。那么,怎样让我们的饺子包好呢?这就进入了要突破的第二个难点:如何让饺子包的有型而又皮薄陷多。对于这个难点的突破,我采用让学生先思考的方法。有了前面的尝试 交流,体验 他们会在脑海中将重演包的过程,说出要注意的地方:馅要压实;包的时候捏的折要小而均匀,而且饺子边缘要包的窄而薄。说起来容易
10、,做起来难 。 如果不加以实践练习,这个难点是很难突破。要想让学生熟悉方法,掌握技巧。就要进入的第四步:二次体验,引向成功这次体验,我结合此时孩子的心理特点: 认为做成了一个,就会了,认识不到练习的重要性,尤其是这些劳动技能的学习。但他们天生喜欢表现自己,喜欢与同伴们比赛。所以,我就采用有竞赛性质的“5分钟擂台赛”来练习,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 看谁包得最多,并要求他们按做的时间先后顺序摆放在桌子上。在学生包的时间内,我会放点音乐,营造愉快的氛围 。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就需要发挥评价的功能。对于包的多的小组,我会给他们小组颁发“巧手组”奖牌,给做的多的同学技能评
11、价表上再多加一颗星。然而,竞赛的胜出者往往是少数的,如果不关注到全体,就只能成就了个别学生,因此,我说:“同学们,把竞赛前你包的那个饺子放在最前面,现在我们都来看看自己所包的饺子,你能发现什么?”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做的是一次比一次好了,而且他们也知道,做一个饺子用的时间一次比一次少了。这时,我会说:“是啊, 你做的可能不是最多的,也不是最好的,但是,你的饺子一个赛一个,这里面,包含着你的认真与执着,更闪耀着你的智慧,我们没有最好,但我们能做得更好,同学们,劳动可以改变生活,相信你们都是了不起的胜利者。”这样的评价会使他们心情很愉快,如果能再品尝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相信这个经历是会让他们回味无穷
12、的。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煮饺子:“好东西与朋友们一起分享,快乐会成倍增长。现在,咱们就煮饺子,熟了后一起分享。” 学生们一听要现场煮饺子,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都兴奋不已,热情再一次被点燃。煮饺子的时候,我顺便介绍了煮饺子的常识。又引出本节课的第四个环节:品饺子、支新招,拓展思维创新21世纪的激烈竞争呼唤着创造性人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能导致在竞争中失败。实践证明:在广大青少年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但是,如果不去开发,那它永远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甚至有时它会被扼杀,也会自行消失。因此,在这里,我引导学生: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贵在创新。同学们,假如让你来做更具特色的饺子,你会怎么设计呢?这一问
13、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 思维一下子高速活跃起来,有的会说要改变外形,设计出飞船饺子、小船饺子等;有的会说要改变馅,设计出海鲜饺子、巧克力饺子等;还有的可能会在包饺子用的材料上改变等等。对他们的想法,我及时肯定和鼓励:“ 大家的想法都很独特,很有创意,你准备给自己的创造的饺子命个什么样的名呢?”一说起名字,学生的创新热情再一次被激发,他们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创造的名字,教室里欢乐此起彼伏。在学生积极创新之时,锅里的饺子悄悄走向成熟,接下来就是品尝饺子,品尝的同时他们会发现问题,继而在以后的实践中改进。“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一节课即将结束,我及时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这就进入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提要求、寄希望,归纳总结延伸“同学们,时间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匆,40分钟的课就要结束了。在这40分钟里,你学到了什么?又什么想法和感受呢?这时,我让学生畅谈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与感想,至此还不够,因为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节课上,还要延伸到他们的生活中去,才是真正达到教好书,育好人的境界。因此,我提出要求:“同学们,真实的就是最感人的, 日记里期待着有一篇今天你真实的生活凝练出的佳作,学校的报栏里也等着展示它呢。在下课铃即将响起,宣告这堂课的结束时,课桌上剩余东西是让它成为这节课的顿号还是句号呢?我相信,你会做的很好。”以上就是我的说课环节,请大家多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