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下册综合测问卷.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1294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下册综合测问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下册综合测问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下册综合测问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下册综合测问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下册综合测问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下册综合测问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下册综合测问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三综合测试试题(无答案)语 文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4分)一、(7小题,1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5分) A.伫立/ 贮藏 辍学/ 啜泣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B.堤岸/ 提拔 纤维/ 纤绳 哄堂大笑/ 烘云托月C.挣扎/ 挣脱 偕同/ 诙谐 豪迈粗犷/ 心旷神怡D.家畜/ 抽搐 徜徉/ 佯攻 闻名遐迩/ 目不暇接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5分)A.骇人听闻 别出新裁 鲜为人知 正经危坐B.巧夺天工 孜孜不倦 直截了当 刻不容缓C.锋芒必露 兴高采烈 郑重其事 一泄千里D.忍俊不禁 谈笑风声 遮天弊日 芒刺在背3.下列句子中成

2、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5分)A.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万人空巷,好不冷清。B.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水平的发挥。C.为了办好文学社,我校学生会广开言路,积极听取师生们的意见。D. 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4. 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2.5分)A.一股汉语学习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扩大而日益膨胀。 修改:把“膨胀”改为“高涨”。B.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 修改:把“将会”删掉。C.英语口语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平时注

3、重学生口头能力的培养。修改:在“注重”前面加“是否”。D.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修改:在“教育”后面加“的权利”。5.请你为下面文段留空处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 )(2.5分)湖光岩是中国唯一由火山口形成的玛珥湖, ,是观光旅游的绝好去处。 特别是湖水中无任何枯叶杂物,也无蛇蛙杂虫,清纯至极,可以饮用。景区空气清新,到处鸟语花香,景致优雅平时水深且清,常年不枯,洪水季节,水也不溢。A. B. C. D. 6. 选出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 )(2.5分)A. 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主要记叙主人公在荒岛上一段艰苦曲折的生活经历。B.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

4、拾,故乡孔乙己是小说。C.三国演义中有一位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的英雄,他就是关羽。D.“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水浒传的开篇词。7语言运用(4分)(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你为它拟写标题,15字以内。(2分)据新华社西昌10月24日电 “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 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18时29分,“嫦娥一号”离开托举她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开始了100多万公里的奔月

5、之旅。 未来两周内,卫星将经过4次变轨、2-3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最终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环月轨道,对月球开展科学探测。 (选自2007年新华网,有改动) (2)仿照下面一句话,再仿写两句,构成排比。(2分) 有时候,理解是一个会心的微笑,能化解人的敌意; , , ; , , 。二、(2小题,共15分)8.古诗文默写(10分)(1)下列古诗文默写有错的两项是( )(2分)A.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B.瀚海栏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E.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

6、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F.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明月与愁心,随风直到夜郎西。(2)根据课文,给下面的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五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物是人非事事休, 。(李清照武陵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3)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为必答题,任选一题作答)(4分) 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温暖,被誉为千古名句。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 ,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常说“站得高

7、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不少。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以鸟儿活动来表现初春的句子是: , 。9. 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5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愚公移山) (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6)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7)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隆中对) (8)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

8、10)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6分)三、(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一)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9、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10.下面加点字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 荆之地方五千里 B. 今有人于此 今齐地方千里 皆以美于徐公C. 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D. 此为何若人 臣之妻私臣 为与此同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2.从(一)(二)两个文段中的“善”字,可以看出墨子成功地止楚攻宋,邹忌也成功地说服了齐王进贤纳谏,请简要分析他们劝说成功的原因。(4分) 13读下面一

10、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3分)(2)请揭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3分) 四、(9小题,40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15题。微循环生命之网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流循环。 人的心脏好比水泵样。人体内大大小小的血管如同大江大河,毛细血管如同小支流和渠道,人体的组织和细胞如同水田里的秧苗。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靠“大江大河”“小支流”和“

11、渠道”运送,“小支流”和“渠道”的来回运送过程就称为人体的微循环。 微循环为物质代谢提供交换场所,使血液同细胞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微血管是真正的营养血管,直接为营养细胞服务。人体血管中,微循环血管最细、管壁最薄、血流最慢,只有它才能让氧和二氧化碳通过,才能让葡萄糖和氨基酸通过,才能让水、盐及其他营养物质通过。 微循环是维系人体生命的循环。整个循环系统的工作,如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只不过是为了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毛细血管按照人体的需要活动,发挥它供应营养和氧的机能,保证全身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从而维护人体活动的生命机能,因为物质的新陈代谢活动,才是生命

12、最本质的活动。 微血管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有人曾在1平方毫米的肌肉切片上,数出了1350条微血管。有人估计,全身约有300亿根微血管;将全部血管连接起来,总长度大约有11万公里,比长江长18倍,可环绕地球赤道2圈半。14下面是给“微循环”所下的定义,表达准确的一项是 ( )(3分)A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B人体血管中的毛细血管来回运送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就是微循环。C微循环是为血液同细胞进行直接物质交换服务的营养血管。D微循环是维护人体生命机能的循环。15下面是对微循环的基本职能的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3分)A微循环为物质代谢提供交换场所。B微循环使血液同细胞

13、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C微血管是真正的营养血管,直接为营养细胞服务。D微循环血管最细、最薄、血流最慢,因而可使各种营养物质通过。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l617题。【甲】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

14、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

15、不差。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

16、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选自我的第一本书【乙】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

17、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选自阿长与16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 【甲】文段“父亲补书”是父亲借这一行为引导孩子树立爱书的观念,及对书的一种尊重的行为。B我把书分成两半,是因为贫穷。C长妈妈买书给“我”,表现了她的善良及对“我”的关爱。D“我”之所以对长妈妈产生敬意,是因为别人不肯做,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17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你怎样理解【乙】文段结尾“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

18、书”这句话?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男孩子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A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B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

19、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是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始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住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帐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帐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

20、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帐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18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它显得有些巧合。人们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_ _的高尚品德。(4分)19“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有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3分) 20结合文章内容,第段“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和第段“ 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中加点词分别指:(4分) 段的“天使似的”

21、: 段的“天使”: 21品读欣赏:(6分)读段, A、B处加点词分别表现了“男孩”当时怎样的心态? A B 读段,在“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医生”怎样的心情? 22阅读拓展(7分)举出一个有关感恩报德的成语(或谚语,格言,诗句)。(2分) 人们往往认为“施与”是快乐的,而这篇文章的接受“施与”的男孩也是快乐的, 联系生活实际,简洁谈谈你对“接受”的体会。(5分) 第三部分 写 作(共60分)五、(1小题,60分)23根据下面的提示和要求作文。题目:闲事小记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和经历的大多是平凡普通的人、平凡普通的闲事,但是这些闲来所记的小事却活画着我们身边的众生百相。请收集一组这样的事情,把它们组成一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的作文。6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