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级上册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13263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级上册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八级上册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八级上册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八级上册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八级上册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级上册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级上册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八年级(上)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填在题后括号内)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7cm,另一条直角边比斜边短1cm,则斜边长为 ( )A.18 cm B.20 cm C.24 cm D.25 cm2.的平方根是x, 27的立方根是y,则x+y的值为( )A.3 B.6 C.0 D.0或63. 下列各式中已化为最简式的是( ) A. B. C. D. 4. 如图1,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下列图形中可由OBC平移得到的是( )A. OCD B. OABC. OAF D. OEF5. 平行四边形一边长为12cm,那么它的两条对角

2、线的长度可以是( )A.8cm和14cm B.10cm 和14cm C.18cm和20cm D.10cm和34cm6. 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四个角都是直角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7A(3,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B,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C,则点C的坐标是()A(3,2) B(3,2) C(3,2) D(2,3)8.已知点(4,y1),(2,y2)都在直线y=x+2上,则y1、 y2大小关系是( ) Ay1y2 By1y2 Cy1y2 D不能比较9. 若方程组的解x与y的和是2,则a的值为()A-4 B4 C0 D任意数10. 如图2 是根据某

3、校八年级三班40名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那么关于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均数是8.5 B中位数为9C众数是8 D锻炼时间超过8小时的有21人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1.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等于的数是 .12.满足x 的整数x是 1,0,1,2 . 13.在高5m,长13m的一段台阶上铺上地毯,台阶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_17_m14.如图4所示,将BAC绕点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60至DAE的位置,则ABD是 三角形. 15如图5 ,菱形花坛ABCD的周长为48cm,B=60,其中由两个正六边形拼接而成的图形部分种花,

4、其余“四个角”是绿草地,则种花部分的图形的周长(拼接重合的边不重复计)为 44 cm。16.在矩形ABCD中,A点的坐标为(1,3),B点坐标为(1,-2),C点坐标为(-4,-2),则D点的坐标是_(4,3)_.17. 如图6是某种蜡烛在燃烧过程中高度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此蜡烛燃烧1小时后,高度为7cm ,这个蜡烛在 图6燃烧过程中高度与时间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y=8x+15. 18. 如图7所示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标有字母A 的面是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的相对的两个面上标注的代数式的值与相对面上的数字相等,则= 1 ,= 2 19. 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

5、2,4,x,6,1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6 三、解答题:(共54分)20(本题5分)计算2+(1 )2 解:原式=223+52+1 (3分) =62+6(4分) =67(5分)21.(本题6分)解方程组21.(本题8分)在下列方格中建立直角坐标系,描出点(1,0)、(1,2)、(2,1)、(1,1),并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加上2,所得图案与原图相比有什么变化?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呢?横坐标,纵坐标都变成原来的2倍呢? 答:(1)所得图案与原图相比,整个图案向右平移两个单位.6分(含画坐标系2分,描点2分)(2)所得图案与原图相比,关于x

6、轴对称.8分(3)所得图案与原图相比,形状不变,长度和高度都扩大2倍.10分22.(本题6分) 某种汽车的油箱可储油40L,加满油并开始工作后,油箱中的余油量y(L)与工作时间x(h)之间为一次函数关系,如图8所示 (1)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2)一箱油可供该汽车工作几小时?(1) y = - 5x + 40(2) 8小时23.(本题9分)某中学环保小组的同学,为了了解全校的耗电情况,调查了近10天中全校每天的耗电量,数据如下表(单位:度)度数9093102113114120天数112312(1)写出上表中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2)由上题获得的数据,你能估算出该校这个月的耗电量(按30天计)吗

7、;(3)若当地每度电的定价是0.5元,写出该校应付电费y(元)与天数x(x取正整数,单位: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1)众数是113;平均数是(901+931+1022+1133+1141+1202)10=108(度)(2)该校每月的耗电量为10830=3240(度)(3)y=108x0.5=54x.25. (本题9分)某校有两种类型的学生宿舍30间,大的宿舍每间可住8人,小的宿舍每间可住5人该校198个住宿生恰好住满这30间宿舍大、小宿舍各有多少间?26.(本题11分)(1)如图9,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是BC的中点,连接AE、DE,AE=DE吗?请说明理由; (2)上题中若填

8、加条件BC=2AD,图中有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3)请你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观点解释该图形可以通过哪两个三角形经过怎样的变化而相互得到的?(满足(1)(2)条件)等腰梯形ABCD,B=C,AB=CD.又BE=CE,ABEDEC.AE=DE(2)ADBE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ADEC四边形AECD为平行四边形(3)ABC平移到DEC的位置得到.或以BC中垂线为对称轴,ABE与DEC关于l轴对称而得到.八年级(上)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D 2.D 3.C 4.C 5.C 6.D 7.A 8.A 9.B 10.B二填空题11. , 12. 1,0,1,2 1

9、3. 17 14. 等边 15. 44 16. (4,3) 17. 7,y=8x+15 18. 1, 2 19. 6 三解答题20.解:原式=223+52+1(3分) =62+6(4分) =67(5分)解: 式2得:4x2y=8 (2分)得:3y=15 (3分) y=5 (4分) x= 将y=5代入式得:x=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y=5 (6分)21答:(1)所得图案与原图相比,整个图案向右平移两个单位. (4分)(含画坐标系2分,描点2分)(2)所得图案与原图相比,关于x轴对称. (6分)(3)所得图案与原图相比,形状不变,长度和高度都扩大2倍. (8分)22. (1) y = - 5x

10、 + 40 4分(要写出求解过程)(2) 8小时 6分23. 解:(1)众数是113; (2分)平均数是(901+931+1022+1133+1141+1202)10=108(度) (5分)(2)该校每月的耗电量为10830=3240(度) (7分)(3)y=108x0.5=54x. (9分)24.解:设大宿舍有x间,小宿舍有y间,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1分) xy=30 8x5y=198 (5分) 解方程组得 x=16 y=14 (8分) 答:大宿舍有16间,小宿舍有14间. (9分)25. 解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B=C,AB=CD.(2分) 又BE=CE, ABEDEC. (4分) A

11、E=DE (5分) (2)ADBE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7分) ADEC四边形AECD为平行四边形 (9分) (3)ABE可以平移到DEC的位置 . 或以BC中垂线为对称轴,ABE与DEC对称. (11分)减少作业量就一定减轻学生的负担吗?学生负重,我们权且不谈其他的因素,就作业量也是学生负重之一,于是家长和老师很是堪忧。一边是设法减轻学生的负担,一边是在担忧学生的成绩而不断地变相“充电”。在“做”与“想”的矛盾中,大家都是抱着“摸石头过河”的态度。探索着减轻学生负担的捷径,于是好多教师从学生的作业量上来减轻学生的负担,这不失为一种良策,但是我们细细思考,未必从真正意义上减轻了学生的

12、负担。没有抓住实质的减负实际上无效的。相反使老师的心理负担加重,学生也觉得毫无一点意义。说到学生的负重,这包含着各种因素,有家长的认识不足,有社会评价机制的影响,有老师功利性的追求,有社会条件的制约。我们绝不能因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就认定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了,学生作业的时间长短,并不是衡量学生课业负担的唯一标准。当前,学校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的主导辅助,注重了学生的学,淡化教师的教,这无疑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此同时。作业量的界定也引起了更多老师的担忧和困惑,作业量多了,学生的负担加重,作业量少了,担心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巩固不牢固。到底布置多长时间的作业才是合适的,没有恒定的

13、标准。所以,老师都是以自己的主观看法,认为布置多少就是多少。偶尔明显布置的量超于学生负担了或者少了,但对老师而言,总是认为自己布置的作业量是合适的。理由可以是自圆其说,当然更多的老师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故而减少了学生的作业量来达到减负的目的。事实上减少和减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老师的盲点就是缺乏深入思考,没有抓住学生的内在需求,只从表象挖掘,无疑是隔靴搔痒,片面的、机械的减负,实际上要么是对学生学习管理的松懈,要么是对素质教育肤浅的认识。“是不是负担,负担重不重,关键是要看学生是主动地学还是被动地学。”上海市三女中校长徐永初如是这样说,所以我们在不能单凭减少作业量就认定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14、应该从深层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入手,力求减轻负担。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校长赵国弟认为:“老师不仅要做教学技术方面的改进,更要读懂学生,了解其真正的需求和感受。减负绝不是简单减少作业量,而是要提高作业有效性。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高,知识点不熟练肯定不能得分,但老师在设计作业时绝不能过度重复,而要对全班情况有所了解,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行挑选,自己巩固,自我挑战”。一语切中要害,我非常赞同赵国弟校长的看法。事实上,我们的老师仅仅单层面地减少了学生的作业量。似乎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实际上未必是那样。作业量多不一定是增大学生的负担,作业量少未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关键就在于

15、作业的有效性,那就看学生是否有兴趣去做。如果一个学生有兴趣去做,即使花费2到3小时,那我认为也不太多,因为学生是在乐意的基础上去做的。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感到厌恶,那么即便是很少的作业,他无心去做或者是勉强完成了,对他而言,那也是一种负担。首先、关注学困生,分层教学。在知识的传授上,倾向于学困生的认知层面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即使他们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进行表彰奖励,给予他们掌声,唤醒他们求知欲望。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少而简单,逐步提高作业的难度,培养他们的自我挑战能力。对优秀生可以布置难度较大的题目,以精少为主攻线。这是必须要做完的。再留些作业,使他们喜欢做的话,可以

16、挑战一下,这样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秀生,他们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就会有意无意地去做。当然,这样的作业布置,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在备课时必须预设出现的各种情况,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教师学会放手,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和学生商量去做。我经常选择了这种方法,我上完课时,作业的范围已经限定在一定的框架里,已经心中有数,便以商量的口吻询问学生:“今天我们该做哪些作业呢!”,当然优秀生总是喜欢多做些,喜欢挑战性的题目,学困生则是选择简单的,少做些。于是针对学生的不同提议,我进行分层布置。当第二天检查时,发现优秀生做的更多,学困生也不赖,他们不仅把自己选择的做了,而且还选择某些挑战性的题目,即便是

17、错误的。他们还是认真完成的。当我佯装生气地说:“谁叫你们做那么多啊!”好多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做”。从他们的回答里,我明白学生是乐意去做。这样的作业要比布置大量机械性练习要强的多。甚至好多学生当我第一走进教室时,他们争先恐后地将家庭作业本拿上来,让我检查。他们那种自信,愉悦,洋洋得意之情,使我心里窃喜“同学们,你们是好样的,那么以后的咱们讨论布置,咋样,老师相信你们”。学生们高喊:“好啊!我们喜欢这样的作业”,毕竟是学生嘛!经过表扬之后,他们个个神采奕奕,一种满足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作业布置,我们何乐而不为呢!第三、布置作业时千万不要因为担忧学生家长的说词,而机械性地布置作业,其实,好

18、多老师就是这样的,担心家长责备教师布置作业量少,影响教师自身的声誉,即便所学的内容掌握了,没有必要机械重复,但也不得不违心地布置没有必要的家庭作业,于是让学生抄试卷,抄练习册,抄资料等。学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于是在做的过程中,只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罢了,一是赢得家长的放心,二是免受教师的批评。至于巩固了多少,恐怕只有学生心里自明。有时同样做过四五遍的题,在考试时,学生还会答错,这点充分说明,学生平时的作业仅仅是一种应付差事而已。所以,教师布置作业时不能被社会舆论所左右,被家长遣词所左右,也不要因为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只要学生学得愉快,能够自愿去做作业,那么我们没有必要为学生做作业而布置大量的作业。如果学生不是主动学习,减少作业量,仅仅是一种空洞说词罢了,谈作业量也就显得毫无意义了。总之,减轻学生的负担,不能单纯地减少作业量,窃以为,还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做起。这是最为关键的,也是一个教师必须所思考的问题,只要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作业量的多少,不再成为减负的措施。只要学生乐意做,即使是做一天的作业,那我也认为不多,如果学生厌恶作业,即使是一两道题,那我认为也是学生的负担。由此,与其“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让学生乐学,愿意学,这才是我们教师所要潜心研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