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含总复习).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13669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5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五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含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含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含总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含总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含总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五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含总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五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含总复习).doc(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 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2、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

2、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二、讲授新课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学生列出算式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1:3=;学生2:3=)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三、巩固练习: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做课本试一试1、2、3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一)

3、3= 3=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1、结合简单的生活情景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巩固分数乘法运算。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正确计算分数乘整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5 表示什么?2、说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过渡:如果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有公约数,我们怎么算呢?二、学习新知1、出示4页做一做。2、指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计算。3、提问:还可以怎么算?4、教师板书第二种方

4、法。指出:分数乘整数,如果分母与整数有公约数,可以先约分,再相乘。三、课堂练习1、第1题。完成后要将算式得数和涂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说明计算中的要点。2、第2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教育学生节约用水。3、第3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校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3)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分子与整数相乘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4、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5、第5题。让学生都算出结果,再观察各组题目的算式及结果,然后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四、总结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五、作业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分数乘法(二)教学目标:1、

5、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2、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题。= = 21=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二、讲授新课

6、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笑笑的苹果是小红的,淘气和笑笑各有几个苹果?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1:6=;学生2:6=)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三、巩固练习:做课本7页试一试,36的和分别是多少?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二)6= 6=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分数乘法(二

7、)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题。 4 12=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二、课堂练习学

8、生做8页第1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对比好门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学生做8页第2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并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每个算式的数学意义。学生做8页第3题,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并及时对有困难得学生进行帮助。学生做8页第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能够区分最短和最长这个数字范围,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二)480180(千克) 180=150(千克)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分数乘法(三)教学目标: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2、学会分数乘以分数

9、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 21=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课本例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

10、余部分的,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那就是。也就是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让学生从=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9页中的插图,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初步理解求分数

1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巩固练习:做课本8页试一试,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中的7和14先约分。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三)=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分数乘法(三)教学目标: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2、学会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

12、果。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二、课堂练习:学生做11页第1题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用折纸的方式再次验证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注意让学生体会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做11页第2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学生做11页第3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学生做11页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的和占整体“1”的大小。

13、学生做12页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做12页第6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做12页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13页第8题,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乘法知识,分辨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平。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三) =是整个操场“1”的,是整个操场“1”的。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教学反思:第七课时 练习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2、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

14、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5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二、课堂练习:学生做14页第一题,让学生用学过的

15、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1000克牛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各是多少?学生做14页第2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全年我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气是多少天?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学生做14页第3题,让学生计算整数乘以分数和分数相乘的算式。学生做14页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整体“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做14页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做15页第6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人道主义思想。学生做15页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

16、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练习一1000200(克) 1000100(克)整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得要约分。教学反思:第八课时 练习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2、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2教

17、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二、课堂练习:学生做15页第8题,让学生明白商场打折的意思,分别求出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学生做16页第9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梨、苹果、香蕉各占水果总数的多少?学生做16页第10题,让学生计算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学生做16页第11题,让学生先计算出分数乘法算式的得数再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做16页第12

18、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表,求出2004年比2003年增加多少元?学生做17页第13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注意提醒学生认清长度单位。学生做17页第1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练习一 1510(米) 15-10=5(米)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 第一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19、。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二、讲授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

20、语大词典)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学生自己填完课本20页的表格。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

21、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二、课堂练习

22、:学生做20页第1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学生做20页第2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并填完表格。学生做21页第3题,根据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的形状,分辨出6个不同的面的编号。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6个面的长、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来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6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教师根据课本21页第4题中的长方体插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教学反思:第三课

23、时 展开与折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教学准备:正方体的盒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正方体6个面的相对的位置并回答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二、讲授新课:教

24、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了一个展开图。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的?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分别剪一剪,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教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交流一下,让别的同学猜猜自己是怎么剪的。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展开与折叠正方体是由完全相等的6个面来组成的。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展开与折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25、。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教学准备:正方体的盒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正方体展开成6个面和把6个面折叠成正方体。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二、讲授新课1、指导学生完成22页做一做第1题。2、指导学生完成23页做一做第2题。三、课堂练习:1、学生做课本24页第1题。教师把正方体盒子6个面分别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标上1、2、3、4、5、6个数字,让学生找一找每个数字相对的面哪一个?2、学生做课本24页第2题。让学生把长方体盒子的6个面展开标上数字

26、,然后找出每个数字所对应的面上是多少?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展开与折叠每个面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是多少。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

27、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25页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

28、表面积是多少。学生列式:(75+73+53)2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29、。教学重、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二、课堂练习:学生做26页第1题,求出下列图形的表面积。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运用公式是否正确,对出现错误的同学及时指导。学生做27页第2题,本题目计算量比较大,防止学生出现计算错误。学生做27页第3题,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电视机布罩只有5个面。学生做27页第4题,这个题目的要点是只有5个面,学生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解决问题。学生做27页第5题,教师让学生注

30、意观察教室内墙面积。学生做27页第6题,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进行必要的指导。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104+108+84)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776教学反思:第七课时 露在外面的面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2、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

31、趣。教学重、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课本插图1,让学生观察一个棱长是50厘米箱子放在墙角处时,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观察图片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露在外面的面有3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3=750(平方厘米)教师出示插图2,让学生观察4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纸箱

32、堆放在墙角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数一数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并计算一下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9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9=22500(平方厘米)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4个正方体学具换一种堆放方式来试一试,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露在外面的面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看,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教学反思:第八课时 露在外面的面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2、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

33、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教师提醒学生要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全面。二、课堂练习: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发给多个小正方体模型。学生按照课本习题中的摆放方式摆放好,并完成29页课本上的列表。学生做(3)题,让学生观察随着小正方体个数的增加,露在

34、外面的面数变化有什么规律?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露在外面的面随着小正方体个数的增加,露在外面的面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教学反思:第九课时 练习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2、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

35、内容。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二、课堂练习:1、学生做30页第1题,教师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2、学生30页做2题,教师让学生知道正方体的铁盒有5个面。3、学生做30页第3题,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工具箱有几个面。4、学生做30页第4题,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学具动手堆放一下。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练习二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正方体铁盒有五个面,665教学反思:第十课时 练习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2、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

36、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二、课堂练习:1、学生做31页第5题,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否相等?2、学生做31页第6题,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墙壁,注意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3、学生做31页

37、第7题,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进行集中订对答案。4、学生做32页第8题,让学生用正方体按照课本上的符合,找一找相对的面。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练习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否相等?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第一课时 倒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2、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倒数。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重、难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分数乘分数算式导入新课。二、学习倒数的概念1、利用小黑板出示下列算式。

38、= 2= = 10= 7= = 5=2、先让学生计算以上算式的结果,并指名回答。(中、下游学生回答)3、在小组中交流算式有什么规律,然后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5、指名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并评议。三、巩固目标出示33页试一试题目,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同桌订正,最后指名回答。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0有倒数吗?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五、练习巩固33页练一练题目,独立做,全班订正。六、课堂小结,教师评价。板书设计:倒数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分数除法(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2、

39、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教学重、难点: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了分数乘法,刚开始学得是分数乘整数的乘法,那么分数除法你们会不会?今天我们就学习分数除以整数,你们喜欢吗?二、学习新课。1、学习2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先把这4份平均分成2份,涂一涂,指名说出结果。2、学习3提问学生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分,怎样分呢?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并补充。分好之后,

40、用笔涂一涂,看看每份是多少?3、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提出问题,你对前面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看法?为什么用除法?说一说。小组间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评价。4、学习计算法则。出示下列题目14= 105= 73=1= 10= 7=学生独立计算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出除法计算法则吗?小组间交流,最后教师小结: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35页试一试。2、完成35页练一练1、2、3题。四、课堂总结:提问交流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一)c=(a、c0)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分数除法(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

41、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通过分析的出结论。2、体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教学重、难点:体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老师考一考你们好吗,看题目。5= 4= 7=指名说出计算方法和结果,并评价。那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好不好。(好)二、学习整数除以分数用小黑板出示课本的题目1、有4张同样的大饼每两张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指名回答:42=

42、?并说出列式的依据。2、有4张同样的大饼每一张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指名回答:41= ?并说出列式的依据。3、有4张同样的大饼每两张为一份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并在小组间交流讨论,最后全班交流,指名回答。教师小结:从图上看出结果是8,4=8,也可以用42=8来表示。4、有4张同样的大饼,每张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每张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在小组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评价。三、计算法则的教学。出示以下题目4( )42 4( )434( )44 2( )222( )23 2( )2先让学生计算,交流结果。然后提出问题,你通过看算式和结果,你能发现什么?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除以一

43、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四、巩固目标。1、36页课本中的画一画。先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然后利用线段图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同桌判定。2、38页试一试题目独立计算,指名回答。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整数除以分数a=a (b、c0)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分数除法(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计算能力。2、体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3、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教学重、难点: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一课我们学习了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老师考一考你们好吗,看题目。6= = = =2= = = =通过提问,全班订正,导入新课。并评价。二、用小黑板出示下列题目。3x= x=10 x=25 x=提问学生解方程的规律,并指名说一说第一小题的解法。其它题目独立作,全班订正。三、课本38页第3题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然后解答,全班判定。四、38页第4题1、先独立计算,全班订正。2、小组间交流发现了什么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