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足的语文味 凸显的双主体.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14221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足的语文味 凸显的双主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十足的语文味 凸显的双主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足的语文味 凸显的双主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足的语文味 凸显的双主体.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足的语文味 凸显的双主体 比较特级教师李仁甫的金岳霖先生课堂实录、,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时地不同、学生各异,却同样演绎了未曾预约的精彩。 一、十足的语文味李老师的课堂语言味、文学味、文化味三味俱全,时时处处洋溢着醇厚的语文味道。1语言味两个实录中,学生面对文本,或深入分析、细细品味金岳霖先生捉跳蚤、养斗鸡等细节的妙处,或讨论交流关于“小说”与“哲学”的关系,尤其是有学生提出“写王浩的爱好、相貌和得到赠画的文字,是不是显得喧宾夺主”的疑问时,教师传递疑问,学生积极思考,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研究,顺利解决了问题。从这些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学生不是浮光掠影地找出描写金先生“有趣”和“重情”的部分,而是在

2、耐心品味具体的细节处和揣摩重要的语言点;他们在独立思考,细细品味文章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从过程到结果,从课内到课外,教师点拨追问,学生深入分析,对一个个重要的语言点细细品味、慢慢欣赏,让课堂时时趣味横生,使学生处处唇齿留香。2文学味李老师认为,语文课上,要尽量用语文的方式来解决语文的问题。他是这样鼓励和引导的,学生也是如此质疑探究的。比如两个实录中,教师都有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学情调,读出人物感情,读出文学味道。学生通过朗读体味人文美,感受技巧美,揣摩特色美。这两堂课学生走进作品,一直在慢慢品味细节之美,深深感叹人物之趣。如实录中学生讨论交流关于金岳霖先生的为人天真

3、、热爱生活的性格阅读体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时代背景对汪曾祺写作风格的延伸拓展。又如实录中学生激情分享关于作者对王浩的态度的阅读体验或者对金岳霖先生有真情,从内心深处爱自己的学生的惊叹和人格的佩服。两堂课里,有大声地朗读,也有静静地思考;有深入地推敲,也有辩证地分析;有观点的碰撞,更有思维的交锋。此时,学生的分析品味可能不精准、凝练,但是浓浓的文学味洋溢在课堂上。同学们都在享受着生态的语文味道,生成出一个个不曾预约的精彩。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3文化味文本中,作者送给王浩一幅画,画的内容是“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和“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两个实录中,学

4、生都提出对画的深刻内涵的疑问,进而探究出青头菌、牛肝菌和宣威火腿等原来是云南特产,画的主旨就是表达乡情的。还有实录中关于金岳霖先生在林徽因死后的生日请客原因的探究。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金岳霖和林徽因的微妙关系,探究出在林徽因死后,金岳霖先生还在她生日的时候宴请客人,这里可以看出金岳霖先生重情重义的特点。这不仅品出了文学味,还突出了课堂的“文化味”。把“文化味”贯穿于文本的剖析与探究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语文学习的真谛,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彰显了语文课的本色。这种生态的、厚重的语文味时时处处洋溢在李老师的生成课堂,阅读教学也因这生成课堂的理念引领更实在、更高效!让课堂教学走向精彩,让语文生命努力

5、绽放!二、凸显的双主体两堂课一开始,学生都已经进行了深度预学,都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致积极汇学于课堂,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之一,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比如:实录中老师提出“你的问号是什么?你的惊叹号又是什么?”的问题,实录中学生提出了“金岳霖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一石都激起了千层浪,学生或自由提问,或激情分享。积极性空前高涨,回答精彩迭出。虽说是时地不同、学生各异,但他们都能分别从人物神态、人物动作、故事情节等角度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断地递进追问,使教学向纵深发展,而这都生成出“不可也不曾预约的精彩”,更凸显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做主”的生本特色。

6、另一方面,教师也不因问得多讲得少而成为配角。例如实录中教师关于“细节描写”的延伸拓展或者狠抓学生“问号”“惊叹号”的质疑倾诉;又如实录中学生在对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的讨论时,有学生说“他在讲学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一个非常不符场合的东西,他就这么把它捏出来了,而且还看了看,说明他在面对跳蚤时能够处变不惊,然后还能处理得很从容。”这时李老师独具慧眼,迅速捕捉住这些动态、生成的“意外”,马上就“处变不惊”对学生进行追问。两堂课里,教师或倾听追问,或激思解疑。李老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互联”与“聚焦”,引导、鼓励“生成”更丰富的“意外”。他用曾经的“预备”甚至没有“预备”去促成更精彩的“意外生成”,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极好地体现出教师的知识权威和与学生对话的首席地位。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个个都是主角。学生是教师手中的风筝。教师放放收收,让学生飞得更稳;教师收收放放,让学生飞得更高!不必惊奇,即使一文千教,即使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只要有生成理念的引领,只要用“定模切入展开互联聚焦”的生成课堂环节贯穿在课的始终,便一定能演绎不可预约的精彩!李老师的生成愿景,虽然曲折蜿蜒,跌宕徐回,但是已崭露头角,正一步步清晰而灿烂地绽放在语文教学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