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1482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目 录摘要3关键词3 一前言4二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来源4三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行为表现及产生原因5 (一)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主要心理问题6 (二)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7 (三)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所产生的一些行为9四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的对策及对策研究的意义10(一)改善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10(二)研究这些策略的意义11五总结12参考文献12致谢12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了更好的生活,许多农村子女随着父母一起来到城市,父母为了让他们更好

2、的融入到社会和将来的发展,纷纷把他们送入城市中的小学。而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在与城市小孩相处过程中,由于家庭背景和生活条件的不同 ,往往被同学排挤,处在城市的边缘。这些会是他们的幼小心灵受到打击,就会使他们形成自卑,封闭,仇视等不良的心理问题。所以要想使他们能够和城市小孩一样的成长,必须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因此本文对他们不良心理问题形成的各个方面的原因进行研究,并针对相应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关键字: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心理问题;对策;研究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urban primary schoolchildren in rural areas and co

3、untermeasures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or a better life, many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came to the city with the parents, and parents to help them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 society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putting them into primary schools in the city. As children i

4、n rural areas, they get along with city kids,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life, often students crowding out, at the edge of the city. These will be their young hearts be hit, it makes them form an inferiority complex closed to adverse psychological issues such as hate. So in or

5、der to enable them to cities and growing up as a child, their mental problems must be addressed, so this article on why they unhealthy psychological aspects to the problem to study and develop appropriate solutions for appropriate reasons. Keywords: urban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psyc

6、hologic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一 前言进城农民工特别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长大后能过上体面的生活。于是只要稍有条件,就不惜承担比在老家学校更多的教育费用,让子女在城里上学。他们认为孩子在城市上学,由于城市优越的师资和教育硬件,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比在农村老家更好的学习成绩和更高的综合素质,更容易成长为栋梁之才;但由于农民工子女从小生活成长的环境、接受的家庭教育、学习习惯等方面与城里孩子有极大的不同,进入城市学校后,他们会感觉无所适从,自身学习和生活条件的落后,使他们形成强烈的自卑心理,若得不到及时的调适和引导,就可能产生逆反心

7、理或封闭心理,加上同学或多或少的排斥和鄙视,甚至会产生仇视的不良心理倾向。随着农民工随迁进城子女群体的不断扩大,社会排斥并没相应减少,在有些地区反而有加剧趋势,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二 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来源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人口的流动,城镇化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为了更好的生活,或进城务工,或移居城内,而随他们一起进城的就有他们的孩子。所以城市小学中的农村子女主要包括以下来源:1、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2、 落户城市的农村居民子女(一) 农民工子女相关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农民工子女 民工子女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打工而随亲人进城到暂住地读

8、书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各大城市中逐步形成了民工子女群,而城市学校中也可以越来越多的看民工子女的身影。 2农民工子女的相关数据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这个数字每年还要新增3000万左右,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约有近2000万流动儿童,而这个数字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还会逐渐的真多。 人数的剧增,使得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十分严峻,而在城市中小学中,则可以更多的看到民工子女的身影,下面以郑州市为例: 今年中原区中小学新生中,民工人员子女比去年猛增了。中原区城区小学一年级名新生中,工人员子女人,占;初一名

9、新生中,人是外来民工人员子女,占到总数的。而在郑州市人口最多的金水区,小学一年级新生中,进城民工人员子女达到人,比去年增加了人,占新生总数的;初一新生中,进城民工人员子女占。(二) 落户城市的农村居民子女 1什么是落户城市的农村居民子女 落户城市的农村居民子女是指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 2 落户城市的农村居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近年来各地出台了各种相关法律,保障落户城市的农村居民子女与当地的小孩具有相等的受教育权利,主要体现在: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

10、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本学区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进城落户的农村居民在义务教育学龄段的子女入学,与居住地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对待,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及儿童、少年的户籍或居住证明,到居住地县(区) 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学区对应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城市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城市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向暂住地县(区)政府提出入学申请,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由暂住地县(区)政府指定接收学校,保证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民办学校由学校按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招生办法招收新生,新生名单等学籍数

11、据及时报辖区教育行政部门注册备案,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三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问题,行为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由于刚入城市,城市的一切对农村子女都是陌生的,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适应,而在适应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挫折,最后引心理问题。一般会出现的心灵里问题主要有自卑,逆反,孤独和情感缺失等。(一) 主要的心理问题 1自卑 自卑的意思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 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由于生活的不稳定,家庭生活贫困和所处生活环境的简陋,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蒙受了不小

12、的阴影,特别是当看到城市里的小孩吃的好,喝的好以及用的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物质生活条件上就比他们低一等,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烙下自卑的烙印并且在与城市小孩的相处中往往会妄自菲薄,自惭形秽,不会想到要与城市小孩平等相处;再者,加上他们的父母来自农村,具备的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采取的方法不当,而由于生活压力,农民工们往往不善言谈,缺少与孩子的沟通,所以当农民工子女看到城市小孩与父母相处融洽时,会感到自己的悲哀,自卑感也油然而生。由自卑,往往会附带一些其他的微妙心理,越自卑对生活越不安,对社会越失望,所以有时会出现对抗情绪等。自卑主要源自自我意识的偏差,即在问卷过程中经常会出现

13、以下两种情况:一方面对和自己一样来自能存的孩子有好感,总是感到熟悉和他们有说有笑,而另一方面在在与城市小孩相处过程中他们显得过分自卑而与他们明显地保持距离。下表是通过对太湖县城内几所小学中农村子女的自我意识的调查: 表1: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自我意识调查统计表 调查内容统计结果民工子女N=50人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1、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出色的孩子吗?是1020%20%不是4080%80%2、你觉得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吗?是1020%20%不是4080%80%3、你经常为自己的穿着打扮感到不安吗?是1530%30%不是3570%70%4、你是否感觉到自己比不上城市小朋友?是4590%90%不是510%1

14、0%5、你主动跟老师聊过天吗?是612%12%不是4488%88%6、你害怕在课堂上当众发言吗?是1224%24%不是3876%76%7、你觉得你们学校里的老师喜欢你们吗?是510%10%不是4590%90%8、你是否经常觉得和同学们相处的融洽?是4080%80%不是1020%20%9、你是否感觉到学校的同学看不起你?是4896%96%不是24%4%10、你是否感觉到城市的小朋友看不起你?是3570%70%不是1530%30%11、你希望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吗?是50100%100%不是0-12、你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孩子吗?是4794%100%不是0-13、回老家时,你会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

15、自豪地告诉家乡的小朋友吗? 是4284%84%不是816%16%14、你觉得自己比家乡的小朋友优秀吗?是2550%50%不是2550%50% 2自我封闭 社会的发展进步带动人口的流动,农民工的进城落户,所处的环境与原来有着很大的偏差,而这些偏差恰恰是造成他们心里不安的主要原因,为了是自己在新的环境中不会受到伤害,他们往往会采取封闭自己,鲜少与人交流,沉默不语的手段,把自己所受的委屈等藏在心里,进而通过自我封闭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随他们一起入住城市的小孩,由于自己的生活和遇到的很多事情与他们想象中的存在很大冲突,自身家庭环境的贫困会让他们时刻绷紧神经,对外界的一切都很敏感,害怕别人会因为自己的物

16、质环境而瞧不起自己,为了避免伤害,他们往往会通过自闭来保护自己,这样在他们心理上就有了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自我封闭心里。 3逆反心理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提出挫折 侵犯理论,即人的侵犯行为是因为个体遭受挫折而引起的。农民工是城市中最辛苦的人,而他们的辛劳并换不回同等价值回报,这种收入与付出的巨大落差,往往会使他们产生不满;再者加上城市里居民排斥外来农民工,觉得自己与他们不同,并使这种意识内化成一种市民意识,这加深了农民工对城市的不满。而随父母进城的农村子女,他们希望父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自己能享受更好的教育,但事实并非如此,农民工在城市中付出艰辛的劳作,换来的只是微薄的收入和低下的社会地位,这种社

17、会生活经历,是他们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也感觉到了自己与城市居民间的差别,现实中的种种不平等,使他们对城市市民产生敌对情绪,进而对社会产生不满,很有可能形成对抗社会的逆反心理。 4情感缺失 每个人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对里面的一切产生好奇,刚入城的农村子女也不例外。刚进城,外界的一切对他们都是新鲜的,他们对一切都充满激情,他们渴望自己能够和老师,同学侃侃而谈,希望自己的努力和自己本人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认识到了自己与他们的不同,不论是物质生活上还是精神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他们不但没得到认可,反而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再加父母为了维持生活,很少与他们交流,让他们误以为父母不

18、关心自己,使得他们的情感世界一片黑暗,压的他们喘不过气,从而也就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5城市农民工子女孤独情绪普遍存在即适应能力差据有关研究表明,有近两成学生存在着与孤独有关的事实和体验。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农民工子女原来大多是刚从异地或农村转学而来,这些学生初来乍到,面对的是一个既新奇又陌生的环境,生活习惯、学习方法、语言环境、人际关系的差异都使他们难以调适。由于缺乏与同学间、老师间的必要感情交流,许多刚来的学生很多时候都郁郁寡欢、失魂落魄。这种孤独感在许多城市农民工子女中都有所表现,尤其是那些适应能力差的儿童,这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由此形成情绪障碍。下表主要是通过对太湖县城内

19、几所小学中农村子女与当地学生适应能力的调查:表2: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统计表调查内容 统计结果 农村子女N=50人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1、你对现在家里住的地方满意吗? 是1020%20%不是4080%80%2、你觉得自己现在生活很幸福吗?是816%16%不是4284%84%3、你喜欢现在生活的地方吗?是1224%24%不是2576%76%4、你是否感到有人在背后嘲笑你?是3570%70%不是1530%30%5、老师找你时,你是否会感到紧张?是3264%64%不是1836%36%6、你觉得在学校里你表现好吗?是3060%60%不是2040%40%7、你是否经常会感到苦恼不安是3570

20、%70%不是1530%30%8、本地小学的同学们愿意和你玩吗?是510%10%不是4590%90%9、本地小学的同学老师喜欢你吗?是510%10%不是4590%90%10、你因不适应本地小学而转过学吗?是4284%84%不是816%16%11、你经常做家务吗?是3876%76%不是1224%24%12、父母不在身边,你能自己照顾自己吗?是4488%88%不是612%12%(二)不良心理问题的行为表现小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攻击行为,如打架、说脏话、说闲话、恶作剧等;有欺骗行为,如说谎、抄袭别人作业、偷窃、作弊等;有破坏行为,如乱扔垃圾、乱图乱画、故意损坏公物等;怠惰性行为,如迟到、早退、丢三拉四、

21、不按时完成作业、劳动不认真等。有不良嗜好,如赌博、玩电子游戏等等。而其中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这些行为会表现得尤其明显,因为他们本身的心理问题相对于城里的小孩来说更多更尖锐,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更应该用心去关爱他们,家长更应多与他们交流,感受家的温暖。(三)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 1家庭环境因素 (1)家长认知的偏颇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就必须倾注自己的力量以及关心。家庭是孩子教育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教养。由于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有限,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很大的漏洞和不足。很多人认为,能让他吃饱、

22、穿暖,有地方住、有学上,自己已经是尽了责任了,从不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让他去管好了,完全把教育的责任推给了学校和老师。甚至当孩子出现了成绩不好、厌学、逃学的情况,学校要求家长一同配合时,家长也总是以自己没文化,打工时间长,没多余时间来管理孩子为推托。或者对子女直接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农民工家长们要么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要么只注意对孩子的物质生活照顾,忽视孩子的学业品德,只顾忙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的心理变化毫不关心,放任自流。(2)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 现实生活中农民工教育子女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粗暴的教育,絮絮叨叨的说教,溺爱和专制。由于文

23、化低或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语,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往往采取粗暴的方式。他们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训斥、命令、责问、要求的多;尊重、理解、引导、倾听的少,即使与孩子进行一些有限的交流沟通,也多集中在学习上、成绩单上,对孩子的思想倾向、兴趣爱好不甚重视。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理解,使子女整日生活在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压抑,形成胆小、倔强、回避、缺乏自信等不良心理。说教不管是孩子犯错还是做好事受到褒扬时,总是不忘念叨,以为孩子就是在不断地教化和提醒下才能成长,而这恰好是子女最讨厌的。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反感这些,并出现叛逆等不良心理。溺爱,对孩子的教育多采取放任态度,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关爱有余,

24、近于溺爱。这会使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只要有一点不顺着自己的思维走,就会受不了,有的甚至会走上极端。专制,农民工自以为为了孩子安全健康成长而采取的限制子女行动的方式。活动空间少了,与外界交流少了,心里的激情也少了,情感也黑了。(3)家庭物质生活的影响农民工为了更好地生活,进城务工,其生活环境自然困难,而农村子女在看到自己家里与城市小孩的物质条件的局的差距时,会油然而生一种自卑的情绪,让他们在与城市小孩相处过程中失去了平等的筹码,形成不自信的不良心理。2学校因素 (1)教师的失德 进入学校,教师和学校所起的作用逐渐增强。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城市与农村的小孩时,要公平公正,不能有任何的差

25、别,因为小孩的心很敏感,这样造成的伤害不容小看。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老师在处理城市小孩与农村小孩的问题是往往容易偏袒城市小孩;而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忽略农村子女;在交谈中经常因为没有注意到农民工子女的自尊而对他们造成伤害。又由于,农村与城市起步不同,农村子女的基本功相较于城市小孩显得有些薄弱,而成绩也没有城市小孩好,会对整个班级和学校的的整体成绩有所影响,而影响到班级和学校的考核,所以有部分老师会流露出不满和鄙视。老师在学生心里有很重的地位,而老师的排斥和不喜欢会使学生的心理留下不可磨灭的伤害。 (2)同辈的不接纳 所谓同辈,是指城市中与农民工子女同龄段的孩子。他们虽然年龄相仿,但是他们所处的环

26、境和认知不同,在受教育的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这些拉离了城市子女与农村子女的距离,让他们越来越疏远。同辈的排次,会使在城市上学的农村子女感到更加的孤单,从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可能会有过激行为。 3社会因素 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可以说无孔不入,以致少数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另外,由于农民工聚居区孩子缺少公共活动的场所及设施,既没有少年宫也没有儿童活动中心,只有社区电子游戏机房是向他们开放的,流连在游戏机房就成了部分孩子课余的主要生活方式。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家长们由于工作的奔忙,无暇顾及子女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放任他们自己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

27、也有不健康的思想和书籍、音像制品等,有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及父母与其他民工一起租住,平时不良的言论也容易对尚不能正确判断的他们产生影响。在城市里,绝大部分民工主要是集中居住,这些居住地往往人员复杂、管理不规范、社会风气较差,城市农民工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中极易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4自身因素 由于感到了与城市的自己原来生活环境的差别,以及与城市小孩的相处不好,和所处环境的条件差,使得城市小学中的农村子女不敢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形成了内向甚至自闭的性格。这使他们很难逾越心中的那道坎,也很难敞开心扉去接纳城市中的事物,慢慢的累积,最终是自己迷失方向,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的心理

28、问题的对策及研究对策的意义(一)解决问题的对策 1国家出台政策帮助 2003年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就指出“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将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05年温家宝总理提出要逐步解决学生的书本费、杂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并要求认真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的问题。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提出了意见。政策制定得好,但由于各省、市的具体情况不同而难以落实。政府应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设立专

29、门机构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做定期检查,以监督政策是否得到切实执行,并提供便利服务分担公办中小学校的负担。 2学校注重关心来自农村的孩子,为他们平等的学习创造好的氛围 由于来自农村的小孩子外在的形象没有城里的孩子好,穿着可能也不如人,在城里往往受到城市市民的鄙夷,进入学校后,也同样受到学生的讽刺和嘲笑,他们往往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而导致心理不健康。所以学校要尊重农村子女,特别是老师要起带头的作用。老师在上课和处理纠纷时,要端正态度,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农民工子女。并要通过教学,了解他们的特点,进行指导,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重拾信心;教育来自城市的孩子,要学会来自农村的孩子和平相处,要学

30、会去尊重农民工的子女。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子女一样,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是人,所以必须受到平等公正的待遇和尊重。农民工子女有自己的特点,学校应该为他们创建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 3家庭的关心,让孩子享受温暖 农民工在工作之余,要多花点心思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许一句简单的问候,就会是孩子们充满欢喜,所以不要吝啬你的言辞。要随时随刻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要在他们最需要你的时候送去温暖,把他们的不好心理消灭在萌芽,让他们拥有一个小学生应有的欢乐。 4 家校联盟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工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和家长之间要保持很好的联系。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协会,让家长们相互

31、切磋,相互学习彼此教育子女的经验。由于城乡差距的现实存在,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是有着经济支配的悬殊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孩子在心理上必然会产生“不公平”的想法,家长若能正确引导,倒可以化为激励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家长要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子女,勉励子女努力学习,让他们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要经常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自己子女的心理、学习等情况,与老师共同“对症下药”。农民工父母对子女要理解、尊重、宽容、平等,要启发、教育他们自觉矫正自己的不良心理和行为。而老师也应该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这样才能从多方面了解到来自农村子女,从而从不同方面获取信息,更好地掌握他们的情况,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

32、5社会关注 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没有农民工的辛苦劳作,就没有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就没有城里人的便利生活。他们为城市做出的巨大贡献,理应享受相应的市民权利。所以农民工及其子女没有任何理由被歧视、被排挤,学校、老师、城市孩子及其家长都应该抛开对农民工子女的偏见、排斥和歧视,给予他们以平等人的尊严。社会应该加强舆论宣传和灌输农民工权利,专为农民工子女免费开展一些如琴棋书画等的培训活动,为农民工子女提高素质、加强交流、疏导心理压力提供平台。也可组织农民工子女进行义工活动,既锻炼了孩子的心智,也能提高孩子的情商,还可间接解决部分轻微的心理问题

33、。 6心理方面解决方法 (1)合理宣泄合理宣泄指将情绪以一种合理、恰当的方式释放出来,适时、适地地宣泄,对于维护心理的健康和平衡非常重要。简单而言,即高兴就笑,伤心就哭,男儿有泪不轻弹不符合情绪调控的疏泄方法,不值得提倡。坦率地表达内心强烈的情绪,如愤怒、苦闷、抑郁情绪,心情会舒畅些,压力会小些,与情绪体验同步产生的生理改变将较快地恢复正常。反之,如果把不良的情绪积聚起来或者经常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排解,则往往会淤积成疾,也会影响到与他人合作和相处,使得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发生问题。民工子女普遍存在着压力过大,他们需要心理宣泄是因为有了烦恼苦闷,有了烦恼苦闷不宣泄那是火上浇油,所以宣泄不但需要

34、而且必须。但宣泄必须合理、适度,如果不分时间、不择场合、地点,对引起消极情绪的对象大发雷霆,甚至采取攻击行为;或是胡乱地发泄,迁怒于他人等,不但于是无补,而且还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基于这一点,为了能让弱势心理者有宣泄的场所,又能恰当地释放出来,我校专门开设了“心语信箱”和“心理辅导室”,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交流、放松、减轻心理压力的空间,使他们能尽情地发泄不良情绪,遇到挫折时拥有平衡、愉悦的心情。宣泄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音乐法、舞蹈法、体育活动法、呼啸法、哭泣法、倾诉法、超觉静坐法、呼吸法等,当个体把自己内心的紧张、压抑、苦恼发泄出来以后,会感到如释重负,变得轻松。此策略可用于辅治抑郁、孤独、焦虑等弱

35、势心理者。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辅导过程中,辅导者要尽量通过耐心的倾听、善解人意的理解,温馨的安慰,鼓励弱势心理者表露和发泄自己的内心感受,在了解个体的心理现象和人格基础上,给他们介绍一些合理的适合的情绪宣泄法。(2)有效疏导心理疏导疗法是预防和医治心理障碍及危机的有效方法。民工子女的心理存在弱势,虽然并没有严重到这种程度,但对于有此种倾向的萌芽者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民工子女弱势心理者的疏导就是对不良行为进行疏通引导,对阻塞的心理认知和情绪进行疏通,对消极行为进行引导。这种方法的基本工具是语言,其特点是辅助者通过准确生动、严正、灵活、亲切、适当、合理的语言,帮助孩子分析行为的根源、形成过程、行为本

36、质和特点,教会他们消除不良行为的武器和方法,培养他们自我领悟、自我认识、自我矫治的能力,促进不良行为的转化、缓解和消除。通过心理疏导稳定他们的情绪,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真假的能 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疏导时应注意:对于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的个体,说教、责怪和教条是无益的,只有根据事 实,有依据地分析并指出出路才可。不能空洞地劝慰,更不 能敷衍搪塞。要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给予不同的启发和支持。注重信息反馈和心理沟通,讲求深入浅出的语言艺术和循序渐进的辅助步骤。(3)适当控制情绪的宣泄只有在合理宣泄时才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更多的时候,以内感适当地控制情绪,自我调节。常用的控制不良情绪的具体方

37、法有:转移 转移是把注意力转向别处,使消极情绪淡化以致消失。一般可以把不良的情绪转向所喜爱的活动以转变情绪体验的性质,达到调控情绪的目的。事实证明,音乐是调控情绪的最佳方式之一。欢快有力的节奏使情绪消沉者振奋,轻松优美的旋律让紧张不安者松弛,青年人可以学习乐器和音乐创作,把内心的体验转化成心灵的曲调,并从中体验成功。体育活动也是转移调控情绪的良好方法。当情绪状态不佳时,游山玩水、打球下棋都是极好的情绪调控手段,体育活动既可以松弛紧张情绪,又可以消耗体力,使消沉者活跃,激愤者平静,实现平衡情绪的目的。此外,有的人生起气来句拼命干活,这也是一种转移,并能行之有效地遏止。不过,此时应特别注意安全,以

38、防在激情状态下动作失控而带来其他问题。转移方法之所以有效,其原因有三:一是从事的活动是个体所喜爱的,从事该类活动,马上可以感受愉悦;二是在活动中成功有利于帮助个体寻找自我价值所在,重获自尊;三是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一个限度,用于一件事多些,那么用于第二件事自然就少些,无暇再深刻体验负性情绪。幽默 幽默指当个体发现一种不调和的或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时,为了不使自己陷入激动状态和被动局面,采取以超然洒脱的态度去应付的方法。幽默可以放松紧张的心理,解除被压抑的情绪,缓解紧张的人际关系,摆脱窘困的场面。还可以冰释误会、活跃气氛、减轻焦虑,甚至还可以用外部控制的方式抑制违法心理。幽默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39、重要的是要使用得体,才能真正缓解激烈的情绪。助人为乐 学雷锋做善事,既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也可使自己心安理得,心境坦然,具有较好的安全感。理性控制 用理性的制怒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如在自己最容易发现的地方写上“忍”、“制怒”等字样的标识,用自己的理智思维来控制自己。当遇到一些使自己很生气的事情时,最好选择的方式是冷静两分钟,用理智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如果两分钟后仍觉得这件事情很令人生气,就可以采用一种恰当的情感宣泄方式。此种方式适合于已有敌视、反叛并伴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4)诱发潜能大部分的民工子女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倾向,他们在学业上充满焦虑、畏难心理的同时仍然渴望上进,并且这种“上进心理”在

40、小学阶段占着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如果这种上进心理能得到外界因素的有效诱发,那么这份上进的潜意识则会成为他们进步的最强动力。反之,则会随着时间的递增而逐渐丧失殆尽(到了初中阶段,可能就会变得麻木不仁、自暴自弃)。考察这种心理,其根源是上实现自我价值与渴望成功是人性的根本,即所有人活着都希望自己能被他人,被这个社会所承认与肯定,这是人的本能。但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让他们重复失败,心理学家塞格曼在动物(狗)实验中发现,动物在多次受到无法回避的电击以后,即使给予它躲避电击的机会,它也不再做躲避的尝试了。他们把这种多次失败后动机和认知活动下降,遇到挫折就退缩的现象称为“习得无助”,也就是“学习”来的无能为

41、力。在人类的实验中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就会在做这个工作时不再努力。出现“习得无助”,破罐子破摔现象。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交不到朋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等。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尽量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其他的活动中,发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成功中获得新的、更高的精神满足。(二)研究这些策略的意义 通过对对策的研究,让学校和家长了解到,自己该如何去帮助农民工学生扼杀心理问题的产生,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了解到了这些策略,就可以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找到相应的策略予以解决。所以说对这些策略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

42、为解决心理问题带来便利,也可以有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还能帮助农民学生在尽快的时间内解决问题,还他们一个欢乐地童年。五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了对城市小学中农村子女可能会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讲解,并对他们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解析,然后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对策略的解读,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应该如何去与农村来的孩子相处以及如何预防他们心里问题的出现。当然策略的应用可以相互融合,混合应用。一种方法有时解决不了农村子女出现的心理问题,各种混合着用,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对这些策略的价值不在本身,而在于在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价值。参考文献1贾桂菊。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J.

43、科技资讯,2008(1):244-245.2刘淑萍,赖以柱,蒋常香。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农业考古,2007(6):260-262.3胡锦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与研究J.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5(4).4武春玲.由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引发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3).5陈怀川.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表现的归因分析J.甘肃农业.2006(5).6刘清.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7许丽芬.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9(2).8陶朱.外来民工子女小学阶段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2).9杨建飞.现代中小学教育J.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9(6).10朱智贤.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