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齿轮系及其设计.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14902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齿轮系及其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第8章齿轮系及其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8章齿轮系及其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8章齿轮系及其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8章齿轮系及其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章齿轮系及其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齿轮系及其设计.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8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81 齿轮系及其分类,8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83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84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86 轮系的设计,85 轮系的功用,87 其他轮系简介,本章重点和难点,2.周转轮系的组成及传动比计算,3.复合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1.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4.轮系的设计,81 齿轮系及其分类,齿轮系:由若干对齿轮所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齿轮系,或简称轮系。,一、齿轮系的定义,1.根据各齿轮轴线是否平行,轮系可分为如下两种:,1)平面轮系,2)空间轮系,二、齿轮系的分类,2.根据各齿轮轴线是否全部固定,轮系可分为如下三种:,1)定轴轮系,2)周转轮系,定轴轮系.exe,周转轮系.

2、exe,在周转轮系中,根据其自由度的不同,它又可分成两类:,(1)差动轮系:自由度为2的周转轮系称为差动轮系。在这种轮系中应有两个原动件,才能确定其他各构件的运动。,(2)行星轮系:自由度为1的周转轮系称为行星轮系。在这种轮系中,其中有一个中心轮1或3是固定不动的。,在周转轮系中,根据中心轮个数的不同,它又可分成两类:,(1)2KH型:它是由两个中心轮(2K)和个系杆(H)组成。,(2)3K型:它是由三个中心轮(3K)和一个系杆组成,此时系杆H不起传力作用,仅起支承作用,故在轮系的型号中不含“H”。,2K-H周转轮系.exe,3K型周转轮系.exe,3)复合轮系:在工程上,我们不但会遇到单一的

3、定轴轮系或单一的周转轮系,而且常常会遇到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或几套周转轮系的组合,这种组合轮系称为复合轮系(或混合轮系)。,8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一、传动比的定义,i1k=1/k=n1/nk,对于齿轮系,设输入轴的角速度为1(或转速为n1),输出轴的角速度为k(或转速为nk),按定义有:,一对齿轮:i12=1/2=n1/n2=z2/z1,当i1k1时为减速,当i1k1时为增速。,上式中:“+”适用內啮合,“-”适用外啮合,1,2,二、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如图所示的平面定轴轮系是由7个圆柱齿轮所组成。设齿轮1为首轮(即输入轮),齿轮5为末轮(即输出轮),各齿轮的齿数分别为z1、z2、z2、z3

4、、z3、z4、z5,各齿轮的转速分别为n1、n2、n2、n3、n3、n4、n5。则各对齿轮的传动比为,(外啮合),(外啮合),(外啮合),(内啮合),将上述各式两边分别连乘后得:,因为n2=n2,n3=n3,所以上式变为,上式表明: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轮系中各对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或等于轮系中所有从动轮齿数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乘积之比。设轮系的首轮为1,末轮为K,可得定轴轮系传动比的一般表达式为,(8-1),三、计算时的注意事项,(1)若轮系为平面定轴轮系,首末两齿轮的转向可用 来确定,其中m为首轮1到末轮K间所有外啮合齿轮的对数。若 i1k 为正号,表明首末两齿轮的转向相同;若 i1k 为负

5、号,表明首末两齿轮的转向相反。,(2)若轮系为空间定轴轮系(该轮系一般含有圆锥齿轮或蜗杆蜗轮等传动),此时轮系的传动比仍可采用上式(8-1)进行计算,但首末两齿轮的转向不能用 来确定,只能用画箭头的方法在图中标出。但在空间定轴轮系中若首末两轮的轴线平行,则其传动比仍然要用正负号表示。,须注意的是,在该图所示的轮系中,齿轮4的齿数不影响该轮系传动比的大小,但能改变其他齿轮的转向,这种齿轮称为惰轮(或过轮、中介轮)。,(8-1),例1 在下图的轮系中,已知各齿轮的齿数为z1=20,z2=30,z2=25,z3=60,z3=25,z4=25,z5=35,轮1的转速n1=1260r/min(转向如图)

6、。试求(1)该轮系传动比i15;(2)轮5的转速 n5,并确定轮5的转向。,解 1.分析:由图可知,该轮系属于平面定轴轮系,可直接采用传动比公式(8-1)进行计算。,n5的结果为负值,说明齿轮5与齿轮1转向相反,如图所示。,2.求解:由传动比公式(8-1)可得,作者:潘存云教授,例2:已知图示轮系中各齿轮的齿数,求传动比 i15。,解:1.分析:由图可知,该轮系属于空间定轴轮系,但由于首末两轮的轴线平行,其传动比要用正负号表示,用画箭头的方法可确定齿轮1、5 转向及传动比的符号。,z3 z4 z5,z1 z3 z4,=-,i15=1/5,2.求解:由传动比公式可得,其中齿轮1、5 转向相反,例

7、3 在下图中,已知各齿轮的齿数为z1=20,z2=30,z2=20,z3=60,z3=20,z4=30,z5=30,z5=20,z6=30,z6=2,z7=40,若轮1的转速n1=1080r/min,转向如图,试求蜗轮7的转速n7及转向。,解 1.分析:由于该轮系中含有圆锥齿轮和蜗杆蜗轮等传动,即各齿轮的轴线不全部平行,故轮系属于空间定轴轮系。在空间定轴轮系中,首末两轮的转向不能用 来确定,只能用画箭头的方法在图中标出(见图),其中蜗轮7的转向如图所示。,2.求解:,n7转向如图,83 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一、周转轮系及分类:,差动轮系:F=2,行星轮系:F=1,轮系传动时,其中至少有一个齿轮

8、的几何轴线是绕另一个固定轴线转动,这种轮系称为周转轮系。,二、周转轮系的组成,行星轮:若齿轮一方面绕自己的几何轴线O2转动(自转),另一方面又随杆H绕几何轴线O转动(公转),其运动犹如天上的行星。如齿轮2,行星架(或系杆):支持行星轮作自转和公转的构件,如构件H。,中心轮(或太阳轮):几何轴线固定不动的齿轮,如齿轮1、3。,由上述可知,一个周转轮系必须具有一个行星架H,一个或几个行星轮,以及与行星轮相啮合的中心轮K。工程上,行星架常以H表示,中心轮常以K表示,因而上图所示的周转轮系可表示为:“1-2(H)-3”或“2K-H”的形式。,三、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反转法: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如果对图

9、(a)的周转轮系整体加上一个与行星架H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公共转速“-nH”,则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并不改变,此时行星架H变成了“静止不动”。这样原周转轮系就转化为定轴轮系见图(b),该定轴轮系称为原周转轮系的转化轮系。在转化轮系中,各构件相对行星架H的转速,分别用、等表示,它们与原周转轮系中各构件的转速关系见表8-1所示。,(a),(b),转化轮系,图(b)的转化轮系可视为定轴轮系,其传动比用 表示。由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公式可得,设n1、nK分别为平面周转轮系中任意两齿轮1、K的转速,将上式写成通式,可得转化轮系传动比的基本公式为:,(8-2),表8-1,四、计算时的注意事项,(1)应注意;其中

10、是转化轮系的传动比;是周转轮系的传动比。,(2)公式(8-2)中齿数比前的符号,只适用于平面周转轮系,其中m是指转化轮系中首轮1至末轮K间所有外啮合齿轮的对数。,(3)对于空间周转轮系,若所列传动比 中两齿轮1、K的轴线与行星架H轴线相互平行,则仍可用公式(8-2)进行 求解,但齿数比前的符号应在其转化轮系中用画箭头的方法来确定。若所列传动比 中两齿轮1、K的轴线与行星架H轴线不相互平行,则不能用公式(8-2)进行 求解。,(4)计算时,尤其要注意各转速n1、nk、nH 间的符号关系。一般可事先假设某一个转向为正向,若其他转向相同,以正值代入;相反以负值代入。,(8-2),例8-4:下图所示的

11、周转轮系中,均为标准齿轮,标准安装,已知齿轮1、3的齿数为z1=40,z3=80,轮1转速n1=1200r/min,转向为顺时针方向。试求(1)行星架H的转速nH及转向;(2)标准齿轮2的齿数z2;(3)行星轮2的转速n2及转向。,解:1.分析:由图可知,齿轮2是行星轮,与其相啮合的齿轮1、3是中心轮,构件H为行星架,该周转轮系可表示为1-2(H)-3的形式。由于轮系中各齿轮的轴线与行星架H的轴线均相互平行,故为平面周转轮系,可直接采用式(8-2)进行计算,其中齿轮3与机架固定,即n3=0。,2求解:事先设顺时针n1转向为正向。(1)由式(8-2)得,将z1=40,z3=80,n1=1200r

12、/min,n3=0等代入上式得,nH的结果为正值,说明其转向与n1相同,即为顺时针转向。,(2)根据同心条件,两个太阳轮1、3的轴线与行星架H的轴线必须重合,可得各标准齿轮分度圆半径的关系式为,即,因为,(3),将z1=40,z2=20,n1=1200 r/min,nH=400 r/min等代入上式得,n2的结果为负值,说明其转向与n1相反,即为逆时针转向。,例8-5:下图所示的差速器中,已知各齿轮的齿数为z1=60,z2=40,z2=20,z3=25,n1=150r/min,n3=100r/min,n1和n3的转向如图。试求行星架H的转速nH和转向。,解:1分析:由图可知,双联齿轮2和2是行

13、星轮,齿轮1、3分别是中心轮,构件H是行星架,该周转轮系可表示为1-2=2(H)-3的形式。因为该周转轮系中各齿轮轴线不全部平行,即为空间周转轮系,但由于齿轮1、3与行星架H的轴线相互平行,故仍能用式(8-2)进行传动比 的计算,但齿数比前的符号只能在转化轮系中用画箭头的方法来确定,如图所示(用虚线表示)。根据图中的虚线可知,转化轮系中的齿轮1、3转向相同,故齿数比前取“”号。,2求解:由图可知,齿轮1与轮3转向相反,故计算时n1与n3的符号相反,事先设n1的转向为正向,即n1=150r/min,n3=-100r/min。由式(8-2)得,将已知条件代入上式得,解上式得,nH为正值,说明行星架

14、H的转向与齿轮1的转向相同。,例8-6:在下图示周转轮系中,已知各齿轮的齿数为z160,z220,z220,z320,z420,z5100,试求传动比i41。,解:(略),作业布置P243 8-3P244 8-6,第二讲,84 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85 轮系的功用,86 轮系的设计,87 其它行星轮系简介(自学),84 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在计算复合轮系传动比时,既不能将整个轮系作为定轴轮系来处理,也不能对整个机构采用转化机构的办法。,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1)首先将复合轮系分解为若干个定轴、周转轮系等基本轮系,(2)分别列出各个基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程式。,(3)找出各基本轮系

15、之间的联系。,(4)将各基本轮系传动比方程式联立求解,即可求得复合轮系的传动比。,一、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复合轮系:既含定轴轮系又含周转轮系或几套周转轮系的组合。,复合轮系分解的步骤:1)仔细观察整个轮系,首先找出轮系中的周转轮系;2)再找出轮系中的定轴轮系。,关键和难点:复合轮系分解,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来说明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在找周转轮系时,应先找出轮系中的几何轴线运动的行星轮,再找出支持行星轮运动的行星架,最后找出与行星轮相啮合的中心轮。找出一个周转轮系后,再找出第二个周转轮系,依此类推,把所有的周转轮系找出后,剩下的部分便是定轴轮系。,在找行星架时,有时行星架不是杆状,而是其他形状。

16、,例8-7:如图所示的复合轮系中,已知各齿轮的齿数为z1=25,z2=50,z2=25,z3=40,z4=75。试求该轮系的传动比i1H。,解:1.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复合轮系,它可分解为平面周转轮系2-3(H)-4和平面定轴轮系1-2的两个单元,其中齿轮2和2为双联齿轮,即n2=n2,另外n4=0。,2求解:(1)对于平面周转轮系2-3(H)-4,由式(8-2)可得其转化轮系的传动比为,(2)对于平面定轴轮系1-2,由式(8-1)可得其传动比为,(3)联立求解将各齿轮的齿数及n2=n2,n4=0等,代入上二式(a)、(b)得,由上两式(c)、(d)得,i1H为负值,说明n1、nH的转向相反。

17、,例8-8:如图所示的电动卷扬机的传动装置,已知各齿轮的齿数为z1=24,z2=33,z2=21,z3=78,z3=18,z4=30,z5=78。试求该装置的传动比i15。,解:1分析:这是一个特殊的复合轮系,它可分解为平面周转轮系1-2=2(5或H)-3和平面定轴轮系3-4-5(或H)的两个单元。,2求解:(1)对于平面周转轮系1-2=2(5或H)-3,由式(8-2)可得其转化轮系的传动比为,(2)对于平面定轴轮系3-4-5(或H),由式(8-1)可得其传动比为(其中n3=n3),(3)联立求解从式(b)解出n3,代入式(a)得,把各齿轮的齿数代入上式得,例8-9 下图所示为汽车后桥的差速器

18、。设已知各轮的齿数,求当汽车转弯时其后轴左、右两车轮的转速n3、n5与齿轮2的转速n2的关系。,解 如图所示汽车发动机的运动从变速箱经传动轴传给齿轮1,再带动齿轮2及固接在齿轮2上的系杆H转动。齿轮3-4(2=H)-5 组成一差动轮系。由此可知,该差速器是由个定轴轮系1-2和一个差动轮系串联而成的复合轮系。,由于在差动轮系3-4(2=H)-5中:,(a),1)当汽车直线行驶时,要求后两轮有相同的转速,即要求齿轮3、5转速相等(n3n5),因此由式(a)得到:n3n5nHn2,这时齿轮3和齿轮5之间没有相对运动,齿轮4不绕本身轴线转动,这时齿轮3、4、5如一整体,一起随齿轮2转动。,2)当汽车转

19、弯时,左、右车轮所走的路程不相等,因此,要求齿轮3、5具有不同的转速。设汽车向左转弯时,右侧车轮比左侧车轮转得快,齿轮3和齿轮5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这时轮系才起到差速器的作用,通过差速器来调整两轮的转速。设两轮中心距为2l,弯道平均半径为r,因为两车轮的直径大小相等,而它们与地面之间又是纯滚动,所以两车轮的转速与弯道半径成正比,由图可得:,(b),解式(a)、式(b)得,实现大传动比传动,实现换向传动,85 轮系的功用,一对齿轮:imax=8,轮系的传动比imax可达10000。,实现变速传动,作者:潘存云教授,作者:潘存云教授,设计:潘存云,设计:潘存云,移动双联齿轮使不同齿数的齿轮进入啮合可

20、改变输出轴的转速。,实现结构紧凑的大功率传动,在周转轮系中,多采用多个行星轮的结构形式,各行星轮均匀地分布在中心轮四周,如图所示。,这样,载荷由多对齿轮承受,可大大提高承载能力;又因多个行星轮均匀分布,可大大改善受力状况此外,实现大功率传动。,实现分路传动,在滚齿机中,电机带动主动轴转动,通过该轴上的齿轮1和3,分两路把运动传给滚刀A及轮坯B,从而使刀具和轮坯之间具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利用差动轮系的双自由度特点,可把两个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在图示的差动轮系轮系1-2(H)-3中,设两个中心轮1、3的齿数相等,即z1z3,故,同理,利用差动轮系的双自由度特点,可把一个运动分

21、解为两个运动。,即,86 轮系的设计,一、定轴轮系的设计,1.定轴轮系类型的选择,根据工作要求和使用场合恰当地选择轮系的类型。,1)在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2)高速、重载场合时,为了减小传动的冲击、振动和噪音,宜优先选用斜齿圆柱齿轮机构;,3)当设计的轮系要求传动比大、结构紧凑或用于有自锁要求的场合时,则应选择蜗杆蜗轮机构;,4)当需要改变二轴方向进行传动时,可选圆锥齿轮机构。,2.定轴轮系中各轮齿数的确定,要确定定轴轮系中各轮的齿数,关键在于合理地分配轮系中各对齿轮的传动比。为了把轮系的总传动比合理地分配给各对齿轮,在具体分配时应注意下述几点:,1)每一级齿轮的传动比要在合

22、理范围内选取。如一对齿轮传动时,推荐传动比为37;蜗杆传动时,推荐传动比为1080。,2)当一对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大于8时,一般应设计成两级传动;当传动比大30时,常设计成两级以上齿轮传动。,。,合理地分配了各对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就可以根据各对齿轮的传动比来确定每一个齿轮的齿数。,4)对与闭式软齿面直齿轮传动中,增加齿数,可以增大重合度,提高齿轮传动的平稳性,故小齿轮齿数一般取z1=2040;,5)对于开式直齿轮传动和闭式硬齿面直齿轮传动,容易磨损或断齿,所以为保证足够的齿根弯曲强度,应适当减少齿数,另为了避免发生根切,小齿轮齿数通常取z1=1720,3)当设计闭式齿轮传动时,为了润滑方便,应使

23、各级传动中的大齿轮都能浸入油池,且侵入的深度应大致相等,以防止某个大齿轮浸油过深而增加搅油损耗。根据这一条件分配传动比时,高速级的传动比应大于低速级的传动比,通常取,高速级,低速级,二、周转轮系的设计,1.周转轮系类型的选择,周转轮系类型的选择,主要应从传动比范围、效率高低、结构复杂程度以及外廓尺寸等几方面综合考虑。下面仅以自由度F1的行星轮系为例来进行说明,见表8.2。,i1H=1.141.56,i1H=816,i1H=2,i1H=2.813,2.周转轮系中各齿轮齿数的确定,现以自由度F1的行星轮系(如图所示)为例,说明如下。,(1)传动比条件,因,由此可得传动比条件:,(2)同心条件,同心

24、条件即为二个中心轮1、3的几何轴线与系杆H的几何轴线应重合。当采用标准齿轮时,可知,由此可得同心条件:,或,上式表明:要满足同心条件,两中心轮的齿数应同时为偶数或同时为奇数。,(3)装配条件,装配条件即为了能够将多个行星轮严格均匀地装入两中心轮之间,行星轮的数目和各轮的齿数之间所必须满足的一定关系。,行星轮系的装配条件是:两中心轮的齿数之和应能被行星轮个数N整除。,装配条件:,K个轮齿对应的园心角,(4)邻接条件,相邻两行星轮的齿顶不能相碰,即其齿顶圆不得相交,这个条件称为邻接条件。,相邻两行星轮的中心距lAB应大于行星轮齿顶圆直径d a2。若采用标准的齿轮,则,相邻条件:,代入上式,将,例8

25、-10:如图所示的行星轮系中,已知i1H6,行星轮个数N=3,采用标准齿轮,确定各齿轮的齿数。,解:1)由传动比条件得,2)由装配条件得,故,故,或,由于K可为任意正整数,因而z1可任选,考虑结构紧凑,选z1=17,则,3)由同心条件得,4)校核邻接条件,校核结果满足邻接条件,故以上选取的齿数是可行的。,最后设计结果:z1=17,z2=34,z3=85,作业布置P244 8-8 P245 8-11,87 其它行星轮系简介(自学),一、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由固定中心内齿轮1、行星轮2、行星架H、等角速比机构3及轴V组成。运动由系杆H输入,由轴V输出。由于中心轮与行星轮的齿廓均为渐开线,且齿数差

26、很少(一般为14),故称为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该机构的传动比可用式(8-2)求出,该式表明:当齿数差(Z1-Z2)很小时,传动比iHV可以很大;当Z1-Z21时。称为齿差行星传动,其传动比iHV-Z2,“-”号表示其输出与输入转向相反。,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的特点:,1)优点:,传动比大,一级减速i1H可达135,二级可达1000以上。,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与同样传动比和同样 功率的普通齿轮减速器相比,重量可减轻1/3以上。,加工简单,装配方便。,效率较高。一级减速0.80.94,比蜗杆传动高。,2)缺点:,只能采用正变位齿轮传动,设计较复杂。,传递功率不大,N45KW。,径向分力

27、大,行星轮轴承容易损坏。,二、摆线针轮行星传动,1为针轮、2为摆线行星轮、H为系杆、3为输出机构。运动由系杆H输入,通过输出机构3由轴V输出。,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与渐开线一齿差行星传动的区别在于:在摆线针轮传动中,行星轮的齿廓曲线不是渐开线,而是摆线,中心内齿轮采用了针齿,又称为针轮。所以称为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同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一样。其传动比为,由于Z1-Z21,故iHV-Z2,即利用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可获得大传动比。其特点与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相同。,摆线针轮减速器.exe,三、谐波齿轮传动,谐波传动机构由具有内齿的刚轮1、具有外齿的柔轮2和波发生器H组成。,谐波齿轮传动.pps,通常波

28、发生器为主动件,而刚轮和柔轮之为从动件,另一个为固定件。,工作原理:当波发生器旋转时,迫使柔轮由圆变形为椭圆,使长轴两端附近的齿进入啮合状态,而端轴附近的齿则脱开,其余不同区段上的齿有的处于逐渐啮入状态,而有的处于逐渐啮出状态。波发生器连续转动时,柔轮的变形部位也随之转动,使轮齿依次进入啮合,然后又依次退出啮合,从而实现啮合传动。通常波发生器为主动件,而刚轮和柔轮之为从动件,另一个为固定件。,当柔轮2固定,波发生器主动、刚轮1从动时,其传动比为,当刚轮1固定,波发生器H主动、柔轮2从动时,其传动比可计算如下,优点:,传动比大,单级减速i1H可达50500;,同时啮合的齿数多,承载能力高;,传动平稳、传动精度高、磨损小;,在大传动比下,仍有较高的机械效率;,零件数量少、重量轻、结构紧凑;,缺点:启动力矩较大、柔轮容易发生疲劳损坏、发热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