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节小学英语课的评课议课.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15543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一节小学英语课的评课议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一节小学英语课的评课议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一节小学英语课的评课议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一节小学英语课的评课议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一节小学英语课的评课议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一节小学英语课的评课议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一节小学英语课的评课议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评课议课1 . 通过看课,请你谈谈本节课的优点、不足及改进建议。优点课前准备充分,活动形式多样,互动性强。能充分体现“三观”展示时能做到“情境化”,学生利用实物和图片,边说边做,语言表达和直观语境同步;小组发挥作用良好,小老师运用得当。小老师能运用“我学到了什么?”引导同伴们进行总结。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有益的整合,通过导学案活动预设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及时的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英语语言参与量大,能在评价中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评介打分,如“I give you four stars.”等。不足:展得太泛,重点不够突出。如,What are these? Are these?运用不多。小黑板的利用

2、率也不高。建议:展示内容应围绕本课主要内容,教师应该及时纠偏、策略纠错。要运用一点统计学的原理来规划、评估学生的活动,努力提高课堂学生活动的承载量。2、观念先行:自我剖析,找差距,谈体会,牢固树立“三观”(人性观、生中心观、学中心观)根据看课情况,联系自己教学实际,谈“亲其师,信其道”给我们什么启示? + 师生应该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教师对学生应该多一点理解与宽容,对不同的学生要求应该有所不同,允许学生学习有快慢;教师应该积极、耐心地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教师应该精通教育规律和教育心理学原理,努力通过自己的引

3、领,让学生实现从“学会、会学、善学、乐学、自主学习”的转变;教师应该锐意改革,把握改革的方向,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生中心观,把课堂变成学生“学生的课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实现师生关系的根本转变;教师切实落实“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因材施教”的“学中心观”切实转变“教与学”的关系。3、组织教学(引导自主管理)(1)、学生在开展活动时,怎样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活而有效?一要加强巡查;二要利用评价,发挥其强化激励和反馈纠正功能三要加强活动预设,进行引领。加强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四要利用好小组,发挥学生同伴间的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的作用。(2)、如何解学生一开始活动就忘了行为习

4、惯,秩序乱,不注意细节,站无站像,坐无坐像的问题?一 要把小组建设和完善当作长期工作,常抓不懈;二 要在活动开展前提出活动中行为规范的要求;三 要在活动过程中“眼观六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 防微杜渐,不使“破窗效应”产生;四 评价时不要只盯知识,而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行习惯;五 发挥学生主人翁地位,让他们定立规矩,并在不断反思中强化 规矩意识。4、怎样让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1)、如何改善“哑巴英语”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先发展听说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教师要有宽容的态度,而不要过于严苛。要把“犯错误”当作学习过程中必经的过程,把“敢于暴露”当作学习的契机。把保护学生的自尊

5、心当作职业规范。要把“展示者无罪”当作公约;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流畅与准确”的辩证关系,灵活处理之间的矛盾。抓住交际这个目的判断是否需要马上纠错。运用课堂机智策略地进行纠错。如“反问引导自我纠错”,“质疑引起伙伴纠错”等;教师要在运用口语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们带个好头。要遵循师生在课堂上“Speak English possible. Speak mother language if necessary.”这一英语教学法原则。英语教师课堂上只会读书,不会说话,学生“哑巴英语”的现象很难改变。因此英语老师们要下决心练好口语。当然也要“Speak English which can be acc

6、epted”不要不分对象一说一大串;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要充分认识课标的“用英语做事”的理念,把学英语置于一个有意义的语境中展开,要充分认识课标提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只盯词句语法,必然又会回到灌输式教学、枯燥背记的老路;要实现“用英语做事”,教师应该具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情设计具有“信息差”(information gap)活动的设计能力,和指导学生开展真实交流活动的能力。在此方面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教师要认识到“一切语言输入都服务于语言输出”,学生英语能力如何要从学生能够输出多少语言来进行判断;教师也要清醒

7、地认识到“必要的、足够的,清晰的、生动的、趣味的、有意思的,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的语言输入”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充分占有资源、整合利用资源,如音像、视频、动画、图画、实物等;另外,要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2)、让学生整体感知,模仿地道的英语语音,教师要提供哪些资源和条件?着眼于语言材料的完整的意义、意境、文化,明确话题功能,教师应创设情景,从英语学习的人文性角度开展语言实践;着眼于“英语是一种musical language(音乐式的语言),教师要提供必要的音像资源,尤其是声音资源;着眼于“训练主线”,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不同的训练形式(含个体训练和协作训练,含个性化创学)开

8、展感知、模仿活动;着眼于“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提高活动的设计能力。教师要加强自身模仿地道英语语音的能力,要敢于承认自身语音与native English speaker之间的差距,能够在课堂上带头和学生一起学习模仿地道的英语。给学生提供一种安全的心理条件和民主的氛围条件;着眼于“伙伴是学习中最大的资源”,教师可以开展学生之间,“兵教兵”的活动,不会的可以模仿已会的同伴。同时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同伴,教师要能给学生示范;着眼于专业引领,教师应该分辨得出学生说的是否与听到的一致,并以专业的方法加以纠正,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法,二次模仿。如一般疑问句语调,学生由于受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以学习母

9、语的经验去模仿英语,结果“他认为说的和听的一样,但其实不然。”这时候需要老师以“语言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并让其再次体验模仿。(3)、如何解决教师课堂用语汉语太多的问题?要努力追求“Speak English as possible”,教师要有目的地带动学生用学习的英语组织课堂最常用、复现率最高的语言;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常用课堂用语,要对课堂用语进行简化处理;教师要带头坚持使用;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No Chinese”的英语课堂氛围,让师生设身处地于英语国家的环境中,让大家感到不说英语就不能交流;在高效课堂教学用语的运用上,教师可以抓住“英语汉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表达方法不同”这一特点,抓

10、住本质运用“直译”加“意译”的方式,让学生直从课堂用语中体会到中外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如语文等学科上说的“我们组展示完毕,请其他组补充、建议、质疑、评价”,英语课上可以简化成符合英语习惯的简洁的表达:“Thats all. How do you like it?”(4)、解决好听与说的问题,让学生整体感知、模仿地道的英语语音,充分上口、读熟、读美,必经哪些过程?自读视听跟读再读合作听读纠正展读创读(模仿运用、创景有感情朗读、艺术加工特色朗读)拓展运用朗读汇报5、如何用教学设计引发学生探究、运用、发散思维。(1)、针对本课,教师如何做哪些准备才能做到课上少讲?观念转变是前提,树立

11、“以学为本”“视学定教”的教学观念,切实转变教与学的关系;加强活动设计,让学生多说,教师才能少讲;用利用资源;教师要做好如何激励、唤醒和鼓舞的准备,真正明白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教师要做好情景、氛围的准备;老师何如做好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的准备。(2)、教师如何言简意赅地导学才能让学生明白一节课的“做事”的目标要求?情景创设激活旧知明确话题以“能做某事”具体呈现目标目标表述要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不以,或不全以生词句)目标以行为动词为主来表述目标是否达成可测量目标设定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3)、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有信息传递的交际活动)? 遵循“明

12、确话题功能充分感知理解加强巩固训练利用合作交流真实拓展运用”的顺序开展学习活动;任务引导,用“做事”作为目标,引发学生探究活动;整合教学资源,着眼实际、真实、个性开展活动;利用学习工具,开发个性学习内容。注重多样活动形式,更应承载丰富内容;用好调查、互动,促进广泛参与;巧设信息缺口。(4)、在展示准备时,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如何解决展示形式多样,内容却停留在原有水平? 思想上要摒弃“只重形式变化,不重内容丰富”的思想,要在展示准备上引导学生联系新知与旧知,联系不同情景开展活动;思想上要摒弃只盯课本,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思想,要帮助学生做好满足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的准备,如学习工具;教师要利用不同任务、多样情景设置传达在不同情景下运用、运用的量、参与的人员等的要求;师生的评价上要注意从专业的角度(如以统计学的方法)去评价学生展示活动的承载量,并一起研究改进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