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篮球业余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1554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小学篮球业余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小学篮球业余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小学篮球业余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小学篮球业余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小学篮球业余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小学篮球业余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小学篮球业余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小学篮球业余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 摘要:赛前心理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训练实践总结出业余篮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包括:轻敌情绪、想赢怕输、过早或过度兴奋对比赛缺乏正确认识和过度焦虑等心理。建议业余篮球运动员要明确比赛的目的意义,激发良好的动机、做好赛前的心理动员和赛情分析、科学安排战术与心理训练和采取合理的行为调控方法。关键词:篮球;业余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1 前言篮球运动是一项不断受外界干扰和影响的集体对抗项目,篮球比赛中良好的成绩的取得不仅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运动员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稳定的情绪,清醒的头脑,灵敏的感知觉,准确地贯彻和执行教练员意图,才能使自身的水平得以发挥。现代心理学认为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运动员身体和技术方面的不足,近年来已有许多体育工作者对优秀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积极的作用。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学校业余篮球运动员2支篮球队共30名队员。其中男生18名,女生12名,平均年龄为12岁。表1 研究对象情况表性别人数平均年龄男1812女12122.2 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本论文根据研究的方向和任务,在图书馆和网上查阅了与赛前有关的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以及与赛前有关的文献资料,对

3、它们进行系统的逻辑分析和整理,从而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2.2 访谈法 在2支业余队伍比赛前进行访谈,在比赛中进行观察,得出他们的心理特征。2.2.3数据统计法对调查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对量表所测量数据利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3. 结果与分析3.1 业余篮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3.1.1 轻敌情绪对手较弱时,产生轻敌情绪,赛前出现盲目自信状态,对比赛的困难和复杂性估计不足,高估自己或本队的力量。运动员表面很兴奋,有时也很沉着,但内心空虚,表现为浮躁,不认真分析和研究比赛对策,盲目乐观。例如女队就有不少运动员表示,他们在轻敌情绪上影响成绩的发挥,从而失败。在心理过程方

4、面表现为知觉、思维迟缓,注意强度下降,兴奋性不高,唤醒水平低,准备不积极,运动员潜力的发挥受到不良影响,极有可能使本队的优势变为劣势。3.1.2想赢怕输与对手势均力敌时,有的队员易产生想赢怕输的心理。这时如果比赛的胜负至关重要;人们对比赛结果的期望值较高,而取胜的把握不大;过去曾负于对手;媒体宣传的压力,都可能成为运动员产生高度紧张的应激源。媒体的大肆渲染,可能造成消极的心理定势,使运动员缺乏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和目标,自我贬低,出现赛前状态焦虑。赛前状态焦虑主要与运动员害怕失败、害怕消极的社会评价以及常规被打破、情况不明有关。有的队员则因激动而进入应激状态,表现为情绪过度兴奋、心跳加速、呼吸

5、急促、动作忙乱,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教练的指导等,而比赛时兴奋性达不到最高点。这种状态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性过高而产生扩散,导致皮层对植物性神经系统和皮层下的调节活动减弱。3.1.3过早或过度兴奋有些运动员在赛前好几天就进入了竞赛状态,表现为情绪特别高,恨不得马上比赛。结果是提前过多地消耗了心理能量,等到正式比赛时反而筋疲力尽而错过最佳比赛状态。有些则是情绪过度兴奋,表现为头脑发热、心率和呼吸加快、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教练员的指导等。3.1.4对比赛缺乏正确认识 最常见的就是自我认知和定位不准确而出现的赛前畏敌怕输和赛前盲目自信的两种极端心理状态。有些队员在赛前训练时状态不好或技术不稳定或因首次

6、参加高水平比赛缺乏大赛经验而导致在比赛中怯场,有些因以前多次在比赛中失败而形成的阴影未消除等都是产生赛前“畏敌怕输”思想的诱因。有些运动员对比赛的困难和复杂性估计不足,从而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有些则存在侥幸心理,特别是在面对实力弱于自己的对手时容易产生轻敌思想,这都是赛前盲目自信状态的表现。3.1.5 过度焦虑焦虑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理变化,它是指人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而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焦虑过度能够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使身体机能发生紊乱,导致身体内部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加,肾上腺输出增加、内分泌失调、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出现血压上升、心跳加快

7、、呼吸短促、失眠、食欲减退等不良生理变化。其中陈某某队员表示:长期持续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不安、紧张、优伤、焦躁、烦恼等心理障碍的产生。3.2 不良赛前状态产生的因素分析一方面,比赛的任务越重,对成功的期望越大,比赛的预定目标越高,赛前的心理状态就越不易稳定,思想包袱重,压力大,想赢怕输。球员的这种心理状态若处理得好,将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和比赛必胜的信念,从而情绪稳定、精神饱满、斗志旺盛地参加训练和比赛;反之,就会变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产生过度紧张、焦虑的心理等,进而影响场上的正常技战术水平发挥。其二,球员参加任何比赛都存在不同的动机,动机的强弱和性质的不同会使其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动机过强,情绪

8、过于兴奋会使球员过度紧张;动机太弱,情绪太低则会使其赛前处于淡摸状态。只有适宜的参赛动机和最佳的情绪状态,才能对球员发挥良好的作用。其三,客观方面的原因。与对方实力有差距方面的因素:如对方从技战术或身体条件方面都有优势,本方在比赛中取胜的可能性不大,运动员在情绪上处于冷漠状态。运动员面临任务的艰巨程度等方面的因素:一些关键场次决定名次的比赛往往对运动员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而影响技术的正常发挥。裁判方面的因素:在关键场次、关键球上,裁判有意无意的与己不利的判罚,很容易引起运动员情绪上的波动,他们会因顾及裁判而缩手缩脚,或带着情绪打球,使技战术不能正常发挥。观众倾向性方面的因素:在客场比赛时,观众

9、的倾向性很容易引起队员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再加上失误或比分落后,更容易连连失误。3.3篮球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控3.3.1明确比赛的目的意义,激发良好的动机赛前应使运动员充分认识到参加该比赛的目的何在,以及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意义和良好的社会效应。积极调动比赛的增力性情绪,激发树立良好的比赛动机,使其具有良好的信念、必胜的信心,以旺盛的斗志和争取最佳成绩的欲望动员机体最大潜力去投入比赛。3.3.2做好赛前的心理动员和赛情分析在比赛前教练应努力消除参赛运动员的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负担,通过赛前动员等方式,引导运动员不要过分关注比赛结果,尽可能帮助运动员减少来自外源性的压力,使之更加专注当前备战

10、,排除杂念和对将来的设想,使自己处于心理上的平稳警觉状态。赛前应大量系统收集各参赛队的情报,并实事求是分析各队的技战术情况及特点。既不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也不低估对手,更不能产生想赢怕输的思想。既正确评价自己的实力,又要正确评价对手。对对方队员的心理品质、个性特征及意志特点情绪状态等应进行仔细地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找出对本队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再根据本队的训练水平、技战术情况和心理特点,来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做到知己知彼,战而必胜。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让运动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对手的整体实力水平,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定位,制定相应的做战目标,才能实现成绩的最优化。3.3.3科学安排战术

11、与心理训练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接受任务的能力有很大区别,应根据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和内容。针对队员过度疲劳的状况,可以及时的调整训练强度,一般在赛前2周左右开始结束大运动量的训练,保证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处在超量恢复状态。同时也要开展心理训练,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自我心理调整法、自我暗示法、自我放松法、集中注意力练习法、模拟训练法、适度催眠法、活动调节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把心理学知识应用到体育训练中来,从而达到有效消除运动员过度紧张心理,调整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稳定情绪的作用。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倡导用赛前脱敏疗法来消除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让运动员先把引

12、起焦虑的各种情境按照等级顺序进行排列。然后让运动员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从最低等级开始想象比赛情境,当运动员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状态时,立即采取放松技术,以抑制引起的不良现象。3.3.4采取合理的行为调控方法一是表情调控法 “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让运动员有意识地通过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和姿态,来调控心理状态。当情绪过分紧张时,不要咬牙,要用双手轻搓面部,使面部肌肉有一种放松感。当心情沉重、焦虑或低沉时,可以有意识地做出笑脸,强迫自己微笑,即使做不到,也可以看看别人的笑脸,或者想一想自己最高兴的一件事,用获得成功时的那种愉悦心理来调控自己的情绪。二是呼吸调控法。这是运动员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心理调节

13、方法。当情绪紧张激动时,深呼吸会使胸膜腔负压增大,促进静脉血液回心,有增强循环机能,平衡血压的作用,间接地减轻部分情绪紧张;同时做深呼吸时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对呼吸的反映上,使运动员全身放松,消除杂念,克服不良情绪影响。三是音乐调控法。音乐可以影响人的身体和大脑,能对人的情绪状态产生影响。运动员赛前如果有异常的情绪表现,如过分激动紧张等,听一段特殊节奏的轻音乐,往往能得到调节情绪的良好效音果。四是鼓励调节法。这是领队或教练用语言对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篮球比赛不仅是运动员在体力、技术与战术之间的斗智斗勇,很大程度上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篮球运动员赛前的心理学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教练员和运动

14、员平时要重视心理训练,掌握心理学原理,遵循自觉自愿、重视个体差异的原则,针对队员不同特点和赛前心理状态,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对症下药。同时要教育运动员正确对待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应用篮球运动的特点及竞技规律,找到适合自身的心理调节方法,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心理调控,以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4.1.1业余篮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包括轻敌情绪、想赢怕输、过早或过度兴奋对比赛缺乏正确认识和过度焦虑等心理。4.1.2建议业余篮球运动员要明确比赛的目的意义,激发良好的动机、做好赛前的心理动员和赛情分析、科学安排战术与心理训练和采取合理的行为调控方法。4.2 建议4.2.1篮球运动员

15、赛前的心理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应遵循自觉自愿、重视个体差异、持之以恒的原则。4.2.2要根据训练、比赛的不同时期,有重点、有区别地进行,要了解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对症下药,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作长期的系统的调节训练。参考文献1王海滨,李永强.篮球运动员临赛心理调节及其控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5):8687.2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185.3王兵.浅谈篮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因素的分析J.今日科苑,2009,(14).4蒋巍.影响篮球运动员比赛成败的心理归因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1).5祝蓓里.体育心理学新编M.上海:华东师大出

16、版社,1995.6胡建成.对篮球运动员心理压力调节训练的探讨J.黄山学院学报,2006,(3).7黄卫忠.关于赛前最佳竞技心理调节及控制J.辽宁体育科技,2002,(1).8宋健.创建中国篮球运动理论新体系J.体育与科学,2001,(5).9樊勇.浅谈篮球运动员比赛前和比赛期间的心理调控J.四川体育科学,2003,(1).10王洪.运动员比赛情绪兴奋性程度及其调节.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12柳华清、丁力.如何调节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文教资料,2006,(15).13张奕.影响篮球运动竞赛情绪的主要因素分析.湖北体育科技,2000,(1).14王家茂.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法的运用.体育师友,2002,(3).15王永斌.球类运动员临场和赛前的心理状态.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1).16姜忠生、文建传.篮球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的调控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