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小学教育管理的一些思考.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15547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新时期小学教育管理的一些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对新时期小学教育管理的一些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对新时期小学教育管理的一些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对新时期小学教育管理的一些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对新时期小学教育管理的一些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新时期小学教育管理的一些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新时期小学教育管理的一些思考.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对新时期小学教育的一些思考教育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也会对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家庭结构、价值观念、文化思潮等。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不仅搞不好教育工作,而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就不能落实,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就不能实现,进而必将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在未来世界民族之林的竞争力。因此,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里,如何搞好教育工作?我有一些肤浅的思考和认识,以期抛砖引玉。一、新时期教育面临的一些新问题:1、教育的教价值取向已发生变化,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以往,由于

2、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因此只能满足一部分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需求。在此条件下,教育的产品就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两基”工作的强力推进,夯实了基础教育,使国民教育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加之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使更多人享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接受义务教育已经成为每个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而且每个公民接受必要教育的时限还可能增加。2、当前的教育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不相适应。正如前面第一条所讲,当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时候,人们对教育的意义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人们不再痴迷于孔老夫子遗留的读书与“黄金屋”与“颜如玉

3、”的关系。而把教育作为一种权利,一种消费,这个时候,老百姓在子女的入学问题上的选择就不仅是“有学上”,而是“上好学”。中国当前教育工作,主要表现为教育的不均衡发展。这种不均衡,内在因素有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等因素,外在的表现的主要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当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时候,追求优质教育,解决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已牵系民生与社会公平的问题。3、教育对象富有新时代特征。现在,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主要是90后的独生子女。优越的家庭条件,充满溺爱的成长环境,耳濡目染充满叛逆、崇尚自我、信仰缺失的传媒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较为“正统”的文化思潮能否让他们接受?这不仅是文化现象

4、的碰撞,而是关系到能否实现教育方针中“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目标。二、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1、必须坚持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教育的法制环境已经形成。教育工作者必须学透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确保自己的教育学行为在法律允许的体系和框架下实施。如此,既尊重了学生作为公民的合法权益,又避免我们的部分教师在工作中出现行为偏差或过激行为。2、教师要始终坚持面对全体学生,贯彻落实好素质教育。既然教育已经“大众化”,提高全民素质就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享受到学习的乐趣。3、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义

5、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自新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明确了办学的责任主体是政府。实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向“人民教育政府办”的转变。教育的投入有了制度性的保障。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两基”迎“国检”工程启动后,这一速度更是明显加快。走到乡镇,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学校。半学的硬件水平提升了。但决定教育质量高低还有一个师资水平的软环境。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主要是培训,而且从覆盖面和资金投入上思考,应着重于以校为本的培训。学校应建立这样的机制,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只有专业成长,才能提升教学水平。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才能落到实处。以上,是我对新时期教育的一些思考。可能面有些窄甚至缺乏一些深度。但我想:保持

6、一种思考的习惯总是好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思考,才可能形成思想。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新时期教育的思考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的动力源泉。我们不奉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受教育思想,但绝不可将教育视为可有可无。今年来,由于人们受到社会竞争的影响,“读书无用论”似乎有所抬头,有人甚至认为上大学没有用,你看某某大学毕业生还不是在家老老实实地在家呆着吗!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如果人人都目不识丁社会将会怎么样?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学无术的人能走出什么样的人生之路!我们要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现在的教育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被有些人曲解为“不要教育

7、质量”,过分地追求“让学生自由发展”,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敢管了,对考试成绩不敢公布了面对着世界多极化的环境变化,教育的路该如何走?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进行深刻地思考。人类社会以成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着,振兴教育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说过“你的工作场所和关于教育的观念被改变,也许被改变锝面目全非。”冲着这样的变化,我们只能选择适应。我们不能对以往的教育经验全盘否定,要科学合理地应用。什么是素质教育?恐怕不是带领学生玩玩就行了吧!一个农民种不出粮食,一个工人生产不出产品,这样的情况应该作出怎样的评价?道理很简单,那种“教好教不好都一样”的想法不可能有藏身之地!探索建立科学长效

8、的分配激励制度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在逐步到位。“绩效工资”成为近年热议话题。改革给中小学带来的喜与忧是复杂的,教师的心理波动也是普遍的,校长在其中必须有正确、深远的思考。 1、让好政策充分发挥积极的效应 要突破师资队伍建设瓶颈,提升基础教育内涵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2、充分相信教师是懂政策明道理的优秀群体“绩效工资”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一次深刻的薪酬体系变革。当前,其他行业的事业单位又尚未实施绩效工资的背景下,首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这更充分地体现了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教师的无比厚爱。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不要以眼前利益的得失去评判一项改革,而要从

9、大局出发理解政策,吃透精神。我们应该充分依靠教师,相信他们是一个识大局懂政策明道理的优秀群体”。3、借改革之机努力破解师资建设的重大命题4、新时期农村中小学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 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前五年,农村中小学在办学条件上,经过两期义教工程的实施,校舍彻底得到解决,教学设施设备全部配套,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教育教学搞得轰轰烈烈。“普九”后五年,农村教育由强变弱,逐年滑坡。主要原因由人口逐年流动、撤点并校造成,尤其偏僻山村更为明显。农村学校逐年减少,城市学校逐年增加。农村师资队伍逐年受到瓦解,只留下一部分生在农村、扎根农村,业务比较熟练的教师,一部分是业务素质低、教学水平有限的教师,还有一部

10、分将近退休年龄(包括老弱病残),适应不了新时期教学的教师。学校因闲置,不同程度遭受损失破坏,给国家造成一定损失。 学校撤除后,山区老百姓一部分全家出动,带着孩子进城打工,住房难,读书难,过着艰苦的日子;一部分是母亲进城陪读,父亲在家种地,租房、探家费一年也得三、四千元,夫妻分居,给个别家庭带来不幸遭遇。 十年“普九”,农村与城市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给偏僻山村孩子造成上学难、难上学。城市造成人多班少,发生拥挤现象。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农村小学教育通过规范学校管理,加强校本培训,充实师资力量,增加农村教师待遇,教师的事业性、责任感有所提高,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明显好转,但是

11、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和影响因素。如农村生源较多的小学,课程虽然能开足开齐,但教学设备陈旧老化,尤其信息技术课不能正常授课,信息技术难以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生源少的教学点,只能维持学前和一、二年级,一人挑重担,让学生全面发展还是纸上谈兵,农村教师队伍:一是老龄化严重,二是年轻教师工作不安心,向往县城,三是凭关系找借口,脱岗离岗现象严重,对在职教师影响极大,这样下去,农村小学教育能维护现状也难能可贵了,五是乡镇中心校,受政府权力制约和年龄限制,抹杀了校长工作的积极性,教师凭关系调动频繁,外流现象严重。 改革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笔者提供如下管理对策见解:一、体制方面在学校建设中,建设好乡、镇所在地学校

12、的基础上统筹解决离乡较远的山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本着“有生立校,方便群众”的思路办学,不可盲目撤校。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要保证农村学校教学人员和寄宿管理人员。对偏僻小学、教学点的教师要优化组合,增加补贴,给予特殊待遇,对长期从事偏僻山村的教师,多表彰,多激励,解决后顾之优。二、机制方面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尤其教学上要重新配套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让偏僻山村的师生实现电化教学。2、健全中小学管理制度。如教职工请销假制度、岗位职责、校务财务制度、绩效工资奖励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安全管理制度、教师考核细则等科学合理有效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给校长

13、撑腰。 3、完善学校中层干部任聘条件和使用办法,给校长一定的权利,选拔中层干部从教师队伍中产生,真正把德才兼备,责任感、事业心强,具有大德大爱,敢干善违,作风正派,有魄力的教师用上来。4、学校实行绩效工资,要遵循绩效考核原则,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办法,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一定要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群策群力,不搞一言堂,不许强行实施,不能暗箱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的监督和指导,严格执行人事纪律和财务纪律。对考核不合格、旷工、长期病休、带薪培训等特殊情况的处理,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解决,提出统一的处理意见,真正使绩效工资

14、起到激励教师,引导教师素质提升的作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教师队伍及学校管理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问题 管理 (姓名: ,性别: ,出生年: ,民族: 族,籍贯: ,学位: ,通讯地址: ,邮编: ,电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克服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不利条件,发展壮大了中小学教育,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认识西部地区

15、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教育现状。 一、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视与分析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助于推动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与前进。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师资短缺、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效益不高和教育质量不高。事实上,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制约农村学校的发展外,校园管理的滞后也是阻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教育政策上的问题国家、省、市、县对农村学校投入严重不足,在农村不少地方,可以看到学校的教室极其简陋,课桌椅破旧不堪,教学条件极其落后,经费的短缺严重影

16、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目前,特别在西部贫困地区,县、乡级财政非常困难,无力为农村中小学拨付教育经费,就使得这些学校的发展停滞不前,实行校本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等美好期盼都是很难实现的。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按学校学生人数的多少拨给,所拨经费仅能维持学校的基本开支,对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场地和器材条件的改善,则远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条件的要求。造成了学校在环境设施条件不足的条件下,学生多,班额大(一个班人数字多达人左右),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费力,管理难度大,教学效果不佳。 (二)校长的责任和权力不明确,工作中信心不足,办学没有自主性近此年,农村中小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可结果

17、并不如人意,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和新课改,虚的多、实的少。从社会角度看,学校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和亮点。但是,从当前的实际看,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长长期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学校基本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更没有较为长远的发展规划。校长在实际工作中也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角色。这种善不仅严重抑制了校长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而且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造成了惰性心理。已经不习惯对教育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对关乎国计民生的教育事业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农村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低下。由于西部农村中小学大多处于交通闭塞,生存条件较差的地方,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加

18、之受当地方言、宗教的影响,使得农村教师的起点不高。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责任心差。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差,生活比较艰苦,很多教师难以安心工作而外流。如此频繁的教师流动使农村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配备不齐、学校规模小,最终导致农村学校的教科研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还有一些农村教师既没有图书资料,也没有现代网络,有的只是自己在学校读书时所掌握的一些知识和在工作岗位上自己摸索出的一些教育教学技能,至外出学习,参加培训,一般很少有机会。在农村中小学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科学教育也就一直是与人文精神分离的。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中,科学就是科学,自然课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数学课的任务

19、在于让学生能够计算并掌握一些定理和公式,至于品德和意志等的养成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那是品德课和美术课的事情。科学教育中的条块分割,甚至使学生在各科科学课程之间也形成了鲜明的界线。在如此孤立的科学教育环境中,学生自然就没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这些都使得农村学校整体上师资缺乏、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对广大教师和教师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改变过去的教师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并且,还特别提出,中小学教师要不断地从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反思中进步,

20、从而有效地提高专业化水平。在西部农村农村中小学由于贫困地区教师观念陈旧、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师积极性不高,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学校经费紧张,教学设施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尽管教师也经过各种新课程培训,但面对新教材,如何实施新课程新课标,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相关课程开设不出来,没有走出自己的路,革效果微乎其微。许多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形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对所学的知识不求甚解,一离开书本便一片茫然,无所适从。再加上学校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总是以考分的多少,升学的人数来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业绩。并未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学生和肯定学生。 (五)校风学风存在的问题一些学校的少数教师存在一种极不

21、负责任的现象,如与某位学生要好,所以即使该生没有参加考试或不及格,都能取得好成绩,或者,为了不想出补考卷而让班上所有同学全部通过。一些学校的一些科目的教师奇缺,加之教师待遇低,导致心理的失衡,教师难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业培训和学历的提高。教师的不安定影响了学生的不安定。由于好的学生流失留下的绝大多数是多少有些问题的学生,没有一部分好的学生来带动这些问题学生,全靠教师来教育,真的太难了。厌学的学生不断增加,课堂效率不高,课堂上有睡觉、聊天现象,自习的效率不高,临考突击。这势必影响了学校的校风,学生自学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靠惯性学习,围绕考试学习,课余时间利用率不高。学习

22、价值观念不正确,表现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心情浮躁,动力不足,不少学生根本不在乎成绩的好坏,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面,个别班级不团结,搞小团体,班风、寝风不正。经常打架,出风头,打烂门窗,甚至殴打教师等现象时时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地败坏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以上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改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教育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国家和省加大对西部农村学校的财政支持要想切实推进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发展,提高西部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政策就必须向西部农村学校倾斜,给落后地区适

23、当的照顾,加大教育专项资金的数额,这样才可能逐步缩小地区教育投入差距,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农村中小学的症结。 (二)校长要明确职责,超越自我。作为中小学校长,首先要明确校长职责,端正办学思想,顺应时势,与时俱进,承担起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结构,推进教育发展的历史任务。校长必须针对当前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的实际情况,寻找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坚持用创新精神和创新办法解决学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校长的思想是否领先,观念是否超前,方法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行为,关系到育事业的大事。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长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新,果敢地占领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引导教育新理念,实践教育新

24、思想,探索教育新方法,总结教育新经验。主动站在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办出学校特色,只有特色才使你与众不同之所在,有特色,有风格,才能有风采,才能有地位。校长必须忠诚于教育,他应当有殉道者那样的纯洁高尚。作为一校之长,他应当有在困难条件下坚持办学的毅力,坚持办学理论的能力。 (三)优待教师,提高质量,稳定教师队伍。教育行政机关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制定出合理的的办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教学内部来看,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师生互动的实际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贯彻到实际教学

25、活动中去。由于贫困地区不仅引进教师困难,而且现有教师的外流严重,造成教师严重缺失,并且教师合格率较低。这是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一大障碍,必须加以解决。所以,当地行政机关对教师的调节应该有一个宏观调控,应以有利于学校发展为前提。要以一种再穷也不能穷了教师的精神来稳定教师队伍。教师的流失应该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学校之间的不平等竞争;提高继续教育在教研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只有上下同心,才能解决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同时有关部门也应以特殊的政策搞好贫困地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特别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立足于学校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学校和教师为本,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地,充分利

26、用校内外的资源,把教师培训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灵活而持久、经济而有效的在职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要培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合格率和整体素质。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得上科学前进的脚步。 (四)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为了使我们的课改不遭遇难堪,为了我们花大力气取得的成果不至于付诸东流,为了巩固成果,针对西部农村中小学实际,还要特别注意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这样既有效地保护和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27、爱国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多方面需求,以为国家培养多方面的有用人才。另外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也可以积极吸收社会多方面的资金,加盖校舍,改造薄弱学校,解决部分学校班额过于庞大的问题,从而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基本条。 (五)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一所中学校风学风的好坏是衡量该校教育水平、管理水平的尺度,同时也是衡量该校师生的理想、情操、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更是学校取得良好成绩的保证。检查评比,常抓不懈是关键 。在校风建设中,为了使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为了克服紧一阵松一阵的不良现象,必须加强校风建设的检查与监督。应该把校风学风建设的方方面面丰富内容,分解成各项具体指标,根据这些大

28、项、小项,进行量化的评比,常抓不懈,以保证校风建设持之以恒的发展。通过在校园内开展专题讲座、听课评课活动等,可以提高学生的使命感和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质量,形成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切实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和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如关爱补考门次多的学生,了解其具体情况与困难,制订落实重点帮扶办法;要让他们知道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用勤奋学习的实际行动回报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与帮助;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心态,适应新环境。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制层次的学

29、生特点,确定学风建设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课堂学风,落实检查监督机制。加强班级管理,落实班级管理责任。各班都要真正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按时做”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1温从朗. 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现状与策略研究 J . 教学与管理, 2004.122黄行福. 农村学校管理缺什么J. 长阳教育论坛. 2004. 11.3. 孙金娥. 浅析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J .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5, (6) 4赖得胜. 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 经济科学, 1996,6 5陈娉舒提高出众科学素养出路在哪.中国青年报,2002-03-15(5).6科学与

30、人生观序,胡适作品集(8),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88年第三版7 于京天,张婕; 世纪初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建议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09期; 167-1798 唐松林;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 2004年新时期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诚信问题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社会道德危机。通过各种传媒渠道,我们总能获得这样的消息:充斥社会的假广告、假药、假钱、假种子、假文凭总之似乎存在的东西,都可以造假,让人深陷其中,防不胜防。可怕的是,多少人为“假”所害之后,又自觉不自觉地以“假“害人,如此已成绵延之势,势必侵害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构建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相

31、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道德课题。诚信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道德基础。人们普遍认为,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课程更加重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诚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础。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我国重视公民诚信教育,且特别重视诚信教育从小抓起。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

32、信教育的通知,确定了我国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在诚实教育方面,要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在守信教育方面,要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局限缺乏成年人具有的道德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诚信意识的培养,需要循其认知规律,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可以通过以

33、下几方面来开展。为人师表,以德范人。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小学生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有着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从语言、行动各方面进行模仿。小学生的视觉观察和心灵触角敏感,直接而又脆弱,所以教师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教育学生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小学教师必须做一个“真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启迪学生、感召学生,做学生诚信的楷模。创设氛围,环境育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生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经常看到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诚信文化建设,

34、在学校显眼处悬挂“公民基本道德”二十字内容牌,开辟“小学生诚信教育专栏”,“小学生诚信画栏”等,宣传诚信教育的意义,介绍古今名人诚信故事,介绍诚信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等都是很好的办法。学校还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优势,投放诚信教育的图书、电影光盘、电子书籍,供广大师生阅读,观看。通过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典型人物,播放学生自编自读的诚信口号,诚信儿歌,开展网络讲诚信大讨论等。使校园形成浓郁的诚信教育的环境氛围和良好风气,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训练监督,规范行为。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澜,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能体现人的道德修养。诚信教育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

35、、细处着手,如要求学生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等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可制订学生诚信教育目标,分低、中、高年级进行评比,每月一小结,期末评选“诚信之星”,平时还可设立“礼仪诚信监督岗”,来检查监督学生日常校园的礼仪诚信行为。可结合小学生素质报告单,建立小学生“诚信卡”记录学生诚信的得与失,并落实到学生评选先进的条件中。对于个别诚信意识差,行为规范弱的特殊生,还可建立教师、学生“诚信一帮一”活动, 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知识传授,学科渗透。小学课堂教学、小学生课外生活中,都蕴藏着丰富的诚信教育内容,学校作为诚信教育的主课堂,教师应做有心人,精心发掘,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教学的活动

36、中。在思想品德课中,让学生学会以诚信的道德原则分析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辨明是非。语文课应体现“文以载道”的功能,突出“诚信”。信息、科学、数学教学中要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融入诚信教育。每周的晨会可安排“诚实守信”系列讲话,进述诚信故事,提出诚信行为要求,也可结合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小结,表彰诚实守信的好人好事。我国是一个千年文明的古国,历史上诸多的典型史例教育、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诚信教育内容也应体现时代感,增强感染力。主题教育,重在实践。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知和行的转化,开展诚信教育的专题活动,如召开一次全校性的诚信教育动员大会,举办一次

37、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出一期以“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举行一次诚实守信签名活动,开展以“诚信”为内容的征文比赛,举办校园“诚信之星”为主题的故事演讲比赛,开展校园“诚信之星”评选,组织“诚信观念”的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这些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诚信教育,无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家校配合,社会关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求孩子讲诚信,首先父母应该先做起。学生的诚信教育要通过家校密切配合才能奏效。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介绍学校诚信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并指导家长教育方法,尤其是要求家长重视自身的榜样示

38、范,严格要求,具体指导,耐心教育。诚信是生命之魂,小学生诚信教育特别需要一个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全社会要发扬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共同为下一代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下一代在诚实守信的优良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 终身教育 B. 普通教育 C. 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39、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 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 B. 访谈法 C. 实验法 D. 行动研究法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 视角 B. 视敏度 C. 视野 D. 明适应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

40、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 常模参照测验 B. 标准参照测验 C. 目标参照测验 D. 团体参照测验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A. 杜威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10.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内容11.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

41、方法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 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13.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 自我期待感 B. 自我归因感 C. 自我预期感 D. 自我效能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 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5.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16. 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

42、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17.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18.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19.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20. 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2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2. 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23. 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24. 人类学习

43、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5. 教学26. 学校课程27. 有意注意28. 社会抑制29. 学习策略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0. 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 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32. 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33.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34. 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六、论述题(11分)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七、教育写作题(16分)36.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

44、外。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D解析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

45、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4.D解析 略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6.B解析 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7.A解析 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8.A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

46、”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C解析 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10. A解析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11. D解析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12. A解析 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13. D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二、填空题14. 民主化 15. 康德 16. 能动的 17. 不同刺激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18. 监督调节19. 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 20. 认知内驱力 21. 态度情感三、辨析题22.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