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永恒的真情科学的策略》学困生转案例.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1618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永恒的真情科学的策略》学困生转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永恒的真情科学的策略》学困生转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永恒的真情科学的策略》学困生转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永恒的真情科学的策略》学困生转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永恒的真情科学的策略》学困生转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永恒的真情科学的策略》学困生转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永恒的真情,科学的策略学困生转案例 老师,面对学困生,那可谓苦不堪言。于是,老师心里便或多或少的出现偏差:那就是将他们“驱逐出境”,让他们从眼皮底下消失;亦或来个“冷处理”,对这些学生不理不睬。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能使用此招吗?决不能用 。于是我开始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一、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由于多种原因,我班的学生共六十多人,学困生约占20%,究其原因有三: (一)在小学低年级时,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不好,自卑感强,常在被“遗忘的角落”里度日如年,于是对学习越来越厌倦;到了五、六年级,便干脆放弃学习,轻松自由,称“善待自己”。(二)老爸、老妈天天忙于生意或工作,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三

2、)部分家长一有空就三五成群的打牌“钓鱼”,孩子却“聪明能干”,模仿模仿便成为“能手”。父母面对他们的行为有三种表示方法,偶尔对钓“鱼”者投以赞许的目光,偶尔却视而不见,偶尔也暴跳如雷。这样,孩子逐渐将学习抛到脑后,能不成为学困生吗?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一)、晓之以情,激趣引导。因为学困生往往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天生学不会从而不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老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利用这些“闪光点”来点燃他们求学的思维火花。班里有一位男生,每当上数学课,他便情不自禁的傻笑,无论老师讲课多么精彩,班上的学习气氛多么热烈,他总是“我行我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习成绩更不用说了,但在一次数

3、学课上,老师偶尔发现他比过去认真听课了,便及时给予表扬,他显得十分得意,接下来的课,老师特别关注他并耐心辅导他做一些简单的题目,让他品尝成功的果实。他不负重望,第一次尝试成功了。有了成功感及老师的鼓励,他开始自信,开始自主学习,慢慢地,一步一步地爬上了知识的阶梯,摆脱了困境。 (二)、“连哄带骗”。自主学习和强制学习并用在自主学习阶段,老师首先提出本节要思考的问题及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因为他们通过自觉获得的知识容易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当学生在鼓励声中开始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十分薄弱,只要在学习上稍遇困难,就会想放弃。如同刚生过一场大病的人体,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

4、康复”,须要长期进行多方面调理。因此。在自主学习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要采取强制措施,“逼他就犯”只要学生有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另外,要加强纪律教育,让他们的改变陋习,发扬勤学苦练的精神。 (三)、合作互助 。因为班上同学的学习成绩总是参差不齐的,总有几个学习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他们便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或小老师。面对为数较多的学困生,光靠老师辅导,大有“力不从心之感”。因此,可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将学困生及尖子生分散到各小组中,让同学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尖子生在辅导学困生的同时,自身的素质也得到较大的提高。而学困生在他们的同龄“小老师”面前也可以大胆提问

5、,互相讨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三、转化学困生与新课改的关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过程不但要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传承文明,开拓创新,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具有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如果不转化学困生,他们连老师“填鸭式”的知识都无法接受,又怎么谈得上创新呢?创新是建立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创新须要学生主动去创,老师只作引导。而创新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摆脱困境,首先必须让学生去学。不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教师在对其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困生克服弱点,树立自信心;树立学困生在学生中的地位。如果他学习不好,但劳动积极,不怕苦不怕累,就可以任命他为劳动委员,使他在某方面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帮助学困生制定短期目标。教师在与学困生多次沟通、了解的基础上,和他一起制定近期要达到的目标和为达到目标需采取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