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1651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4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4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4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4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需求与国际贸易,技术差异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适用性分析,第四章 重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1从需求角度进行分析。无论是古典贸易理论,还是要素禀赋理论,都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即从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差异等供给方面的因素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决定,而关于需求方面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决定作用则并未涉及。2注重动态分析。基于生产理论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比较注重于静态分析,总是假设供给方面条件一成不变。而现实中,这些国际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总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演变。,需求、技术变化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4.1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决定需求的因素:实际需求:指因地理气候等环境的差别

2、造成的不同需求。需求偏好:对商品的不同喜爱偏好主要是由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造成的。收入水平:事实上,各国对同一商品的不同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收入水平的不同。,(一)重叠需求理论横轴表示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y),纵轴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商品的品质等级(q)。所需的商品越高档,则其品质等级就越高。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则消费者所需商品的品质等级也就越高,二者的关系由图中的OP线表示。在E和F之间的商品,在两国都有需求,即存在所谓的重叠需求。这种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y,q,O,yB,A,yB,p,B,C,D,E,F,G,H,4.1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重叠需求理论的适用性:1

3、能够解释工业品的国际贸易。从需求方面看,发生在工业品之间的贸易与两国的发展水平或收入水平有密切关系。2能够解释发达的国际贸易。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他们之间对工业品的重复需要范围较大。3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4.1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4.1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二)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 假定同样的生产技术(即各国生产能力相同);同样的资源禀赋条件;同样的生产规模等。两国的互利贸易也可以仅仅因为需求偏好的不同而发生。对某种商品偏好较低的国家

4、,该种商品的无贸易相对价格就会较低,该国对该商品就具有比较优势。在没有贸易障碍的情况下,国际分工和互利的交易过程将会发生。,4.1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三)基于收入变动产生的贸易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动。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说明了这一模式。林德理论从另一个可能的角度阐释了产业内贸易。,4.1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林德假设一国的需求由其“代表性需求者”的需求倾向决定。而这一倾向会随着该国人均收入的提高而逐渐转向奢侈品并造成社会需求的转移。当人们收入提高对工业消费品特别是奢侈品的需求增加时,本国的工业品和奢侈品生产规模就会扩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结果是,产

5、量增加的速度超过需求的增加速度,从而使该国有能力向别国出口。对于该国出口的工业品,只有与之收入相近的国家才会有需求。因此,进口工业产品的主要国家也是高收入国家。根据林德理论,工业制成品在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会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4.1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小结,需求,需求,需求,需求,需求决定新产品研发和出口,需求决定出口市场的规模,需求决定进口国将成为下一出口国,需求决定国际价格水平高低,4.1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小结,国际贸易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贸易双方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即使供给条件相同,如果双方的需求不同价格仍会

6、有差异,因而,需求的差别也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技术:是过去对研发事业进行投资的结果。可以看成是一个资本或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能够改变土地、劳动和资本在生产中的相对比例关系,即生产函数。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但现实中各国使用的技术确实存在差距,并且差距还是动态的。那么,建立在技术变化基础上的贸易原因与贸易模式是什么样的?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波纳斯建立的技术差距模型率先给出了解释,维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4.2 技术变化与技术差异,4.2 技术变化与技术差异,(一)技术差距论波纳斯首创,于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这一理论。在H-O模型中,

7、如果两国的资源禀赋和需求条件相同,则无贸易发生。波纳斯指出,技术进步会对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例产生影响,技术差距也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之一。,4.2 技术变化与技术差异,技术差距论的主要内容:技术进步或技术创新会对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各国产品的比较优势,对贸易格局的变动产生作用。当一国创新某种产品后,在国外掌握该项技术之前拥有技术领先差距,可出口技术领先产品;当新产品被外国模仿时,外国即可自行生产而减少进口,创新国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逐渐缩小;随着时间推移,新技术最终被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贸易即持续到技术模仿国能够生产出满足其对该产品的

8、全部需求为止。,4.2 技术变化与技术差异,技术差距论的评价:技术差距论从技术创新出发,论述了产品贸易优势在创新国和追随国之间的动态转移,只是富有创新意义的,而且也为研究一个具体产品创新过程的产品周期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技术差距论只是解释了差距为何会消失,而无法充分说明贸易量的变动与贸易结构的改变。,4.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背景 1966年,由经济学家维农(Raymond Vernon)首次提出的产品周期理论,就是关于技术变化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的一个重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把技术变化作为国际贸易的又一个决定因素。这个理论是解释工业品贸易流向最有说服力的理论之一。后来,许多

9、经济学家如威尔斯、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该理论,4.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本涵义 基本假设:国与国之间信息传递受限;生产函数是可变的,当生产达到一定水平后会产生规模经济;产品在生命周期各阶段所表现出的要素密集特点各不相同;收入水平不同国家间的需求和消费结构是有差异的。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扩展了的要素含义(包括技术和研究开发等),提出随着一种产品跨越它的生命周期过程中,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就发生变化,比较优势就从一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由此,各种类型的国家都可能在一种产品的某一阶段(或某几个阶段)上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即

10、:新产品技术周期及其引起的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4.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三)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弗农假设参与贸易的国家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发明与出口新产品工业发达国,它们是技术、知识与资本充裕型国家;第二类:比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它们是资本与技术充裕型国家;第三类:发展中国家,它们是劳动充裕型国家。弗农假设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由三阶段构成:新产品的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而且这种周期对国家贸易实践有显著影响。,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性特征,4.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图示说明,净出口,T0,净进口,T1,T2,T3,T4,T,创新国,如美国,其他发达国家,如西欧、日本,发展中国家,4.3

1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4.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四)技术周期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不同的。即使各国的要素禀赋不变,其生产和出口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也会由于产品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变动而转移。,4.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一阶段,技术尚处于发明创新阶段,所需要的资源主要是发达的科学知识、大量的研究经费和高素质的劳动力,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科技知识密集型产品.第二阶段,当技术成熟以后,大规模生产成为主要目标。这时所需的资源是机器设备和熟练的劳动技能。产品也从知识密集型变成技能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第三阶段,技术和资本也已经失去了重要性,而劳动力成本则成为决定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4.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贡献:产品周期理论反映的是知识密集型产品方面比较利益的动态变化,生命周期理论使得比较利益、H0模型从静态发展为动态,把管理、科技、外部经济因素等引入贸易模型,比传统理论进了一步。不足:创新与模仿者的地位有某种程度的固定,与现实并符合。产品周期理论关注的重心在于预见比较利益的变动,而对于国际贸易利益的得失的预见力是含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